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节能减排及资源回收利用技术成为热点

2018-01-11宁翠娟王菲

纺织科学研究 2018年1期
关键词:纺织工业针织纺织

文/本刊记者 宁翠娟 王菲

例如“活性染料无盐染色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废旧聚酯纤维高效高值化再生及产业化”项目

一直以来,“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教育奖在行业科技成果涌现、科技水平提高等方面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2017年12月18日,“纺织之光”2017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教育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共对四个方面、十余项奖项进行了授奖。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兼秘书长高勇,会长孙瑞哲,中纺联原会长杜钰洲、王天凯,中国棉纺协会原会长林乃基,中纺联副会长杨纪朝、夏令敏,党委副书记陈伟康,纪委书记王久新,副会长李陵申、端小平、孙淮滨等领导出席会议并为获奖企业和获奖者颁奖。会议由夏令敏主持。

科技奖授奖88项首评“中国纺织行业专利奖”

2017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授予“异型超短再生纤维素纤维关键技术研发”等88个项目。其中一等奖12项、二等奖36项、三等奖40项。该奖项自2004年设立以来(2003年9月设立,2004年开始评奖),迄今已14载。

据李陵申介绍,今年的获奖项目主要有三大特点:

一是节能减排及资源回收利用技术成为行业关注的热点。近年来,我国纺织行业节能减排及资源回收利用技术快速发展,采用先进工艺设备、高性能染化料助剂、纺织印染适用的污水处理回收技术使行业节能减排效果显著提升;废旧纺织品、废弃聚酯瓶的回收再利用降低了对化石资源的依赖、减轻了对环境的压力。例如“活性染料无盐染色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废旧聚酯纤维高效高值化再生及产业化”项目。

二是高端纺织装备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以“数字化棉纺成套设备”“基于机器视觉的织物智能整花整纬技术产业化研究及应用”为代表的项目在高端纺织装备的数字化、智能化上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和显著的成效。

三是先进的工艺技术提升了纺织品的应用领域和附加值。以“极细金属丝经编生产关键技术及在大型可展开柔性星载天线上的应用”“大容量锦纶6 聚合、柔性添加及全量回用工程关键技术”为代表的项目极大地提升了纺织品附加值,拓展了纺织品应用领域。

2017年度首次举办了中国纺织行业专利奖评选。其中“一种锦纶母丝的生产方法”等7项专利荣获“中国纺织行业专利奖”金奖,“具有抗紫外和吸湿排汗功能的纺织品的制备方法”等36项专利荣获“中国纺织行业专利奖”优秀奖。该奖项表彰了为纺织行业技术创新及技术进步作出突出贡献的专利权人和发明人,突出了专利技术对纺织行业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

2017年授予华纺股份有限公司等13家企业“纺织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荣誉称号,目的是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授予王士华等14人“全国纺织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王栋等11人“全国纺织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王建辉等9人“全国纺织科技创新创业人才”荣誉称号,以配合“国家特支计划”的科技领军人才推荐工作。

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颁奖现场。

教学成果奖设奖十年以来首评特等奖

2017年“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教育教学成果奖最终授奖项目233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26项、二等奖72项、三等奖133项。获奖项目主要集中在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教学方法与模式创新、学生能力培养、实践性教学等方面。今年的两个教学成果特等奖是该奖设立十年以来首次选出的成果项目,分别是江南大学完成的《全员参与全程协同纺织工程专业“卓工计划”的实践与创新》成果项目和苏州大学完成的《纺织工程人才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成果项目。

2017年“纺织之光”教师奖和学生奖共评出教师特别奖1人,“纺织之光”教师奖21人;学生特别奖2人,“纺织之光”学生奖147人。

针织内衣创新贡献奖持有的专利数量和科技含量提高

2017年“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针织内衣创新贡献奖共授予“新型三醋酸纤维仿真丝针织内衣面料研发”等13个项目。今年获奖项目持有的专利数量和科技含量较往年都有所提高,集中代表了针织内衣行业在新材料应用、功能性产品开发等方面的创新成果,对针织内衣行业的技术创新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针织行业的技术进步和结构升级。

22名全国纺织行业技术能手中最小年龄为27岁

2017年授予卜冬平等22人“全国纺织行业技术能手”荣誉称号,德州恒丰集团等7家单位“全国纺织行业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荣誉称号,徐跃红等5名同志“全国纺织行业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荣誉称号。

其中22名全国纺织行业技术能手平均年龄39.6岁,最大年龄55岁,最小年龄27岁;3个技能竞赛——2017年全国纺织行业“佰源杯”纬编工职业技能竞赛、“富怡杯”服装制版师职业技能竞赛和“盛泽杯”全国纺织行业长丝织造企业织布工(喷水织机)、捻线工(倍捻)和浆纱浆染工(浆丝)职业(工种)技能竞赛,行业特色突出,参与面广,项目设置紧贴生产实际,体现出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对于企业技术工人岗位成才、提高技能水平的促进作用,也体现出企业非常重视提高一线技术工人的技能水平以及纺织工人为提升自身职业技能,立足本职、勤学苦练、再接再厉的优良传统。

猜你喜欢

纺织工业针织纺织
澳洋纺织
2021年度纺织工业标准化发展报告
优雅针织柔情秋意
纺织届的“两优一先”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选载
隆重推出:2020/2021《中国纺织工业发展报告》
会隐身的针织迷彩
针织与纱线
纱线与针织
月度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