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唤醒沉睡矿藏的中国情怀
——蒙古国图木尔廷敖包锌矿改革发展纪实

2018-01-11

中国有色金属 2017年19期
关键词:敖包中蒙蒙古国

在蒙语中,图木尔廷的意思是“铁”,敖包的意思是“在高处指引方向的石堆”。敖包锌矿建设期的艰苦卓绝,正是得益于参建各方“铁一般的意志”和“朝着一个目标稳如磐石地推进”。建设者身上蕴藏的“敖包精神”,就是知难而进、永不言败的拼搏精神和报效祖国、齐心协力的团队精神。十几年过去了,敖包精神薪火相传、不断发扬,成为敖包锌矿后续发展最厚重的精神底色。

张克利在敖包锌矿检查工作期间,关注敖包锌矿中蒙员工的生产生活

北纬46度,是一条标满恶劣天气的冰冷刻度。坐落在这条纬线上的蒙古国苏赫巴托省西乌尔特市,拥有近7个月的漫长冰冻期,全年最低温度超过零下40摄氏度,在短暂的绿色昙花一现后,大多数时间里是“风沙的尽头见风沙、戈壁的前面见戈壁”。但是,对于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有色集团”)出资企业中国有色金属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色股份”)来说,超越恶劣自然环境而沉淀下的是饱含中国温度的合作情怀、经过岁月磨洗的奋斗群像。

王宏前获得蒙古国“友谊奖章”

敖包锌矿奠基石

在这里,中色股份投资的图木尔廷敖包锌矿(以下简称“敖包锌矿”)是该公司第一个境外资源项目,2003年10月开工建设,2005年8月28日竣工投产。设计生产规模为年处理矿石30万吨,最终产品为锌精矿。中国有色集团总经理、党委书记,中色股份董事长张克利表示:“敖包锌矿是中色股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项目,开启了中色股份由单一工程承包向‘国际工程承包与有色矿产资源开发’两翼并举,‘工程承包、资源开发、装备制造、贸易及其他’四大板块协同发展的崭新格局。”中色股份创造性地采用了“工程换资源”的方式,和蒙古国Metallimpex公司共同出资,于1998年1月在乌兰巴托注册成立鑫都矿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鑫都公司”),负责该矿生产运营和管理,所有锌精矿全部运回国内。

“鑫都”寓意“锌之都”,依托着蓬勃发展的美好愿望。自投产以来,敖包锌矿伴随草色枯黄代谢,已整整运行了12年。中色股份总经理、鑫都公司董事长王宏前不无自豪地表示:“敖包锌矿这些年产能稳定,产品质量优良,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推动了中蒙友好合作,逐步成为响应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和蒙古国‘草原之路’倡议示范作用最明显、标杆意义最突出的中蒙合作典范企业。”敖包锌矿投产12周年前夕,中国有色集团“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喜迎党的十九大”采访组,从北京出发,经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再耗时8个多小时、驱车1200余里,穿越青黄绵延的茫茫草原,赶赴敖包矿业探访。让我们跟随采访组的笔触,走近这家中蒙合作典范企业,探究她的成长基因、分享她的成功之道。

吞吐大荒的筑梦往事

“肯特、杭爱、萨彦岭的巍峨群山,是点缀北国的层峦叠嶂;漠南、沙尔克、诺敏的无边戈壁,是横亘南疆的沙漠瀚海。这就是我生长的地方,美丽的蒙古大地!”在蒙古国著名文学家那楚克道尔吉的诗作《我的故乡》描绘的物华天宝之地,敖包锌矿建设者书写了一部气势恢宏的筑梦传奇。

环境恶劣、条件艰苦,这是所有参与基建的同志们共同的感受。在起初没有水、没有电的情况下,现场的同志们在综合仓库里用木板隔出十几个简易房间,两个人挤在一间,晚上用棉被蒙紧脑袋才能睡觉,吃水要从十几公里外人畜共用的水坑中运来,现场与外界沟通的只有一部固定电话。鑫都公司副总经理斯琴巴特尔和阮琰文是最早一批到现场的中方人员,他们回忆:“夏天时蚊虫肆虐,早上一起来,水盆中漂浮着厚厚一层虫子;冬天时气温降至零下三四十度,沙尘暴一来飞沙走石,仿佛高高的天空筑起一堵流动的黑墙,开车时连车前盖都看不到,遮天蔽日的沙砾、草根从车缝钻进来,人瞬间就满身是土。”选矿厂精尾车间维修钳工吴辉从2005年基建期就在敖包锌矿工作,他微笑着向采访组透露:“这里气候太干燥,手脚开裂的现象比较常见,而且很多人对长期食用牛羊肉也不是很习惯。不管是主动适应还是被动适应,只要我们的企业长期扎根在这里,生活上的问题我们都能克服。”敖包锌矿的厂房由于通体洁白,被当地人亲切地称呼为“白城”,但是同样通体洁白的还有公司中方领导班子和中方员工一直居住到现在的彩钢连体房。采访组入住时深有体会,彩钢连体房的保暖性和隔音效果都比较差,外面朔风凛冽、沙砾打在彩钢板上会嘭嘭作响,不远处矿山爆破、矿石装卸的声音也都清晰可闻。“不管过去还是现在,自然条件、生活设施的艰苦,都可以用毅力去克服,工作上的瓶颈无法突破才是大家心理压力最沉重的。”鑫都公司执行总裁邵尼华所指的就是项目前期找水遭遇的巨大难题。

