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程远教授治疗肝郁化火型不寐临床医案一则

2018-01-12宇,程远*

关键词:磁石夏枯草性味

王 宇,程 远*

(1.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 长春 130117;2.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

程远,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临床工作20余载,临床经验丰富,笔者在跟师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导师在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颇有研究,他通过调和阴阳的治疗新思路,强调脾胃的重要性,以胃不和,卧不安为入手点,用疏肝降火和胃为治疗原则,在临床上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将1则医案分享如下。

张某,男,38,主诉:失眠8个月,加重10天。患者为出租车司机,于8个月前晚班遭遇3次劫掠,极度惊吓,当晚寝不安寝,未予重视,1个月后,就诊于吉林省中研医院,服用安定1月余,未见明显改善,之后自行应用艾司唑仑,症状未减轻,10天前由于生气上述症状加重,遂于2018年4月1日就诊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脑病门诊。现症:夜不能寐,常梦魇,心悸,易恐,动则多汗,偶有独语,烦躁不安,遇事易怒,面红目赤,口干苦,小便赤痛,大便干,3日1行。舌质绛红,苔黄,脉弦滑。中医诊断为:不寐病。方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 具体药物如下:柴胡25 g,茯苓20 g,栀子10 g,夏枯草20 g,黄芩15 g,淡豆豉15 g,合欢皮30 g,炒六神曲30 g,知母10 g,磁石15 g,龙骨30 g,牡蛎30 g,桂枝5 g,炙甘草5 g,上药水煎取汁,每日1付,早晚分服,服药前三日,可配合西药右佐匹克隆一起服用,解决了中药起效慢的弊端,又不会产生副作用。服药1周后复诊,已经可以入睡,但仍有夜间惊醒,心悸等不适症状,上方磁石改为20 g,神曲40 g,同时嘱患者每晚配合药浴治疗,药浴方主要以玫瑰花、绿萼梅、首乌藤、菖蒲、远志为主,制成药囊,浸于水中。经治疗三周后,患者到门诊表示感谢,自述每晚可以平静安然入睡,已停止服用药物,只是偶尔泡药浴洗澡。

失眠的病因病机关键在于阳不入于阴,在治疗上首先辨阴阳,很显然,患者属于阳症,在具体划分,可辨证为肝郁化火兼有心胆不和证。方药采用《伤寒论》中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中以柴胡、黄芩疏解少阳,柴胡在《本经疏证》[1]中曾记载:“柴胡苦辛,微寒,归肝胆经,性善调达肝气,疏肝解郁”。 以此扶正驱邪为君药;煅磁石质重沉降,以入心、肾二经为主,能镇静安神,并有清泻心肝之火的功效,可震慑浮阳,顾护真阴,安定神志。龙骨主要入肝经,具有较强平肝潜阳作用,具有滋补肝体之阴的功效;牡蛎咸寒质重,主入肝经,有滋阴、养阴之功。现代研究,牡蛎粉有镇静,抗惊厥作用。上述三味药合用可以达到重镇理怯,神明得安、除烦止惊;栀子性味苦寒,使三焦火邪得以宣泄,可治疗肝郁化火而出现的失眠;淡豆豉性味辛散,可散外邪,又能宣散在里的郁火,上两位药,取栀子豉汤之意,《伤寒论》[2]中曾有记载此方:“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正是本方之意;夏枯草性味为辛苦寒,主归肝胆之经,善疏肝泻火;《本草纲目》[3]中记载:“夏枯草禀纯阳之气,补厥阴血脉,故治此如神,以阳治阴也”。栀子、淡豆豉、夏枯草三药合用,疏肝泻火,清热除烦;炒六神曲性味甘温,宜健脾开胃,防止磁石等伤害脾胃,也是注重和胃之理,共为臣药;加入茯苓、桂枝以助阳化气以行津液,通利三焦,同时桂枝辛甘温煦,善于宣阳气于卫分,畅营血于肌表,小剂量的桂枝可以散火邪,宣郁热,同时可以制约本方中寒凉之药,防止寒性损伤阳气。合欢皮甘平,入心、肝经,善解肝郁,适用于情志不遂,忿怒忧郁,烦躁失眠,心神不宁等症,《神农本草经》[4]中记载合欢皮:“主安五脏,和心志,令人欢乐无忧”。知母甘寒质润,可滋阴清热泻火。二药合用清热泻火,解郁安神共为佐药,炙甘草起调和诸药之效,为使药。

上述诸药,从大体可分为2类,一则滋阴,一则潜阳,以调和阴阳为着手点,也是本方应用精妙之处,此外柴胡配桂枝,既能起到疏解肝经郁邪,又可以给邪以出路。再加入知母、栀子、夏枯草等清肝泻火药,以达到清肝而不伤阳,祛邪而不助热之功。炒六神曲配合磁石、龙骨、牡蛎等石类,贝壳类重镇安神之品,安神而不伤胃,上述药物合用,既有疏肝化火之功,又有解郁安神之效。

药浴方:玫瑰花为芳香之品,性味苦,善疏肝行气,有解郁醒脾和胃,行气止痛之功。绿萼梅也为芳香之品,主入肝胃,善舒解肝郁,理气和中;首乌藤味甘,以心肝二经为主,善养心安神。现代药理作用:“有镇静催眠作用”。菖蒲,辛开苦燥温通,善方香走窜,能入心经,开心窍。其现代药理研究:“其所含挥发油均有镇静作用”。远志味辛苦性温,性善宣泄通达,宁心神,开心气。其现代药理研究:“全远志有镇静,催眠的功效”。上述诸药,放置药囊中,浸泡于适宜温度的热水中,取其芳香走窜之性,以达人体经脉,从鼻入脑,使患者情绪稳定,从外部环境调节情绪,降低压力,以达舒缓减压之功。

心得体会:失眠是以入睡困难和(或)睡而易醒所致的睡眠质量下降而影响白天活动的一种表现,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性病种。其患病率逐年增高,欧美等国家的患病率为20%~30%[1]。在中国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失眠的发病率为5.9%[5]。它是以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6]。“失眠”一词首见于《外台秘要》。历代中医对失眠病因病机的阐述越来越深入,其大致分为营卫失和、阴阳气血不足、脏腑功能失调3大方面。中药治疗失眠症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与单纯使用西药相比,具有疗效高、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并可以协调诸多睡眠因子的相互作用,所以中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信赖[7]。然而,中药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虽好,但往往有疗效慢的弊端,而失眠患者往往伴随焦虑,见效慢会造成患者依从性差,所以在治疗过程中不可拘泥于中药,更要发挥中医理疗的优势和西药见效快的优势,标本同治,才能达到最好的疗效。

猜你喜欢

磁石夏枯草性味
神奇的磁石
夏枯草的妙用
夏枯草:清热去火的凉茶成分脾胃气虚者慎服
一颗小磁石
方剂药性量化研究现状及展望
坚持不懈 只为创新
清肝散结夏枯草
夏天清热,离不开夏枯草
经方中芍药的运用
贪心的小磁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