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文学传统在残雪创作中的体现

2018-01-12夏梦苓

青年文学家 2017年36期
关键词:湖湘文化抒情性

摘 要:残雪文学对中国文学传统有着极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力虽然比较隐秘,都是极其的顽强。我国古典文学在青年运动开展的同时逐渐走向衰退,然而中国传统文学并未真正消失,结合残雪文学下的元素,都可以看出本土文学传统的影子。透过文字不仅可以看出巫楚之风,还体现出抒情传统,由此形成神秘且荒诞的残雪作品创作。

关键词:中国文学传统;残雪创作;抒情性;湖湘文化

作者简介:夏梦苓(1983.8-),女,四川乐山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6-0-01

一、残雪小说的抒情性

不确定性、朦胧感是残雪作品创作诗意最显著的特点,同诗歌有着相同之处,便于读者进行联想和想象。在某种程度上看,残雪作品就如诗一般,小说故事的虚幻性极强,突出了主观色彩。小说在描述事件场景及人物时,都会建立在个人感受的基础上。无法在残雪作品内看出空间、时间的信息,并无人物外貌及身份的详细描述,尽管在明确人物称谓时也会最大限度的脱离实际环境。

结合残雪的《暗夜》小说集进行分析,其中在《莲》中描写道:“齐四爷终于答应带我去猴山了。猴山在同我们相邻的乌县,要走三天,中途还得在别人家借宿。”和“现在已是阳光明媚的春天,燕子也飞回来了,可是表妹阿莲却发病了。”通过这些语句的描述都能够看出主观性通过间接化的方式体现在任意性上。残雪对时间轴进行了切割,通过文子使未来、现在进行了整合,做构建的主观时间并无客观事件线索。此外,具有诗化特征的意象、语言在残雪作品中也体现得很明显。例如《天堂里的对话》作品中,借助“我”与“你”相对话的方式,使读者进入到灵魂天堂,运用除语言之外的方式来交流。在发挥理解能力,达到心神想交互的境界,读者才能够体会小说的深层含义。

二、湖湘文化在残雪创作中的体现

作为当代湖南文坛的知名作家,残雪所创作的小说作品给文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残雪现象也拥有极强的神秘色彩。现代迷信思想被残雪现象冲击的支离破碎,不再推崇洋文化。通过分析和研究残雪作品,进入到其打造的特殊世界,极具人文性和荒诞性。其笔下的文字描述能够使读者产生亲切感,对湖湘文化体现得淋漓尽致,表现出湘女对湖南地域的一种回归及热爱。因此残雪现象即为湖湘文化的浓缩,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三湘大地所独具的钟秀、灵性。人本主义思想使湖湘文化的本质,残雪最对小说作品进行创作的过程中,切入点都是湖湘文化所具有的生命及人本两大理念,同时也形成了残雪的价值取向及生活追求。所以残雪在对其艺术世界进行构建时,均围绕的是湖湘文化,歌颂了其强大的生命力、伟大的生活及善美的人性。基于构思角度而言,残雪小说作品对湖湘文化的本土特色进行了突出表现,形成的本色文化极具地域色彩,所蕴含的乡土气息非常浓厚。

三、传统文学中人格分裂的缺乏

在残雪看来,作家通过自身所特有的形式对人类进行追求的过程即为创作,而普遍意义就体现在这种自身的独特性上,自我化并非狭隘之意,人性的本质体现都建立在长期探索的基础上。所以,民族自我性的体现必须要借助所有作家的共同坚持及努力。在明确自我时,所打造的文学形象应经过人格碰撞、分裂的过程,正是由于分裂传统的不足,才阻碍了我国文学的发展。人性的关怀才是文学的本质,但是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化,传统文学同现代需求间出现了鸿沟。所以作为艺术家,应基于自我的角度,借助批判化的方式形成典范,这同旧时所提倡的文以载道具有明显差异。并非摒弃文以载道,结合现代文化背景,还要尤其注重国民自我缺失的问题,应摆脱传统艺术的束缚和制约。在迎合现代需求,符合现代文学标准方面,要强调人格分裂。“现代性,就是作为一个现代人,人格的分裂,一定要分裂,不分裂,就不是现代的东西,痛苦啊,迷惑啊,纠缠不清啊,这就是现代。

残雪在对西方文学经典进行解读时,深刻理解了艺术精神的内涵,这就为其艺术创作奠定了基础。在其看来,博尔赫斯、卡夫卡拥有非常勇敢的灵魂,探究极其深入,这是常人所不具有的。在人格分裂下进行生活,所达到的分裂程度极甚,可以说是要想统一就必须进行相互间的杀戮,突围战场的唯一途径就是一方的死亡。人类在无情的人格分裂下,才能够做到对自我的启蒙、忏悔及重建,从而构建出独立、全新的个体。针对中国传统文学而言,没有批评人性分裂的过程,所以残雪才借此来评析当代作家。残雪明确指出今天写作要突破传统的束缚,承认人性的文学;作品不是关于表面的外在世界和世俗世界,而是只探讨内在的世界,搞深层关怀。她的所有小说都是精神自传,评论则是自我精神分析,同她的世俗生活没多大关系。于是,残雪不认同王蒙对张洁《无字》的评价,认为“整部小说都只有一个视角,就是作者那种本色演员似的视角。她在写作时一点都拉不开距离,完全缺乏应有的对合理性的判断。这正是我们中國文化症结——形不成独立的、有层次的自我,更谈不上个性的内在分裂,所以小说也才会那么单一化、脸谱化。残雪的小说确实从观念到写作方式、类型都有新变,使得小说呈现出不同于传统的另外一种可能性。然而,传统的小说价值和观念,当代主流作家的大手笔之作等等,并不会因为残雪的异类小说及犀利批评而被否定。

参考文献:

[1]刘海燕. 论残雪小说中的先知形象[D].重庆师范大学,2010.

[2]赵聪. 都市文明中的“荒野”—残雪小说论[D].湖南大学,2012.

[3]王姣丽. 残雪小说的诗性叙事探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2.

猜你喜欢

湖湘文化抒情性
毛泽东与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确立
日常行为下的湖湘村落问题
湖湘文化中的忧患意识与魏源的“救亡图存”“经世致用”
“臆断”所指非李渤
舞台灯光设计的抒情性表达研究
特效电影中的音乐表现分析
浅谈湖南的“火辣文化”
新媒体背景下湖湘文化的传播效果评价研究
纪实摄影的抒情性
新中国十七年版画之抒情性表达方式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