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情境导入的探索

2018-01-13张惠霞

新课程·小学 2017年11期
关键词:问题导入情境导入小学数学

张惠霞

摘 要:纵观现在的小学数学教学,良好的情境导入能给孩子们带来好的学习心情,让比较枯燥的数学知识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促使他们更好地掌握数学学习内容。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才能创设出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呢?就小学数学的情境导入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导入;故事导入;猜想导入;问题导入

综观现在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良好的情境导入能给孩子们带来好的学习心情,让比较枯燥的数学知识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促使他们更好地掌握数学学习内容。一个精彩的导入,不仅能够增加课堂的精彩,而且还能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这份兴趣能使他们保持较长时间的注意力。如果能够让学生进入一定的数学学习情境中去,让他们乐于在这一轻松的情境中去探索新的数学知识,以最快最好的效果来掌握新知。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才能创设出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际,谈谈情境导入的几点做法。

一、故事导入,渐入佳境

听故事是孩子们特别感兴趣的一件事。生动的故事可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指引他们积极进入故事的情境中去,好的故事结局让他们津津乐道,有问题的时刻他们也会心怀担忧,恨不得走进故事中去,帮助善良的人解决难题。如果能够通过自己付出的努力,就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对小学生来说,将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

例如,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有《认识方向》这一内容,在教学时,就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故事来创设情境进行导入:小红帽的故事大家都听过吧?小红帽自从上次在猎人的帮助下战胜了凶恶的大灰狼以后,许多天没有去奶奶家了,这一天妈妈又做了美味的蛋糕,放在篮子里让小红帽给奶奶送去。小红帽高高兴兴地出发了,这一次她不再走偏僻的小路了,而改走宽阔的大路了,但走着走着,她迷路了,找不到去奶奶家的方向了。这下小红帽可急坏了,该怎么办呢?你能给她指引方向吗?

讲到这里,孩子们回到这一堂课的学习中来,此时,他们知道了要学会认识方向,才能够帮助小红帽找到奶奶的家,以后自己出门才不会迷路。在学习时,他们会有意识地记住:早上太阳升起的地方是东方,下午太阳落下的地方是西方。早上面对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学完这一知识以后,孩子们回过头来再帮助小红帽找方向就容易多了。这也证明了一句话:生活中还真离不开数学知识呢。

二、猜想导入,体验成功

上课伊始,结合当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先来做一个“猜一猜”的游戏,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使他们头脑里加入积极思考的模式,孩子们有了猜测才会产生探究的动力,验证自己猜一猜的结果是否正确。

譬如,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在学习《三角形》这一内容时,先学习三角形的特点,学生对于三角形都有三个角很容易理解,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就不是一眼能看得出来了。学习新内容之前,老师让学生来猜测一下,是不是每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等于180°呢?可能多数孩子都会猜测是180°,也有个别孩子持怀疑态度,无论哪种猜测,都不要做评价,等待学生学完以后自己就证实了猜测的对与错。

再如,学习加法的交换律时,先出示一位数加法,4+3=3+4,接着出示两位数加法,52+38=38+52,由此让学生猜测:是不是任意的两个数相加,交换位置以后再相加,结果都是相同的呢?学生自己做出猜测以后,想办法去验证,由一位数相加,到两位数相加,再到三位数相加、四位数相加,举了许多例子验证以后,把全班同学的例子集中起来,会得到同一个结论:a+b=b+a。这样,先由学生猜测,生发出探究的愿望,然后再通过自己的努力来验证自己猜测正确与否,猜正确了,获得了一次成功的体验,心里很高兴。猜错了,学生也记得了是怎样推翻错误的猜想的,以后会更深刻地记住正确的结论。

三、问题导入,发散思维

一“问”激起千层浪,良好的设问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新知的学习中来。

如,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这一内容时,首先复习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学生很快就说出:(长+宽)×2。教师紧接着设问: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呢?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又有什么关系呢?学生很自然地就去想着如何利用长和宽来算出长方形的面积。最后学生推导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到此时,学生明白了长方形的周长与面积都需要长和宽的信息。

再如,教学“分米和毫米”这一内容时,开始上课时可以先提第一个问题:我们之前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由此引出以前学过的“米”和“厘米”这两个单位。

学生明确了这两个长度单位以后,接着提出第二个问题:还有哪些比较常用的长度单位呢?有的孩子会说出分米和毫米。由此引出今天的新知内容——认识分米和毫米。

再接下來抛出第三个问题:一分米到底有多长呢?以此来引起学生的注意,然后教师出示一分米长度的纸条,告诉学生:这张纸条就是一分米,也就是十厘米那么长。接着让学生在自己的直尺上找出一分米的长度。用手来摸一摸一分米到底有多长,切实感受一下一分米这个概念。这样三个问题就引入了新课,层层递进,一步一步深入学习,学生也较易接受。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导入新知的方法多种多样,无论采用哪一种方式,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尽可能地发挥孩子们的聪明才智,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去探索新知,用自己的智慧去思考,更好地掌握新知。

参考文献:

[1]胡慧云.小学数学教学艺术[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

[2]王琳.情境教学法[M].陕西师大出版社,2007.

编辑 张珍珍endprint

猜你喜欢

问题导入情境导入小学数学
浅析高中政治教学的“情境导入”艺术
数学课堂问题导入艺术实践研究
刍议初中英语阅读课的“有效导入”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