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

2018-01-12谢平

神州·下旬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课文思维语文

谢平

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进程和效果,影响到学生的发展。《教师素质论纲》一书提出,课堂提问的心理功能主要有三:一是获取教与学的反馈信息,以便教师围绕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来设计各种类型和层次的问题、化解教学重点、难点。二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思维。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思维积极性的调动和发挥。教师设计问题情景,制造认知冲突,激发并维持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是课堂提问价值和功能的关键所在。三是培养学生的基本学习能力。学生在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感知、注意、理解、推理等与学习有关的基本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同时,有一定组织结构的系列提问可以向学生展示学习新知识的基本思路,为其独立学习提供范例。

问题是学生提高学习能力的基础,是创新学习的关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勤动脑爱思考的好习惯。著名教育家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学习,不思考,是学不到知识的;只思考不学习,就会陷入空想的境地,最终一无所获。“学”离不开“思”,“思”必须有利于“学”,学与思是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因此,在课堂老师提问,学生举手发言,这是课堂教学中很普通的现象。但细细观之,却也是心态种种气象万千。有的老师话音刚落,“刷”一声,顿时小手如林。有的老师再三启发,望眼欲穿,仍不见“一草一木”。这就关系到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问题。

其实,课堂提问很讲究策略的。首先,提问必须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要求我们教师提问目的明确,层次清楚,围绕中心,有的放矢。具体表现是围绕理解和感悟课文内容提出的问题不脱离文本情境。例如,我在教学《再见了亲人》时,为了能帮助学生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学习内容。我提的问题是:“1.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是怎样的?2.志愿军对朝鲜人民又是怎样的呢?3.这篇课文写的是志愿军回国时,在火车站向前来送行的朝鲜人民话别的情景。既然是话别,就应该是双方的,但是,课文只写了志愿军说的话,此时此刻,朝鲜人民会说些什么呢?”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回答问题,就能深刻理解“中朝人民的友谊是鲜血凝成的”这样一个中心。我在阅读教学中,不提那些可以脱离课文的具体情境,似乎在什么课文中都可以提的问题,如“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受?”面对此情此景,你想说什么?“这样写,好不好啊?”这些问题没有明确指出,学生需要将自身已有生活经验同课文的具体情境联系起来进行思考。以致教学实践中,不少学生只是依据课文的一些表面信息展开联想,泛泛地谈论自己的感悟,连对课文思想内容的深入理解也达不到。

有效的课堂提问要以教师对课堂教学目标的正确把握为前提。小学语文教学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能识会写一个个生字词、理解每一篇精读课文的思想内容、按照教材要求練习口语交际和习作,语文教学还要使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能够按照汉字及词句的结构和音义规律独立识字、阅读和恰当表达,根据自己的需要和不同文本的特点灵活选用阅读策略、获取有效信息,能够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将自己的想法清清楚楚地表达出来、让听者和读者理解……为此,从提高提问有效性的角度,我们需要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及有关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的理论研究成果,对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形成清晰的认识,才能提问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其次,问题蕴涵思维价值。通过低认知水平的提问让学生直接陈述所回忆的知识,检查其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而高水平的提问则可以考查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检验其对知识的深入加工情况,促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自主建构,形成新知识。在教学《长征》时,通过播放录音,让学生理解红军在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巧渡金沙江,跳出几十万敌人的包围圈,取得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胜利。然后提问:“刚才你们听的时候心里怎么想?你仿佛听到什么?看到什么?”稍后,进一步提问:“学到这里,你们有没有想到‘金沙水拍云崖暖是什么意思?”先体会红军巧渡金沙江取得伟大胜利,再理解“云崖暖”,学生终于理解了“云崖暖”的意思。有一定难度、深度的问题,常用这种提问方法,训练思维的严密性、想象的丰富性。

再次,提问要形成问题难易的层次和梯度,照顾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允许不同水平的学生回答深浅各有差别的问题。例如,初读课文,有哪些词语你不理解?(扫清理解的障碍)――再读课文,你认为哪些词句最能表现……?(从语言文字入手理解内容)――你能用一句话说说课文写了什么?(整体理解、概括课文)我在指导学生观察、描述人物外貌,并以自已为例写《李老师印象记》时,我针对学生对我充满好奇的心理提问:“你们想了解什么?想问老师什么?”顺应学生思维发展,引向观察、描述人物外貌的学习目标。

此外,倾听学生回答并及时给以恰当反馈 。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判断学生的回答是否符合提问所指向的教学要求,然后再根据具体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追问,或提示或指导。当学生"答非所问" 时,可能是因为没有理解问题,这时,我通过重复提问或换一种问法来重新提示最初的问题;学生理解了问题但是自己的语言表述不恰当时,请学生对自己的答案进行一些解释,如“你说……,那是什么意思?”或者“我不太清楚你说的……与刚才提出的问题是什么关系,请说一说。”不管学生回答得怎样,都依据他回答的闪光点进行恰当的鼓励。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文思维语文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