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黄高产种植技术

2018-01-12丁亮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21期
关键词:根茎行距病斑

丁亮

摘要 本文介绍了地黄的生长习性,并从选地整地、良种选择、栽植、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地黄种植技术,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 地黄;生长习性;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 S567.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21-0086-01

地黄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25~40 cm,全株密生灰白色毛;根茎肉质肥大,呈纺锤形,黄褐色[1];根生叶丛生,倒卵形或长椭圆形,先端钝,基部渐狭、下延成长柄,边缘有不规则的钝齿,背面带紫色;莖单一;总状花序,顶生;花筒状,紫红色,有明显紫条纹;花期4—5月,果期5—6月。地黄适应性较强,喜阳光,耐严寒,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透水性良好的微碱性砂质土壤为好[2-3];不宜在盐碱黏重土及低洼地和前茬为萝卜、白菜、茄子、棉花、芝麻、豆类等地块种植,忌重茬。种子容易萌发、发芽适温为20~30 ℃,种子寿命1~2年。近年来,由于粮食、油价偏低,中药材的价格很好,一些农民尝试种植中药材,取得了很好的收益。地黄分布范围广,河南、甘肃、宁夏等地均有大量栽培。现将地黄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选地整地

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通气性好的地块,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耕翻,并结合秋翻地施农家肥37.5 t/hm2、普磷750 kg/hm2或磷酸二氢钾150 kg/hm2、碳铵375 kg/hm2,施后整地。冬季土壤封冻前进行碾压,使土壤形成上虚下实的土体结构,为第2年春播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

2 良种选择

地黄有很多优良品种,如金状元、小黑英、北京1号、北京2号、形疙瘩、新状元等。

地黄以根茎繁殖为主。在清明至谷雨时节,选无病虫害、无伤根、直径1.3 cm的根茎作种,并“去两头,留中间”(上段根茎不易长大,尾部根茎出苗性能差、易腐烂),将留取的中间部分截成3~5 cm小段,切口用草木灰涂抹后稍晾,或者用强力生根剂5 g加水15 kg浸泡3~6 h,即可种植。

3 栽植

种植一般采用沟栽,也可穴栽。一是沟栽。按株距20~25 cm、行距30~35 cm,在畦内挖四方格穴,在穴内平放1段块根覆土压实[4]。一般用种量为600~900 kg/hm2。二是种子繁殖。于3—4月按行距10 cm条播育苗,待幼苗具有6~8片叶时,即按行距15~20 cm、株距15 cm移栽至大田,秋季即可采收。

4 田间管理

栽植后,当温度在18~21 ℃时,需30~45 d出苗;当温度在8 ℃以下时,则不能萌发,并易腐烂。出苗后要经常进行中耕除草。出苗1个月后进行定苗,每穴留一壮苗。浇水要及时、适量,并按照“三浇三不浇”的原则进行。“三浇”是施肥后2~3 d浇水,以防烧苗,并有利于植株吸收养分;夏季暴雨后浇小水,以利于降低地温、防止腐烂;久旱不雨时浇水,以满足植株对水分的要求。“三不浇”是天不旱不浇、正中午不浇、将要下雨时不浇。在高温多雨季节,注意排水防涝,孕蕾期摘去花蕾,以集中养分供地下块根生长。

5 病虫害防治

5.1 斑枯病

多发生于6—7月,阴天久雨则蔓延更快。发病后,叶面出现许多黄褐色不规则病斑,致使叶片逐渐干枯。防治方法:可将病株拔除烧毁[5];增施磷肥、钾肥,提高抗病能力;发病期用70%杜邦克露和70%代森锰锌600~800倍液进行叶面喷施防治。

5.2 轮纹病

发生于6—7月干旱季节,叶面上出现近圆形而有同心轮纹的病斑,上生许多小黑点,后期病斑破裂穿孔,导致叶片干枯。防治方法与斑枯病相同[6-7]。

5.3 枯萎病

又称干腐病。发生于6—7月,低温及干湿变化大的情况下更易发病。发病后,叶柄及根茎腐烂,地上部分逐渐萎蔫,直至死亡。防治方法:可以于栽种前用三效灵1 000~1 500倍液浸种30 min;也可于发病初期用70%代森锰锌、甲基托布津1 000~1 500倍液浇灌病株周围土壤,每隔10 d浇灌1次,连续2~3次。

5.4 红蜘蛛

多发生于6—7月,吸食叶背汁液,使叶片逐渐变黄,后期变褐,皱缩干枯。防治方法:于发生期用25%乐氰乳油1 000倍液喷杀。

6 参考文献

[1] 温学森,杨世林,魏建和,等.地黄栽培历史及其品种考证[J].中草药,2002(10):84-87.

[2] 尚青青,温小鹏,杨颖婷.河南焦作地区从业人员地黄种植认知度的调查及分析[J].河南中医,2012,32(3):396-397.

[3] 郭泽强.地黄的栽培与管理[J].亚太传统医药,2007(5):41.

[4] 李光胜,田浩山.地黄种苗的繁育方法及栽培管理技术[J].基层中药杂志,1999,13(3):36-37.

[5] 刘红彦,鲁传涛,宋凤仙.地黄规范化栽培管理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2(4):30-31.

[6] 梁万青,郭满平.地黄全膜垄作丰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8(12):92-93.

[7] 王雯.东阿县中药材种植情况及发展思路[J].现代农业科技,2018(10):102.

猜你喜欢

根茎行距病斑
蓝玉簪龙胆
2020年度夏玉米行距密度试验研究报告
从狗尾巴草到蝈蝈笼
如何修改Word的默认字体和行距
套袋对柠檬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
渭北旱塬东部小麦不同播种方式试验
水族常用根茎类植物药
Ophiognomonia castaneae协同板栗褐缘叶枯病病原菌致病作用的研究
字距与行距:学术期刊版式编排中的细节
轻松治愈花斑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