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微专题”实施协同教学

2018-01-13郑慧玉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协同教学微专题教学实践

【摘 要】当下的教育教学中,“微课”“微实验”“微专题”等因“微”易接受,受到学生喜爱;因“微”便于操作,受到教师欢迎。教学中教师从考点、学生学习的疑点、难点等角度设计主题突出的“微专题”,适当穿插进行协同教学,对教学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助推学生和教师的共同成长。

【关键词】微专题;协同教学;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91-0045-03

【作者简介】郑慧玉,江苏省泗洪中学(江苏泗洪,223900)校长助理,高级教师,宿迁市物理学科带头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

随着科技社会的发展,一缕“微风”迎面吹来,各种微产品以灵巧、轻便、精致等特点备受师生青睐。在教育领域里,“微课”“微专题”等以贴近学生的学习实际、微小灵活、针对性强等特点而备受欢迎,教学中适当穿插“微专题”进行协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真实的“小问题”,提高教学实效。

一、“微专题”与协同教学的内涵

“微专题”是指教师在把握教学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学情选择其学习中存在困难的某些“点”,以这些“点”为中心,将相关的概念、规律、原理、模型等进行整合,形成解决问题的小专题。“微专题”的设置是为了帮助学生专门解决某些具体真实的小“问题”,它能有效地助力学生突破学习中的难点、关键点,疏通障碍构建知识体系。

协同教学产生于美国20世纪60年代,是指由两名以上教师组成教学团队负责指导同一群学生的教学组织形式。其特点是根据教师的教学特长和专业水平分工协作,共同制订教學计划,在教学中分担不同的角色和任务,一起负责某一年级几个平行班的教学与评价工作。协同教学作为一种改革和创新的教学形式,在美国、德国等国家已经广泛运用在各个层次的教学活动中。

在我国当下的教学中,普通高中班额较大,一般每班有45~50人,学生得到教师关注、指导的机会和时间非常少,课堂教学效率较低。传统课堂中教师唱“独角戏”的状况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而新一轮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教学改革,进一步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主张以“人”为教育教学的中心,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因而,对协同教学的施行与探索有其现实意义。

二、设置“微专题”实施协同教学的尝试

实际教学中,由于课时与空间的限制,不可能每节课都开展协同教学。因此,我们主要着眼于“同学科协同教学”研究,尝试借助一系列的“微专题”组织典型式协同教学,帮助学生排除认知障碍,构建知识网络,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组建团队,协同备课。

教师间在学科教学知识、专业结构等方面存在差异,需要通过组建教师团队开展协同教学来弥补。在有兴趣参与协同教学研究的教师中,根据每人自身的专业特长,整合资源,优化师资力量。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在物理学科内借助系列的“微专题”尝试开展协同教学。团队中每位教师负责不同主题的“微专题”,先独自精心准备,然后集体备课,采取主备人“演课”的形式,其他成员分别提出意见或建议,再不断修改完善,然后才投放课堂进行授课。团队成员轮流扮演不同的角色指导学生学习。每位教师既是学习者又是组织者、辅助者。

2.确立主题,精心策划。

设置“微专题”协同教学的主题,要充分考虑物理学科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薄弱环节,力求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际问题,选题由团队共同确定,防止笼统过大,从一些小的“点”入手,针对“点问题”进行深层次研究,挖掘知识间的联系和相通之处,逐个突破,逐一解决。

具体而言,“微专题”的主题设计应关注如下三点:首先,要关注学生的易错点,“微专题”的设置目的是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教师平时要做个有心人,收集学生的易错点,围绕易错点设计“微专题”;其次,要研究高考的考点、重点,教师应认真研究每年的考试说明、考试大纲,分析命题指导思想,分析历年的高考试题,从而设计出主题突出的“微专题”;最后,要围绕学生学习的疑难点,教师要总结以往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疑难点,据此设计“微专题”,帮助学生及时补充盲点,突破难点。

3.合理安排,协同施教。

教师团队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一起设计教学内容,设置“微专题”,依据教师的专长分工合作,选择各自擅长的主题,共同对平行班的学生进行教学。具体操作形式是:针对某一个具体的“微专题”,团队中一位教师先在自己班级中主导授课,其他成员前往听课、辅助教学。课后大家交流、研讨、改进,然后再到团队中其他教师的班级教授同一个“微专题”课,其他教师仍然去听课、指导等辅助教学。传统的常规教学,遇到学生难以理解掌握的地方,就需要教师灵活处理,究竟在何处实施以“微专题”形式的协同教学呢?据实践总结如下三点。

(1)根据教学内容开展“微专题”教学。

“微专题”的内容适量、难易适中,可以在教学相对重要的内容处补充相应的“微专题”。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4章“牛顿运动定律”,应用牛顿定律解题时,可针对性地设置“受力分析”微专题,突出动力学问题的解题主线:由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运动规律。再如,在学习了运动学中追及相遇问题的临界条件(速度相同时两者之间间距最大或最小),动力学中的临界条件后,可以组织“临界条件”的专题教学,帮助学生理清相关联系,形成清晰的解题思路,补充常规教学内容的不足。

