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战略关键问题探讨
2018-01-12曾丽姗武东华
曾丽姗 武东华
摘要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国“两个一百年”中的其中一个奋斗目标。为确保到2020年能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好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各项决策部署,将乡村振兴战略与精准脱贫攻坚相互融合对我國实现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精准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的相关事例进行了相应的回顾,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将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以期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关键词 精准脱贫;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战;关键问题;有机结合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21-0260-02
从2014年1月《国务院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的出台,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提出,再到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的发布,标志着“精准扶贫”方略在我国正式出台和全面实施,脱贫攻坚作为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战略工程,已进入最后冲刺期[1-2]。党的十九大报告从战略上全面部署了党在新时代决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工作,其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成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现就实施精准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问题进行论述如下。
1 精准脱贫攻坚现阶段要抓住的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3]。在精准脱贫攻坚现阶段中,如何破解内生动力和长期发展能力“两不足”的难题是关键,原因在于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集中的乡村,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因此,应该将重点放在深度贫困的地区上,攻克贫困人口集中的地区[4]。贫困地区的医疗资源和生态条件普遍比较差,农民的观念也都比较落后,且受教育程度低,对生态环境等并不重视,再加上各种贪污腐败的现象,以及一些脱贫工作中的厌战态度、消极现象,这都是确保到2020年打赢脱贫攻坚战所要面临的挑战。唯有寻求解决方案,制定正确的政策,破解现阶段所面临的难题,才可谈打赢脱贫攻坚战,才可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才可谈实现我国“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现阶段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加强扶贫资金管理,治理扶贫领域贪腐现象,主要可从以下几点出发:一是要强化制度化的监督体系,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和审计。同时,要改进监督审计方式,尊重县级政府整合资金和分配使用的自主权,将监管重点放在贪污挪用和将扶贫资金用于非扶贫用途方面。二是需要增加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加大公示力度,以便于社会各界监督。三是加强以结果为导向的评估,重点评估扶贫绩效。通过合理的评估来激励地方将各种资源更有效地用于精准扶贫。四是坚决惩处扶贫领域的腐败问题。此外,怎样做好防止扶贫“花架子”现象也成为当务之急。因此,要有正确的政绩观,贫困地区的主要领导人需要解决贫困人口的绝对贫困问题[4]。
在2015年的中央扶贫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精准扶贫、精确脱贫的重点是要提高脱贫攻坚战成效。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确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5]。而在2018年的脱贫攻坚推进大会上,再一次强调了要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扶贫重要讲话精神和扶贫思想,要在“精准”二字上下真功夫、下狠功夫、下实功夫,进一步坚定了我国欲实现脱真贫的决心,必会将中央扶贫攻关的重大政策部署落实好,坚决打赢和打好扶贫斗争。
精准脱贫攻坚,因地制良策是关键。国家电网陕西省电力公司吹响了脱贫攻坚冲锋号。推进精准扶贫,电力扶贫团由“大水漫灌”改为“精准滴灌”,并立足贫困地区资源禀赋,建立“三图两清单”、实施“五项行动”、突出抓好“三个精准”[6]。这一举措成功地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有效实现了贫困户的增收。因地制宜,就是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地制宜方案的实施是一种准确实现脱贫的途径。好的实施方案不仅能够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同时能改善贫困村的落后面貌,帮助我国更好地打赢脱贫攻坚战。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中国农村贫困人口从7 017万人减少到2015年的5 575万人,贫困率从7.2%下降到5.7%[7]。可以看出,我国已在精确减贫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但在这一数字背后,是政府财政投入的高度密集和各级政府的巨大行政成本,社会力量尤其是社会组织的贡献并不十分突出。贫困群众普遍文化素质不高,地区发展能力弱,要带领其通过精准扶贫走上高质量脱贫之路,难度可想而知。企业家扶贫,在带动贫困群众实现产业脱贫等方面具有优势,但在做群众工作等方面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一定要扬长避短,更好地聚焦在产业链上带富农民,增强他们的“造血”能力。对于企业家的短处,政府应及时补位。政企牵手同心,各自发挥长处,对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才更有底气[8]。
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
要明确意识到乡村振兴战略对于我国的重要性。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战略,其在十九大报告中已经是与其他六大战略共同列为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七大战略”,其是国家发展的核心和关键问题,关系全局性、长远性、前瞻性的国家总布局,同时关系到我国是否能从根本上解决城乡差别、乡村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对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整体均衡发展具有重大意义[9-10]。
现代农业发展是工业繁荣的重要内容,可以从2个方面着手:一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二是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业产业链延伸[11]。通过创新提高科技化、信息化和组织化等的水平,推动第一产业转型升级。例如,四川是全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2017年“四川贫困地区绿色产品走进北京”推介活动在京举行[12],通过活动,川式休闲食品等特色产业发展迅猛,2016年全省饮料食品产业产值规模达7 400亿元。四川各地还将围绕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快四川绿色产品“出川”步伐,带动贫困地区农民脱贫奔小康[11]。再者,为了在有限的林地上实现最大效益,山东省济南市曹范镇对20多个贫困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把“一村一业”、金融扶贫、扶持创业作为脱贫攻坚重要抓手,2016年全市6.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13]。这些事例都表明实现乡村振兴离不开现代农业,发展现代农业对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过程中,发展逻辑如下:①在人力资本水平达到一定水准的条件下,注重人口总量和人口密度是发展成为高度城市化的重要因素;②在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完善的条件下,低收入的农村产业人口与高收入的城市产业人口会取得相对均衡,城乡二元分割制必然终结;③较低的资本和土地使用价格是农业振兴的基本条件,也是现代国家繁荣的基础;④若基本公共服务能真正实现平等,农村各类贫困人口将会逐步向各类城市转移,现代农村必然是充分就业的农村,也是以中产阶层为主的农村[9]。
