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研究性经典阅读与品格修养

2018-01-13张严顾广梅

文教资料 2017年27期
关键词:青年学生经典阅读

张严+顾广梅

摘 要: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高科技产品的极速发展,当前一些青年大学生阅读状况出现了碎片化、数字化和娱乐性趋势,其品格修养受到考验和挑战。建构青年学生自我管理和服务的研究性经典阅读中心,吸引青年学生和阅读导师进行经典阅读对话,在环境熏陶和师德渐染过程中帮助青年学生塑造人格品质,使之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有生力量。

关键词: 经典阅读 青年学生 品格修养

2015年4月20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了第12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报告显示,过去一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比2013年小幅上升了0.2个百分点,其中成年国民手机阅读的接触率首次超过50%。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成年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78.6%,较2013年上升了1.9个百分点。其中,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6本,和2013年的4.77本相比,减少了0.21本[1]。王余光教授指出:“阅读经典一直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在信息社会,人们需要重返经典阅读之乡。”[2]

大学生群体的阅读能力和实践对未来国家建设和发展影响深远。建成大学生自主性阅读中心,开展研究性经典阅读,是针对这一群体开展基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新模式。这将有助于大学生立足经典典籍探寻其当代价值,自觉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和践行,努力形成高尚的人格品质,真正成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国内高校经典阅读现状及特点

李云霞于2010年11月在河南某市做的一项“大学生精神生活现状”的问卷调查辅以访谈,结果显示:当前高校学生“三观”尚在形成期,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个别学生缺乏坚定的理想信念……这就要求大学教育中着力提高学生的科学与人文素养,而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阅读经典著作[3]。目前一些高校学生经典阅读状况不尽如人意,相较于传统文本的经典阅读,他们更易于并乐于进行功利性、快餐式和碎片化的浅阅读。对能够积淀人文情怀、坚定信念理想、激发爱国情感和培育社会责任感的深层次阅读,尤其是经典文本阅读缺乏兴趣。

(一)功利目标催生泛阅读。阅读学习是一种因精神成长的需要而养成的习惯。当前一些高校学生进行的阅读实践多是围绕直接学习效果取得进行的功利性行为,以各类课程学习为主,我们可以称之为泛阅读,即内容浮泛,没有完整的体系和缜密的逻辑,侧重知识点的记忆,缺乏深入的思考。学生热衷于为博取高分而肢解文本,考试范围外的部分几乎不涉猎。课外阅读实践不是依据自身成长成才的需要,而是抱着从众心理,以各类证书的获得为旨归。

(二)享乐目标助长浅阅读。互联网技术的发达和多媒体科技产品的丰富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和内容。对比纸媒和网媒的特点,人们更乐意选择轻松愉悦、方便快捷的阅读,我们称之为浅阅读。大学生群体对数字化时代读图的兴趣有增无减,阅读经典也是依赖电子书,甚至某些出版商家迎合青年的阅读心理,将经典文本戏谑化,从QQ、人人、微博,到微信,网络互动交流方式的隐蔽性、随意性和便捷性,让一些大学生沉溺其中,以读屏替代面对面的交流,浅阅读占据了大學生群体应理性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三)精英目标限制深阅读。蒋建国认为“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阅读为本。个人的阅读水平,决定着个人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发展能力;一个民族的阅读传承决定了这个民族能否站在人类文明的制高点上发挥引领作用;一个国家的阅读能力,就是一种竞争力,决定着一个国家的软实力”[4]。高质量、深层次的阅读对个体成才和社会进步的意义是毋庸置疑的,但就业形势和社会情绪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一些大学生展开深度阅读的可能性。他们依赖网络阅读平台搜集资料,拼凑他人的理论和观点,急于速成所谓的科研成果,而不愿意沉下心进行文本的研读,往往容易造成人云亦云的尴尬和断章取义的恶果,阻滞了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发展。

二、研究性阅读中心建构及场域多元主体“竞合”

