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钢板固定加中药内服外敷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的效果观察
2018-01-11苏亚
苏 亚
(湖北省松滋市第三人民医院,湖北 松滋 434200)
解剖钢板固定加中药内服外敷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的效果观察
苏 亚
(湖北省松滋市第三人民医院,湖北 松滋 434200)
目的观察解剖钢板固定联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80例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接受解剖钢板固定治疗,研究组采用解剖钢板固定联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比较2组术后康复效果。结果治疗前,2组GQOLI各项评分、膝伸直缺失程度、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稳定度及血清IL-6、TNF-α、碱性磷酸酶及骨钙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8周后,研究组GQOLI各项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P均<0.05),膝伸直缺失程度、膝关节稳定度、IL-6、TNF-α、碱性磷酸酶及骨钙素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二次手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剖钢板固定联合中药内服外敷可有效改善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的康复效果。
解剖钢板固定;中药内服;中药外敷;膝关节周围骨折;康复
膝关节周围骨折是股骨髁上骨折、髌骨骨折及胫骨平台骨折等多种骨折的总称,常因外伤所引起,可严重影响患者的膝关节功能[1-2]。目前,外科手术治疗已经成为本病最为主要的治疗方法,虽然其治疗效果较为理想,但近年来临床观察显示,在此类疾病的治疗中,联合应用中医疗法可进一步提高患者术后的康复效果[3-4]。而本研究将中药内服及外敷应用于接受解剖钢板固定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的治疗中,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随机将2015年3月—2016年3月就诊,符合本研究入选及排除标准的80例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分为2组,以单纯接受解剖钢板固定治疗者为对照组,以接受解剖钢板固定联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者为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36~58(46.92±5.33)岁;左膝18例,右膝22例;股骨髁上骨折12例,股骨髁间骨折10例,髌骨骨折9例,胫骨平台骨折9例。研究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35~59(46.88±4.95)岁;左膝16例,右膝24例;股骨髁上骨折13例,股骨髁间骨折11例,髌骨骨折8例,胫骨平台骨折8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入选及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①经影像学检查,符合各类型膝关节周围骨折的诊断标准;②符合手术治疗适应证;③年龄18~60岁;④单侧膝关节骨折;⑤治疗方案均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⑥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存在手术治疗禁忌证;②无法接受中药治疗;③存在血栓疾病病史;④存在意识障碍;⑤存在心肺疾病;⑥存在其他部位骨折;⑦属膝关节符合骨折;⑧存在严重肝肾功能不全;⑨存在恶性肿瘤。
1.3治疗方法 对照组单纯接受解剖钢板固定治疗,患者于仰卧位下接受手术治疗,应用硬膜外麻醉,逐层切开局部膝关节组织,充分暴露骨折部位,并检查半月板及周围韧带损伤情况,复位或整复骨折部位,随后应用解剖钢板固定骨折部位,固定完成后进行膝关节屈伸活动,确定骨折固定良好后关闭手术切口。术后1周开始进行康复训练,分为主动锻炼、肌肉锻炼、关节松动治疗及低频治疗4项。主动训练每日进行1次,以伸、拉、屈等活动方式进行膝关节锻炼,每次锻炼不低于30 min;肌肉锻炼每日进行1次,辅助患者进行屈膝及前伸运动,并以患者恢复情况调整活动范围,每次锻炼时间不低于30 min;关节松动治疗,每日1次,应用中医按摩的按揉法、拿捏法及弹拨法等手法,对膝关节进行按摩,每次10 min;低频治疗每日1次,对膝关节周围肌肉进行低频刺激,每次30 min。研究组接受解剖钢板固定联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解剖钢板固定治疗方法同对照组,同时给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中药内服汤剂组方:鹿衔草、补骨脂、杜仲、牛膝各20 g,白芍、威灵仙、鸡血藤各15 g,赤芍、桃仁、乌梅、甘草各10 g。每日1剂,水煎300 mL,每日3次口服。疼痛重者加川芎30 g;肿胀重加泽泻、猪苓各15 g;瘀斑重者加红花10 g。中药外敷方剂由三棱、莪术、丹参、川芎、伸筋草、羌活、独活等组成,共研为细末,每次30 g,醋调后外敷患处,每日1次,每次3 h。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