敖包锌矿虽然发现30年,却一直不能进入开发程序、被称为国际呆矿的重要原因就是,当地处在异常干燥的戈壁荒漠上,找到充足的水源被视为“天方夜谭”。2000年敖包锌矿工程奠基后,找水问题迫在眉睫,虽然找水队伍全力以赴,但直到2002年年底仍迟迟未找到水,项目也因此无法开工建设。找水的焦虑还伴随着疾病的困扰。2001年8月找水期间,勘探队一名工程师突然得了急性阑尾炎,被鑫都公司副总经理斯琴巴特尔和后勤部副经理布达加布紧急送往西乌尔特医院手术。看着简陋的医疗条件,那名工程师在手术前偷偷写好了遗书。做完手术后,蒙古医生用胶布给他裹上消炎药,并让他喝白酒解毒,导致伤口化脓而无法愈合,最终还是辗转回国又做了二次手术。斯琴巴特尔动情地说:“现场条件就是如此,时刻都面临生死的抉择和考验。”2004年3月,经过整整4年的努力,在距离矿山30多公里之外的戈壁滩发现了水源。建设者们炸开一条深4米、长达30公里的“隧道”,将30多公里长水管放入,水源问题终于得到解决!

“蒙古每年10月至次年4月是冰冻期,让中色股份损失了一半的时间,我们一直在和时间赛跑。”中色股份副总经理、鑫都公司前总经理张士利说。现场的配套措施匮乏,只能从国内运来建设需要的一切,其工作量相当于把一座矿山从中国搬到锌矿工地。蒙古草原上没有路,从国内运送工程建设材料的队伍只能依稀顺着车辙行进,迷失方向是常有的事,没有通信讯号,只能跟着感觉走,车子打滑司空见惯,侧翻的情况也时有发生。500公里的戈壁运输线就是敖包锌矿建设的生命线。运输车辆从国门二连浩特市到锌矿工地平均需要一周时间,遇上路况险恶要20多天才能到达,有的车辆运输一趟曾经爆胎20次。在严寒的冬天,迷路了只有停下来烧汽车轮胎取暖,如果遇不上有人路过援助,那就只有冻死。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建设者们陆续从国内运来了8万吨建材和设备(包括所有的砖头),硬是要在这一片荒野之上建起一座现代化的铅锌矿场。主管物资、运输和后勤工作的鑫都公司副总经理周永至今还记得,2005年5月他与时任项目总工马庆平、后勤部经理温都苏去乔巴山解决用电问题的路上,大雪漫天、狂风呼号,车上装载的10千伏电流负载器飞过车顶一下砸在他的脚上,当时就砸掉了一块肉,伤口深可见骨,瞬间脚部就肿胀起来。由于现场工作吃紧,一周后周永又拄着拐杖到现场坚持工作。各参建队伍在鑫都公司的精心组织下,每天坚持两班倒,每晚坚持挑灯夜战,在车灯和探照灯的照明下,照样凿岩放炮,挖土运石。草原的夜里听不见牛马嘶鸣、无暇看星光灿烂,只有挖掘机撞击岩石的铿锵声和大型载重卡车的轰鸣声不绝于耳。

前方的战斗状态,也在鼓舞着后方的支援和补给。据鑫都公司二连浩特办事处的王予全、张子勇介绍,投产前后几年,办事处负责装车、组织运到现场的物资每年都将近150车次,既包括球磨机、破碎机、陶瓷过滤机等大型设备,也包括员工吃喝拉撒的全部生活用品、蔬菜蛋奶等。在往来现场办理签证、探亲休假的员工眼中,二连办事处就是一个“中转站”、“休息站”。王予全表示:“刚来二连时还到处都是土路,条件虽然艰苦,但是比现场的同志们要好很多,我们只有全力以赴。”张子勇的大女儿出生时正是锌矿投产前的冲刺阶段,直到女儿出生40多天后他才匆忙赶回山东老家看了一眼。“我们从施工队伍正式进驻现场,除去当地4个月的冰冻期无法施工,实际施工期不足一年。正是前后方的密切配合,使敖包锌矿创造了中国有色矿山建设史上的奇迹。”中色股份安全环保部经理、鑫都公司前总经理王首高表示。

