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三新一旧”创新教学的路径
2018-01-11刘丽颖孙弘
刘丽颖 孙弘
编者按:2018年1月,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也在其列。眼下各地新课标的培训已经广泛推开,但新教材迟迟不肯露面,加之各省区进入综合改革的时间又不统一,导致采用旧教材落实新课程方案、新课程标准和新高考方案的“三新一旧”等新旧并存的时期还将延续。那如何让新课标的理念更好地落地,实现新旧课标的平稳过渡?针对这一问题,本刊开设“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教学实施”专栏,特邀教育部普通高中课标修订组核心成员、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李维明教授主持,欢迎大家踊跃参与讨论并不吝赐稿(358211798@qq.com)。
主持人语:上期我们讨论了“如何实施‘三新一旧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话题,指出“三新一旧”的学科教学是普通高中新旧课标过渡的特定时期,并提出了实施“三新一旧”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必须以新课标为指引重组教学内容的观点,同时也提出了实施“三新一旧”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必须以省区为单位整体规划实施的组织策略。
如何以新课标为指引重组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我们了解新课程的理念,明确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及其对学生培养目标的变化,按照新课标的模块要求,梳理现行教材内容,通过项目教学等新的教学手段将其重新组合,注入核心素养培育理念,充分利用旧教材的“剩余价值”开展教学。
本期选用的几篇文章,分别从市(区)教研员及普通教师的视角,聚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主阵地——课堂,围绕“三新一旧”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实施展开讨论,既有区域教学实践的观察与思考,又有具体教学的设计与实践,目标明确,内容生动,值得借鉴。
——李维明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学生接受信息的途径、数量、质量、能力都在发生着变化,面对这些变化,新课程标准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和改变。对于信息技术学科而言,本次新课标与老课标相比有质的飞跃,因而更要明确“三新一旧”的相关内容,才能够攻坚克难,实现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顺利转型,实施“三新一旧”的创新教学。
从“创新实践任务”入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信息责任
天津新高考方案中信息技术学科没有被列入高考科目,加之小学和初中阶段对本学科的重视不够,导致目前新高一的教学困难不少,教学效果不佳。因此,我们尝试通过创新教育增加课堂活跃度,设置不同难度、不同形式的“创新实践任务”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判断对问题的理解,提炼问题的本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探索的热情。
例如,对于新课标中提出的“信息社会责任”,可以利用旧教材中“甄别信息的方法”一节中的内容结合创新实践任务予以实现。我们要求学生以教师给出的热点事件为切入点,自行归纳出“如何判断信息的真伪、如何防范信息欺诈、如何保证自身的信息安全”几个问题。在学生利用QQ群进行讨论的同时,教师将提前做好的“病毒文件”命名为“讨论要求”的图片发给了各组组长,要求组长下发。当学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打开图片时,就会发现自己的浏览器主页地址被修改了。任务开始阶段,学生们都在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很多观点都是常规性、常识性的,当有个别学生发现了病毒文件的秘密时,QQ群中马上出现了“‘讨论要求那张图是不是病毒”“组长先别发了”的声音,讨论内容也发生了质的变化,自然过渡到“怎么清除病毒、如何防止病毒”的讨论。与此同时,教师通过病毒文件直接控制了几位学生的QQ,在QQ群中以学生的名义发表了一系列的伪信息。看到这些,学生们一下子炸开了锅,有的赶快查找清除病毒的方法,有的修改QQ密码进行补救,探索的热情瞬间爆棚,早已把原来成套路的观点扔到了一旁,从实践中体验解决问题的真谛。
“创新实践任务”的合理设置,使这种“新、旧”巧妙结合,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中充满激情,乐于探索,更高效地实现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教育教学目标。因此,充分利用“三新一旧”的理念,精心设计,从旧教材入手,体现新课标理念,对接新课程,实现新高考的目标,是目前信息技术课堂的重中之重。
将枯燥的“程序设计学习”变为多元的感知与体验
信息技术学科的新课程标准,对学科知识体系本位的回归非常明显,其中,特别是对程序设计的重视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由于在小学和初中阶段程序设计的相关内容都处于选修模块,高中学生在没有坚实的前期基础的情况下,将程序设计作为贯穿整个必修模块的学习工具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如何提高学生对程序设计重要性的认识和激发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兴趣是摆在我們面前的一个难题。面对这一难题,我们想出了如下“三步走”的模式来解决高中学生对Python语言学习的难题。第一步,我们通过区域集体备课,让教师掌握Python语言,了解其在现今计算机领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由教师搜集一些经典实例展示给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了解程序设计语言对新技术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这一步意为“知其用而学之”。第二步,教师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程序,打开程序代码,通过自主学习网站对比自学语句,通过修改参数改变程序运行结果,体会命令行与参数是程序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生有很强的知识理解和归纳能力,在反复的练习与实践中,学生对基本语句的掌握呈飞跃式发展,不但提高了学习效率还使信息素养快速提升,计算思维得到有效培养。这一步意为“解其意而习之”。第三步,对于知识的学习,必须要通过考核加以验证,我们进行了两个维度的评价和考核。第一是通过卷面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考核,第二是通过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网上的实践考核,对学生调试程序的能力进行客观评价,这样通过笔试和上机两个维度的检验,使学生攻破了Python语言学习难关。这一步意为“探其果而评之”。