阅读实践诸要素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阅读场域。传统阅读场域主要有:图书馆、阅读教学课堂和个人读书空间。数字化时代人们更倾向于网络阅读空间。当前这些场域环境中的大学生经典阅读实践侧重于信息资源的快速、广泛占有,然后“按需拼装”,忽略了经典阅读的主要作用是“打好精神的底子”。为实现“开卷有益”与“开卷有趣”有机融合,急需建构一种新的阅读场域模式提升大学生的人文修养和精神品质。

研究性阅读中心是一个学生自主管理、自发服务和自觉阅读的独立空间,是一个多元主体交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微观组织系统。大学生研究性阅读中心作为人才培养的有力补充和创新尝试,致力于探索多元主体参与的研究性阅读场域构建,实现高校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的机制整合和方法整合。

研究性阅读过程中的诸因素:经典读本、本科生导师、大学生阅读者和研究性阅读中心,在经典阅读行为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主体间性”的互动状态,是因为它是哲学意义上的“交往行为”,而非“工具行为”[5]。

(一)经典文本与阅读者。与图书馆里大规模、多门类和新形式的经典文本不同,研究性阅读中心的经典藏书立足专业课程关照精神成长。从来源上看,只有少部分靠学院的拨款,大部分来自校友,研究生和本科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的捐赠等。校友们将影响自己成长的经典文本赠予学院,润泽后来者的心灵。获得国家奖学金的在校生们根据多方调研形成的经典文本书目和自己专业教授推荐的书目向学院赠书,既表达了他们对学院培养的感恩情怀,又激发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为将来造福世界奠定了思想基础。黄俊杰教授认为:“(经典的价值就在于)能够唤起我们心灵的觉醒,使我们能够心体力至,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我们可以走进去(经典文本),在古人的思想世界里面和他辩驳、冲撞,带着我们的问题、我们的苦闷,来向他求取答案”[6]。

(二)研究性阅读中心与阅读者。不同于图书馆等其他阅读场域,研究性阅读中心是为提高大学生阅读兴趣,增加其延伸性阅读量,服务其开展研究性阅读而设立的优质阅读空间。中心的管理者也是阅读者,是自愿应聘的。这一岗位属于志愿服务性质,没有学生管理工作的任何奖励,却能够加深大学生对“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精神的理解。阅读中心有严格的管理规定,凡进入该中心的学生只有一个任务——阅读经典。身边只携带必备的读书摘要记录工具,有效保持经典阅读的纯粹性。“捐赠墙”是在阅读中心的环境布置中特有的一片天地,设置在阅读者目之所及的方位。所有捐赠者的照片和赠书数量都进行了展示,营造了读书励志的氛围。endprint

研究性阅读中心不仅是一个物理空间,还发挥了人文教育和精神熏陶的作用。阅读者在这里拓展了思维空间和阅读范围,提高了思辨能力,从而更好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成为优秀人才,进而能够进行反哺感恩实践,助力研究性阅读中心的书籍资源丰富和人文教育影响发挥。

(三)研究性阅读中心与阅读导师。阅读导师不同于所谓“专业导读者”。他们是学生心目中德学兼厚的教师。在学生日常阅读实践中并不需要导师逐一指导,他们发挥作用主要是在阅读中心及与之相关的场域(视参与活动的人数而定)举办各类主题的阅读沙龙和论坛。导师类似于书院制时代讲会的讲师,在阅读中心阐述对学生提出的阅读问题的见解,启智发蒙,回答阅读者思想的困惑。

对导师而言,阅读中心不仅是他们宣传研究专长和介绍学术前沿的地方,还是增强他们个人影响力、融洽师生关系的重要场所,能够有效增进他们与学生的情感,弥补缺少与学生交流机会的不足。阅读中心对阅读导师而言,就是一个学术和道德的竞技场,能够为其在立德树人领域进一步努力注入精神动力。

