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洛社镇一二三产业融合模式现状分析
2018-01-12沈建新
张 驰, 沈建新
(1.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江苏南京 210095; 2.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江苏南京 210014)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优化模式。形式上,以农村经济发展为依托,延伸产业链条至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打通产业界限,发展新兴业态,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思路,关键是要在农产品价值链中获取更多的分配,让农业、农村、农民分享到更多利益。本研究分析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概念内涵、研究意义、相关文献和实践发展,介绍了日本、我国台湾省等产业融合发展较早的国家和地区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做法,并结合洛社的实践经验,提出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思路和建议。
1 一二三产业融合概念及研究意义
对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概念界定,虽然目前学术界尚未有定论,但是各学者的意见总体较为一致。主要分为2个角度,有的学者认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通过产业联动、产业集聚、技术渗透、体制创新等方式,将资本、技术等资源要素进行跨界配置,使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销售,餐饮、休闲等服务产业融合渗透,有机整合在一起[1]。另外一些学者认为是以产业之间的融合渗透和交叉重组为路径,以产业链延伸、产业范围拓展和产业功能转型为表征,以产业发展方式转变为结果,形成的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带动资源、要素、技术、市场需求在农村的整合集成和优化重组和农村产业布局的调整[2]。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仅是产业升级的必要选择,也是农业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产物。21世纪以来,我国粮食生产总量储蓄稳步提升,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图1、图2)。
农业快速增长是以牺牲环境为昂贵代价的。我们向世界提供了25%的粮食,但使用了全世界30%以上的化肥,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农药的有效利用率仅为35%,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伤害(图3)。继续粗犷增长的农业发展已经不被环境和政策所允许,应当加大科技、政策和人才投入,提高资源利用率,积极发展新型生态友好型农业。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就是培育农业产业新业态和新兴增长点的重要途径,它把传统意义上的第一产业拓宽、拉长、放大、增强,让处于价值链低端的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迈进,为农业拓宽更大的发展空间,让农民在价值链中获取更多价值。
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工作的重点。近年来,农民增收状况良好,但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如何保持农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是我们面临的挑战之一[3]。传统的直接以补贴的方式增加农民收入给财政带来压力。增加农民收入应该回归农业本质,充分发挥农业作为农民主业、重要收入来源的作用,拓宽农民的就业创收渠道,使农业不仅涵盖农产品种植到收获的全过程,更要利用农村地域广阔和现代物流产业的优势,使农村农业覆盖到农产品加工、储存、销售的下游产业链,以此帮助农民增加收入、改善农村农业生产经营结构。
2 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现状
20世纪90年代日本学者今村奈良辰首次提出“六次产业化”发展理念,此后日本对此提出相应的农业发展战略,成立了专门的发展机构,并逐步形成了完整的法律体系,提供相应的金融支持等,这些措施有力推动了日本“六次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日本农业农村经济的振兴。
日本、韩国、我国台湾省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都面临着农业附加值低、农村劳动力人口匮乏、农村经济衰退等问题,并把一二三产业融合作为解决此问题的一项重要应对措施,大力发展产业融合,改变农村经济经营模式。2010年日本颁布了《六次产业化——地产地销法》,标志着“六次产业化”作为推动农业发展、增强农村活力的发展战略,通过促进农产品在生产地加工和消费来推动农民获得更多收益。我国台湾地区自2013年起实施“乐活农业、黄金十年”的方案,提出“新价值链农业”概念,以增加农业产业链价值,扩宽农产品价值空间,使农业由第一产业逐步向价值链延伸方向转型,发展“六次产业”成为一项重要战略[4]。
