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辣椒品种对西花蓟马的生化抗性机制
2018-01-12庞洪翠贾彦霞
庞洪翠, 姜 灵, 贾彦霞
(宁夏大学农学院,宁夏银川 750021)
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occidentalis)属缨翅目(Thysanoptera)蓟马科(Thripidae)花蓟马属(Frankliniella),是一种世界性检疫害虫[1],也是我国第一批重点防治的外来入侵物种。西花蓟马原产自美洲,最早被记载于1895年,当时只是零星发生[2]。近年来由于全球贸易的发展,西花蓟马随花卉、蔬菜及苗木的调运在世界各地迅速扩散,目前己广泛分布于美国、荷兰、英国、以色列、日本等69个国家和地区[3]。2003年6月在北京市郊某大棚的辣椒上首先暴发西花蓟马,是传入我国的外来有害生物[4]。西花蓟马具有个体小、易隐藏、繁殖快及抗药性增强等特点,在欧洲、美洲等地逐渐取代其他蓟马,是主要的温室蔬菜害虫[5]。已有相关研究表明,西花蓟马对菜豆及苜蓿危害后使植物体内生理指标发生变化[6-7],但关于西花蓟马危害辣椒后的生理生化反应未见报道。本试验对不同辣椒品种受西花蓟马危害后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变化进行测定和分析,以探讨辣椒植株在蓟马危害胁迫下的生化反应,为辣椒抗虫育种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供试辣椒材料 供试辣椒品种为娇龙(宁夏巨丰种苗有限公司)、杭椒五号(宁夏兴瑞达种子有限公司)、洋大帅(陕西阳光种业有限公司)、74-82(中国瑞克斯旺种子有限公司)、太空辣(甘肃敦煌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1.1.2 供试虫源 供试西花蓟马采自宁夏大学温室大棚里自然生长的黄瓜植株上,带回实验室,采回后在室内用四季豆豆荚进行多代饲养,进行纯化。经鉴定为西花蓟马。
1.2 试验处理
1.2.1 自然生长组辣椒苗上西花蓟马种群调查 于2016年11月中旬将辣椒播种于穴盘内,11月下旬待辣椒苗长出4~6张真叶时移入温室大棚内,每个品种移栽20株,自然感虫生长,辣椒苗定植后1周左右开始调查植株上的成虫数量。每3 d统计1次,试验至次年1月中旬左右辣椒枯萎时结束。种群动态以单株平均数量作为测定指标,来评价不同品种辣椒上蓟马种群数量的变动情况。
1.2.2 辣椒品种各项生理指标的测定 待辣椒苗长到4~6张真叶时,移栽到试验田内(20~25 ℃),每个品种选20株长势一致的幼苗移栽到1个小区,选用40 cm×40 cm×120 cm的70目尼龙纱网罩住,共设置5个网区,按每株30头蓟马接虫,以不接蓟马为对照,分别于接虫前(0 d)和接虫后3、6、9 d剪取相同叶位的叶片,充分混匀,液氮保存备用测定,每个处理重复5次。
1.2.3 测定方法 采用丙酮提取法[8]测定辣椒叶片叶绿素含量;采用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法[9]测定可溶性蛋白含量;采用蒽酮比色法[9]测定可溶性糖含量。试验数据采用Excel 2003和SAS软件处理,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辣椒品种上西花蓟马种群动态
由图1可知,辣椒定植1周左右开始出现蓟马,蓟马发生初期,虫口密度低,种群数量增长缓慢,11月27日之后,种群数量开始较快增加,此时蓟马定植稳定,至12月17日左右,辣椒达到花期,为蓟马的生长发育提供了充足养分,蓟马数量达到高峰,随后数量缓慢下降,一方面是由于天气降温,大棚内温度略有波动,另一方面观察发现,在盛花期蓟马成虫数量最多,随着时间的推移,末花期若虫数量逐渐增加,而若虫不在统计范围之内。直至辣椒植株枯萎,停止调查。从蓟马种群动态图上可以简单看出,在蓟马对各品种的趋向性方面,在自然状态下,蓟马更趋向于集中在杭椒五号品种上取食,其次是洋大帅、太空辣品种,而蓟马对娇龙、74-82品种的取食基本无偏好。
2.2 西花蓟马危害胁迫对不同辣椒品种叶绿素(chlorophyll,简称Chl)(Chla+Chlb)含量的影响
不同辣椒品种在相同虫口密度、不同时间段内,随着危害时间的延长,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含量均呈不同程度地下降。由表1可见,在蓟马危害初期,在杭椒五号、74-82品种间,叶绿素a含量有显著性差异,含量最高的为74-82品种(1.096 7 mg/g),含量最低的是杭椒五号品种(0.744 3 mg/g)。危害第3天时,除太空辣外各品种含量均有明显下降,分别降低34.0%、34.7%、44.5%、31.2%,杭椒五号品种的叶绿素a含量最低。危害第6天时,娇龙、太空辣、洋大帅的叶绿素a含量显著下降,其他品种下降不显著。危害第9天时,各品种(除74-82、太空辣品种外)叶绿素a含量略有上升。叶绿素b的含量在不同危害时间和辣椒不同品种间的变化与叶绿素a相似。在西花蓟马危害第3天,各品种叶绿素b含量均显著下降。总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趋势与叶绿素a相似。74-82品种无论在试验初期还是试验末期,含量基本高于其他品种,且在不同时间段叶绿素含量稳定变化,差异不大。洋大帅、娇龙品种在各时间段内,含量变化差异明显,太空辣、杭椒五号品种含量变化差异不明显。
