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雎》《蒹葭》的确解

2018-01-12郭新宇钱玉趾

文史杂志 2017年6期
关键词:关雎

郭新宇+钱玉趾

摘 要:教育部语文新课标推荐篇目中,有初中生必背古诗文61篇。随后新编辑出版的辅导读物,间有不妥或可商之处,如对《诗经》之《关雎》《蒹葭》中的流、思服、芼及溯游的注译。为此,有必要予以正本清源。

关键词:语文新课标;关雎;蒹葭;确解

教育部语文新课标推荐篇目中,有初中生必背古诗文61篇。这对于提高中学生学习古诗文的水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常有益。为此,有些单位相继编写辅导资料。我们发现,有些辅导资料标有“名师全解”“名师辅导”的观点存在可商之处。其必背的61篇中,排在第一第二的是《关雎》《蒹葭》。本文即以《关雎》《蒹葭》为例进行探讨。

《诗经·周南·关雎》以一个年轻男子的口吻叙述,说这个男子看到一个女子在河边采荇菜,就“寤寐求之”“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关雎》是一首情诗,是排在《诗经》第一篇的古今称颂的名篇,共20句(行)100字。对其中“参差荇菜,左右流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参差荇菜,左右芼之”,历来有多种解释。

郑长青主编《初中生必背古诗文61篇》[1]注解:“流:摎的假借字,摘取,意思是求取、择取。”“思服:思念。思是语气助词,没有实义。”“芼:采摘、挑选。”

祝正洲主编《初中生必备古诗文61篇》[2]注释:“左右流之:时而向左,时而向右地求取荇菜。”“思服:思念、牵挂。思,语气助词,无实际意义。”“芼之:挑选荇菜。芼:选择、采摘。”

以上注释,应该说有依据,有借鉴,不是随意为之。《尔雅·释诂下》有“流、差、简,择也。”据此,有学者将“左右流之”的“流”解为“择也”。宋代朱熹注为:“顺水之流而取之也。”[3]程俊英《诗经译注》译为“顺着水流左右采。”[4]《古代汉语词典》将“左右流之”的“流”解为“寻求、采摘”[5]。

关于“服”与“芼”,宋代朱熹注为:“服,犹怀也。”“芼,熟而荐之也。”[6]唐莫尧(注)《诗经全译》有:“思,语助;服,思念。”“芼,《玉篇》引作‘覒,芼之:即采之。”[7]褚斌杰《诗经全注》有:“思服,二字同义,即思念。”“芼,拔取。”[8]

以上注释,以及所谓的依据或借鉴,都有值得商榷之处。“流”,作为名词,有河流、水流等义;作为动词,有流动、流淌、流泻、流浪、流放、流徙、流转等义。晁错《论贵粟疏》有:“此商人所心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有:“策扶老以流憩。”其中,“流”都作动词用。程俊英译“顺着水流左右采”,让人感到别扭。顺着水流采,就是向下采,或者上下来回采,而不会是“左右采”。况且《关雎》中接着有“左右采之”,已说了左右采了。此外,把“流”作为“摎”的假借,在文字学上依据不足,故持此说者甚少。

关于“寤寐思服”,“思”就是思念、想念、怀念、思考的意思,在《诗经》中,实例较多。如,《卫风·终风》“莫往莫来,悠悠我思”,《鄘风·桑中》“云淮之思,美孟姜矣”,《郑风·褰裳》“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卫风·竹竿》“岂不尔思?远莫致之”、《王风·大车》“岂不尔思?畏子不敢。”《桧风·羔裘》“岂不尔思,我心忧伤”等。“岂不尔思”是否定句,宾语在谓语(思)之前;不是否定句就是“思尔”。

在《诗经》中,也有作为语气助词的“思”,如《周南·汉广》“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小雅·采薇》“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等,其中的“思”是语气助词,其特点是在动词之后。相比之下,“寤寐思服”的“思”不在句末,且作动词使用;对此,明显应解为“思念”。