从日本的实践来看,创新的金融支持有效地帮助了日本“六次产业”的建设。日本的农村金融体系主要包括合作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日本设立了专门政策性银行,与政策性银行和商业性银行业务隔离开,保证了商业银行独立经营的同时有效地为农村提供了转型所需要的金融支持,通过农林渔业主体发展“六次产业”,可以申请12年的无息农业改良贷款;中小企业发展“六次产业”可以申请最高7.2亿日元、年利率为1%~2%的新事业活动促进贷款,也可以申请无担保信用贷款1.6亿日元等具体措施为六次产业解决最基础的资金问题。同时,还设立了专门基金,用于解决发展过程中的资金不足的问题。
我国台湾地区六次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是推进“新价值链农业”,主要有4项措施:一是依靠建立农业品牌发展特性型企业。在2014年总共帮助43家茶庄设计新产品,改善服务流程;辅导23个农业酒庄吸引观光旅游120万人次,年销售额达到1.8亿新台币;举办水产品精品评选,帮助建立网络商城等新兴营销渠道;辅导农民以绿色有机农产品食材作为亮点,开发特色民宿和旅游伴手礼;二是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自规划“自由经济示范区”开始,依托农业研发与技术优势,设立了屏东农业生物科技园区,带动当年投资金额33.2亿新台币。台中市雾峰区把原来的谷仓改为酒庄,把农园从第一产业的水稻种植,延伸至第二产业清酒酿造、第三产业清酒销售和第四产业文化体验中心的兼具销售、教育、休闲的多功能园区;三是发展农产品直销。设置假日型户外农夫集市和室内型农民直销站,举办农业博览会、高雄啤酒节等农产品展销活动,将有机蔬菜种植、经纪人、团体聚餐整合,形成产业链等;四是发展农业旅游体验。辅导休闲农场取得许可证,举办亲子文化活动,仅2014年当年就吸引了旅游人数达1 148万人次,在基隆、台南、宜兰启动具有休闲观光功能的游艇码头,鼓励渔村居民结合传统技艺、传统饮食文化,开发有特色的渔村特色饮食和传统技艺商品化。
3 洛社镇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现代农业的3种模式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为深入了解有关情况,研究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和政策措施,2017年年中,笔者赴江苏省无锡市洛社镇实地走访了3个企业、1个农业专业合作社、1个农业产业化集聚区,了解当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情况,听取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意见和建议。
洛社镇是一个具有1 600年历史的江南名镇,自南宋始置洛社市,明清设镇至今。全镇总面积93.45 km2,总人口超过15万人(其中常住人口11.5万人)。2016年度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镇名单,洛社镇排名第63。近年来,无锡市洛社镇在挖潜“工商名镇,活力洛社”的同时,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力促“六次产业”在当地发芽生长,带动更多社会力量投入到新型农业生产中去,实现农业转型、农民增收、生态改善。
3.1 扶持农产品深加工,推进农业与加工业融合发展
借助苏南地区的区位、市场、技术、产业优势,无锡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洛社镇尚田食品加工厂,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把传统的农业种养拓展到生产、加工环节,实施本地优质农产品深加工以及净菜配送等,打造市民放心的安全农产品,既解决农产品销路问题,提高其附加值,提升农民收益,又解决农产品安全问题。
3.2 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实现农业与旅游业相互促进
为适应都市居民回归自然、享受田园、体验农事的市场需求,积极支持特大城市城郊地区的农村发展观光休闲农业。整个万马村将被改造成花园、户外活动区、亲子农场、蔬果基地、民宿等,吸引年轻人返乡来创业经营,集中整合资源,统一开展亲子游、采摘游、婚纱摄影等营销服务,为农场持续吸引游客,解决单个农场休闲游黏合力不强等问题。
3.3 吸引工商资本进入农业领域,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为满足城市中高端消费群体对绿色有机等高端农产品的需求,洛社镇注重发挥工商企业在生产消费方面的经验和技术优势。工商企业采取工厂化生产方式,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增值。实地考察的尚田蔬菜园,在科研院校的先进技术指导下,进行叶菜集约化、工厂化科学生产,保护土壤的同时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4 洛社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洛社镇大力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探索了一条“六次产业”生长之路。但是农业升级为“六次产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在实地考察过程中发现仍然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4.1 总体上处于初级阶段,融合层次较浅
目前来看,洛社镇农村农业融合发展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融合方式以产业链延伸型为主,融合主体以农业龙头企业为主,利益联结机制以简单的订单农业为主,产业链条较短,附加值偏低,新业态大多刚起步。如尚田生活目前的主要业务依然是蔬菜供应,生态园还处于建设阶段。