在蒙语中,图木尔廷的意思是“铁”,敖包的意思是“在高处指引方向的石堆”。敖包锌矿建设期的艰苦卓绝,正是得益于参建各方“铁一般的意志”和“朝着一个目标稳如磐石地推进”。鑫都公司党总支书记、副总经理焦跃旭也认为,建设者身上蕴藏的“敖包精神”,最重要的就是知难而进、永不言败的拼搏精神和报效祖国、齐心协力的团队精神。十几年过去,基建期沉淀的“敖包精神”,薪火相传、不断发扬,成为了敖包锌矿后续发展最厚重的精神底色。

鑫都矿业班子合影

正如中国有色集团司歌中所唱的那样:“苍茫大地,沉睡矿藏,我们探寻着多彩的希望。”鑫都公司人用激情和汗水,唤醒了沉睡千万年的矿藏,在戈壁荒原雕刻下多彩的梦想。蒙古歌曲《乌兰巴托的夜》中写道:“有一个地方很远很远,那里有风,有古老的草原……”。十几年前,敖包锌矿的建设者们,在古老的草原、莽莽的戈壁上演的激情燃烧的中国故事,并未随风而去,而是印刻在了记忆的最深处。

精诚合作的“共火人”

“蒙古”一词在古蒙古语中的原意是勇敢或朴素。把该词分解开看,“蒙古”则是由“我”与“炉灶之火”两个词合并而成,结合起来就是“我们同火人”的意思,是指作为游牧民族的蒙古人每到一地便“同炊共饮”。正如中国驻蒙古国经济商务参赞孙维仁所说的:“敖包锌矿在投产后,这些年能实现稳健的发展,得益于你们双方的精诚合作、互利互信。”鑫都公司蒙方股东把远道而来、致力于友好合作的中色股份人真正当作了与他们“同炊共饮”的“同火人”。

冒着乌兰巴托绵绵的细雨,采访组走进了市中心一幢闹中取静的办公楼,进门处一张敖包锌矿的巨幅油画诉说着这里与中国企业的合作关系。身材高大魁梧的鑫都公司副董事长、蒙方股东刚巴特微笑着向我们回顾了与中色股份携手走过的奋斗历程,他动情地表示:“今年距离我们达成合作协议已经整整20年了,明年即将迎来鑫都公司成立20周年。在这20年中,我们双方同舟共济,遇到了很多挑战,也克服了很多困难,这种长期积累的理解信任和合作友谊是坚不可破、历久弥新的。我可以非常肯定地告诉你们,只要我们双方股东继续这样合作下去,没有做不到、做不好的事情”。

确如刚巴特所言,敖包锌矿作为中蒙合资项目,股东之间求同存异、重商务实的精神和文化是成功的秘诀。尽管双方在锌矿经营管理、投资决策、锌精矿贸易等方面有着不同的利益追求,每次遇到问题,股东双方都能从全局和长远考虑出发,化解影响各种问题和矛盾,为锌矿生产经营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事实上,作为中方股东代表的鑫都公司董事长与作为蒙方股东代表的鑫都公司副董事长经常保持电话联系,遇到事情能及时协调沟通,这已经成为了常态化的机制,减少了不必要的误解和麻烦。双方股东每年定期召开董事会,对公司重大事项进行商议和决策,为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和企业平稳经营营造了和谐氛围,提供了坚强保障。2016年,中色股份总经理、鑫都公司董事长王宏前荣膺蒙古总统颁发的“友谊奖章”,这是蒙古国授予外国公民的最高荣誉;2008年,鑫都公司副董事长刚巴特荣膺蒙古总统颁发的国家最高奖“工业企业功勋人员”奖章。这两项荣誉既是对他们个人的高度认可,也是对双方友好合作的充分肯定和巨大鞭策。

“我们双方的合作可以说是遇到了好机会、做出了好选择,股东之间、经营层之间的互相信任,让敖包锌矿像一个团结的大家庭”。这是鑫都公司总经理巴特胡的肺腑之言。自2005年1月开始,巴特胡便就职于鑫都公司,从技术工程师、采矿部副经理、公司第一副总经理等岗位上一路拾阶而上。除了抓好全面工作外,巴特胡重点协调蒙古国和地方政府的业务关系,确保鑫都公司的业务决策方向符合蒙古国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处理涉及蒙方员工的相关社会问题。“对中方股东和中方管理层成员的水平、能力和公心,我是百分之百的信任,大家齐心协力,目标明确,就是要把敖包锌矿打造成为中蒙合作的典范项目”。近年来,巴特胡作为鑫都公司的年轻高管荣获了多项殊荣,包括蒙古国矿物管理局荣誉个人、蒙古国“慈善”金牌、蒙古国青年联会“优秀青年”金牌、蒙古国“阿拉坦嘎达斯”勋章等。巴特胡表示,这些荣誉是对整个经营管理团队的肯定,他对一起工作过的历任中方管理人员始终心存感激。在竖着中蒙两国国旗的会议室里,他细数了这些年一起共事过的中方高管人员,从古尔班、张士利、王首高到现在的邵尼华,巴特胡的话语中饱含着真挚的感情。“蒙古人待客的最高规格是设家宴款待贵宾,前面提到的多数同事都已经离开了蒙古,但是我非常希望在他们故地重游时设家宴表达我的感谢之情。”真诚而质朴的话语背后,中蒙股东和管理层之间的亲密无间可见一斑。

