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运动训练中本体感觉训练的应用分析
2018-01-11张国俊
张国俊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高校体育运动训练得到了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各高校需要开发更多、更科学有效的适合学生完成运动训练的方式方法,而本体感觉训练是近期最热门的训练方式。由于本体感觉训练是由医学康复领域沿用到高校体育运动训练中来的,在进行体育运动训练时采用本体感觉来进行指导,有利于减少运动员的损伤和进行损伤修复。本文通过简要阐述本体感觉训练的概念和内涵,以及其在高校体育运动训练中的价值,展开对其应用的全面分析,以期对未来我国高校体育运动训练中引入本体感觉训练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高校体育运动训练;本体感觉训练;应用分析
在高校体育运动训练中具有多种运动技术,而绝大多数的运动技术都是以保持身体姿势平衡为基本保障的。比如技巧类体操运动,要求运动员在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之外,还必须能够很好地驾驭自己的肢体,在完成各项动作的同时保持肢体的平衡;铅球铁饼等投掷类项目,所有动作都是在身体保持平衡的前提下完成的,平衡状态下的发力是取得良好成绩的关键。而本体感觉训练就是着重于培养高校运动员平衡力、肌肉稳定性等方面,随着医学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本体感受训练的更多理念和训练方法被提出来。因此,高校方面也应加强对本能感受训练的不断深入研究和开发,展开对体育运动训练中本体感觉训练的应用分析具有十分重要
的意义。
一、本体感觉训练的概念和解析
(一)本体感觉训练的概念
本体感觉(ProPriocePtion)是什么?除了专业人员,绝大多数人都可能摸不着头脑,甚至根本没有听说过这个名词。本体感觉最早由英国生物学家Charles Scott Sherrington在1893年提出的。其主要述及躯干和四肢的本体感觉传导通路,是指肌、腱、关节等运动器官本身在运动或静止不同状态时产生的感觉。例如,人在闭眼时能感知身体各部的位置。因位置较深,又称深部感觉。此外,在本体感觉传导通路中,还传导皮膚的精细触觉,如辨别两点距离和物体的纹理粗细等[1]。
(二)本体感觉机制解析
本体感觉不像肌力和活动度之类的运动素质,是能看得见摸得着的。关节的本体感觉是指一种自觉的或不自觉的感受肢体空间位置的感觉,是包含了关节运动觉和位置觉的一种特殊感觉形式。 本体感觉主要包括关节位置的静态感知能力、关节运动的动态感知能力和肌肉收缩反射和肌肉张力的调节能力。关节位置的静态感知能力、关节运动的动态感知能力主要反映本体感觉的传入活动能力,而肌肉收缩反射和肌肉张力的调节反映本体感觉传出的活动的
能力[2]。
1.从解剖学角度分析:本体感受系统的肌梭和腱器官都存在于人体骨骼之中,当运动员处于运动状态时,由于骨骼肌的状态变化而对肌梭和腱器官产生兴奋刺激。
2.从生理角度分析:在生理方面,本能感受训练主要强调的是平衡安和肌肉之间相互调节配合。不同的肌梭和腱器官信息能够对不同的反射性肌肉运动神经元产生刺激,进而导致神经元产生兴奋作用。
3.从运动参与角度分析:本体感受训练不同程度的影响着人体躯干活动,通过产生运动前期的欲兴奋或对肌肉力量进行不断调整,来解决运动员对外部负荷、内部压力以及空间位置等的影响,有效解决运动员躯干的稳定性问题。
二、本体感觉训练在高校体育运动训练中的应用价值
通过上述对本体感觉和本体感觉训练的简要了解,本体感觉是人类最为基本且重要的感觉系统之一,诸多运动技能都需要通过正确、有效的本体感觉训练为基础,才能达到预期的训练目标。但据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现阶段高校体育运动训练开展过程中,教师通常会因为对技能训练的过分重视,进而忽略具有不明确性的本体感觉训练。大部分高校体育教师都没有认识到本体感觉训练对高校体育运动训练的积极影响,没有在开展其他运动之前加强本体感觉训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充分了解并有效结合高校体育运动训练的特点和本体感觉训练系统机制,并将其科学合理的应用到高校体育运动训练中去,不仅会大幅度的提升高校体育运动效率,还能在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保证运动员的身体机能保持良好状态[3]。具体来讲,高校体育运动训练中应用本体感觉训练有如下几大方面价值:
(一)本体感觉训练有助于学生运动技能的学习和掌握