“服”作何解?《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载:越王得到西施,郑旦,“教以容步,习于土城,临于都巷,三年学服”。“学服”即学成(成功)。《老子》五十九章有“是谓早服”。河上公注:“服,得也。”“得也”就是得到也。那么,我们认为,“思服”可解为思念成功,思虑得到、想得到。在这里,特指追求采荇菜女子,思念成功或思虑得到。把“思服”笼统地解为“思念”,似乎不妥。

再说“左右芼之”,《玉篇》将“芼”引作“覒”,两者通假。我们认为此字是用眼睛瞟的意思,而不是采摘、拔取的意思。

《关雎》的特定环境是:在河之洲,雎鸠双双对对,在关关鸣叫,一个窈窕淑女在河边浅水区采摘荇菜;一个年轻男子一见钟情,立即开始追求她。他目不转睛地看着她,开初见她“左右流之”,而后看她“左右采之”,再后睥见她“左右芼之”。开初是粗看,见她的身体在左右流动,左右移动;而后细看,见她灵巧白嫩的手在左右采摘;最后是斜视,见她的眼睛在左右瞟着。这应是双关的左右瞟,一是瞟荇菜;二是瞟追求自己的弹琴男子。这时的男子也应斜视着瞟,而且,两者的视线不时相遇,并擦出心灵的火花。一个情窦初开的窈窕淑女,面对“琴瑟友之”、强烈追求自己的痴情男,动情动心是合情合理的。这体现在她眼睛的左右瞟上。以上三句是逐步发展、逐步推进,直至“钟鼓乐之”的喜庆境界。这是《关雎》的高妙的艺术手法所在。如果将以上三句都解为“左右采摘”,就没有发展,没有变化,也就失去了高妙的藝术手法。

《诗经·秦风·蒹葭》是必背的61篇的第二篇,此诗写一男子深深思念一位佳人(伊人)。这佳人在浩渺水域一方,被蒹葭苍苍、艰险路途阻隔。这男子矢志不移地“溯洄”“溯游”去探寻,都无法接近。《蒹葭》写景抒情,境界高远,内涵深邃,亦是《诗经》中的名篇。

《蒹葭》共3章(节)24句99字,诗文浅显易懂,解读不应存在困难。但是,对其中的“溯洄从之”“溯游从之”,常常出现解读偏差。郑长青《初中生必背古诗文61篇》注释:“溯洄:逆流而上。洄,上水,逆流。”“溯游:顺流而下。”[9]祝正洲注释:“溯游:顺流而下。”[10]当然,这样注释也有依据,汉代毛亨《毛氏故训传》有:“顺流而涉曰溯游。”宋代朱熹注:“溯游,顺流而下也。”[11]唐莫尧《诗经全译》注:“溯游:顺流而下。”[12]褚斌杰《诗经全注》注:“溯游:顺水流而下。”[13]程俊英《诗经译注》注:“溯游,顺着河流向下走。”[14]琼瑶著有长篇爱情小说《在水一方》,后改编为同名电视剧(8集)。《在水一方》的主题词应是借鉴《蒹葭》演绎而成,其中有“我愿逆流而上……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的踪迹。”以上所引,皆值得商榷。endprint

按词义辨析,“溯”是逆着水流的方向走,常见的词语有:溯流而上,追本溯源,回溯,追溯等。“洄”作动词解,可解为水流回旋;作名词解,可解作回旋的水流。“溯洄”,可解作逆着回旋的水流向上走。“游”作为动词解,可解为人或动物在水里行动,到各处从容地行走;作名词解,“游”指水流,水的直道。在现代汉语里,“游”是江河的一段,如说上游、中游、下游即是。“溯游”,可解为逆着宽直的水流向上走。“溯”是逆流向上,“游”没有顺流向下的意思。因此,“溯游”与顺流向下毫不相干。大学者不能撇开基本词义,犯低级错误。

