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们肩负什么

2018-01-11林心娴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无物安之若素肩负

林心娴

夜里听雨打窗,春花落下,迷迷顿顿。笔尖在空气中摩擦发出声响,书页已经泛黄。无奈我们太渺小,和圣人隔了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我们怎么才能追溯到他的时代?我们怎么才能体会他以天下为己任的坚韧勇敢?我们怎么才能读懂他内心的彷徨失措?

总有人为孔子冠上罪名。有人说他迂腐,有人说他偏执,有人说他悲哀。难道历史滔滔,竟无孔子一隅之地?从秦“焚书坑儒”到汉“独尊儒术”,从新文化运动“打倒孔家店”到如今国学经典的“扬弃”。孔子的人生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他饱经风霜的考验,饱受暴风雨的洗礼。但,我们最不可否认的是他那种忧国忧民的热心肠,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如果天下已无道,面对十字街头的叫嚣,如何选择?孔子的选择是“知其不可而为之”。

我曾为孔子的这句话感动到几乎要落泪。他明知道走到山穷水尽仍是要竭尽自己的所能,为众生寻找一条出路。他明明知道在那样只相信武力的乱世中,从政者没有出路,自己推行的学说与时代的步伐背道而驰,理想被现实吹得灰飞烟灭。可是,他还是带着满腔热情回答“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独自一次又一次踏上了荒凉的路途。这是怎样一种悲壮的感动?

孔子不愿被污浊的社会体制化,他有自己充满“仁义”字眼的理想国,他有肩负着的社会责任感。跨过两千多年的时光,这种做法和精神仍可为混混沌沌的我们点亮一盏明灯。在如今价值观多样化、利益主体多元化的当代社会,大多人是“自我主义者”,他们缺少太多对整体的正确认识和考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铺天盖地。因此,他们变得愚昧,变得“不知其而不为之”。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而一些稍有责任感的人却无奈被太多东西束缚了,只得循规蹈矩地生活。他们痛恨这种被绑架的人生荒芜,但他们又被迫在不得不习惯的荒芜中品尝出一丝甜意与希冀。他们痛恨这种被强加的甜意与希冀,可是他们又不能不在这旅途中靠它生存。他们在无形中变得随波逐流,因此他们也变得“知其难而不为之”。这是现代人的无奈。

难道面对巨大的阻力,我们就只得无力地抒发一句“吾心有余而力不足”就放弃吗?当然不是。社会越缺少什么我們就越需要什么。我们缺少的那种“知其不可而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正是现在我们所需要的。一人之力难为之,可众人之力是无穷的。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只为自己的安逸考虑,寻找精神高地而不行动,那社会就会走向末路。相反,要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份责任心,竭尽自己所能,共同努力,腐败的风气会遏制,民族的风骨会重新显露。卡夫卡说:“历史是由每个微不足道的瞬间错误和英雄业绩构成的。”也许就是那众人奋起的一声怒吼,错误的制度被推翻,新思潮如雨后春笋地破土而出。也许,我们这才找到苦苦追寻的答案。

社会呼唤我们做一个有思想、有担当的人。但一旦我们无路可走呢——我们同样也需要一点“出世”精神。其实,庄子的“安之若素”同孔子的“为之”并不相矛盾。我们为何不像朱光潜先生说的那样,用一种“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有时我们需要“积极”的态度任重道远,有时我们又需要“消极”的态度独善其身。将“安之若素”和“为之”相结合,心中有物亦无物,心中无物亦有物。但背负着使命感的人,又如何才能做到“赤条条来去无牵挂”、达到“无所待”的境界?晚辈愚钝,滔滔智慧长河,仍是望不到尽头。既然此事古难全,那干脆就做一个肩负使命前进的人吧。虽千万人,吾独往矣,要走向“为之”的那条道路。

我们肩负什么?热血在心头涌动。未尽的事业,定当由新一代来完成;文化的血脉,定当由我们来传承。风沙扑面,我们仍为此暴走,谁都不要唱挽歌!

(指导教师 林碧辉)endprint

猜你喜欢

无物安之若素肩负
何 芳
张海:传承家国情怀 肩负使命担当
挖沙者
一切皆流,无物常住
安之若素
安之若素,微笑向暖
贺文新:肩负使命 服务至上
从“世间无物非草书”浅探当代需要的艺术精神
青年要肩负新时代的使命与担当
论新闻采编人员所肩负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