合作是发展的根基,但后盾是更大的底气。敖包锌矿有今年这样的良好发展局面,与中蒙两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2000年4月,时任蒙古国总统的巴嘎班迪亲自出席了该矿奠基仪式;2003年6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访问蒙古期间作出重要指示:一定要把图木尔廷敖包锌矿建设成为中蒙合作的典范工程。此后,额勒贝格道尔吉、巴亚尔、恩赫包勒德等蒙古国历任政府高层以及中国驻蒙古大使黄家骙、高树茂、余洪耀、王小龙、邢海明等均到过现场调研指导,为敖包锌矿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现任中国驻蒙古大使邢海明多次协调蒙方政府关系,为敖包锌矿的发展解决实际困难,并且明确表示:“敖包项目已成为中蒙经贸务实合作的典范项目,为蒙古经济发展和当地民生改善做出了不少贡献。希望你们再接再厉,开拓进取,积极参与‘一带一路’与‘草原之路’的对接,为中蒙务实合作发展贡献新的力量”。中国驻蒙古政务参赞李雁军说:“从邢海明大使到普通工作人员,大使馆对敖包锌矿不设门槛,都站在中蒙合作的高度全力以赴地帮助企业”。

虽然有中蒙两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但是运营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还需要鑫都公司自力更生、迎难而上。2006年5月,水源地线路出现故障,鑫都公司副总经焦跃旭、周永在沿线路查线时,汽车不小心陷入沼泽地。在没有通信条件的情况下,周永在寒冷的夜里步行十多公里到西乌尔特打电话求援。由于晚上路况不清楚,前往救援的车辆也同样陷入沼泽地。得到紧急情况报告后,中色股份副总经理、时任鑫都公司总经理张士利和鑫都公司副总经理阮琰文等带着9辆救援车立即前往现场。救援过程中,车辆全部陷入沼泽地,直到第二天中午动用了铲车才得以脱险。十多位同志在零下十几度的黑夜中并肩战斗时相互鼓励、相互温暖的场景至今仍然记忆犹新,这次的遭遇也被称为“沼泽地会议”。安全环保是矿山企业的“安全阀”。近年来,鑫都公司通过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责任、狠抓现场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强化安全环保考核,连续12年取得了生产安全死亡事故和环境污染事件为零的良好业绩,多次获得蒙古国政府安全生产先进企业称号。

攻坚克难过程虽苦,收获成功后的喜悦更多。在鑫都公司副总经理张拥华看来,质检计量中心就是“矿山的眼睛”,所有进来的原料、出去的产品都要通过这里才能拿到“合格证”。这些年鑫都公司在这方面花费的精力很多、收获的成果也很多。蒙古国锌精矿化学分析方法国家标准为1984版,20多年从未进行更新。鑫都公司根据蒙古国国家标准局下达的锌精矿化学分析方法国家标准起草任务书,在认真总结多年锌精矿分析检测实践的基础上,完成了系统的条件试验和方法验证,通过蒙古国国家标准局组织的矿山技术委员会和化学技术委员会评审及国家标准委员会批准,鑫都公司编制的新标准于2011年8月正式颁布实施,为蒙古国标准化工作和矿业发展做出了贡献,也为保障公司利益提供了权威的科学依据,扩大了公司在蒙古矿业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荀子《劝学》有言:“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鑫都公司运行12年来,借助外脑、联合攻关的例子俯拾皆是。为解决因原矿含铁量高而造成的浮选及尾矿管路输送不畅问题,鑫都公司邀请国内专家到现场进行了两个多月的磁选试验,对磁选铁工艺流程进行方案验证,并提交专题试验报告,为以后的工艺流程改造提供了基础理论依据。为确保生产的安全平稳运行,解决尾矿堵管问题,鑫都公司聘请沈阳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对尾矿库排洪系统工程、回水设施和尾矿输送管道改进工程进行咨询和设计,并优化实施方案。为保证采剥作业顺利进行,鑫都公司协同长沙矿山研究院开展了边坡的研究和治理工程设计。通过加强合作,利用技术优势,发挥专家特长,提升了鑫都公司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增强了科技创新对敖包锌矿未来发展的支撑和推动作用。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鑫都公司执行总裁邵尼华认为,敖包锌矿的核心目标是打造“质量效益型、本质安全型、环境友好型企业”。而要实现这一发展目标,必须首先客观地分析敖包锌矿需要面对的困难。经过系统梳理,邵尼华认为敖包锌矿面临着六大挑战:“一是露天开采12年来,最深处已近130米,由于地质条件差,台阶边坡滑塌时有发生。二是原矿性质发生一定变化,原矿、尾矿和精矿的取样及分析工作意义更加突显。三是设备设施老化严重,维修更新工作量加大,成本控制面临挑战。四是蒙古国电力供应紧张,频繁停电,设备安全运行和生产经营完成面临挑战。五是蒙古国的政策、法律变化,连续性不够。六是露采转坑采,生产与建设两线作战,任务繁重,面临挑战。”大路小路,只有行动才有出路。邵尼华常把一句座右铭挂在嘴边:“把挑战当成动力,把学习当成习惯,把敬业当成责任”。面对艰难险阻,鑫都公司将沉下心来,一方面确保现有资源的合理开采运营,抓紧做好露采转坑采的实施工作,另一方面积极跟踪新项目、开发新资源,确保企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鑫都公司的征途是星辰大海,相信一定能谱写更加瑰丽恢宏的发展篇章。