从意境分析,《蒹葭》设定的意境是“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一方”需要“溯洄”“溯游”去探寻。以“溯”字开头,都说要逆着水流向上,那就是在河流的上方。加之有些河段水流回旋,有些河段水流宽直,还有蒹葭苍苍的阻隔,总之,路途艰难险阻,探寻极为困难。若将“溯游从之”解为顺水而下去寻找,就是去河流下方寻找,去另一方寻找;一会逆流而上,一会顺流而下,就变成在水“两方”寻找,这与《蒹葭》设定“在水一方”的意境完全不合了。再说,逆风逆流,是艰难的聚合,是失败的象征,自然导致佳人难觅的结局;顺风顺水,是顺利幸运的征兆,是成功的坦途,最后的结果会是抱得佳人归。因此我们认为,将“溯游”解为顺流而下是错误的。王宗石《诗经分类诠释》将“溯游从之”译为“若是逆流去找她”[15],真是难能可贵。钱锺书《管锥篇》第一册说:“海涅(德国人)赋小诗,讽喻浪漫主义之企羡,即取象于隔深渊而睹奇卉,闻远香,爱不能即,愿有人为之津梁(桥梁),正如‘可见而不可求‘隔河无船。”钱锺书《管锥篇毛〈诗〉卷论〈蒹葭〉》说:“抑世出世间法,莫不以‘在水一方寓慕悦之情,示向往之意。”这种“隔河无船”“可见而不可求”的企羡,也是《蒹葭》所寓的“企羡”。

陈子谦《钱学论》说:“钱锺书……对于把《管锥篇》里所标举的‘登高怀远之‘企慕情境,却颇有几分自信……‘企慕情境就是这样一种心境:它表现所渴望所追求的对象在远方,在对岸,可以眼望心至,却不可以手触身接,是永远可以想望,但不能达到的境界……,在我国,最早揭示这一境界的是《诗经·蒹葭》……‘在水一方,即是一种茫茫苍苍的缥缈之感,寻寻觅觅的向往之情,是典型的可望而不可即的浪漫心境。”[16]中国文学常以爱情的企慕情结,寄寓政治的企慕情结。《蒹葭》的企慕情结,表层是爱情的企慕情结,它可以扩展到政治、经济、军事、体育、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许多领域的企慕,具有普遍适用性。这是《蒹葭》的深邃的内涵、高超的价值所在。可惜,有较多的注译未能言及。我们希望,为中学生撰写的辅导读物对《蒹葭》及《关雎》应作必要且准确的评述,以便让学生更为全面深刻地领会《诗经》的思想性、艺术性。

注释:

[1][9]郑长青主编《初中生必背古诗文61篇》,南京出版社2016年版。

[2][10]祝正洲主编《初中生必背古诗文61篇》,漓江出版社2017年版。

[3][6][11]朱熹注《四书五经(中)·诗经》,中国书店1985年版。

[4][14]程俊英:《詩经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5]《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

[7][12]唐莫尧注《诗经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8][13]褚斌杰:《诗经全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

[15]王宗石:《诗经分类诠释》,湖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16]陈子谦:《钱学论》,四川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

郭新宇:新津中学外国语实验学校

作者: (中学)一级语文教师

钱玉趾: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高级工程师endprint

猜你喜欢

关雎
视域融合视角下《关雎》的英译本对比研究
《〈诗经〉二首》随堂练习
《关雎》主旨误读的是与非
浅论诗言志说
艺术歌曲《关雎》的作品及演唱分析
《关雎》为何成《诗经》开篇之作
中西方早期爱情诗审美风貌对比
世界文学视阈下的诗歌世界
从《诗经》比兴循环解释现象探究“兴”的起源——以《关雎》《汉广》《樛木》三诗为例
解构主义视角下的《关雎》英译本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