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情境创设对学习的促进作用
2018-01-11夏兆喜
夏兆喜
【摘 要】共生情境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意义非凡,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具体可以:共生情境创设的基础——种子;共生情境创设的催发——聊天;共生情境创设的核心——共享;共生情境创设的氛围——自由。
【关键词】共生情境;聊天;共享;自由
根据黄厚江共生教学理论,共生情境创设的目的是要在课堂上产生师生共生、生生共生、师生与教材共生的效果,而最终的目的都是指向教学目标的达成。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谈一谈教学共生情境创设对学习的促进作用。
一、共生情境创设的基础——种子
共生教学里的提到老师要带着“种子”进课堂……其实种子关键要种进孩子的心里,特别是对孩子的鼓励、宽容、启迪。所以我们徐州教研室倡导的“学讲计划”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 “慢一步”和 “缓一步”,其本质是一样的。
宗洪礼主张“等他60秒”,在一次教授《皇帝的新装》一文时提问:“结尾为什么让一个孩子揭穿骗局……”一个学生站起来,突然,大脑一片空白,孩子们不由得发出笑声,宗老师在那里微笑示意同学们耐心等待,并鼓励该同学“刚才一定有什么在你脑海中闪过,静心想一想……”而后,孩子的回答非常精彩,“等他60秒”就是要给孩子一定的思考时间,让他有机会整理好自己的思路,在一种宽松的情境下,把自己想要回答的问题,想说的话,都表达清楚,“等他60秒”其实就是一颗种子,他是共生情境创设的基础,当然这颗种子可以选取的内容很多,它可以等待、话语、微笑……绝不仅限于老师事先准备好的一个问题,一个物品。这些就构成了创设共生情境的基础。当然,种子的选择包括课前教师对教材的深入研究确立好重难点,重难点就是老师选出的种子,让种子发芽、成长是创设情境的目的,情境创设是促进学习的手段,它的基础是教学的目标,是教学的重难点。
二、共生情境创设的催发——聊天
共生教学多采用聊天式,这不同于对话教学,对话式教学往往是教师的问题导向,还是以教师的教为重,聊天式教学更体现出一种平等的关系,轻松的氛围,在这种情境之中,师生更容易接受对方的思想观念,能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的真实思想、真实的内心世界展示给大家,对于精神的塑造,学业的完成有很大催发作用。“在众多的激思方式中,最常用、最有效、最有操作性的应是‘情境激思。情境激思要求教者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入或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思维常处于‘运势之中……这里的情境即可以是具体可观可感的物的情境,也可以是通过教师或文本的语言文字创设的想象情境……”其实,再生教学的一个重要教学方式——聊天就是老师和学生通过语言尽享沟通的乐趣,通过自己的语言文字来创设出一种极为融洽的情境,这可以让教与学的效果最大化。如果说选好种子是第一步,那么,聊天就是在不断地施肥、浇水、修剪……让种子不断地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三、共生情境创设的核心——共享
萧伯纳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交换一下,一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我们交换一下,一人就有两个思想。”共生教学是一个分享学习成果和交换思想的过程,资源的共享可以说是其情境创设的核心,不论是生生共生、师生共生、生本共生都有一个共享的交流过程,在这共享的空间中思想得到升华教学成果得到巩固。黄厚江老师在教授《阿房宫赋》时设计了阅读越短这一环节,最后将文章缩短成一段话:“阿房之宫,其形可谓( )矣,其制可谓( )矣,宫中之女可谓( )矣,其费可谓( )矣,其奢可谓( )矣。其亡可谓( )矣!嗟乎!后人衰之而不鉴之,亦可( )矣!”这一活动的设计显然是教师在课前下了一番功夫的,这是师生共生的基础,老师做好充分的准备,把自己的思考呈现在课堂上与学生共享,从而使学生对教材的把握更深、更具体、更形象、更直观,情境的创设可以是一次预先设计的小小的语言活动,但是这需要老师对教材的透彻理解,是浓缩的精华。“情境教学必须忠实于教材忠实于学生。”
四、共生情境创设的氛围——自由
其实,情境创设的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辅助性手段,为了给孩子创设自由的空间。在这一环境下,他们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促进自己思维的高效运转,李吉林老师在设计《海底世界》一课时,创设四种情境:“用剪贴画,出示潜水员潜入大海,‘进入实地考察的情境中……查找资料的情境……使用现代工具探测大海(简笔画中的听音器)……展示标本……”四种情境起到相同的效果就是给孩子创设出一个能够引起他们兴趣的自由的学习环境,共生情境的创设也是如此,他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孩子们的思考、交流进入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只有当他(新闻记者)以自己本然的活力行动时,他才能在当下真正感觉到自我的存在。”课堂上的学生也是如此,只有在相对自由的情境之中他们才会展示一个本然的自我,教育教学才会真正的发挥作用。
语文老师带着种子进课堂,通过聊天让孩子在老实的引导下达到师生共生、教材与师生共生的目的,通过思考成的共享达到生生、师生共生,从走进一个自由的学习与思考的空间,这就是教学共生情境创设对学习的促进作用。
【注释】
①倪文锦,成尚荣主编.《洪氏语文》.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9,第155页。
②李吉林.《潺潺清泉——李吉林教育隨笔》.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4,第84页
③李吉林.《潺潺清泉——李吉林教育随笔》.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4,第86页
④雅思贝尔斯,邹进译.《什么是教育》.三联书店出版发行,第124页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