戈壁荒滩的无名小花

敖包锌矿通往二连浩特的莽莽戈壁荒滩上,随处可见一片一片的沙葱迎风摇曳。据鑫都公司总经办主任兼人力资源部经理岳树宇介绍:“这种淡淡的小花,看似纤弱,性格却分外顽强。”敖包锌矿的中方员工,就如同这扎根戈壁荒原、拥有极强生命力的沙葱,默默坚守着挚爱的事业。有一种力量感人至深,有一种精神璀璨绽放。中色股份党委书记谢亚衡说:“正是因为有了敖包锌矿干部职工的默默奉献、无私付出,才构筑起了中色股份海外事业发展的坚实根基。”

“对家里来说,你就是个多余的人!”这是鑫都公司副总经理焦跃旭的爱人程竹红的一句玩笑话。程竹红在地方时就是学科带头人、高级教师,现在北京七中教书,焦跃旭在敖包锌矿工作的12年中,有7个春节是在现场度过的,年迈的双方父母和家里的生活日常都要靠她一个女同志去支撑,年幼的女儿也已经长成了大姑娘,正在中医科学院读博士。程竹红道出了敖包锌矿家属的心声:“他们抛家舍业,常年在外面打拼不容易,我们家属都理解、都支持。”今年7月26日,焦跃旭的女儿有了下一代,他在敖包锌矿高兴得睡不着觉。因为现场情况特殊,中方人员既要当指挥员,又要做师傅、带蒙方员工,分身乏术。直到8月21日,焦跃旭才利用回国休假的机会,看到了日思夜想的外孙。

按理说,毕业于内蒙古大学的鑫都公司副总经理斯琴巴特尔,学生时期既是班长、学生党员又是学生会主席,还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优秀毕业生,从事的又是令人尊重的工作,婚姻大事早就应该解决。但是直到工作8年后,斯琴巴特尔才在家人的一再催促下、在我驻蒙大使馆同志的撮合下,与北京大学东语系的博士毕业生、蒙古族姑娘莎仁高娃相识、相恋。不是没有条件,而是没有时间。2011年两人结婚后,斯琴巴特尔继续在北京、乌兰巴托、二连浩特和敖包锌矿之间来回奔波,莎仁高娃在乌兰巴托的工作也整天闲不住,夫妻二人聚少离多。2014年儿子出生后,善解人意的莎仁高娃主动放弃了原来的工作,在内蒙古师范大学二连浩特国际学院任教,至少在心理上觉得离爱人更近一些,也能腾出更多时间照顾家人和孩子。我们从斯琴巴特尔的手机中看到孩子独自玩耍的视频,一句奶声奶气的“爸爸”让这个40岁的男人心中五味杂陈:“每次只要有人一敲家门,孩子就会马上张开小手跑过去问,是不是爸爸回来看我了?”他表示,每个鑫都公司人都是上有老、下有小,每次有回国的机会,都会想办法给现场同志和国内亲人之间传递一些物品,这份“运输大队长”的工作斯琴巴特尔做的心甘情愿。

家乡的月光,深深烙印在每个鑫都公司人的心上,而真正回到故乡时却未必认得清它如今的模样。鑫都公司副总经理阮琰文是采矿方面的专家,每次回陕西渭南老家探亲时,他都选择冬季采矿任务最少时。偶然有一次,他在夏天草木葱茏时开车回家探亲,却在家门口迷了路:“确实在国内的时间太少了,树木遮挡住路牌后,真就找不到回家的路了”。阮琰文到鑫都公司工作时,儿子尚在读小学四年级,现在儿子已经大学毕业并参加了工作:“孩子长这么大,我没有参加过一次家长会、没有接送过一次孩子上下学。”阮琰文转过身去擦拭掉满含愧疚的泪水。如今,他们一家三口在渭南、西安和蒙古过着“两国三地”的生活,老伴总想和他带儿子一起出去旅旅游、散散心,他总是说:“下次吧,下次一定带你们出去转转。”前一段,阮琰文在敖包锌矿连续头痛了十来天,后来回国一检查才发现是脑出血,再严重一点就有生命危险了。阮琰文真诚地表示:“公司的其他同事都在努力地工作,作为老同志我最起码要对得起公司,对得起自己的良心。”鑫都公司副总经理张拥华在敖包锌矿一干就是11年。他说,如果再让我做一次选择,我还是要来鑫都,要把我们的企业发展得更好。张拥华的家在湖南长沙,每次探亲花在路上的时间就有整整3天,20多天的假期过得如飞似箭:“现在孩子已经毕业,家人对我的工作也非常支持,我能做的就是一心铺在工作上。”采访组在敖包锌矿时适逢周末,我们在厂区里看到鑫都公司副总经理周永和妻子易晓带着两个孩子在外面散步。易晓表示:“他回去不方便,我就趁着孩子放暑假带他们到矿上来探亲。现场条件确实很艰苦,但是一家人能够在一起,时间再短也觉得非常幸福。”

