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古追今论自强
2018-01-11唐文宇
唐文宇
孙中山先生曾说:“虽海枯石烂,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为失败而灰心,也不可以为困难而却步。”在那个民族危亡时局动荡的年代,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促使着先辈们不断前行,新时代的我们理应竭尽所能地去传承与发扬。
《周易·象转》有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此文通篇所述皆是君子当如何为人,足见自强精神在古人心中的地位。而这种精神植根于中华文化之中,蕴藏在流淌的血脉之内,几千年的传承从未中断。
如非自强,刘邦何以从那个为人轻贱的刘季蜕变成一国之君、汉家天子;如非自强,宋濂大可不必假借于藏书之家,手写笔录,计日以还;如非自强,又何来“不食嗟来之食”的美谈?古人自强的典范数不胜数,卧薪尝胆、悬梁刺股、闻鸡起舞、警枕催读…… 若无自强之精神,那一页页历史怕是要大为失色了。
至于近代,魏源为何编撰《海国图志》?“戊戌六公子”为何愿为变法而献身?那是源自一个民族血脉里流淌着的自强;四万万民众为何不曾屈服于日寇的铁蹄之下?为何愿用鲜血夺回这片江山?那是源自一个民族脊梁上深刻着的自强。自强之精神,确已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一条根、炎黄子孙的一道魂。
時至今日,我们能够看到,学子寒窗苦读是一种自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热潮是一种自强,自强精神在新时代的沃土中不断地生长着。但不可忽视的是,总有一些人会把自强与自负、自大混淆,其实抛却自负、自大,真正自强起来并不难,关键在于能否认清自己。
我们之所以自强不息,正是因为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不足,诚如鲁迅先生所言:“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这后四个“敢”,便是自强的一种外在表现,而它们的前提,便是敢于正视自己,能够认清自己,才能真正做到自强。
在时代的洪流中,我们回首望去,“中国梦”正述说着我们的自强!国力的日益强盛正宣扬着我们的自强!“新丝绸之路”的开启正传播着我们的自强!虽然先辈们的自强不息已幻化成满天星斗,璀璨夺目,但请诸君慢看,如今的我们亦不甘示弱,且“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溯古追今,吾辈深知,自强之精神乃万古之通义,而今日中国强盛之责任,全在我少年,故吾辈必将循其道,承其强,秉其义,扬其光,以自强之精神,铸我中华之荣光。
(指导教师:王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