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服务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2018-01-13张黎
张 黎
(梅里斯达斡尔族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21)
在心血管疾病中急性心肌梗死是比较多见与多发的,此疾病具备病情发展迅速、并发症多以及病死率高等特点。据研究显示[1],因当前人们生活负担重、日常习惯以及生活规律的改变等众多因素,从而致使急性心肌梗死患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虽然及时有效抢救治疗可挽救患者生命,但若不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同样也会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为此,我院就优质护理服务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0月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奇偶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38例。其中,参照组男23例,女15例,年龄35~78岁,平均(47.8±9.1)岁,病程1~13 h,平均(6.5±2.6)h;实验组男25例,女13例,年龄34~77岁,平均(47.3±9.4)岁,病程1~12 h,平均(6.1±2.5)h。入选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WHO中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2];同意参与本研究并签订知情同意书。剔除标准:合并其他重要器官严重衰竭者;合并恶性肿瘤疾病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参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即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给予氧疗,按医嘱实施镇静和抗凝等对症治疗,嘱咐患者与期家属卧床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优质护理,具体操作如下。(1)环境护理:给患者创建一个优质的住院环境,将病室温湿度分别调节在温度24℃左右,湿度55%左右,维持病室、被褥干净、整洁,确保空气流通。在病室中摆放优良的新鲜绿色植物盆栽,让患者保持身心愉快。严格执行探视制度,禁止室内喧哗。(2)心理护理:态度诚恳的询问患者内心的想法,以掌握其实际心理状态,便于对症疏导。在日常生活中播放患者喜爱的音乐,和患者一起阅读相关励志杂志,以分散患者注意力,从而缓解内心的不良情绪。组织病友联谊会,陪伴患者参加,让其相互分享治疗的相关经验,最大程度的疏解不良情绪,维持乐观、愉悦的心情。(3)疼痛护理:大部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都会发生胸骨和肩胛疼痛,给患者应用止痛药物时需密切关注其呼吸、瞳孔和尿量等变化,防止发生呼吸衰竭、尿潴留等不良反应。仔细记录患者疼痛位置、时间和性质,对无法忍受疼痛者按医嘱适当给予吗啡5~10 mg皮下注射。(4)饮食护理:制定个性化的优质饮食方案,指导患者合理搭配饮食,督促其戒烟戒酒,遵循低脂、低盐、低热量的进食原则。鼓励患者多食新鲜蔬果,高蛋白、低脂肪、高钙食物,切勿暴饮暴食,以及食用辛辣、油腻和煎炸食物。
1.3 疗效判定标准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QOL)量表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情况进行评分比较[3],量表主要包含心理、生理、环境和社会等4个方面,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为别为:参照组护理前(18.34±9.13)分,护理后(31.58±8.26)分,实验组护理前(18.29±9.15)分,护理后(40.17±9.03)分。组间比较两组护理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24,P>0.05),护理后实验组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27,P<0.05)。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常病情危重,必须及时的进行抢救治疗,在治疗的同时还需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干预,大多患者机体各项功能均较差,并且因突发急病而出现一系列的不良心理,甚至对救治产生抗拒心理,此时优质护理服务对患者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实验组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取得了理想效果,患者经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说明,优质护理可让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充分的感受到尊重、关怀、爱护、同情以及满足,让患者的不良情绪得到有效改善,并帮助其树立治疗的信心,最终促进病情的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总之,优质护理服务可促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恢复,对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具有推广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