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有效预习的引导策略
2018-01-11郭琴
郭琴
【关键词】 预习;学习效率;偏离课堂;问题;学生
【中图分类号】 G632.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22—0053—01
学生对知识的巩固程度受很多因素影响,但课堂的学习效率应是主要的方面。讲过多次的知识,学生没能记住,追根溯源,是学生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学习不用心所致。因此老师讲的知识在他们的大脑中可能就没有留下多少痕迹。紧紧抓住学生的心,避免其在课堂上偏离学习的内容,是赢在课堂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创造条件,争取让每一个学生有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才不至于让学生偷闲走神。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何与他们课前是否扎实预习紧密相关,如何掌控、引导学生有效预习,则需要老师动脑筋,想好策略。
一、引导学生有效预习
语文课文第一课时的预习任务主要有扫清字词障碍、了解作者简介、写作背景、读熟课文、理清层次等。第二课时主要会有一些关于课文思想内容、艺术手法、语言赏析方面的问题。怎样让学生的预习结果一目了然地呈现在我的面前呢?学生用的小贴纸给了我灵感,将预习内容写在小贴纸上,课堂上我在教室里一转,沾在书上花花绿绿的小贴纸就说明学生已经做了。至于做得好不好,那就看学生的展示了。第一课时,首先结合新课导入,随机请学生畅谈初读课文的感受,学生的发言其本能反映他的预习程度。其次,学生介绍作者及课文的写作背景,而老师则会适时指导他们明确哪些资料只需了解,沒必要摘录,哪些则是要选取的重点信息。久而久之,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就会得到加强。接下来可以按座次请学生在黑板上听写字词,写得不正确的学生则让他自己查找课本、资料或者请教同学,直到在黑板上写出正确的字词。同时要求所有学生将听写错误的字词认真记忆丰富,并有小组长批阅。对于篇数不长的课文,我尽量让学生个人展示朗读,为了能让更多的学生有展示的机会,可以让每人朗读一段,甚至几句,这样学生朗读的多了,读不成句的学生也能读连贯了,充分说明缺少练习是读得不好的重要原因。
二、要善于设置问题和解决问题
学生的能力良莠不齐,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教师要善于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找到展示自我的平台。课堂上学生展示频繁,必然要花费更多的教学时间,但教师把学生推到了课堂活动的最前沿,学生都想表现好一些,长此以往,大多数学生都能认真预习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也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有些发言更流畅了,不敢发言的也开口说话了,主动举手发言的学生也越来越多了。之前一直担心这样上课,时间与课时进度的矛盾会解决不了,但现在发现没有那么难,很多学生能做的教师都不用讲了,只在划分有分歧的段落做详细的讲授,同时给予学生段落归纳思维方法上的点拨。
对于课堂上暴露的学生学习上的问题,我也比以前更加重视了,经常是堂上发现,当堂解决。我会耐心询问出现问题的学生,了解他的心理,做细致的思想工作,并让其正确认识并补救学习上的缺失。目的是激发学困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他们找回缺失的自尊心、自信心,争取让他们树立“我要认真学习”的意识。
第二课时前该预习的内容,其实就在课后的“研讨与练习”里面,有关课文的思想内容、艺术手法、语言赏析方面的主要问题其实就渗透在这些练习里了。这些任务比起第一课时就有难度了,很多学生预习时可能会囫囵吞枣地将辅导资料里的答案抄在小贴纸上,但这样学生心里有底,课堂上还是愿意“一展风采”。由于没有吃透,发言就是照本宣科,不自然是免不了的,但是在抄、读的过程中,他已经熟悉了知识。加上小组讨论,老师引导、讲解,同学的发言,他便会慢慢消化这些知识的。
这样的教学策略使教师掌控了课前预习,教学形式变成了“先学后教”,尚且不说学生学得如何,学了至少知道一二,也就有了寻求未知、解开疑惑的心理期待,加之课堂上随时还要自我展示,学生还哪敢忙里偷闲,思想开小差呢?当一个教师从研究教材转向研究学生,从研究教的内容转向研究教的过程、方法时,也就意味着他的教学迈向成熟了。一个好教师应时刻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思考教学,要放手培养学生的能力,真正做到“授之以渔”,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本”。“少教多学”的前提是学生爱学、愿意学,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乐学;其次教师要善于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参与学习活动,实现“多学”的目的。学生“乐学”、“多学”了,教师不就轻松了吗,这样实现课堂师生双赢不就计日可待了吗?
编辑:蔡扬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