(2)依据学生学习情况穿插“微专题”协同教学。

教学中总有些知识,仅仅靠讲授、理论分析,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穿插“微专题”组织教学。例如,在必修1“力的分解”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总是对分力与它们之间的夹角关系的认知有困难,可以据此开展“小实验大作用”微专题,帮助学生突破思维障碍点。如图所示,利用小矿泉水瓶演示力的分解,让橡皮筋的伸长量随角度变化而变化,观察分力随夹角变化而变化的情况。这种小实验非常直观清晰,许多学生立刻领悟,教学效果很好。endprint

(3)基于思维方法开展“微专题”教学。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以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体现学科的育人价值。在必修1中多处出现图象问题,可以开展“图象法”微专题教学,分析图象的斜率、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的物理意义,然后总结读图的方法、获取信息的步骤以及一些实验采用图象法处理数据的内涵,从而提升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再如学习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时,对概念的定义均采取了“比值定义法”,因而可开设“比值定义法”微专题,对物理概念教学的规律进行总结,推导表达式、单位、物理意义等。可以让学生在进行小组交流、讨论归纳中,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还比如“整体法”“隔离法”在力的平衡教学中常要用到,在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动力学问题中也会用到。因此,学习完必修1后及时补充整体法、隔离法的专题教学,让学生学会瞄准“研究对象”分清整体与隔离,从而指导学生掌握相关的思维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微专题”教学必须注重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让学生透彻理解一个个“点”,学会以点带面,把零散的知识点串起来,融会贯通,构建系统的思维网络。

三、设置“微专题”实施协同教学的实践反思

组织“微专题”协同教学,不是对传统教学的否定,而是及时对学生学习中暴露的问题进行疏通、弥补;对重点、热点内容的进一步巩固强化,回顾“微专题”协同教学,可以发现如下成效。

1.优化了学生的学习过程。

在“微专题”协同教学中,几名教师同时进入课堂,激发学生好奇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团队对学生的关注力远比平常教学中的单个教师多,能够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学习困难,对课堂上学生表现的亮点能够及时表扬和激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微专题”切口小,容易接受,学生感觉相对轻松,学习主动参与程度明显提高。

2.提升了课堂的教学实效。

首先,在“微专题”协同教学中,教师间分工合作,每人精心准备擅长的专题,先在自己班级授课,然后一起研讨改进,才能再进入其他班级授课。这样针对同一知识点的研究较为深入,内容准备充分。其次,“微专题”内容量少、针对性强,学生注意力能够保持高度集中,易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微专题”以具体而微的“点”为核心,围绕“点”展开教学,由浅入深,“定点突破”解决问题,使学生能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最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指导,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学针对性强,教学效率明显提高。

据近两个学期的实践,通过观察、问卷调查和测试数据比较发现,参与实验的几个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习成绩、实验操作能力均明显高于其他同类班级。

3.加快了物理教师的专业成长。

协同教学实际上是一种协作的文化,教师之间共同备课,一起进入课堂,彼此间建立了一种相互信任、合作的业务关系;促进教师不断探索,提升自身的业务素养,教师分工合作,减轻了工作量。教师普遍认为在协同教学中他们的教学压力有所减轻,教学研究意识、团队意识显著增强。

通过“微专题”协同教学,每一位教师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面来参与教学活动,同时教师之间互相观摩教学,可以学习到他人的优点,也可得到其他教师的协助和建议,不断改进、实践,深化自己选择的“微专题”研究。这样的教、学、研合一,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实践中发现,不少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通过协同教学,各项教学技能进步很大,教师间相互学习、快速成长,提升了自己的教学质量,提高了教学团队的专业水平。

四、结束语

“微专题”具有“小而精”、操作灵活、因微而准、因微而深等特点。通过“微专题”协同教学,每个专题专人负责、集体研究,能准确把握重点、理清疑点、扫清盲点,切实解决学习中的实际困难。它既可运用于新课的教学,也可运用于复习课的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教学实际,有针对性地选择若干个“微专题”组织协同教学,及时解决学生学习的困惑,切实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目前课题组只在高中物理单科内进行协同教学,期待对数学、化学等别的学科有所影响,能辐射并带动其他学科尝试实施。今后若能够实施跨学科的协同教学,则更具有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顾燕萍.协同教学提升学习力[J].人民教育,2014(07).

[2]王静晓.应用微专题提升高三生物二轮复习效率[J].中学生物学,2016(03).

[3]许辉勇.微专题:中学物理高效复习课堂[J].湖南中学物理,2015(12).

[4]李宽珍.基于课本资源的“微专题”教学实践与思考——以“阿波罗尼斯圆”复习课为例[J].江苏教育:中学教学,2015(11).

[5]单英.搞好“微专题”训练 提升训练有效性[J].中学物理教學参考,2015(14).endprint

猜你喜欢

协同教学微专题教学实践
化学“微专题”复习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互联网+”时代下协同教学模式的创新方法研究
高考语文复习微专题设计的原则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云计算环境下电子商务协同教学模型构建研究
“微专题”引领高效数学复习的思考
基于生本教育的教材处理与重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