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体育价值观改变下高校体育教改方向
2018-01-11杜伦
杜伦
摘要:随着社会结构与人民生活的改变,人们对体育的基本观念和认识也随之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本文就体育价值观改变下高校体育的教改方向阐述一些看法和见解。
关键词:体育价值观;高校体育;教改方向
教育教学改革自2002年提出,各大学校就提出有关教改方案,不同科目也根据教改要求实施改革。但是从目前教改的成果来看,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现状并不十分乐观。因而有必要从体育价值观的更新和改变入手,分析未来我国高校的体育教改方向。
一、体育价值观的改变
在中国人传统的价值观和认识观中一直存在这样一个观念——“武不如文”,因而体育在根深蒂固的文化思想的影响下,仅仅是一种工具。[1]上个世纪体育工具论让我国的竞技体育发展得到了很大的进步,而伴随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与完善,社会的整体结构发生一定的变化,人们的价值观念也产生相应的变化,体育工具论的价值观也在社会发展下受到冲击,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体育的价值。[2]
在过去高校的体育价值观是基于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产生的,传统高校体育价值观的基本认同是通过强健体魄以在某种工作中能够投入更专注的精力取得成就。但是当今的体育价值观被赋予了多重涵义,高校体育存在的意义也需要被重新审视。首先,当代体育价值观中并不认为体育是一种工具,人们对体育的价值取向不再呈现出单一化趋势,当今的体育被赋予了多重涵义:养生、娱乐、减肥、磨练精神、强健体魄[3];其次,当下的高校体育价值观的构建中不再认为体育是一时的,体育称为一项终身运动,要通过适当的教育引导,让高校学生建立终身运动的观念;最后,高校体育价值观也呈现出回归趋势,人们开始追求体育带来的最原始的美感与真实感。
二、基于体育价值观改变下高校体育的教改方向
教育教学改革自提出到现在也已经过去了十多年,从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来说,教学改革并没有为高校体育发展带来过大的改变。笔者认为这是体育教改没有落到实处,当下体育中最大的改变是人们对体育的态度,高校体育改革要把握该种心态,才能正确展开教学。
(一)帮助学生树立终身运动观
高校体育教学目前的评测都是以学生课程合格或者达标为准,而极少对学生的体育思想观念进行及时的了解,这是体育教改多年仍未取得良好成果的原因之一。高校体育教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其价值要远远大于教师教授某项体育技能。高校体育教师应该认识到体育价值观正在改变,并在教学战略上进行一定调整。[4]首先,高校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仅仅以某类运动为主,教授正确的运动方式固然重要,但是该种教学方式往往会造成学生学会某门课程、某项运动并拿到相应的学分后,不再进行该项运动。教师要在课程安排上合理的安排内容,注重培养学生对运动的感受,培养学生能够专注于该项体育活动为人带来的原始感受;其次,高校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将教学重心调整至体育价值观的树立,通过交谈、让学生撰写感受报告等方式,通过文书等方式逐渐让学生从另一个角度认识体育;最后,高校体育教师要时刻灌输正确的体育理念,让学生在反复的思想教育中,树立终身运动的观念。
(二)教学回归
当前的体育教学的内涵被无限扩充后,强健学生的身体素质仅仅是高校体育教学目标之一,而并非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全部。因此,体育教学是否有必要仍然采用达标的方式展开评测?是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值得深思的问题。基于笔者的教学经验以及高校体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来看,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的保持和身体素质的检验仅仅靠一时的评测并不是长远之计,有些学生体育成绩较差,但是在学期快要结束时,每天花费半小时锻炼,体育测评成绩仍能较高,但是一旦考试完成,学生的生活又回归到没有任何体育运动的状态。这并不是体育教学的意义。
高校体育教学的回归有一定必要性,首先当前高校的教学评测方式已经不再与当前的体育价值观契合;其次,教学的方式也强调让学生感到体育运动的快乐而非痛苦;最后,教学的回归能够让学生真正爱上体育运动,而不是被体育运动折磨。同样地未来的体育教学改革发展也应该更加人性化与个性化,虽然高校体育选课是由学生自行决定的,但是绝大所数学生不了根本没有体育运动的爱好,选择体育课程也只是为了选择一门课程完成学业要求。基于该种情况,体育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体能测试等各项数据,为学生选择适合的几項体育运动,再让学生根据几项运动自行选择。该种课程选择方式既人性也个性。
三、结语
体育价值观的改变影响的不仅仅是未来体育产业的发展,更影响着当代的体育教学观的改变,教改不同于社会发展观念的更新,教育的改革对于国家发展来说都是劳筋劳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也正因如此,教育改革的开展也更为困难。我国的体育教学改革发展如何才能摆脱传统学院派的束缚和传统观念的束缚,真正大刀阔斧的实现改革才是关键。
参考文献:
[1]邵伟德,邵天逸,李启迪.学校体育价值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6,39(07):83-88.
[2]荣曙光.从运动鞋文化消费透析大众体育价值取向[J].体育与科学,2015,36(03):79-86.
[3]黄晓丽,金育强,卢亮球,李可兴.学校体育价值的理性审视[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4,34(06):11-15.
[4]刘湘溶,刘雪丰.论体育价值的文化开发[J].伦理学研究,2013(03):83-89+141.
(作者单位:河南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