APP下载

杵针法要及治疗扭挫伤疾病的临床发挥

2018-01-13孙懿君吴耀持

上海医药 2018年24期
关键词:临床经验

孙懿君 吴耀持

摘 要 杵针疗法作为一种独特的中医疗法,可说是指针的一种显像与表达,杵针所使用的穴位不同于普通穴位的点面结合,而是三维立体构成的空间整体。全文介绍杵针疗法的起源、学术传承发展、特殊穴位、应用手法及用于治疗扭挫伤的心得体会。

关键词 扭挫伤;杵针疗法;临床经验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8)24-0009-03

Key points of pestle needle therapy and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sprain and contusion

SUN Yijun, WU Yaochi

(Department of Acupuncture Massage and Traumatology of the Sixth Peoples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33, China)

ABSTRACT Pestle needle therapy, as the unique Chinese medicine therapy, is a kind of image and expression of fingerpressure therapy. The acupoints applied in the pestle needle therapy are a three-dimensional space as a whole,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at is combined with dot and surface in the common acupoint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origin of the pestle needle therapy, the current academic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specific acupoints and special application of the technique, and the clinical experiences on the treatment of sprain and contusion diseases with pestle needle therapy.

KEY WORDS sprain and contusion; pestle needle therapy; clinical experience

杵针疗法为我国道家养生、导引的不传之秘,系道家内丹、导引及河车修炼的有机组成部分。杵针疗法为中国医经所未载,《道藏》典籍亦未记述。在秘传过程中,只是口授其方法,无文字记载。然而,其学术思想源于羲黄古易,其辩证、立法、取穴、布阵,多寓有《周易》、《阴符》、理、气、象、数之意,与中医学理论水乳相容,该疗法诞生之初主要为帮助修炼者导引真气、培补元气、纠正偏差、养生保健、预防并治疗各类疾病而设。

1 杵针疗法的起源与传承

杵针疗法系李仲愚先生的入川鼻祖李尔绯老太祖公师从湖北武当山如幻真人学得[1],后得真人印可,此术始于李氏家族中秘密流传,到李仲愚先生是为第十四代传人,目前已传至十六代。李仲愚先生为原中国针灸学会常务理事、全国医用气功学会理事、四川省针灸学会会长、著名老中医、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李仲愚先生为将福祉给予更广大人群,遂逐渐公开此法。李仲愚先生集医道、哲学、宗教、文化于一身,讲、辨、著、作(临床)堪能,更难得慈悲济世,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事业,为不可多得的一代明医。该疗法被列为国家科委“七五”重点攻关项目,并获得1989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四川省中医科技进步二等奖。

2 杵针疗法的取穴与手法

杵针根源指针,故杵针亦可说是指针的一种显像与表达。在医家内力不具、指力不能透达脏腑之际的一种选择,亦救生护生的一种方便。由于这种方便,杵针治疗的工具就显得很重要了[2-3]。杵针工具在传承过程中,曾以牛角、檀木、玉石、银质等作为基本材料,经后世改良传承,遂以铜为基本材料,确定了一套四件杵针工具的标准,奠定了向社会推广的基础[4-5]。杵针疗法根植于《易经》“上下四方为宇,往古来今为宙”,交融的时空,展观易的本质,显现出“时间不离空间,空间不离时间”的整体观思维。同时杵针又有三易特质:交易,即阴阳相交;变易,即寒暑相易;不易,即生生之谓易。

杵针疗法始于道教的思想,认为整个人身是一个太极,也是一个八卦,又具备了六十四卦。人身具备六十四卦,微观到人体的每个细胞,亦具备六十四卦,其中包含阴阳运行的盈虚消息之理(盈即满,虚即亏,消则减少,息则增加)。以月亮为喻,即有晦(看不见)、朔(初三之夜,一弯新月)、弦(半月,如拉满之弓)、望(满月)。由此可知,在人体不同部位的八卦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并相互依存的。因而,杵针所使用的穴位不同于普通穴位点面结合,杵针穴位的特殊性在于其植根于天地人三才,是三维立体构成的空间整体。

2.1 杵针疗法的特殊穴位

2.1.1 八阵穴

所谓八阵,是为古代兵家排兵布阵所沿用,其中涵盖奇正、攻守之法,也是八卦原理的具体运用。八阵穴是以一个腧穴为中宫,中宫向外的一定距离为半径,画一个圆,把这个圆分为八个等份,即天、地、风、云、龙、虎、鸟、蛇,与八卦相应位乾、坤、坎、离、震、艮、巽、兑,形成八个穴位,即为外八阵。再把中宫到外八阵的距离分为三等分,画成2个圆圈,即为中八阵和内八陣。内、中、外八阵上的穴位就形成了八阵穴。常用的有百会八阵、风府八阵、大椎八阵、身柱八阵、神道八阵、至阳八阵、筋缩八阵、中枢八阵、命门八阵、腰阳关八阵、腰俞八阵。