4.2 部分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有待完善
有些土地离公路较远,连接土地和公路的道路基础不完善,造成车辆进出不便,给农产品流通、农资运输造成不便。有的桃林离公路远,其间道路过窄,会车困难,有的地方不足5 m宽。交通主要用电动三轮车往返多次运输,增加了劳动力和时间成本。
4.3 人才要素瓶颈突出
农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复合型人才匮乏。据调查,相当一部分农民自身文化水平低,传统小农意识强,仍然以“体力型”劳动者为主,“技能型”劳动者少之又少。另外,农民以老年人为主,许多年轻人不愿意务农。农村产业融合的推进面临缺乏人才尤其是复合型人才的困扰,原因之一是整个人才市场中懂市场、会经营、有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不足,相关培训服务跟不上;另一个原因是缺乏相应的人才引进和激励机制。
5 对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几点认识和建议
5.1 工商资本已经成为改造传统农业的重要力量
趋利性是工商资本的天然特征。从此次考察情况看,不同渠道的工商资本对投资现代农业表现出浓厚兴趣并已付诸行动,抢占绿色生态农业资源。像已落成开园的田园东方,组织专业的市场营销团队,深入分析农业政策,研究并探索了现代农业经营模式。尚田生活负责人认为:投资现代农业,从短期看是资本净投入的过程,但从中长期来看,从事绿色有机农业具有巨大的商机、丰厚的利润空间。应该说,目前我国农户的组织化程度低,与组织化的工商企业地位悬殊,国家在制定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时,应体现出保障农民利益的倾向,系统考虑规则制定和风险防控。但在法律法规和政策确定后,应对工商企业和农民的合法权益同等保护,稳定双方的预期,实现企业与农民“双赢”。
5.2 加强农村金融保险服务,是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动力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必须完善农村金融供给体系,一是完善信用评级功能,农民、农业企业的信用资质较弱,发放贷款只能采取抵押和担保的方法,大量农业设施又不能抵押,使得获得银行贷款不易。另一方面,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导致风险集中,土地规模化经营、农产品深加工、流通销售等领域的风险控制及损失补偿问题尤为突出,仅靠农业经营主体难以承担这些风险,应扩大农业保险范围。同时还应积极创设针对新型经营主体需要的农业保险品种,尤其是蔬菜、水果等风险系数高的作物,并建立各级财政共同投入机制。
5.3 发展农产品直销潜力巨大,政府应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
支持农产品直销及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业态,是下一阶段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着力点。蔬菜等生鲜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一般要经过“基地—收购—一级批发—二级批发—菜店—餐桌”等多个环节,每增加1个环节,成本会相应增加30%~50%,农产品直销则只有“生产基地—集配中心—直销终端”3个环节,生产基地开设的直销店则实现了零中间环节,不仅价格降低,而且农产品质量安全更有保障。需要指出的是,一是政府在支持菜篮子直销等服务平台建设时,要注意始终保持服务平台的开放性,鼓励市场竞争,防止单个企业凭借垄断优势损害公众利益。二是直销模式对拉低城市菜篮子市场价格发挥了良好作用,但对于直销模式之外的同期中小种植户,面临的却是收购价格降低的局面,政府应加强引导,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基础上,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
5.4 依托电子商务加强市场营销
洛社镇在推进农村产业融合过程中,高度重视典型示范作用,引导农村产业融合模式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并把加强市场营销作为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或突破口,通过发展农业庄园经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明确要求庄园建设内容符合有主题、有基地、有加工、有品牌、有展示、有文化等标准。下一阶段的营销应依托电子商务方式建立本地化商务综合服务体系。依托电商领军企业发起组建网店协会,引导行业协会打造网店会员与供应商“信息共享、资源互补”的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培训、采购、仓储、配送、物流、包装、服务统一的标准化运营模式,鼓励网上创业,开展电子商务创业大赛等促进地域品牌发展。
[1]马晓河.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J]. 中国合作经济,2015(2):43-44.
[2]姜长云.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题应有新解法[J]. 中国发展观察,2015(2):18-22.
[3]张宏宇. 新常态下的农民收入问题[J]. 农业经济问题,2015(5):4-11.
[4]中国农业经济法研究会考察团.转型中的台湾农业带给我们哪些启示——台湾农业考察报告[R].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