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借问题导学,打造高中语文高效课堂

2018-01-11侯建英

文理导航 2017年34期
关键词:问题导学高效课堂语文

侯建英

【摘 要】高中语文老师需要不断深入语文教材,挖掘出教材中有效的问题,通过多种方法来引导学生从教学中发现、解决问题,从而利用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提升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高中语文老师在语文课堂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架构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给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创造机会。

【关键词】问题导学;高效课堂;语文

学贵于思,问题是一切思维的开始,高中学生的探究的欲望需要有效的问题来激发,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去思考。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语文的基础,有了独立的思考问题的能力。因此,高中语文老师需要不断深入语文教材,挖掘出教材中有效的问题,通过多种方法来引导学生从教学中发现、解决问题,从而利用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提升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笔者就结合多年的高中语文教学经验,谈一谈对高中语文问题导学模式的一点思考。

一、善用问题,盘活语文课堂

1.读题设问

在高中语文课堂上,用读题设问的方式更具针对性,高中生在阅读过程总会对于课本的关键所在集中思维,围绕课堂问题进行有效的合作探究。例如在教学高中语文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这篇课文时,笔者引导学生从主问题思考:我是怎样的?地坛是怎样的?地坛和我有怎样的联系?学生产生疑问后,笔者指导学生结合阅读进行仔细品味,让学生去思考做事在怎样的情况下去地坛?地坛对于作者有怎样的意义?在史铁生笔下的地坛象征着什么?学生围绕问题积极地合作探究,激活了学生语文课堂的思维能力。因此,高中语文课堂上选好问题是很关键的,老师只有提出适合的主问题,才能正确地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究。通过有效的问题,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理清文本的脉络,品味文本的语言,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创设情境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语文老师是课堂的主导,课堂上的问题教学绝大多数是老师提问,学生作答,限制了学生的主动的思维能力,知识部分学生思维钝化、缺乏问题意识,语文课堂死气沉沉,缺乏活力。随着新的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要求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语文老师需要围绕课文教学内容,给学生创设相应的情节,在情境中教学,在情境中发问,激发学生更加主动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在教学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时,这首诗歌的核心主题是“什么是幸福”,传递着诗人的幸福观,通过这首诗歌的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帮助高中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高中的学生对于未来幸福的生活已经有了思考,加上他们有了一定的诗歌积累,但学生在解读时,会对诗歌中诗人对普通的事物感到幸福而产生疑惑,从而产生阅读的障碍,再加上学生人生经历的局限性,和这首诗歌还是有一定的距离感。所以笔者在教学过程开始,播放了胡畔的歌曲《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创设音乐情境,缩短作品和学生的距离,导入新课,并创设问题在海子的心中幸福是什么?然后通过PPT,展示出在海子心目中尘世的幸福。通过情境的创设,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更好的理解诗歌所传递的情感。

二、适时提問,激活语文课堂

著名的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曾经说过:“教学的主要任务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而不是积累知识。”因此高中语文老师在语文课堂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架构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给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创造机会。在语文课堂上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问问题的意识,老师对于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要认真对待,不能敷衍了事。通常情况下,学生一般会提出以下几类问题:一种是和文本不相关联的,此时语文老师要引导学生能够紧扣文本重点来发问;一种是和语文课文相关联的内容,问题难度不大,这一类的问题可以让学生相互解决问题;一种是能够激发学生思考,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在教学《滕王阁序》这篇课文时,学生在理解课文大概意思之后,老师适时提问滕王阁有哪些美景?看到这些美景你的心情如何?王勃心情又是怎样的能?王勃盎然的兴致没有持续多久,很快就兴尽悲来,他为何而悲呢?结合诗歌仔细体会王勃蕴含其中的复杂的思想感情,适时的提问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更好的理解文本。

三、及时追问,活跃语文课堂

语文课堂中的问题就像航行在大海中的船的指南针,给语文课堂指引方向。高中语文课堂的问题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提出、发现、解决问题,还能够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反向,及时追问。语文老师适时的抓住适合的问题,深化问题,追本逐源,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认识。例如在教学胡适的《我的母亲》这篇课文,创设问题在作者成长的过程中,母亲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学生各抒己见,就这个问题老师继续追问本文母亲是作者的恩师,为什么花这么多笔墨来写母亲和家里人的相处?作者受到了母亲的哪些影响?你在哪些方面受到母亲的影响?此时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通过文中母亲的形象和自己母亲进行对比,学生的情感就进一步被激发了。紧着者,笔者进一步引导学生品味文本的语言的特色,让学生在文本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的情感的变化,从而和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问题导学模式需要老师结合语文课堂的教学实际,通过问题的创设来激活高中生的思维能力,从而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为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起.新课标下语文课堂教学流程初探[J].中学语文,2011(12)

[2]孙慧玲.我国高中语文教材编制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17

[3]欧阳宇.基于“问题导学”课型的课堂观察与评价[J].新教育,2015(8):63—66endprint

猜你喜欢

问题导学高效课堂语文
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中“问题导学案”的有效实施
浅析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下引导学生提问的策略探究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