2.1.2 河车路

河车路,顾名思义指经脉的循行线路,气血流畅运行其中,如行车河,川流不息。河车路是以一条线段为中线,中线两旁各有三条线段(两侧的三条线段到中线距离分别相等,是对称的且均与中线平行),故河车路共有七条线段。七条线段的长度和总宽度不定,依具体河车路而定。常用的河车路有头部河车路(河车印脑段和河车脑椎段)、腰背部河车路(河车椎至段、河车阳命段和河车命强段)、胸腹部河车路(河车天膻段、河车膻阙段和河车阙极段)[6-7]。

2.1.3 八廓穴

八廓穴根据部位,分为眼八廓、耳八廓、鼻八廓、面部五轮穴。

2.2 杵针疗法的独特手法

《易》云:“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杵针手法心要,即以运转升降等法,调节振奋人体正气,使人体五行恢复正常的升降开阖,既治疗疾病,更维护健康、养生长命。医家以右手持杵(或如执笔,或直握),称为刺手;左手帮助选择固定腧穴,辅助刺手,称为押手[8-9]。

2.2.1 点叩手法

即杵尖向施术部位反复点叩或叩击,轻快为补,重慢为泻。点、线、面均可。行杵时,杵针尖向施术部位反复叩或叩击,如雀啄食,点叩叩击频率快,压力小,触及浅者,刺激就小;点叩叩击频率慢,压力大,触击深者,刺激就大。以叩至皮肤潮红为度。

2.2.2 升降手法

杵针尖刺在腧穴上(不离开腧穴),往上推为升,往下退为降。天宇时空,本具升降开阖。行杵时,杵针尖接触施杵腧穴的皮肤上,然后一上一下地上推下退,上推为升,下退为降,推者气血向上,退者气血向下。在地球世界,天气上升为阳升,天气下降为阳降,故升为补,降为泻。

2.2.3 开阖手法

开使气血调整,阖使气血还原。行杵时,杵针尖接触施术腧穴的皮肤上,然后医者逐渐贯力达到目的杵针尖,向下行杵,则为开,进杵深度以患者能忍受为度,达到使气血向四周分散的目的,随之医者慢慢将杵针向上提,但杵针尖不能离开施术腧穴部位的皮肤,此为阖,能达到气血还原的目的。同时行杵针,用杵针的针柄紧贴施术腧穴的皮肤上,从内向外,再从外向内,作太极运转。临床上根据施术腧穴部位的不同而作不同的运转手法。八阵穴多作太极运转手法,河车路多作上下、左右运转手法。

2.2.4 分理手法

即分筋理气。杵针柄或杵针尖紧贴腧穴的皮肤上,左右分推为分,上下推退为理。与道家按摩中特殊的分筋、拨筋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行杵时,杵针柄或针尖紧贴施术腧穴的皮肤上,作左右分推则为分;上下推退则为理,该法又称分筋理气法。此法一般用于八阵穴和河车路穴位以及其他腧穴面积较大的部位施术。

2.2.5 运转手法

以杵针针尖或杵柄,紧贴腧穴,从左至右顺时针旋转则为补阳,从右至左逆时针旋转则为补阴。地球世界,日升月落,与人类关系至为密切。太阳东升西落,是纯阳之性;月亮为纯阴之性,西升经晦(初一,不见月形)、朔(初三,一弯新月)、弦(如弓弦,月亮现半圆)、望(满月)而东落,故应之以养阴。

杵针治疗中,为使患者产生杵针刺激感应而使用的手法,称为行杵。行杵时刺激部位(腧穴)产生的感应,称为杵针感应。患者出现杵针感应后,除具有与针刺治疗类似的酸、麻、胀、重等针感外,还会出现刺激部位皮肤潮红,局部的温热感觉以及患者特有的全身轻松,舒适愉悦的感觉。临床上一般是得气迅速时,疗效较好,得气较慢,效果较差,若不得气,就可能无治疗效果。

总而言之,杵针手法以轻而快为补(一呼一吸行杵6次左右,即1 min行杵90~120次),重而慢为泻(一呼一吸用行杵4次左右,即1 min行杵60~80次)。临床上,一般选择人体背部河车穴行杵,至阳以上段(对应上焦),至阳至命门段(对应中焦),命门至长强段(对应下焦)。杵针的补泻必须在八纲辨证的基础上,合度运用补泻,疗效才显著。杵针治疗时间一般为30 min,对一些特殊疾病如慢性痛证、痿证、风湿痹证等,可以适当延长治疗时间。杵針治疗时的强度以杵针器具的材料、患者体质的胖瘦以及施术腧穴的面积大小而定,行杵时的轻重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度,行杵时的徐疾应以患者体质、施术部位及病情虚实而灵活掌握。

