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县土桥头村方言本字考
2018-01-12俞晨曦
摘 要:婺源县,古徽州六县之一,今属江西省上饶市下辖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赣、浙、皖三省交界处。[1]婺源话属于徽语的祁婺片,由于行政区域的划分和地理位置等原因,婺源话多少受到赣方言的影响,但仍然保持着自己的特色。婺源多山,村与村之间方言都有很大的差异,本文以自己所在的村庄(土桥头村,土桥头村位于婺源西南部,毗邻乐平市和德兴市,其方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为基点,寻找方言本字,一方面有利于对婺源方言进一步的了解,也有利于探寻交界地区方言的改变和发展。
关键词:婺源方言;徽方言;本字;考证
作者简介:俞晨曦(1993-),女,汉族,江西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汉语言文字学硕士,研究方向:现代汉语词汇和语法。
[中图分类号]:H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6--02
1、筅
筅帚,用竹丝做成(把竹子切成薄片,再把片切成丝,再把切成丝的薄片一片一片按圈捆绑起来)。在老家,筅帚用途较广,可用于刷洗衣服,也可用于刷洗锅盆。筅帚的制作花费时间也需要技术,随着时代的发展,制作筅帚的人慢慢减少,筅帚的制作材料也由竹子变成了塑料。现在,我们还在用它洗衣服。
如:小嘞,把那个筅帚拿过来。(小,称男孩子)
《广韵》:“箲,箲帚饭具”又,“筅,上同”。
《集韵》:“箲、筅,饭帚,或从先。”
《汉语大字典》:“筅帚。用竹丝等做成的洗刷锅、碗、杯等的用具。也作“箲”。<广雅·释器>:‘?谓之筅。<广韵>作‘箲,云:‘箲帚,饭具。或作筅。是筅与?异名而同实。宋吴自牧《梦粱录·诸色杂买》:‘其巷陌街市,常有使漆修旧人……并挑担卖油、卖油苕、扫帚、竹帚、筅帚。”
据此,个人认为“箲”、“筅”二字均可作为其本字。
2、粿
《广韵》:“粿,净米。”
《集韵》:“粿,米。”
《汉语大字典》:“米食。《篇海类篇·食货类·米部》:‘粿,米食。”
《汉语方言大词典》:“米、面、绿豆等制的糕、团总称。”
婺源小吃中有很多粿,清明粿,灰汁粿,也有糯米粉炸成的粿,几乎都写成“馃”字。
《集韵》:“馃,饼也。”
《汉语大字典》:“糕点类食品。如:荞麦馃。《玉篇·食部》:‘馃,饼子也。清翁辉东《潮汕方言·释食》:‘俗重祭祀,妇女多制馃(同粿)品,中裹荳米调饵,曰馃馅。又指一种油炸食品。”
《汉语方言大词典》:“米粉做的饼;有馅的糕点。”个人认为“粿”、“馃”二字可通用。
3、熇
熇火。就是围着火炉盆烘火之意。
如:天冻人家个,过来熇熇火。(这个天太冷了,快来烤烤火。)
《广韵》:“熇,热貌”又“热也,火酷切”,又“热貌,又火沃切”。
《汉语大字典》:“烘烤。《集韵》:‘熇,煏也。《云笈七》卷八十六:“当以直理木,熇燥好薪,不用毒虫及木皮之不净薪。”
“焅”字也可表达这个含义。
4、熯
有时候家里做了粿,因为用的是烧柴火的大锅,熄了火再烧锅比较麻烦,就会把铁丝网放在火炉盆旁,然后把粿放在上面,叫“熯粿”。
如:饿哩,我要熯粿吃。(饿了,我要熯粿吃。)
《广韵》:“火干也”,又“干貌,又音汉又音
《汉语大字典》:“烘烤。《广韵》:熯,火干。《警世通言·吕大郎还金完骨肉》:‘取出四个饼子,厨房下熯得焦黄。徐珂《清稗类钞·饮食类》:‘春饼,唐已有之,捶面使极薄,熯熟,即置炒肉丝于中,卷而食之。方言,焙。用极少的油煎。”