1.4观察指标 ①所有患者入组时及接受治疗8周后进行中医临床症状、膝关节活动情况及血清指标观察。中医临床症状评价方法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外伤性骨折症状分级量化表(GQOLI),共观察疼痛、肿胀、瘀斑及神疲乏力4项,无症状为0分,症状轻微为1分,症状较重不影响睡眠为2分,症状严重影响睡眠为3分。膝关节活动评价方法参考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量表,共观察膝伸直缺失程度、膝关节活动度及膝关节稳定度3项,其中膝伸直缺失程度及膝关节稳定度以度数越低表示恢复越好,膝关节活动度以度数越高表示恢复越好。血清指标共观察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碱性磷酸酶及骨钙素,检测方法均应用酶联免疫法。②应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外伤性骨折的疗效评价标准,对患者接受8周治疗后的疗效进行评价,以临床症状消失或证候积分减少超过70%为显效,以症状好转且证候积分减少30%~70%为有效,以症状未见患者证候积分减少低于30%为无效,以显效率及有效率之和为治疗总有效率。③分析对比2组8周治疗时间内所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④统计2组二次手术率。
2 结 果
2.12组GQOLI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GQOLI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8周后研究组GQOLI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GQOLI评分比较分)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2组膝关节活动情况比较 治疗前2组膝伸直缺失程度、膝关节活动度及膝关节稳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8周后研究组膝伸直缺失程度及膝关节稳定度低于对照组,膝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膝关节活动情况比较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2组血清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IL-6、TNF-α、碱性磷酸酶及骨钙素水平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8周后研究组IL-6、TNF-α、碱性磷酸酶及骨钙素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3。
2.42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8周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7.50%,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0%,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2.52组二次手术率比较 治疗8周内,对照组二次手术率为7.50%(3例),研究组二次手术率为5.00%(2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213,P=0.644)。
3 讨 论
近年来临床观察显示,关节外肌肉挛缩及关节内粘连为导致膝关节周围骨折后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因此临床常以“固定骨折”及“早期锻炼”为膝关节周围骨折的治疗原则[5-6]。解剖钢板固定为临床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的最为常用的固定方法之一,相对于其他外科固定方法,其具有固定良好、创伤小及术后恢复快的特点;而术后规范化的康复锻炼则可有效地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强肌力、防止局部粘连,达到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的效果。因此本研究将解剖钢板固定联合术后康复锻炼作为基础治疗方法。
表3 2组治疗前后血清指标比较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4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2=4.588,P=0.032。
中医学认为膝关节周围骨折常因外伤所发,病机主要为“气血壅塞、经络不通”,则气血无以濡养筋骨,筋骨失养,故可见关节屈伸不利,临床常以“活血化瘀、舒筋通络”为治疗原则。目前临床研究显示,在膝关节骨折的治疗过程中,以“活血化瘀、舒筋通络”为治疗原则的中医治疗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7-10]。本研究所应用的中医内服及外敷治疗方案,其同样是以“活血化瘀、舒筋通络”为治疗原则,其中内服汤剂组方中以鹿衔草、补骨脂为君药,均可补肾强骨;以杜仲、牛膝、白芍、威灵仙、鸡血藤为臣药,杜仲、牛膝可补肝肾、强筋骨,白芍可滋阴养血,威灵仙、鸡血藤可通络止痛,臣药合用即可助君药补肾强骨,又可达养血通络止痛;以赤芍、桃仁、乌梅为佐药,赤芍、桃仁可活血化瘀,乌梅可助白芍滋阴养血,佐药可协助臣药达活血化瘀、滋阴养血之效;同时以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可达“补肾强骨、活血通络”之效。而中药外敷方组方中,三棱、莪术可逐水消肿,丹参、川芎、伸筋草可活血祛瘀、通络止痛,羌活、独活可祛风胜湿,诸药合用可达“活血祛瘀、消肿止痛”之效。中药内服及外敷联合应用,可促进中药发挥最佳疗效。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GQOLI各项评分、膝伸直缺失程度、膝关节活动度及膝关节稳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8周后,研究组GQOLI各项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膝伸直缺失程度及膝关节稳定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2组二次手术率无明显差异。可见中医内服外敷治疗可有效提高膝关节周围骨折接受解剖钢板固定治疗的治疗效果。