“我们忙不怕,最怕的是闲下来。”出生于1982年的鑫都公司总会计师赵佩向采访组介绍,敖包锌矿的周围风沙尽头还是风沙,草原尽头还是草原,中方员工的生活比较枯燥,附近也有中方矿山,有个别员工因为受不了孤独寂寞,最后得了抑郁症。这次采访组受中国有色集团党委和工会的委托,为敖包锌矿带来了近200本图书和几百部电影,赵佩对此心存感激。敖包锌矿的厂区不大,走一大圈也就八九百米,工作之余大家都会约出来一起散散步、打打球。但是,一旦一个人独处,面对清灯孤月,对家人和儿女的思念便如排山倒海般袭来。现在矿区里的网络速度还比较慢,与国内家人视频时会时断时续:“哪怕听听声音,对我们来说也是个安慰。”出生于北京的赵佩已经前前后后在敖包锌矿工作了8年,这里的一草一木、一沙一石,都见证了这个年轻人的成长和蜕变,也和他共同承受着孤寂和落寞。在鑫都公司,我们还见到了两位女同志,一位是出生于1968年的质检计量中心主任范飒、一位是出生于1964年的质检计量中心化验师吴朝英,她们都已经在敖包锌矿连续工作了10年之久。据范飒介绍,质检计量中心的工作严谨而忙碌,有一次为了确保化验室能力测试顺利通过蒙古国政府的检查,她们连续奋战了24小时都没合眼:“累点儿,就能少想点家。”

多一些理解,才会多一些关心。出生于浙江富阳的鑫都公司执行总裁邵尼华,曾在军队从事过20多年的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工作。采访组采访当天,他从中色股份安全环保部经理的职务上调任到现场刚好满5个月。短短的5个月时间,他“身先士卒,勇于担当,雷厉风行,不成不休”的认真劲儿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曾经有一次,为了检查尾矿管道的情况,他在直径仅120厘米的管道中爬行了1200多米,有针对性地对尾矿管道问题提出了切实的意见,“这些都是干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提到奉献的话题时邵尼华心怀敬意地表示:“我之前在中色股份总部工作时,就一直将海外的同志视为榜样和标杆。在52岁时有幸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这是集团公司和股份公司对我的信任,也给了我近距离向他们学习的机会。”邵尼华到任鑫都公司以来,尽可能地为中方员工解决生活上的难题、思想上的困惑,为大家更换了电视机、增加了电视频道、积极组织文体活动。按照他的设想:“下一步,我们还想拉上光缆,为干部职工解决网络速度不快、不稳的问题,方便大家与国内亲人视频聊天、沟通情感。”

诗人泰戈尔曾说过:“埋在地下的树根使树枝产生了果实,却并不要求什么回报。”敖包锌矿的生产生活条件相对落后,在这艰苦和孤寂的背后,是一批批鑫都公司人走进蒙古、开发锌矿、推动合作的忠诚无悔和大义无求!

洁白锌城的友谊赞歌

有良驹不怕路远,有益友不畏艰难。

在敖包锌矿的厂区大门入口处,树立着两块用中蒙文字书写的醒目口号:“诚实守信,互利共赢,相互尊重,共同发展”、“爱岗敬业,精益管理,锐意进取,追求卓越”。鑫都公司执行总裁邵尼华说:“这是我们孜孜以求的行动和目标,也是我们着力塑造的文化和精神。敖包锌矿12年的发展,浸淫着中蒙员工心灵相通、命运与共的理解与交融。”

采访组抵达敖包锌矿时,天空少有的彤云密布。一阵持续了不足5分钟的黄昏雨掠过文体活动中心,在顶棚上敲击出激越的鼓点。文体活动中心里也是音乐声阵阵,来自鑫都公司总经办、磨浮车间、化验室的5位蒙古女员工正在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为即将到来的“矿山节”排练舞蹈《蓝天下的蒙古后裔》。毕业于蒙古国立大学的通噶,曾经在山东大学和孔子学院进修过,她在排练间隙用流利的汉语向我们介绍:“虽然刚到敖包锌矿才5个月,但是完全没有陌生感。中蒙员工之间和谐的关系在敖包锌矿得到了最大体现,矿山节就是中蒙员工的友谊节,我们必须献出最好的节目!”