这一做法就是将“三新一旧”有机结合,“旧”体现在程序设计是新旧课标都要求的知识,新体现了新的语言更适合新技术的发展,新教法与新学法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新的评价体系则是新高考倡导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完美体现。
应用多元理念有效助力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新课程标准提出“借助数字化学习环境,引导学生体验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活动,通过整合其他学科的学习任务,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数字化工具表达思想、构建知识”,数字化学习工具成为新课堂上的一道风景。我们所在区域在教学实践中不但重视数字化学习工具的使用,还辅以项目学习、区本课程等工具帮助教师快速适应“三新一旧”。
1.利用思维导图架构新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思维导图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数字化学习工具。我们尝试从信息技术第一课就将思维导图引入到课堂讲解中,并且突破传统方法,不对思维导图的概念、画法做任何介绍,直接将讲授的信息以及信息技术的相关定义、性质等基础知识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归纳出来,随讲随画,在看似无意实则用心的过程中为学生构建了知识结构。课堂总结时,80%以上的学生能够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非常清楚、完整地总结出这一节课的主要内容。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数字化学习工具,可以精准地反映大脑的思维过程,记录每一个灵光的闪现;可以清晰地表达知识的脉络,厘清结点之间的关系;展示处理事情的角度和步骤。由于思维导图很容易被学生接受并使用,所以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充分利用好思维导图,能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程度并使其养成总结的习惯,对于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也更具科学性,更高效。
2.利用项目学习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高一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有青少年天真活泼的天性和不愿受约束的特性,我们利用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将项目学习作为“三新一旧”形势下课堂教学的创新点。在实施项目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对项目学习有正确充分的认知。这一过程可以通过研读“新课标”中关于项目学习的实例了解项目学习的核心与构架,再引入教学实践。实际教学中项目可大可小,但是不宜细碎,建议每单元一个,或者相关单元合并为一个。项目学习的主题一定要有实践意义并与学生学习生活紧密结合,从问题解决的角度让学生体验项目实施的过程,锻炼学生动手解决问题、分工合作的能力,为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创造合理的氛围。例如,我们通过认真研究新课标中对“大数据”的定位,从大数据的“大、数据、大数据用途体验”三个维度将大数据的现实作用以及其作为新的生产资料、新能源、基础设施等特性通过项目学习让学生充分理解现实中的大数据。学生从收集资料入手,利用存储单位、视频作证等资料充分认识了大数据之“大”;继而通过小组合作对传统数据和现今数据的作用进行讨论和辩论,充分认识到数据、大数据已经成为新型的生产资料等的重要意义,充分理解了旧课标和新课标对“数据和大数据的不同定位”;项目学习最后阶段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APP,分别从用户和经营者的角度感受大数据对用户与商家的不同支撑作用,多角度感知大数据时刻与我们同行。这样的项目学习,题目新颖健康,极具时代感,项目实施逻辑清楚,与新课标高度契合,项目学习结果让学生受益匪浅,这样的项目学习才是学生需要的学习方式与锻炼途径。
3.利用区本课程輔助旧教材丰富课堂教学
我们所在区域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一直重视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发展,从2016年开始集中骨干教师力量开发信息技术学科区本课程作为正常教学的有效补充,弥补旧教材内容陈旧的不足。在“三新一旧”的新形势下,教师仅仅依靠旧教材上课难免底气不足,我们及时将区本教材中与新课标有机对应的内容巧妙移植到日常教学中,成为旧教材教学的有益补充。通过2017年的实践,这一做法效果良好,它是我们所在区域信息技术学科面对“三新一旧”的特色举措。
“三新一旧”是特定历史阶段的特定产物,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仍然需要所有的教学指导者(教研员)和教学实践者(一线教师)不断探索、不断总结。这一阶段的积淀是高中新教材正式实行的重要过渡,也是教师不断成长与新课程、新高考亲密接触的重要途径,更是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要转型的支撑。着眼“三新”,用好“一旧”是当下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