3 杵针治疗扭挫伤疾病的病机基础及临床经验

笔者在临床中采用杵针治疗软组织扭挫伤疗效非常显著。软组织扭挫伤祖国医学称之为“伤筋”,证属瘀证范畴,筋脉扭挫,经筋受损,经络被阻,而致气滞血瘀,故气血运行不畅则局部肿胀;气血瘀滞“不通则痛”故疼痛不适,关节肌肉活动不利,是伤科门诊常见的疾病之一[10]。治法应以“疏通经络,舒筋活血,行气化瘀”为宜。软组织扭挫伤多位于肢体末端及关节处,位于十二经络、十二经筋、十五经络的通道上,治疗时如用药物一时难以达到末端之病所,使用杵针治疗时结合点扣、升降、开阖、分理、运转手法则可达到“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目的。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骨骼和肌肉、韧带等软组织处于正常的生理位置,并通过软组织,即“筋”的“束骨”作用维持骨关节及其与周围组织的正常结构关系,完成生理范围内的各种功能活动。但如果此种平衡被打破,骨关节的间隙或相对位置发生异常改变而引起筋伤、气损、血溢,从而导致“气血不通、筋骨失和”,临床上表现为患者患肢肿胀、疼痛、关节活动范围受限等[11]。发生在关节处的软组织扭挫伤的病理特征为“骨错缝、筋出槽”,即骨关节正常的间隙或相对位置以及筋的形态结构、空间位置发生异常改变,并引起相应关节活动范围受限的一种病理状态,其临床特征包括筋、骨、节等结构异常和(或)骨关节功能异常。杵针所使用的穴位不同于普通穴位点面结合,是三维立体构成的空间整体,因而,杵针对于调整关节解剖位置关系异常和生理活动功能异常的软组织扭挫伤有其独特的疗效。《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指出:“或因跌扑闪失,以致骨缝开错,气血瘀滞,为肿为痛。宜用按摩法,按其经络,以通郁闭之气,摩其壅聚,以散瘀结之肿,其患可愈”。针对“骨错缝、筋出槽,气血不通、筋骨失和”这一关键病机,采用分理和运转手法,针对周围损伤的软组织(筋)进行治疗,目的是消除筋粗、筋卷、筋挛、筋转、筋离等,纠正“筋出槽”,使筋复原位;同时杵针点叩诸穴行气活血,通络止痛。其二,采用杵针开阖手法调整关节,针对关节本身进行治疗以调整其位置关系,纠正“骨节错缝”,解除关节间隙的软组织嵌顿;同时,开使气血调整,阖使气血还原,可使深部的“筋结”和“筋挛”得以松解。通过杵针疗法可直接纠正“骨节错缝”,还可通过松解“筋结”和“筋挛”等而改善筋骨功能,疏通经络、引血归经、调和气血,最终使关节与局部软组织达到“骨正筋柔”的和谐状态。

先秦·孔子的《论语·子张》中有:“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关于杵针疗法的临床经验,此处抛砖引玉,还望各位同仁不吝交流临证经验。小大方圆全其才,仁圣工巧全其用,能会精神于相与之际,烛幽隐于玄冥之间者,斯足谓之真医,而可以当性命之任矣,方能造福于病家苍生,传承我中华医术。

参考文献

[1] 刘全让, 钟枢才. 李仲愚主任医师杵针疗法经验[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6, 19(3): 7-8.

[2] 胡幼平, 徐贞杰, 吴佳,?等. 杵针疗法干预亚健康状态:随机对照研究[J]. 中国针灸, 2012, 32(11): 1019-1023.

[3] 刘栩豪, 余洋, 钟磊,?等. 应用TTM评价杵针治疗寒湿型腰腿痛的临床疗效研究[J]. 针灸临床杂志, 2016, 32(9): 54-57.

[4] 王鑫灵, 陈日高. 杵针治疗气滞血瘀型腰腿痛的远期疗效评价[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 41(1): 83-86.

[5] 申治富, 余思奕, 胡幼平. 杵针疗法的理论及临床运用[J].上海针灸杂志, 2015, 34(6): 575-578.

[6] 税毅冬, 尹玲, 刘健佳,?等. 杵针对缓解神经根型颈椎病疼痛的效果观察[J]. 四川中医, 2017, 35(3): 189-190.

[7] 沈音丽, 郭鸿, 王洁莹,?等. 杵针疗法联合膀胱功能训练干预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研究[J].四川中医, 2017, 35(9): 175-177.

[8] Wang YZ, Zhong L, Wu ZJ , et al. Efficacy study on pestle needle combined with Chinese herbal fumigation for cervical spondylosis[J]. J Acupunct Tuina Sci, 2016, 14(4): 284-289.

[9] 姚軍. 杵针治疗痛症98例临床观察[J]. 中国针灸, 2001, 21(6): 37-38.

[10] 李月. 巨刺法治疗软组织扭挫伤的临床应用[J]. 中国针灸, 2002, (s1): 98-99.

[11] 陈博, 王翔, 高宁阳, 等. 推拿手法治疗武术运动员踝关节扭挫伤临床疗效观察[J].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2, 46(8): 56-58.

猜你喜欢

临床经验
孙志广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经验
张淑芬辨治血瘀型崩漏的临床经验
厉健运用少腹逐瘀汤治疗慢性盆腔痛的临床经验
曹奕治疗丹毒临床经验
张艳治疗胸痹临床经验
张介眉治疗冠心病临床经验
闵晓俊教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肝损害临床经验
温补法治疗痞满临床经验
蒙医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经验
伍光辉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