表1 西花蓟马危害对辣椒不同品种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注:数据为“平均值±标准误”。同一行中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同一品种不同时间段下差异显著(P<0.05);同一列中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在同一时间段不同辣椒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下表同。
2.3 西花蓟马危害胁迫对不同辣椒品种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由表2可知,辣椒不同品种之间,蛋白质含量均随西花蓟马的危害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西花蓟马危害初期,74-82 品种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4.969 9 mg/g),杭椒五号含量最低(3.513 3 mg/g);危害第3天,多数品种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有显著上升,分别上升13.5%、19.9%、0.3%、41.6%、22.2%,即初始含量最高的74-82品种,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得最慢,太空辣含量增加得最多,其他品种较为缓慢;蓟马危害第6天,各品种可溶性蛋白含量基本稳定;危害第9天,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下降,但74-82品种的含量最高(1.161 1 mg/g),杭椒五号品种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最低(0.584 9 mg/g)。
2.4 西花蓟马危害胁迫对不同辣椒品种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由表3可知,辣椒不同品种之间,随西花蓟马危害时间的增加,可溶性糖含量下降。在西花蓟马危害初期,各品种之间可溶性糖含量差异显著;危害第3天时,大部分品种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下降;危害持续到第6天时,洋大帅、娇龙、74-82、太空辣、杭椒五号等品种的可溶性糖含量出现明显下降,分别下降35.2%、19.7%、20.5%、31.6%、28.1%。娇龙、74-82品种可溶性糖含量下降幅度较为缓慢,杭椒五号次之。危害持续到第9天时,各品种可溶性糖含量持续显著下降,74-82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1.974 8 mg/g),杭椒五号含量次之(1.665 7 mg/g)。
表2 西花蓟马为害对辣椒不同品种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表3 西花蓟马为害对辣椒不同品种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3.1 西花蓟马种群动态与辣椒品种抗性的关系
在统计过程中发现,辣椒处于花期时,对西花蓟马的种群动态影响最大。盛花期辣椒各品种上蓟马虫口数剧增,这与乔凤霞等在其他作物上的调查结果[10-11]一致。结合各品种生理指标值发现,蓟马数量的多少与辣椒品种的抗虫性强弱有一定的关系。蓟马数量多的品种,各营养物质含量的变化幅度比其他品种变化幅度要大,且叶片受害严重,例如杭椒五号,在多数时期蓟马数量都比其他品种多,营养物质初始含量反而低,受西花蓟马危害一段时间后,营养物质含量较其他品种下降明显。这说明西花蓟马种群动态与辣椒品种的抗虫性有一定的相关性。在以后的生产实践中,在不明确辣椒品种抗性强弱的情况下,可以把蓟马种群动态作为判断其抗性强弱的一个参考,此方法简单有效、易于操作。
3.2 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变化与抗性的关系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备因素是叶绿素,它直接影响作物产量[12],当外界因素恶化,叶绿素含量下降,叶片会出现黄化等症状[13-14]。本试验中,易染虫品种杭椒五号的叶绿素含量较低。抗虫性强的74-82品种则相反,在受害初期,叶绿素含量高于其他品种,随着蓟马危害时间增加,含量下降,但在危害末期,含量保持最高。结合西花蓟马种群动态分析,这可能与抗性强的品种叶绿素含量高、叶片颜色相对较绿,蓟马对此品种的趋性小有一定的关系。说明叶绿素含量与辣椒品种的抗性有很大的相关性,可以作为抗性指标。
糖、蛋白质是植物生长和昆虫生长繁育必要的营养物质[15]。植物被害虫危害后,其体内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等营养成分减少或比例失衡,对昆虫的生长发育与取食有直接影响[16],当糖、蛋白质含量超出植物最适范围之外时,它们就被看作是一种潜在的抗性因素[17-18]。