5、搵
把东西放在水里浸着。也表示溺水而亡,“搵死”。
如:煮绿豆汤的时候,要把绿豆先搵一下。(先把绿豆在水里浸泡一下)
《广韵》:“搵,没也”又“搵,手撩物貌”。
《汉语大字典》:“浸入;浸没。如:搵透。《说文·手部》:‘搵,没也。段玉裁注:‘没者,湛也,谓湛浸于中也。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上:‘(张)旭饮酒辄草书,挥笔而大叫,以头搵水墨中而书之,天下呼为张颠。”
《说文解字今释》:“搵,没也。浸没。没<段注>:‘没者,湛也。谓湛浸于中也。张舜徽<約注>:‘湖湘间称溺水者曰搵死,用本义也。”
6、
婺源多竹,常有很多竹制的器具和物品,上文中提到的“筅”就是一例。婺源多水,因此常有很多水上用具,如船,但小时候更多的是用很多竹子并排绑制而成的一种工具,方言称为“竹”音“排”。
《广韵》:“,大桴曰。”“桴”有“小的竹、木筏子”之意。
《汉语大字典》:“,筏子,以竹木编成的水上运载工具。《广雅·释水》:‘,筏也。王念孙疏证:‘《方言》:‘泭谓之,谓之筏。筏,秦、晋之通语也。《众经音义》卷三云:‘编竹木浮于河以运物也,南土名,北人名筏。……箄、、并同。宋苏轼《录进单锷<吴中水利书>》:‘后之商人,由宣、歙贩卖木,东入二浙,以五堰为难阻。清乐钧《木行》:‘木来,民船惊。
《汉语方言大词典》:“木筏。①古南方方言。唐慧琳《一切经音义》卷十:‘缚竹木浮于水上或运载,名之谓拨。南方吴人或谓之。音排。……”
另外“簰”也有此意。《汉语大字典》:“簰同。《南史·贼臣传》:‘但命为簰,俄而水盛,乘流放之,突其水栅。《忠王李秀成自述》:‘河中有木簰而行,欲到江西会队。
簰,古同箄。《汉语大字典》:“箄,同。大筏。《集韵·佳韵》:‘,大桴曰。亦省。《后汉书·岑彭传》:‘公孙述遗其将任满、田戎、程泛,将数万人乘枋箄下江关。”李贤注:‘枋箄,以木竹为之,浮于水上。”endprint
综上,、箄、簰、并同。个人认为均可作为婺源方言中表示竹筏的“排”的本字。
7、杪
称树梢为“树杪”。
《广韵》:“杪,稍也,木末也。”
《汉语大字典》:“杪,树梢;木末。《说文·木部》:‘杪,木标末也。朱骏声通训定声:‘高远之木枝曰标,曰杪。《方言》卷二:‘木细枝谓之杪。郭璞注:‘言杪梢也。《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夭蟜枝格,偃蹇杪颠。明陶宗仪《辍耕录》卷二十:‘至正辛卯,中原大水,舟行木杪间。朱德《游南泥湾》:‘散步咏晚凉,明月挂树杪。
《汉语方言大字典》:<名>树梢。①古方言。扬雄《方言》第五:‘木细枝谓之杪。晋郭璞注:‘言杪梢也。……③ 吴语。浙江象山。清乾隆二四年《象山县志》“杪,《说文》木标末也。”④赣语。安徽岳西,树杪子。
8、槛
即窗户。
《汉语方言大辞典》:“窗户。槛窗,窗户,徽语。”
《广韵》:“槛,阑也。说文曰栊也,一曰圈。胡黤切。”
《说文解字今释》:“槛,栊也。从木,监声。一曰圈。”栊,王筠<句读>引<三苍>:‘栊,所以养禽兽阑槛也。按:也可用来囚禁罪人。”
《说文解字今释》:“栊,槛也。栊,朱骏声<通训定声>:‘与下形上声之?(窗上格木)别。”
《说文解字今释》:“?,房室之疏也。房室的窗户。”
《汉语大辞典》:“槛窗,有横直图案的格子窗。<水浒传> 第三九回:‘戴宗捻指间走到跟前看时,干干净净,有二十副座头,尽是红油桌凳,一带都是槛窗。”
9、
表示用抹布或用手等擦拭污垢等,常用“”,音同“饺”。如:口水都流出来了,都不知道一下。
《广韵》:“,拭也。”
《汉语方言大词典》:“擦拭。吴语。”
10、
表示推的意思。如:干嘛总我?
