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室模式下《电视节目策划》课程的教学改革
2018-01-11张彦
张彦
摘要:《电视节目策划》课程实施工作室教学模式,在教师指导下,组建学生团队,以项目促进教学,以视频为载体,帮助学生消化、理解和应用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利用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完成相应的实践课程内容,加深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
关键词:工作室模式;电视节目策划;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8122 (2018) 10 -0149 -02
工作室教学模式源于西方艺术创作领域,是以教师、学生共同组建的工作室为依托,师生共同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1919年,德国的包豪斯学院将这种工作室模式引入教学当中,实施“理论知识+实践教学”的教学模式,并取得巨大成功。
融媒体时代,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入,《电视节目策划》作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了解国内外电视节目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培养学生建立电视节目策划的理念,掌握各种类型电视节目策划的方法,提升学生电视节目创意、策划和经营能力和艺术文化鉴赏能力。实践性极强的《电视节目策划》课程实施工作室教学模式,关注市场和行业的发展需求,创设实践教学环境、设计实践教学内容,融理论知识于实践训练,在教师指导下,组建学生团队,以项目促进教学,以视频为载体,帮助学生消化、理解和应用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利用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完成相应的实践课程内容,加深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
一、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建设意义
1.配合理论教学,实现实践教学。工作室教学模式配合课堂的理论知识教学,紧跟融媒体时代的传媒行业发展的人才、技术和理念等专业需求,按照新媒体时代视频节目策划、制作、编排、播出的运作流程,实现实践教学,锻炼学生节目策划、采访、拍摄、撰稿、主持、编辑、运营等各种专业技能,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实践创作的能力,引導学生自觉成为视频节目创新、创作的核心力量。
2.提升学生能力,引领校园文化。工作室教学模式运用“互联网+”的思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大学生参与视频节目策划、制作、编排和播出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打造视频精品,加强学生间、师生间和学生与学校间、社会间的互动与交流,以讲述校园好故事,传递校园好声音为己任,同时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师生道德修养,遏制不良信息的传播,修正错误信息的传播,有效地引导舆论导向,创造和谐的校园舆论环境。
3.搭建实训平台,推进专业教育。工作室教学模式搭建学院转型发展的实训平台,为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有效载体和平台,推进学院教学改革,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打造双师型教师,构建与时俱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推动学院专业教育向纵深化发展。
4.实践校企融合,加快学院转型。工作室教学模式从技术上、管理上、理念上、制度上各个层面进行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探究促进高校建立、健全、完善文化工作室的工作机制,开展应用性实践和教学、科研活动,催生文化成果形成校园文化品牌,深化校地互动、校企合作,进一步推进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
二、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建设规划
1.规范团队建设,打造精品视频。工作室教学模式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按照传媒机构行业标准和规范,建立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的工作室管理运行机制,设置岗位,进行任务分配,制定收益分配制度,并根据项目实施情况设定负责人,负责人负责整个项目的工作,岗位人员各司其职。工作室教学模式在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开展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以全新的视野,现代化的理念,运用高清摄像机、非线性编辑工作室、无人机、视频录放机等影音录制配套设施,积极关注校园文化生活热点,创作网络视频精品,充分发挥校园视频在信息传递、文化传承、教育娱乐和舆论引导方面的积极作用。
2.整合媒体资源,创造文化氛围。工作室教学模式根据人才培养标准和课程标准、实训大纲,整合校园媒体资源,打造工作室平台,老师和学生共同构建线上和线下服务体系,策划并参与教工活动、学生活动、专题汇演、专家讲座、视频评选、文化服务等,进行视频新闻报道和评论,结合重要节庆日、时政热点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诸如“学院名师、学院道德模范、学院改革开放四十年、创意毕业照)等活动,深入挖掘校园精神文化资源,塑造校园文化偶像,牢固占领校园文化的主阵地,引导并塑造校园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3.开展实践活动,提升品牌。工作室教学模式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不仅参加各类大赛,在能力许可的条件下,结合社会需求,与其他媒体资源合作,拓展服务项内容,承接社会化项目,团队在教师指导下分工协作,提供个人专题片制作、聚会庆典视频祝福、创意微视频制作等服务,利用优质的社会资源,实现工作室运作的良性循环,提升工作室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并结合客户对学生的反馈情况对工作室的运行机制进行完善与调整,开展深度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的助推器和专业建设创新工作站。
三、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建设方案
1.团队建设阶段。工作室的教学目标是为了增强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和补充,培养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因此,工作室团队成员应以二、三年级的学生为主,他们已经有了基础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积累,让他们作为团队主力成员进入工作室,采取老生带新生的“传帮带”式学习方法,方式能够加强团队成员之间的互相学习,增强成员之间的默契度,营造出良好的团队氛围。可以有效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较好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并且在实践过程当中帮助学生了解工作室开展工作的思路、流程和方法,强化和提升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和专业素养,形成教学和实践的互补作用。
2.業务开展阶段。工作室教学模式结合网络信息与社会资源,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热点,了解业界动态,在进行专业教学时,教师从课程的角度出发,强化学生网络视频节目策化的内涵、外延、方法、对策、层次、观念等基础知识,引入项目教学并带领学生发挥主动性,指导学生深入挖掘、利用校园文化、历史资源,策划具有校园特色和专业背景的节目选题和节目形态,在视频内容、视频样式、视频风格等方面凸显校园独特的文化内涵,并拍摄视频节目,借助校园媒体的电视台、广播台、微博、微信公众号等资源,联合地方电视台、广播台、报纸等传统媒体资源和自媒体资源,讲述校园好故事,唱响校园主旋律、传播校园正能量,实现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平台播出,从而建构学生全面的知识体系,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3.品牌提升阶段。工作室教学模式不但完成视频节目的后期制作,还要在老师指导下参加一些创新、创业大赛、专业技能比赛和力所能及的科研项目,有意识的进行业务拓展,主动尝试社会化运作,接受一些社会上商业项目,从而对就业单位的行业规范和运营模式有进一步的了解,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创业能力,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强化学生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知识和技能,实现从学业到职业的角色转变,加快了工作室产、学、研、用一体化进程,创造出一个理论、实践、教学、科研、应用全面发展的品牌工作室。
四、结语
工作室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实践教学模式,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缺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提升学生实践的能力,搭建了校企合作的平台,也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学模式打开了新格局,探索了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 叶定剑,张逸阳,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培养建设策略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6 (2).
[2] 郝杰,吴爱华,侯永峰,美国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设与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2).
[3] 高有祥,论地方院校新闻传播和传媒艺术教育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J].现代传播,2017(3).
[4]易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电视节目策划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电视指南,2018(2).
[5] 王莹,新媒体格局下编导专业的“创新型学习”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传播与版权,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