近年来临床研究显示,在包括膝关节周围骨折等多种骨折疾病中,IL-6、TNF-α、碱性磷酸酶及骨钙素在内的多种血清指标均有显著升高。其中IL-6、TNF-α为目前临床用于评价骨性关节炎发生及发展的重要指标,而碱性磷酸酶及骨钙素则为反映钙质代谢的重要指标[11-14]。因此本研究将IL-6、TNF-α、碱性磷酸酶及骨钙素作为观察指标,以评价中药内服及外敷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IL-6、TNF-α、碱性磷酸酶及骨钙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8周后,研究组IL-6、TNF-α、碱性磷酸酶及骨钙素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中药内服及外敷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患者体内的多种细胞因子有着一定的关系。
综上所述,解剖钢板固定联合中药内服外敷可有效改善膝关节周围骨折的康复效果,但因本研究随访时间较短,故无法对患者接受治疗后的远期疗效进行评价,尚需进一步研究。
[1] 程智涛,夏春明,何振华,等. 326例膝关节骨软骨骨折病例流行病学分析[J]. 创伤外科杂志,2015,17(4):364-385
[2] 吕红芝,邢欣,秦士吉,等. 2008年至2011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股骨髁上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的相关因素调查与分析[J].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4,16(11):978-982
[3] 姜永涛,司枫,郭建,等. 中医药对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关节粘连的防治作用探讨[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31):3501-3503
[4] 邢姝玲,赵钧. 针刀与中药热敷合用治疗髌骨骨折后伸直性膝关节僵硬12例[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19):104-106
[5] Kuhle J,Angele P,Balcarek P,et al. Treatment of osteochondral fractures of the knee:A meta-analysis of available scientific evidence[J]. Int Orthop,2013,37(12):2385-2394
[6] 张丽红,孟立芳. 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综合康复训练的临床效果[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27):3054-3056
[7] 王志林,李景进. 中药熏洗法配合常规术后康复训练对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的治疗效果观察[J]. 中医药学报,2013,41(5):116-118
[8] 单志文,徐建华,刘会娟,等. 穴位按摩配合训练器对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康复训练的影响[J]. 河北中医,2015,37(4):602-604
[9] 尹建永,栾晓满,康亚新,等. 水针疗法结合手法防治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关节僵直疗效观察[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3,20(7):82-83
[10] 杨少辉,许红霞,邢健昆,等. 正骨伸筋胶囊在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康复中的应用[J]. 中医正骨,2015,27(2):43-44
[11] Nogami S,Takahashi T,Ariyoshi W,et al. Increased levels of interleukin-6 in synovial lavage fluid from patients with mandibular condyle fractures: Correlation with magnetic resonance evidence of joint effusion[J]. J Oral Maxillof Surg,2013,71(6):1050-1058
[12] Haroon,Nisha Nigil,Sriganthan,et al. Effect of TNF-alpha inhibitor treatment on bone mineral density in patients wi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Semin Arthr Rheumat,2014,44(2):155-161
[13] 胡芯源. 骨源性碱性磷酸酶预测骨质疏松骨折患者再骨折的意义[J].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4,20(6):640-643
[14] 张峰. 骨折患者血清骨钙素水平与年龄和性别的相关性分析[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22):3082-3083
10.3969/j.issn.1008-8849.2018.01.026
R683.4
B
1008-8849(2018)01-0089-04
2017-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