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七巧板游戏促进幼儿认知发展

2018-01-13应培佩吴秋霞

文教资料 2017年27期
关键词:认知发展七巧板幼儿教育

应培佩+吴秋霞

摘 要: 认知发展是人的发展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指个体认知结构和认知能力的形成、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它涉及感知觉、记忆、注意、思维、语言、想象等多种心理过程。七巧板游戏是利用七巧板开展的各类游戏的总称,在幼儿园开展七巧板游戏,对幼儿的认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幼教工作者应当提升七巧板游戏对幼儿认知发展的价值认识,并鼓励幼儿参与以七巧板为代表的传统益智玩具。

关键词: 游戏 七巧板 认知发展 幼儿教育

作为“中国古典智力游戏三绝”之一的七巧板,外形简单、设计巧妙、变化无穷,是一种很好的陪伴幼儿成长的益智性玩具。七巧板由七块板组成,分别为一个正方形、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五个等腰三角形,曾被选为第四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全国中小学生金钥匙科技竞赛”动手动脑器材。以认知发展理论为依据,幼儿园开展的游戏可以分为感知运动游戏、象征性游戏、结构性游戏和规则游戏这四大类。在游戏研究领域,人们习惯用解决问题、创造性、守恒、“去中心化”等概念说明游戏对认知发展的重要性。近几十年来游戏与幼儿认知发展的关系的研究表明,游戏在幼儿认知发展中的作用,远远不只是“练习”、“补偿”,而且具有“建构”、“生成”的作用①。

一、利用七巧板进行感知运动游戏,帮助幼儿获得概念。

研究表明,游戏对于幼儿的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无论是概念形成还是概念同化,都与游戏的经验密切相关。幼儿期尤其是刚入小班的幼儿,其感知觉的发展进入了转折期,儿童感知觉在认识事物过程中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视觉、听觉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触觉逐渐精细化和准确化。七巧板多种形状和颜色的设计形式可以刺激幼儿对其产生兴趣,锻炼幼儿的视觉敏感性,获得形状、颜色等方面的概念。所以,在小班初期,我们选择七巧板进行感知运动类游戏帮助幼儿获得概念。例如,在《认识七巧板》游戏当中,我们尝试组织幼儿以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等游戏方式认识七巧板。幼儿观察七巧板单体的形状和颜色时,其认知图式就会发生变化,从而形成有关形状和颜色的概念。在传统七巧板游戏当中,幼儿不仅能够认识组成七巧板的每一块的图形名称,还能够学会辨别简单的方位、比较大小、按颜色分类等逻辑数理经验。同时,幼儿与教师、同伴之间交流七巧板的平面组合方式时,可以时不时地习得和理解一些位置、移动和方向等空间方位概念。

二、巧用七巧板进行象征性游戏,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学前阶段是幼儿玩象征性游戏的高峰期。邓斯克曾经的研究证实了玩象征性游戏时间的长短与幼儿创造力和想象力呈现正相关性。我国著名心理学家郑日昌指出:“七巧板的操作属于典型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活动。”季燕等人的实验研究也证明了对幼儿进行七巧板训练能够极其显著地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尤其是针对小班和大班的幼儿效果非常显著。七巧板多样化的平面组合方式,使幼儿能够不断地将抽象的几何图形转化为具体形象的实物,既发散了幼儿的思维,又丰富了幼儿的想象力。

如在小班《拼房子》七巧板智力游戏中,幼儿通过观看PPT、图片和小伙伴们拼出的房子造型,不仅获得了物理经验空间方位等概念,还通过动手操作创造出了各种教师们想不到的房子模型。当老师们发愁这不像房子该怎么向幼儿说明白的同时又不伤及幼儿自尊心的时候,孩子们给出了合情合理的解释——那房子上面是为小猫建的,这样下雨的时候猫咪就可以躲在里面不会被淋湿。这样的开放性思维原本就是“建构性”的,是低结构化的七巧板游戏所生成的。七巧板游戏就是这样于无形中促进了幼儿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在一次中班的以《我喜欢的小动物》为主题的七巧板游戏活动中,幼儿在用七巧板拼出小动物之后通常不愿意直接收起来或者拼其他小动物,他们喜欢和同伴讨论小动物。有一次一名幼儿拼出了马,他特别开心地和同伴分享,并伸出手指比画着要用“牙刷”给他的“马”刷刷牙,旁边小伙伴见状也都模仿着给自己的小动物们刷刷牙,还有一个幼儿要把外套脱下来给“小宝宝”盖上。通过七巧板游戏,各个年龄段的幼儿想象力都能得以丰富,思维和智慧能得以启蒙。

