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居党的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研究
2018-01-12卓治国
卓治国
【摘 要】村居党的干部是基层党组织的“领头羊”,是基层各项事业发展的“带头人”。村居党的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是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的“基层工程”,是基层领导班子人才资源的“战略性储备”,也是解决目前村居党的干部队伍年龄结构老化、知识相对陈旧、观念相对落后等一系列问题的有效途径。因此选拔培养一大批年轻优秀的村居党的后备干部队伍,使村居党的干部后继有人,显得尤为重要。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党的各项政策法规得以较好地贯彻执行、党组织在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的功能才能日益凸显,从而巩固党在基层的执政地位。
【关键词】村居党的干部;后备干部
第一章 村居党的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问题及其成因
一、后备干部队伍流动性过大
后备干部队伍的本来的身份也仅仅是过渡性的,另外当前村居后备干部的待遇总体而言较低,当前后备干部的身份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有志青年,这些人往往是区级机关统一考试招聘、统一管理的,工资也是区统一发放的,对于他们而言,是否作为村居党的后备干部,对于他们的工资没有任何影响。第二类以街镇为主体招录的所谓的“编外人员”,这些人本身的工资很低,他们往往看中的是在政府机关工作比较轻松,况且被选为村居党的后备干部并不能真正的提高工资,而且后备期是不确定的,因此对于他们的吸引力也不强。
二、选拔机制不够健全
村居党的后备干部的选拔工作,是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基础性工作,但是目前的选拔机制还不够健全,还存在很多缺陷。一是规划上缺乏目标机制。村居党的后备干部的选拔应该既要有中长期目标,也要有短期阶段性目标;目前培养选拔后备干部的目标不够明确,方向不够清晰。即使有目标在相关的文件中也表述为“一般要有”、“要有一批”、“有一定数量”等;或者只有阶段性目标,没有中长期目标,选拔人数和标准往往是根据上级要求而定,或者是临时性突击性地选拔一批后备干部,进行一两次培训,而后就基本对这些后备干部置之不理了,基本上只是贴了个“后备干部”的身份,并没有一个长远的计划和目标。二是“出入口”缺少畅通机制。大多数村居党的后备干部的选拔仍局限于“内部循环”,局限于推荐较为优秀的工作者,并没有把范围扩大到本镇机关、事业单位,体制外的企业也几乎是“破格录取的”使得各方面、各系统的高素质优秀人才不能进入后备干部队伍,使得后备干部队伍在源头上缺乏高素质的人才储备,这样就制约了后备干部的选拔力量,也制约了后备干部的培育提高。“出口”的不畅通,成为制约后备干部进入干部队伍的关键阻碍,近年来,随着机构改革的影响,各个小村居的合并,村居党组织的班子的职数减少,比较优秀的后备干部进入班子的几率变小,使得他们在现有的岗位看不到希望和未来,备用的时间过长,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村居党的后备干部的积极性。
三、日常管理不够规范
村居党的后备干部经选拔推荐确定后,对其日常管理没有较为系统的工作机制,除了开展传统的学习培训之外,基本没有其它长效化的、多渠道的教育管理模式予以保障,使得对村居党的后备干部的培养实效性不强,储备的作用没有有效的发挥,因为平时工作管理的不到位、对后备干部了解的不深入,在需要选用时往往还是没有明确的目标。因忽视后备干部与党员群众的感情沟通,导致最终因后备干部的群众威信不高、政治成熟度不够而导致其当选率较低、使用率不高。
一是能力提升平台较欠缺,无法有效提高后备干部素质能力。由于基层工作纷繁复杂、千头万绪,因此村居党的后备干部在统领全局、真抓实干、灵活处理问题等方面的能力要求较高。
在后备干部能力的培养上,基层党委政府和村居一般采取不定期集中培训和在任村居干部传帮带、让其参与部分村居两委日常工作中来的方式进行,缺乏规范的、制度性的、具有可行性的培训平台,具体表现在培训方式吸引力不够,培训内容没有针对性,多是政治理论和方针政策,能够直接用于工作实际的内容较少。实践内容仅局限于在本村居岗位的交流,缺少整个后备干部队伍或者与其他街镇后备干部队伍交流学习的平台,到上级挂职锻炼或到区域外挂职锻炼的机会较少。大部分的后备干部认为当前培训的重点应该是党建工作、管理水平和领导艺术;认为培训的频率不宜过多、不宜固定,应根据实际需要适时组织;在培训的形式方面,认为先进典型示范和实地参观考察的实际效果较好。管理标准不统一,无法有效保障后备干部待遇的均等性。因后备干部的身份比较复杂,有的是三支一扶、有的是有志青年,还有的是一般的社区工作者或街镇自行聘用的工作人员。目前,每种身份都有着不同的管理标准和待遇,尤其是像“三支一扶”、“选调生”“有志青年”等这些身份的后备干部,他们的待遇是由区级层面规定,对后备干部们的工资待遇、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保障制度无论从区级层面还是街镇层面都没有出台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而且并没有因为成为村居党的后备干部的工资得到实质性的提高,使得村居党的后备干部产生思想的不平衡。三是考核激励机制不健全,无法有效激励后备干部积极性。对村居党的后备干部的考核缺乏系统的从本地实际出发的考核评价体系,没有细化的考核指標,往往以在职村居书记或街镇组织部门的主观评价为主,这使得后备干部们的工作缺乏明确的方向和动力,组织部门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可是却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没有有效的激励机制,奖优罚劣的机制还没有有效的确立,尤其是缺少对优秀村居党的干部以及优秀后备干部的表彰嘉奖,使得后备干部们缺少思想的引领和工作中的示范,对于很多村居书记后备干部来说,后备干部仅仅是其一个身份称呼,其自身还担负着很多其他工作,导致其待遇、报酬与工作失衡。
