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浦城匡山国家森林公园景观格局分析*

2018-01-11柯贤石

福建林业 2017年5期
关键词:阔叶林森林公园格局

柯贤石

(泉州市林业局,福建泉州 362000)

森林景观格局是森林生态系统构成的景观在人类和环境长期共同作用下,形成景观空间分布结构特征[1-2]。森林景观研究旨在分析森林景观结构、功能及其动态变化,从而揭示森林景观相互间的影响规律,帮助人们利用科学的规划实现对森林景观的有效管理和保护[3]。本文以福建浦城匡山国家森林公园(以下简称匡山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从景观格局总体特征、景观类型水平异质性和景观水平异质性三个层次分析,揭示匡山森林公园景观格局分布特征,进而为森林公园的生态旅游规划、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等提供参考依据。

1 研究区概况

匡山森林公园地处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富岭镇,与浙江省龙泉市接壤,位于东经118°43′12″~118°48′18″,北纬27°53′20″~27°57′04″,总面积2175.13hm2。匡山森林公园动植物资源丰富,记录有植物175科615属1234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南方红豆杉、钟萼木等2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香榧、香樟、半枫荷等8种,福建省重点保护植物三尖杉、穗花杉、刨花润楠、青钱柳等15种;记录有脊椎动物214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云豹、黑麂、黄腹角雉等3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猕猴等30种,福建省重点保护动物毛冠鹿等20种[4]。

2 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与处理

本文以2013年匡山森林公园资源数据和1:10000地形图为基础,在ArcGIS 10.0软件支持下,进行相同属性相邻小班的合并,建立森林景观斑块类型图及属性数据库,再将矢量图转化为栅格图,运用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 4.2,进行景观格局指数计算。

2.2 景观类型划分与景观指数选择

2.2.1 景观类型划分

按照《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5],以匡山森林公园森林资源数据为基础,将景观划分为8种类型:阔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竹林、灌木林、经济林、非林地(不含水域,下同)和水域,形成匡山森林景观类型分布图(见图1)。

图1 浦城匡山森林公园森林景观类型划分示意图

2.2.2 景观指数选择

结合国内相关研究[6-9],根据景观指数特点,从3个层次选择适宜景观指数:(1)斑块类型面积(CA)、斑块数(PN)、斑块平均面积(AREA.MY);(2)最大斑块指数(LPI)、斑块密度(PD)、边缘密度(ED)、分维度(PAFRAC)、聚集度指数(Ai);(3)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香农均匀度指数(SH EI)、相似与邻接百分比(PLADJ)、蔓延度指数(CONTAG)。

3 结果与分析

3.1 景观格局总体特征

匡山森林公园总面积2175.13 hm2,分为8种景观类型,共124个斑块,景观斑块特征指数见表1。

表1 森林景观格局总体特征

由表1可知,匡山森林公园以5大森林景观为主:阔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灌木林、竹林,占总面积的92.52%;经济林、非林地和水域3类景观面积较小,占总面积的7.48%。主要5大森林景观在斑块总面积和斑块数量上都较为均衡,最大为阔叶林,面积434.43hm2,占总面积的19.97%;最小的为竹林,面积351.17hm2,占总面积的16.51%。非林地斑块有42个,数量最多,占总斑块数的33.87%,但只占总面积4.43%。水域只有1个,为匡山水库,面积49.68hm2,占总面积的2.28%。由此可见,匡山森林公园主要森林景观要素分布均衡,斑块数量和斑块面积差异不大,斑块分布集中;非主要森林景观面积小,以非林地景观数量最多,零星布于森林景观中。