三、借用七巧板进行结构性游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注意力。

2岁—7岁幼儿玩结构性游戏的时间比例较高。无论是小班、中班还是大班的孩子们,都喜欢用各种材料开展拼拼、插插、摆摆的游戏,七巧板是他们进行结构性游戏的一种工具。幼儿在进行七巧板游戏时,在对每一块单体图形的形状和颜色的观察过程中,可以逐渐提高个体的观察力。同时,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对幼儿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力训练,为儿童感知觉的训练和获得概念提供保障。

例如,在一次大班《小小运动员》七巧板游戏中,幼儿需要拼出“小小运动员”,教师为幼儿提供了拼摆完成的七巧板的图片供幼儿参考,幼儿在摆一个个单体七巧板时候就需要观察怎样摆放才能够使最后的成品像个小小运动员。在中班《找不同》的游戏中,几块相同的图形摆成的小运动员却长得不一样,幼儿只有仔细观察不同成品并进行比较才能够发现七巧板中不同图形单体的外置稍微进行移动,就会变化出不同的图形。这样,幼儿就在浓厚兴趣引导下,在玩七巧板游戏的过程中,养成仔细观察的好品质。

美国《早期儿童学习标准》中认为儿童专注力体现在以下方面:做一件事情或一个游戏时可以持续一段时间;在活动受到外界干扰时,经过他人的提醒可以继续专注活动。在大班《请你和我这样做》七巧板游戏中,教师将自己拼七巧板的过程投影出来,其他孩子在限定的时间内拼出一模一样的图形。幼儿按照和教师同样的步骤进行拼摆,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持续性注意力;配合着音乐节奏进行有步骤的拼摆可以培养幼儿的转移性注意力。

四、活用七巧板进行规则性游戏,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规则是游戏的灵魂”,在游戏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游戏的魅力所在。到了大班尤其是下学期的时候,越来越多的幼儿喜欢玩规则游戏。在玩七巧板游戏的过程中,幼儿为了拼出自己想要的图形,会想出各种办法,动手动脑尝试克服困难。问题的解决不仅能够让幼儿体验到成就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帮助幼儿学习使用策略解决问题。例如,大班幼儿在进行传统七巧板游戏前往往会先明确可以运用的七巧板数量,游戏的规则,决定自己在游戏中的任务。当只有三角形时如何拼成正方形?当幼儿要用一副七巧板拼出一个正方形时该采用什么策略?当一个小组中五个人仅提供四副七巧板拼图时,幼儿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都是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慢慢解决的。

在规则游戏当中,幼儿更加关注行为产生的结果而非过程,他们会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带有目的性地积极参与游戏当中,努力获得最后的胜利。运用这一特点借七巧板进行规则游戏,将幼儿的兴趣点聚集在获得拼图结果的趣味上,会使看似对于大班来说已经“玩烂”了的七巧板趣味无穷,使其价值得以挖掘。正所谓无竞争不有趣,无规矩不成方圆,七巧板游戏集趣味性与规则性于一体,是一种培养学前兒童解决问题能力的好游戏。

七巧板作为一种传统智力游戏,以其灵活多变、益智有趣而深受中、小学及幼儿园教育工作者们的喜爱。近年来幼儿园利用七巧板开展课程和教育实践活动,让七巧板价值得到挖掘的同时,也使得幼儿的智力发展不再枯燥,形成人人都想学、人人都愿学、人人都乐学、人人都爱学的全面发展的新局面。这正是现代素质教育提倡的用创造知识代替传授,用改变世界代替解释世界的新理念。作为一种帮助幼儿获得概念,促进创造性思维发展,训练观察力和注意力,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智力七巧板游戏,是开启幼儿认知发展大门的一把金钥匙,也是培养21世纪全面发展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

注释:

①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

参考文献:

[1]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

[2]王海英.巧用“七巧板”促进幼儿和谐发展[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5(12):11.

[3]袁喆,俞亚明.浅析七巧板在幼儿期儿童认知发展中的价值[J].艺术教育,2015(01):65.

[4]何跃芳.浅谈七巧板在幼儿园教育中的作用[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5(04):33-34.

[5]崔鑫.玩转小小七巧板感受科学大魅力[J].科技资讯,2010(31):206.

本文系宁波大学横向研究课题“七巧板园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课题编号:HS2017000033)的阶段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认知发展七巧板幼儿教育
奇的七巧板
有趣的七巧板
分析学生认知发展特点,增强英语教学设计实效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