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替普酶及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18-01-12邓晓梅
邓晓梅
(松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吉林 松原 138000)
通常情况下,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发生往往与冠状动脉斑块破裂或侵蚀,继而形成相应的血栓,阻塞心外膜冠状动脉引起。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形式包括胸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心肌损伤、缺血等[1]。根据最近两年的研究数据表明,我国这几年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例一直处于持续上升阶段,借此,笔者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研究与分析,报道如下所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收治的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时间2016年1月25日~2018年1月25日;将86例患者均等、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尿激酶治疗,男33例,女10例,平均年龄(62.6±5.0)岁;观察组采用瑞替普酶治疗,男31例,女12例,平均年龄(62.1±4.6)岁;两组患者常规资料有对比价值(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尿激酶(生产单位:青岛康源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4010;)治疗,用法用量:以静脉滴注为主,与氯化钠注射液配制后,按6000单位/min进行滴注,时间120 min左右,且滴注前应先行实施静脉肝素2500~10000单位或采用尿激酶200~300万单位配制后静脉滴注,45~90 min滴注结束。
1.2.2 观察组
瑞替普酶(生产单位:爱德药业(北京)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30095)治疗,用法用量:患者治疗前先静脉注射肝素5000 U,再予以100 mg瑞替普酶进行静脉注射,时间为90 min左右:100 mg瑞替普酶分三次注射,第一次15 mg,第二次50 mg,第三次35 mg。注射结束后进行ACT检查,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本品连用5 d。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有临床数据进行出来,计数资料x2检验,表示方式以百分数为主;计量资料t检验,表示方式以(±s)为主,P<0.05表示有统计学价值。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溶栓后血管再通情况对比
对照组溶栓开始后30 min再通21例,占比48.84%;60 min再通15例,占比34.88%;120 min再通18例,占比41.86%;观察组溶栓开始后30 min再通27例,占比62.79%;60 min再通24例,占比55.81%;120 min再通26例,占比60.47%;两组溶栓后血管再通情况对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事件对比
对照组出现局部出血9例,占比20.93%,其中牙龈出血6例,占比13.95%,心源性休克1例,占比2.33%,低血压2例,占比4.65%;观察组出现局部出血3例,占比6.98%,其中低血压1例,占比2.33%,牙龈出血占比2例,占比4.65%;两组不良反应对比,观察组更优(P<0.05)。
3 讨 论
根据本研究结果表明,瑞替普酶是一种t-PA的缺失突变体,这种突变体不仅会导致瑞替普酶半衰期延长。其中瑞替普酶的半衰期大约在14~18 min左右,同时由于它的化学结构程中缺乏葡萄糖与相关的生长因子,使得该药物服用后肝脏代谢的特异性也相对较低,因此常常需要通过肝脏和肾脏两种途径实现代谢活动。
在临床医学中,尿激酶是一种从人尿中分离或通过人肾组织获得的一种酶蛋白,它不仅能有效的作用于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还能有效的催化裂解纤溶酶,而纤溶酶不仅能有效的降低降解纤维蛋白凝块,还能有效的降解人体血液循环中的纤溶蛋白原、凝血因子等。根据本研究数据发现,43例观察组患者在予以瑞替普酶治疗后,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心肌细胞濒危迹象均得到有效的挽救,患者预后效果也显著优于治疗前,这不仅有效的降低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还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功能。而从瑞替普酶疗效来看,它的半衰期短、起效快、安全性高等优势对提升患者临床疗效与安全性都是极有价值的[2-3]。
综上所述,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二临床治疗过程中,瑞替普酶的临床价值显著优于尿激酶,同时瑞替普酶还具有方便给药、药物作用时间长,临床疗效好的特点,有良好的临床推广与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