表2 森林景观类型水平异质性

3.2 景观类型水平异质性

由表2可知,匡山森林公园8种景观斑块密度指数均较低,均在0.020~0.436个·km-2之间,说明该公园景观类型整体保护较好,受人为干扰少,斑块破碎化程度低。其中斑块密度最小的是水域景观,仅有斑块数1块,其次是阔叶林等5个主要森林观景,因列为生态公益林重点保护,受人为干扰较轻。经济林和非林地景观斑块密度指数分别为0.301个·km-2和0.436个·km-2,反映其受人为干扰较大。从边缘密度上看,阔叶林等5类主要森林景观指数在25.25~32.16 m·km-2之间,均比较大,且都比较接近,物质、能量和信息易于在这类景观斑块中容易交换,生物多样性能有效得到保护。从最大斑块指数来看,阔叶林等5类主要森林景观3.791~7.451,阔叶林景观最大的7.451,其它类型景观最大斑块指数均较小在0.294~2.312之间,说明阔叶林景观在所有景观类型中占绝对优势。景观聚集度水平较高,在99.18~99.69之间,空间结构较为紧凑。各斑块类型周长-面积分维数指数较为均衡,结构较为单一,其中,针叶林最小为1.1824,说明其景观中最为单一;针阔混交林最大为1.5001,形状相对较复杂。

以上的特征分析表明该研究区5大森林景观斑块占据绝对优势,且景观破碎化程度低,边缘效应显著,分布集中,形状简单,开放性强,具有一定向外扩展的趋势。

3.3 景观水平异质性

从表3可知,匡山森林公园香农多样性指数为1.8222,整体景观水平多样性较高,类型丰富。香农均匀度指数为0.876,说明景观各要素分布较为均匀。相似与邻近百分比为99.584,说明景观斑块的分散程度较小且呈片状分布。景观蔓延度为55.4553,说明景观破碎化程度低,团聚性较强,受人为干扰少。总体上,匡山森林公园,景观类型丰富,结构较为合理,团聚性较强,具有良好的连接性。

表3 森林景观水平异质性

4 小结

匡山森林公园以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竹林和灌木林5大森林景观为主,阔叶林占19.97%,斑块面积最大,处于支配地位,一定程度上反映其总体特征符合以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的森林生态系统。

匡山森林公园各斑块类型分布均匀,破碎化程度低,形状简单,具有一定向外扩展的趋势,进一步验证匡山森林公园受人为干扰相对较少,森林资源得到较好的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匡山森林公园经济林、非林地和水域景观,面积小,斑块数量多,人为活动干扰最大。如何优化调整景观结构和进行分类管理,减少人为干扰,是今后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方向。

本研究仅静态分析了匡山森林公园的的景观格局,未采用不同时期森林二类调查数据进行动态特征分析,对森林景观格局形成的其他因素(如高程、坡向等)也未进行考虑,有待下一步研究。

[1]张芸香,郭晋平.森林景观斑块密度及边缘密度动态研究——以关帝山林区为例[J].生态学杂志,2001,20(1):18-21.

[2]高瑞馨,尹艳豹,王凤友.黑龙江林口林业局森林景观格局特征[J].生态学杂志,2007,26(7):995-1001.

[3]杨鑫霞.金沟岭林场森林景观格局变化与美学评价[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3.

[4]聂森,周冬良.浦城匡山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J].林业勘察设计(福建),2003(2):68-72.

[5]陈百明,周小萍.《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的解读[J].自然资源学报,2007,22(6):994-1003.

[6]宋先生,王得祥,赵鹏祥,等.天华山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现状分析[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1,26(4):75-79.

[7]岳刚.杨华,亢新刚,等.基于GIS的长白山森林景观格局分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3,33(7):35-39.

[8]曾宇怀,王法明.广州市森林景观格局分析[J].热带地理,2009,29(5):412-417.

[9]刘延国,彭培好,冯山,等.基于GIS的九寨沟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分析[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0,25(1):162-165.

猜你喜欢

阔叶林森林公园格局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世界之窗 钱江源,探路国家公园
森林公园游记
格局
联手共建 努力打造大调解工作格局
龙架山森林公园
矿区旧址森林公园化改造规划设计
阔叶林培育及保护对策
游温州森林公园 享自然山水美景
小人物的大格局
台风干扰对天童常绿阔叶林凋落物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