《广韵》里没有收录这个字,但是收录了?字。
《广韵》:“?,执也。”
《集韵》:“?,执也推也。”
二字为异体字。
《集韵》:“,推也。”
《汉语大字典》:“,推。<集韵·肿韵>:‘,推也。<醒世恒言>:‘贾婆不管三七二十一,和张婆两个,你一推,我一,他出了大门。又<灌园叟晚逢仙女>:‘张委那里肯听,向前叉开手,当胸一,秋公站立不牢,了;踉踉跄跄,直撞过半边。”
这两字均可作为方言中“推”义的本字。
11、瀳
《广韵》:“水名,说文曰水至也”,又“水名”。
《集韵》:“水出貌。”
《汉语大字典》:“瀳,水至也。水至貌。<说文·水部>:‘瀳,水至也。徐锴系传作‘水至貌。桂馥义证:‘<易·坎卦>:‘水瀳至。唐石经作洊。章炳麟<新方言·释地>:‘江西广信谓水沸涌为瀳。读如薦。”
12、
表示把水沥干。如:把米干。
《广韵》:“《埤苍》云:“渧,漉也。”又“渗漉。又沥也。《说文》:“浚也。”一曰水下皃。”
13、坞
山坞,山谷的意思。如:我家那个老嘞到坞里去哩。(我家那个老头去山谷里了)
《广韵》:“坞,村坞。亦壁垒。<说文>曰:‘小障也。一曰庳城也。”
《广韵》:“坞,上同<通俗文>曰:‘营居曰坞。戴延<西征记>曰:‘蠡城川南有金门坞。”
《汉语方言大词典》:“<名> 山谷。吴语。”
《汉语方言大字典》:“坞,山坳。唐羊士谔<山阁闻笛>:‘临风玉管吹参差,山坞春深日又迟。宋王安石<见远亭>:‘樵笛鸣晴坞,渔帆出暝湾。”
又有一字,左边为“土”,右边为“午”。
《汉语方言大词典》:“<名> 四面高而中央低的山地,多用于地名。”该字在徽语和吴语中都有。
但是打不出这个字。在老家有些村庄名都带了[u534]音,个人认为本字应该是这个“土午”。
14、窠
《汉语方言大词典》:“<量>多用于一胎所生的动物、一次连续所生的蛋或丛生的草等。”如:一窠猪豚。
《广韵》:“窠,窟又巢。”
《说文解字今释》:“空也;穴中曰窠,树上曰巢。窠,孔穴。”
除了上述一些字以外,在查找方言本字时,发现了一些字,有字的含义,但是无法通过查询《广韵》《集韵》等确定这些字有这些含义,在这里只作简单罗列。
滚[2]。表示温度高,烫。如滚水。
到。量词,表示“次”。如:这衣服洗了两到。
漾。表示吃多了腻的东西,如肥猪肉,感觉到恶心。如:看看他,吃得漾起来。
钟。表示人犯困时打盹时身体不受控制前后倒,也表示因为冷而这样。
稀。表示程度,常修饰一些形容词,表示“很”。如:“稀苦”
小。用于称男孩。
注释:
[1]參看百度百科詞條“婺源”。
[2]這些字參看《漢語方言大詞典》。
参考文献:
[1]陈敏燕等.江西汉语方言主要常用口语本字考[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1.
[2]程平姬.婺源方言地名探析[J].现代语文,2016,7.
[3]董佳.婺源紫阳镇方言词汇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2.
[4]胡松柏.赣东北方言词汇接触的表现[J].中国方言学报第1期,2006,9.
[5]胡松柏.赣东北方言调查研究[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
[6]沈昌明.歙县北乡话方言本字考[J].黄山学院学报,2011,12.
[7]汤可敬.说文解字今释[M].长沙:岳麓书社,1997.
[8]肖萍.江西吴城方言本字考[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6,6.
[9]肖萍.江西吴城方言与南昌方言的词汇差别[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9.
[10]许宝华、宫田一郎.汉语方言大词典[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发行社,199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