四、存在备而不用现象
村居党的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预定目标还是与对他们的选拔、培养与有一定的差距。无论是“两推一选”还是“公推直选”,都需要赢得多数选票。而后备干部因种种原因对选举方法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适应,导致很多虽然平时非常优秀、但不善于表现自己、不能够被群众发现的村居党的后备干部不能通过最后的选举成为真正的村居党的干部。
第二章 村居党的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一、积极探索公开选用机制,拓宽“选拔”通道
扩大公开选拔范围。实际操作中,根据事先确定的村居党的后备干部的推荐条件,通过组织推荐或公开报考的方式,经党委研究确定后备干部人选。一是立足“内选”。在本镇内充分挖掘和选拔思想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的实用型人才,注重培养和选拔本村居的致富能人、社会团体负责人或在村居范围内有一定影响力和带动力的热心人,尤其是目前在村居党组织中已经有一定的职务,在工作中已经凸显出较强能力和善于与群众打交道的人来积极参与公开选拔。二是鼓励“回请”。为广纳良才、充实现有后备干部队伍,进一步选优配强基层干部队伍,为选拔出村居党的后备干部做好准备。三是适当“下派”。从镇政府机关干部、镇属事业单位中,特别是镇里的青年后备干部队伍中,下派一些优秀人员到村居挂职锻炼,作为村居党的干部的后备干部。四是用好“外援”。充分利用好区里分配到祝桥镇的优质人才,认真做好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有志青年的培养和选拔工作,对到村居任职的这类青年人才建立并实行结对培养机制,并鼓励他们到签约期后参加村居党的后备干部的公开选拔。
二、加强理论培训,完善“培养”通道
举办后备干部培训班,对后备干部进行定期培训。建立健全由镇党群办牵头,各相关部门共同负责的村居后备干部教育培训制度,编制中长期培训规划和短期培训方案,合理分解教育培训任务。通过举办专题讨论、主题演讲、主题辩论,强化实际工作能力。专题讨论主要是围绕镇里的重点工作和难点工作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对策建议,通过思想的交流与碰撞产生一些新思维、新点子。组织主题演讲、主题辩论也是围绕基层治理、围绕党组织建设、围绕党建品牌培养等方面展开,既为后备干部们拓宽了今后的工作思路,又提高了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可谓“一箭双雕”。通过这种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来增强培养的实际效果。在各类活动中,重点充实他们政策法规、农村经济管理、党务等相关知识,全面提升他們的政治理论和政策水平。
三、合理安排岗位,畅通“使用”通道
根据后备干部的特点,根据人职匹配的理论,配备适合其发展成长的村居。为帮助村居后备干部快速成长,打破村居的地域界限,跨村居使用。虽然每个后备干部是对应不同的村居的,在培养过程中也是重点挂靠在某个村居,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一些人是跨村居使用的。同时增加实践锤炼的机会,由镇统筹安排后备干部进行多岗位锻炼,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其实战能力。每个后备干部在前三年的培养过程中,每年至少轮岗一次,三年之后会相对固定在一个村居工作,这样有利于让党员群众更好的了解这个后备干部,有利于提高最终选举的成功率。
四、建立考核制度,规范“管理”通道
对村居党的后备干部的管理实行“一人一档、一村一册”,建立村居后备干部队伍档案信息库,并及时做好信息更新,做好日常联系工作。档案包括以下内容:后备干部基本情况;考察、考核材料及参加培训的记载材料;个人工作成绩、奖惩记录等。档案由村居党组织暂为保管,每半年镇党群办去派人事专员到各个村居去查看档案,作为后备干部年终考核的一项重要依据,暂时村居党的后备干部的档案还停留在纸质版档案。今后将探索电子版档案,这样既方便档案的查看,也利于档案的留存。
实行动态管理。党委建立并不断完善科学规范的村居党的后备干部选拔、培养、管理、使用和考核制度,做好日常联系,实行动态管理。后备干部队伍不是一成不变的,是根据后备干部们的实际表现和考核结果来及时调整,有进有出,保持良性的动态发展。对政治思想、道德品质、遵纪守法以及遵守村规民约等方面出现问题的或者有群众上访反应情况并且问题属实的、工作中有重大失误或者因工作变动调离祝桥镇的,及时进行调整退出后备干部队伍。对于在岗位上有突出表现、有突出事例的后备干部要重点培养和推荐,并利用镇层面的宣传平台进行宣传报道。
【参考文献】
[1] 黄国耀、张金全:《欠发达地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011年.
[2] 李春燕、黄金辉:《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路》,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