研究发现,随着危害时间的延长,辣椒各品种可溶性蛋白含量先升高后降低,74-82品种可溶性蛋白含量波动较小,太空辣品种的含量波动最大,其他品种居中。可能是因为对抗蓟马较弱的品种来说,随着蓟马的持续危害,生理机制遭受破坏,失去其自身的修复能力,蛋白含量不能及时补给,对植物造成极大危害,由此可知,蛋白含量与辣椒抗虫性的关系不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可溶性糖含量随着危害时间延长,呈普遍下降的趋势。危害初期,抗虫性强、可溶性糖含量最高的是74-82品种,到危害末期,含量仍保持最高;在危害的初期,染虫强的杭椒五号品种可溶性糖含量较高,末期含量较低。说明可溶性糖含量对品种的抗虫性具有明显的诱导作用,利用诱导效应的大小,可衡量一个品种的抗性。因此,可溶性糖含量可以作为抗性指标。
本研究探讨西花蓟马危害辣椒后,不同辣椒品种间抗性指标的差异,即通过叶绿素及营养物质含量不同程度的下降,植物所表现出的一种对害虫危害的应激反应。从前人的研究可知,植物被害虫危害后,会通过调节内在的主要和次要代谢物含量,协同作用来抵御害虫危害,增加自身抗性。对于辣椒品种抗性相关方面的研究,尚存在空白,有待进一步研究。
[1]吴青君,张友军,徐宝云,等. 入侵害虫西花蓟马的生物学、危害及防治技术[J]. 昆虫知识,2005,42(1):11-14.
[2]郅军锐,李景柱,盖海涛. 西花蓟马取食不同豆科蔬菜的实验种群生命表[J]. 昆虫知识,2010,42(2):313-317.
[3]Kirk W D J,Terry L I. The spread of the western flower thripsFrankliniellaoccidentalis(Pergande)[J]. Agricultural and Forest Entomology,2003,5(4):301-310.
[4]张友军,吴青君,徐宝云,等. 危险性外来入侵生物——西花蓟马在北京发生危害[J]. 植物保护,2003,29(4):58-59.
[5]Parker B L,Skinner M,Lewis T,et al. Thrips biology and management[M]. New York and London:Plenum Press,1995:31-50.
[6]武德功,贺春贵,刘长仲,等. 不同苜蓿品种对豌豆蚜的生化抗性机制[J]. 草地学报,2011,19(3):497-501.
[7]从春蕾,郅军锐,谢路飞,等. 西花蓟马为害对菜豆叶绿素及营养物质含量的影响[J]. 植物保护,2013,39(2):20-24.
[8]陈应武,窦彩虹,张新虎,等. 梨瘿螨的为害对梨叶片几种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J].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0(1):68-71.
[9]李合生.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01-202.
[10]乔凤霞,雀春平,刘忠善,等. 烟草植株不同部位上西花蓟马的动态分布调查[J]. 江西农业学报,2007,19(9):65-66.
[11]郑伯平,郑长英,顾松东,等. 白三叶草生长期西花蓟马的空间分布型变化[J]. 环境昆虫学报,2010,32(1):1-5.
[12]Fromme P,Melkozernov A,Jordan P,et al.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photosystem I:interaction with its soluble electron carriers and external antenna systems[J]. FEBS Letters,2003,555(1):40-44.
[13]Jung K H,Hur J,Ryu C H,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a rice chlorophyll-deficient mutant using the T-DNA gene-trap system[J]. Plant and Cell Physiology,2003,44(5):463-472.
[14]Nakanishi H,Nozue H,Suzuki K,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theArabidopsisthalianamutant pcb2 which accumulates divinyl chlorophylls[J]. Plant and Cell Physiology,2005,46(3):467-473.
[15]王 蕤,巨关升,秦锡祥. 毛白杨树皮内含物对光肩星天牛抗性的探讨[J]. 林业科学,1995,31(2):185-188.
[16]李进步,方丽平,张亚楠,等. 不同类型品种棉花上棉蚜适生性及种群动态[J]. 昆虫学报,2007,50(10):1027-1033.
[17]李奕震,郑柱龙,谢治芳. 板栗芽内化学物质与抗栗瘿蜂的关系[J]. 华东昆虫学报,2006,15(1):13-16.
[18]张春妮. 甘蓝苗期对桃蚜Myzuspersicae(Sulzer)抗性的生化机制研究[D]. 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