(四)阅读导师与阅读者。阅读者与阅读导师通过阅读中心的互动,能够围绕经典文本形成异于传统师生关系的“竞合关系”。阅读导师将自己对经典文献的深度研究和自己的人生阅历相融合,在阅读主题沙龙和论坛活动中与阅读者互动交流。面对阅读者在具体人生境遇中碰到的困难、挫折和在经典阅读中产生的困惑、质疑,阅读导师应以全部的知识积累和情感智慧回应、释疑。“这是一种开放的、建设性的、以人生大爱与经典立场为基础的对话关系”[7],导师的学术责任感和教育责任感在这一关系的互动中都将获得飞跃,阅读者的困惑、质疑,甚至挑战能得到智慧的启迪。

三、研究性经典阅读与青年品格修养

研究性阅读中心不同于公共圖书馆,它有着明确的经典阅读目标、严格的自我管理规定和丰富的阅读学术活动。学生可以个人自主阅读,也可以围绕主题展开专项阅读,通过“学术沙龙”、“师生读书交流会”、“创新论坛”等一系列特色活动增进师生交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陶冶道德情操,帮助其形成社会主义义利观。

大学生品格修养教育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隶属于大德育范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产业的日新月异,各种社会思潮和多元文化呈现在世人眼前,冲击着人们的价值观和理想信念,大学生群体概莫能外。经典文本中蕴含的传统义利观、阅读导师的主流价值观和阅读中心的环境涵育将共同作用于阅读者高尚品格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一)经典文本的精神基础教育。习近平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8]经典文本中蕴含着我国传统义利观,大学生在经典阅读过程中博学约取,逐渐披沙沥金,形成扎实的理想信念基础。

(二)阅读导师的人格养成教育。“亲其师,信其道”。阅读导师是深受大学生爱戴的德学兼厚的专业教师。作为思想引领者,他们在经典阅读活动中对阅读者进行点拨启发,对大学生高尚人格的养成、乐观心态的形成和坚定信念的培育发挥的作用,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无法实现的。一些大学生缺乏对经典阅读所需要的深层次思考力,导致阅读者面对纷繁复杂的表象出现迷茫,甚至颓废、无助。阅读导师凭其人格魅力和可信度,容易让学生产生情感和学术方面的认同感,进而逐步形成人格品质。

(三)阅读环境的熏陶渐染教育。研究性阅读中心的物理环境和人文环境都对阅读者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校友捐赠的标识激励阅读者以校友为榜样,努力读书,立志成才。将来也能成为捐赠者的一员;志愿者的辛勤付出,时刻提醒阅读者应珍惜读书的环境和机会,不可以浪费时间和他人的劳动成果;沙龙、论坛的文化氛围,激发阅读者对经典阅读的兴趣,提升深度思考的能力。

综上所述,场域理论指导下的大学生研究性经典阅读中心是一个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空间。通过精心设计并实施各类读书沙龙或学术论坛,阅读中心充分发挥了阅读导师的引领作用,能够吸引更多的青年学生从碎片化、数字化和娱乐性的快餐式阅读转向系统的、文本的和深刻的经典阅读,是助推青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和优秀品格养成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2]中国出版网.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发布去年成年人图书阅读率有所上升[EB/OL].http://www.chinapublish.com.cn/db/201504/t20150429_166026.html,2015.4.20.

[3]李云霞.谈大学生人文教育与经典阅读[J].中国成人教育,2012(1).

[4]蒋建国.阅读让梦想成真[N].人民日报,2014-04-23(10).

[5]刘同舫,韩淑梅.重置交往理性:哈贝马斯人类解放思想的逻辑主线[J].浙江社会科学,2011(8).

[6]黄俊杰.全球化时代大学人文教育的新方向[N].解放日报,2008-08-31(8).

[7]王向华.师生对话关系新解[J].高等教育研究,2003(5).

[8]人民网官网.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EB/OL].http://cpc.people.com.cn/n/2013/0303/c64094-20656845.html,2013.3.1.endprint

猜你喜欢

青年学生经典阅读
论社会实践对农业类院校青年学生的素质提升的作用
关于高校图书馆开展经典阅读活动的思考
经典阅读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开展
初中生作文素养的培养途径研究
想象力都去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