全党工作的重点在于“三农”问题,它关系到我国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上一个5年,我国粮食生产量已达6亿t;逾8 000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每年的城镇化率提高了1.2个百分点;逾6 000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已从10.2%下降到4%以下;城镇每年新增就业岗位逾1 300万个,与经济增长速度相比,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则更快。这份数据报告表明,过去5年取得的令人欣喜的民生成果[10]。综合来看,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好基底,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同时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培养造就良好的“三农”工作队伍。
3 把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
精准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具有决定性、标志性的战役,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阶段性任务。为了更好地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要把脱贫攻坚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起来,将乡村振兴融入到脱贫攻坚中,两者相互支撑,相辅相成[13]。各贫困乡村要结合自身条件,根据脱贫攻坚的任务,将乡村振兴战略的思想和原则融入脱贫攻坚的计划和行动之中,统筹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之间的有机衔接,奠定乡村振兴的制度和物质基础。此外,与尚未脱贫的贫困乡村相比,已脱贫尤其是最近几年刚脱贫的乡村,应该成为全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14-17]。要注意是否存在返贫现象,这是因为从世界各国的实践来看,返贫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为了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在2020年之前,已经实现脱贫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仍然可以继续享受现有的国家政策,政府对年老体弱、就业能力相对较弱的脱贫对象进行托底安置措施等。然而,这些政策措施只能在短期内对于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从建立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视角而言,乡村振兴战略则为贫困乡村、贫困户持久脱贫提供了长期的、稳定的保障。
若想将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融合起来,因地制良策则是关键。比如近年来,内蒙古农牧民人均收入和农村牧区公共服务已大大提高,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存在。为此,内蒙古仍然需要把提高脱贫质量摆在首位,把农牧业和农村牧区优先发展作为现代化内蒙古建设的重大原则,全面开创内蒙古乡村振兴新局面[18]。陕西省宁强县流溪沟村地处偏远地区,土地贫瘠,信息闭塞,经过干部、村民多年的坚韧奋斗,因地制宜依托小庭院产业,发展有特色的、行之有效的产业,全村贫困人口在 2016年底均达到了陕西省脱贫标准[19]。
4 参考文献
[1] 李迎生,徐向文.社会工作助力精准扶贫:功能定位与实践探索[J].学海,2016(4):114-123.
[2] 黄昕.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统揽 打好脱贫攻坚战[N].湖南日报,2018-01-20(8).
[3] 习近平:提高脱贫质量聚焦深贫地区 扎扎实实把脱贫攻坚战推向前进[EB/OL].(2018-02-15)[2018-06-25].http://www.rmlt.com.cn/2018/0215/511462.shtml.
[4] 顾仲阳.脱贫攻坚,两个关键如何抓[N].人民日报,2018-04-19(16).
[5] 马建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齐心协力打赢脱贫决胜攻坚战[EB/OL].(2016-05-03)[2018-06-25].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6/0503/c217905-28321568.html.
[6] 张麒麟.国网陕西电力助力精准扶贫[N].人民日报,2017-04-09(11).
[7] 国家统计局.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6-02-29)[2018-06-25].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602/t2016-0229_1323991.html.
[8] 经济茶座:聚焦产业脱贫 政企牵手同心[N].人民日报,2018-04-09(17).
[9] 党国英.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依据与实现路径[EB/OL].[2018-06-25].http://www.xue63.com/toutiaojy/20180211G0D4S500.html.
[10] 習近平十九大报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EB/OL].(2017-10-19)[2018-06-25].http://news.cnwest.com/content/2017-10/19/content_15445174.htm.
[11] 李周.深入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N].台州日报,2018-02-28(5).
[12] 肖苏.绿色优质农产品抱团进京[N].人民日报,2017-04-16(11).
[13] 张治林.山东济南立体种植结出“脱贫果”[N].人民日报,2017-04-16(10).
[14] 蔺泽华.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全力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奋力谱写我市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崭新篇章[N].定西日报,2018-01-19(001).
[15]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深化精准脱贫攻坚 奋力书写新时代“三农”工作新篇章[EB/OL].(2018-02-26)[2018-06-25].http://news.163.com/18/0226/05/DBI3D9JK000187VI.html.
[16] 马建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齐心协力打赢脱贫决胜攻坚战[EB/OL].(2016-05-03)[2018-06-25].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6/0503/c217905-28321568.html.
[17] 吴国宝.将乡村振兴战略融入脱贫攻坚之中[EB/OL].(2018-01-03)[2018-06-25].http://theory.gmw.cn/2018-01/02/content_27246458.htm.
[18] 李纪恒.全面开创内蒙古乡村振兴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8-04-09(10).
[19] 高云才,常钦.小庭院里巧脱贫:来自陕西省宁强县的脱贫攻坚调查[N].人民日报,2017-04-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