友谊和信任,肇始于真诚的交流。鑫都公司总经办主任兼人力资源部经理岳树宇以他所在的部门为例介绍道:“我所在的两个部门除自己外,其他人员均来自蒙方,相互之间的沟通磨合和信任默契需要一个过程。只有及时调整工作思路,了解当地文化,强化相互沟通,才能克服人手少、任务多的困难,使工作渐入佳境”。他认为,鑫都公司具有多元文化属性,既有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又有不同地域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做大量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交流。他通过蒙方人员常用的社交网站积极加入他们的圈子,了解他们关注什么、交流什么,有时对彼此分享的内容点赞留言,也是一种交流。“这种由工作之外的交流而获得的欣赏、好感、信任、默契等无形的东西比制度和流程这些有形的东西,从管理角度讲,更加实用有效、更加立竿见影”。为进一步促进中蒙员工的交流,岳树宇所在的人力资源部还牵头举办了短期蒙语培训班,并联合公司的“智慧鑫都”青年俱乐部组织编辑中蒙文日常交流手册。部门和个人层面如此,鑫都公司层面更加注重文化上的交流与沟通,每逢圣诞、新年等节日,公司主要领导都要与中蒙员工一起欢度节日。

授人以渔,关乎人心所向。鑫都公司从2013年至2017年,针对蒙古工人设备操作经验欠缺、技术熟练程度不高等情况,先后组织技术培训732人次、安全教育培训7881人次。在中方人员的言传身教培养下,已经有11名蒙古员工进入中层以上管理岗位。2006年刚从蒙古科技大学毕业的巴库来到敖包锌矿时没有任何工作经验,中方员工不遗余力地向他传授技能、交流经验。他至今仍清晰地记得选矿厂厂长助理、碎矿车间主任秦志建对他毫无保留的帮助:“他手把手教了我很多技能,告诉我中方人员的工作特点和工作中的注意事项。可以说,他既是我的老师,更是我的朋友,我非常尊重他”。如今,已经当上了选矿厂副厂长的巴库最大的心愿是:“想在这里一直干到退休”。类似的话语,在选矿厂碎矿车间钳工班班长苏赫巴特尔那里也能够听到。在进入鑫都公司前,苏赫巴特尔曾经放过羊、当过兵,也在扎门乌德和乌兰巴托做过生意,由于工作朝不保夕,使他供养两个年幼弟弟上大学的愿望成为奢求。来到敖包锌矿后,他的技术能力不断提升,多次获得优秀员工奖励,资助两个弟弟完成大学学业并顺利找到了工作,真正感受到了价值感和成就感。“在敖包锌矿工作12年来,我不仅学会了开叉车、开行车,还学会了焊工和钳工技术,这都得益于秦志建、路继军等中方人员的悉心指导。今年公司还投入60万元新上了雾化除尘设备过滤粉尘,对中蒙员工健康的考虑非常周全”,苏赫巴特尔的对此充满感激。采访结束前,他特意真诚地说:“敖包锌矿就是我的第二个家!我希望在工作上再接再厉,拿到总经理特别奖,有机会到中国北京去走一走、看一看!”

师徒般的关照,更有家人般的关心。正是源于对鑫都公司的了解和信任,敖包锌矿的蒙方员工很多都是“双职工”。巴库的爱人赛音扎亚是销售部的副经理,他们有两个可爱的孩子。担任我们临时翻译的苏布达是安全环保部职工,她在公司工作超过12年,爱人是精矿车间的钳工,他们有两份稳定的收入供养3个孩子成长。在西乌尔特市,鑫都公司出资200万美元建设了两栋住宅楼,为蒙方员工解决住房问题。每个当地员工都可以申购住房,价格远低于当地楼市,而且双职工还有优惠政策,“我已经买了一套,而且没有贷款。”苏布达的话语中透露着欣喜和自豪。采访组特意探访了鑫都公司蒙方住宅小区,不远处的塔吊显示,鑫都公司正在建设的第三栋住宅楼正在拔地而起。夕阳的余晖洒在金黄色的住宅上,一群孩子在游乐设施上嬉戏,几个小伙子在篮球场上挥汗如雨。可以想象,当夜幕低垂,漫步在小区中,会真切体会到蒙古诗人森道哈达那句诗“而夜晚,草原,在奶酪色的月光中,也更宁静”的美好意境。矿区距离住宅小区12公里,常年有3辆通勤大巴跑在这段路上运送三班倒的员工,沿途撒下蒙方员工一路欢声笑语。住在这里的蒙方员工家属告诉说:“令我们感动的是,中方人员现在还居住在隔音效果和保温程度都比较差的彩钢连体房里,却让蒙方员工住上了这么好的房子,真心感谢中国企业!”感激的话语,早在蒙方员工的行动中找到了最好的答案。2007年5月,中碎车间的房顶整个都被突如其来的暴风雪掀走,当时车间里只有4名中方员工,蒙方员工见此情景主动请缨,二话不说加入了抢修的队伍。大家通力合作,用了20多天时间将房顶整饬一新,中蒙员工之间的合作情谊得到进一步加深。

