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疗法在大学贫困新生心理辅导中的应用探索
——以贵阳中医学院为例
2018-01-12陈耀辉单施超梁甜甜胡期丽李晓刚
陈耀辉,曹 峰,何 静,单施超,梁甜甜,胡期丽,李晓刚
(1.贵阳中医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0;2.河南 省滑县中医院,河南 安阳 456400)
刚刚经历过人生中重要的高考,步入大学校园,从高考的紧张和喜悦中逐渐的冷静下来,开始面对新的生活,首当其冲的就是改变从高中的学习生活方式向大学方式的转变,更多的学生是第一次离开家乡远方求学,其中不乏从生活相对贫困地区到了较为发达地区,接触到了不同的人群和行为方式。人际关系的改变,学习方式的调整,生活习惯的差异,都会让大学新生感到不适应,整个身心处于警觉状态,他们需要尽快的调整自己的状态,融入大学生活、学习中去,而其中特别是贫困大学生,显得尤为迫切。
催眠疗法近年来倍受研究者和临床治疗师的瞩目,不仅心理治疗临床工作者使用催眠疗法处理一系列心理问题,主流心理学也逐渐将催眠纳入研究范畴。国外对于催眠治疗的研究从理论到实践探索都非常丰富,但国内催眠研究几乎刚刚起步。作为一项卓有成效的治疗技术和一门深入心灵的学问,本土化的催眠研究和临床实践探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对于我们地处西部的中医院校的大学生来讲,对催眠的认知程度远不及国内平均水平,所以采用催眠疗法,针对大学新生中的贫困大学生个体进行治疗,改善和提高大学生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能够起到有效缓解躯体不适症状,改善焦虑、抑郁的情绪状态的作用,催眠可以使大学新生适应新环境特别是针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是一项有效的干预技术。
伴随我国高等教育普及贫困学生得到了更多的上大学的机会,贫困大学生家庭经济收入低下使得他们在校消费与学费上交陷入窘境,研究贫困大学生求学过程中所出现的心理问题,是探索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因此对这一特殊群体心理素质的改善进行探讨,并运用现如今疗效显著的催眠疗法,进行团体和个体辅导,从而改善他们的心理状态和心理问题。希望能引起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能对如何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水平进行分析、研究。因此,了解贫困大一新生心理状况,从而更全面地了解这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及经过咨询后效果。通过反馈,让贫困大一新生能更好的去学习和生活,融入大学这个大环境中来,对提出新的干预措施和对教育和医药卫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本课题了解我们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整体素质,采用催眠疗法进行干预,对提出新的干预措施和对教育和医药卫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课题随机选取贵阳中医学院的大一新生500例,根据家庭情况调查表、民主测评,通过国家资助政策,从获得国家资助的大学生中随机选取100例,分成二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前后对比测评。对实验组采用哈佛团体催眠感受性筛查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实验前测评。实验中通过团体催眠6次,每周1次。在遇到感受性低及疗效欠佳的同学采用个体催眠的方法进行心理辅导。实验后再次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评,同时,催眠师根据学生自我评价及平时表现,进行综合判断评价,最后对调查结果进行客观的分析。
2 结 果
本次课题在进行中,对实验组,根据哈佛团体催眠感受性筛查,共筛查出高感受性同学32例,低感受性同学18例,随着心理辅导的次数增加,和团体的融入,低感受性同学不断的提高感受性,增强了辅导效果,同时,针对部分离群不能融入的同学,采用个体催眠的方法,除两名因事未完成的同学外,其余同学都完成了本次课题的进行工作。
SCL-90量表对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心理健康进行比较,本文根据实验过程主观评价,在人际、抑郁作为对比项目,具体结果如下。
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统计结果显示,实验组的实验前后对比反应出,经过6次辅导后,实验组在SCL-90中人际、抑郁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前后测值反应出,催眠疗法对改善贫困大学新生心理状况有明显的效果。
3 讨 论
课题在进行中,针对贫困大学新生的问题,进行了6次心理辅导,在辅导的过程中,除了量表的评价之外,更进行了,个体分享感受,发现在人际、抑郁方面有非常明显的改善。贫困生要承受的不仅是来自经济上的压力,心理上要承受的压力也要比其他学生大得多,他们所面临的心理问题也更多,尤其是在人际交往、抑郁方面表现出种种问题。贫困生存在此类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2个方面的影响因素。
3.1 家庭因素
从课题实施对象来看,贫困生基本来自边远贫困地区,大多数家庭成员文化素质较低、生活负担较为沉重,有的是孤儿,有的是单亲家庭。当前城乡之间的贫富悬殊大,再加上地处偏远农村,农业生产方式落后,生产收益不高,因此,许多贫困生在学校中生活上、心理上都感到巨大的压力。
3.2 社会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由金钱来衡量的观念普遍存在。同时,在高校中,对较富有的学生刮目相看,对家境贫困的学生则有歧视态度。校园内同学间的交往,受到社会不良风气影响,请客吃饭和各种娱乐成为交友的必要应酬,贫困生囊中羞涩,容易认为“同学交往也是一种负担”,索性减少交往甚至封闭自我,因此,孤独感油然而生。
近年来,关于催眠的研究课题正日益成为热点。在大学生心理辅导中应用催眠疗法,首先需要学生正确认识催眠,从而消除对催眠的误解,我们可以通过组织讲座,兴趣小组这些方式来介绍催眠心理治疗,逐渐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催眠疗法。当大家能够正确认识催眠,催眠的巨大作用就可以显现出来了。
与此同时,运用团体心理辅导技术,在团体情景下提供心理援助与指导成为一种咨询形式。大学生处于相同的年龄阶段,相似的家庭问题和背景,以及教育方式,很容易出现类似的心理问题,运用团体辅导必然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催眠疗法可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纠正共同的相关问题,同时应用于团体辅导中更能充分发挥团体辅导的优势。
在今后的课题设计、实施和运用中,会更多的考虑催眠结合团体活动,更好的帮助大学生,尤其是贫困大学生群体,希望能为大学生的特殊群里更好的发展,进绵薄之力,造福更多家庭。
[1] 中共贵州省教育工作委员会.贵州省教育厅.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D].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15.
[2] 陈耀辉.贵州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调查及应对措施[J].亚太教育.2015,11:28.
[3] 张 松.自我催眠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06,10(27):898.
[4] 张 亚.催眠疗法在大学生心理辅导与治疗中的应用探索[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5] 张 健.“催眠”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教学与管理,2010,11: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