更加以人为本的做法,在蒙方员工中深入人心。蒙古时常黄沙弥漫,吃到新鲜应季的蔬菜、及时安全的肉品是种奢望,但是敖包锌矿自2007年7月开始却诞生了一抹让人眼前一亮的绿色:350平方米的4条蔬菜大棚里,翠绿的黄瓜顶着嫩黄的小花儿,成熟的西红柿泛着红晕,茄子饱满而又圆润,西瓜敦实而又爽口。办公楼前原来的24亩砂石地如今也结满了郁郁葱葱的土豆秧。主管后勤的鑫都公司副总经理周永说:“去年这片地收了26吨土豆,加上大棚里的蔬菜一共收了57吨。考虑到当地基本没有蔬菜,我们除去日常食用和过冬储存外,给每位蒙方员工还分了30斤蔬菜。”蒙方员工已经从世代游牧的牧民转化成了产业工人,他们对下一代的教育也更加关注。鑫都公司执行总裁邵尼华介绍,根据中国有色集团向国家争取的资助蒙方人员来华留学的名额分配计划,今年公司将选派蒙方家庭的5名子女到中国留学深造。这些孩子的家长对此万分感激,既解决了子女未来发展的大问题,也能让自己更安心地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这样全方位的关心,加之鑫都公司多次获得“蒙古国纳税五十强企业”、“蒙古国百强企业”和蒙古国矿山企业唯一一个“安全环保优秀企业”等荣誉,使得敖包锌矿的名声不胫而走,不少乌兰巴托的毕业生千里迢迢来这里求职应聘。

更大的使命和担当,体现在敖包锌矿的社会责任。后勤部副经理布达加布,曾是上世纪80年代苏赫巴托省唯一的一家银行主管投资的负责人,他至今仍保留着对数字的敏感性。他掰着手指给我们算了一笔账:敖包锌矿有蒙方员工329人、中方员工44人,为满足大家营养均衡的膳食需求、确保日常生产生活物资及时到位,鑫都公司每年要采买大量的煤炭、油料以及食品肉类等,同时锌精矿也让当地的运输企业参与承运,仅2012~2016年公司在蒙古国采购的各类物资就达到数百万美元。这些都惠及了西乌尔特市的商贩、矿区周边的牧民群众乃至整个蒙古国的众多中小企业,为他们改善经济和提高生活水平提供了机会,拉动了蒙古国的工业内需。这还只是鑫都公司履行社会责任很小的一个方面:自敖包锌矿投产以来,公司已向当地累计纳税1.79亿美元,对外提供各种捐赠524万美元,出资修建了水泥硬化路,贯通了现场到西乌尔特市的交通,为当地修建广场、花园和剧院等基础设施,积极推进土地复垦、恢复植被,累计在矿山周围植树1万余株、种草21万多平方米,当地发生口蹄疫和火灾时鑫都公司的救援队伍总是第一时间赶到,与当地政府和牧民并肩战斗。敖包锌矿让当地政府看到了发展实惠、让当地人民见证了中国企业的责任情怀。12年前,矿山所在的苏赫巴托省还是一个严重倚赖国家财政补贴、人口仅5万多的省份。12年后,苏赫巴托省的财政收入一跃从全国后三名跻身前三甲,省会西乌尔特也开张了蒙古国第二个3D电影院。

谈到敖包锌矿未来的发展,中色股份总经理、鑫都公司董事长王宏前表示:“敖包锌矿是中蒙两国友好合作的重要缩影。今后,中色股份将充分利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和蒙古国‘草原之路’倡议深入对接的重大历史机遇,在中蒙两国政府的理解和支持下,在中国有色集团的指导和帮助下,进一步筑牢敖包锌矿改革发展的优势,进一步擦亮中蒙合作典范的金字招牌,带动更多中国企业走进蒙古。”

蒙古有句谚语:“树叶沙沙响,必定有风来。”正是鑫都公司的真心付出,才换来了蒙古当地牧民的赞不绝口,换来了蒙方员工的真心实意。今年的“矿山节”上,采访组亲耳听到了蒙古员工发自内心地唱起当地员工创作的矿歌:“可爱的敖包锌矿,闪耀着世纪的光芒;可爱的敖包锌矿,故乡发展的希望。美丽富饶的神山敖包,引领我们走向美好未来;令人自豪的洁白锌城,中蒙友谊的永恒见证!”

猜你喜欢

敖包中蒙蒙古国
2022年上半年蒙古国煤炭产量同比下降45%
祭敖包
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市卡伦敖包清理
万岁!中蒙友谊(男女声四重唱)
蒙古国草原上的“青啤绿”
蒙古国总统额勒贝格道尔吉访问陕西
神圣的符号:还原一个真实的敖包
神圣的祭敖包
蒙古国任命新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