从运动员的生理角度来讲,本体感觉系统分布在人体的各个部位的韧带、关节、肌肉以及批复等本体感受器和有力神经末梢产生的神经冲动,本体感觉传导通路再将该冲动传导到中枢神经系统,在中枢神经系统进行信息的分析整合,进而产生有关于身体运动状态和空间位置的感觉,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本体感觉。因此,如果在高校体育运动训练过程中加入本体感觉训练,会大幅减少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所受到的外部负荷、身体压力以及空间位置等感受的影响,也会大幅提升运动员在进行需要多肌肉和关节配合的运动项目时的肌体肌肉动员速度和支配准确性。通俗来讲,就是会帮助运动员更快更有效的提升相关运动技能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比如排球运动中的扣球动作、跳水运动中的翻转动作变化以及铅球铁饼等投掷类运动,都需要本体感训练的参与,来帮助运动员在进行各项动作时保持脚掌的力度、空中的方向和位置以及平衡感等。因此,本体感觉训练有助于高校学生运动技能的学习和掌握。
(二)本体感觉训练有助于学生运动损伤的预防
由于本体感觉主要包括关节位置的静态感知能力、关节运动的动态感知能力和肌肉收缩反射和肌肉张力的调节能力。关节位置的静态感知能力、关节运动的动态感知能力主要反映本体感觉的传入活动能力,而肌肉收缩反射和肌肉张力的调节反映本体感觉传出的活动的能力。
1.本体感觉训练能够使运动员在开展各项运动过程中,通过肌体和腱器官的反馈调整来进行肌肉力量协调,很好的解决了肌体运动过程中肌肉出现的稳定与不稳定状态的交替转变问题。由于运动机体核心稳定性的提高,为大力量运动输出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保障[4]。
2.本体感觉训练通过调节运动员运动神经对肌肉的控制强度和本体感受等,来对运动损伤进行良好的预防作用。
(三)本体感受训练对运动技术起到支撑作用
高校体育运动训练包括诸多训练项目和内容,不同的运动项目具有不同的侧重点,但无论是何种运动特点都需要有本体感受训练的支撑。比如技巧类体操运动,要求运动员在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之外,还必须能够很好地驾驭自己的肢体,在完成各项动作的同时保持肢体的平衡;铅球铁饼等投掷类项目,所有动作都是在身体保持平衡的前提下完成的,平衡状态下的发力是取得良好成绩的关键。因此,本体感觉得敏锐度与平衡能力具有极大的相关性,本体感受训练支撑着运动员对运动技术学习和掌握。
三、本体感觉训练在高校体育运动训练中的应用不足之处和改进措施
(一)科学认知本体感觉训练与传统肌肉训练之间的关系
根据上述可知,本体感觉训练在高校体育运动训练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积极影响,但与此同时本体感觉训练也不是完美的,它仅在自己相关层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肌肉训练。因此,如何科学认知并正确处理本体感觉训练与传统的肌肉训练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高校体育运动教师应当充分了解两者之间的相同与不同,并根据各自的优点进行科学合理的训练比重分配,通过本体感受训练与传统肌肉训练的相互结合、相互促进,来实现高校体育运动训练的目的。
(二)积极探讨本体感觉训练的方法与策略
在区分本体感觉训练与传统肌肉训练之间关联的同时,还应加强对本体感觉训练方法和策略的探讨。由于本体感受训练起源与医学领域,近些年才由医学领域延伸到各个其他领域,包括高校体育运动训练。且各高校对其的重视程度不足、研究不够细致和深入,所以尚未形成完整的、系统的训练方法与策略。因此,各大高校在积极引入本体感受训练的过程中应注意积极探讨和开发本体感受训练对高校体育运动训练的婴童理论体系,致力于提高本体感受训练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时效性。
(三)加强本体感受训练机能开发和利用研究
由于本体感受属于有人体内的神经云控制肌肉来进行工作的,通俗来讲就是需要格外注意其专项能力开发和训练。与此同时,也不能忽略一般训练的作用,采取相互结合、区别对待的原则来进行本体感受训练的专项训练与一般训练分配。通过良好的开发和利用,是本体感受训练充分调动人体肌肉的作用,使肌肉最有效的进入到最佳运动模式,准确传递和完成肢体信息[5]。此外,由于高校体育运动训练具有多样性,而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需要不同的肌肉状态、位置、发力方式以及协调方式等,需要高校体育运动教师加以注意和研究。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高校体育运动训练都是基于正确的肌肉感受和平衡能力的保持的基础上进行的,而本体感觉反应训练作为人体最基本的感覺系统,也是对感觉神经和肌肉产生直接影响的机制,同时,在损伤修复方面本体感觉训练也有极大的优势。因此,需要不断加强和完善高校体育运动训练中本体感觉训练的比重。良好的运动状态与科学的技能训练掌握密不可分,但同时也不能缺少运动员本体感受系统密切相关。高校教师在进行本体感觉训练指导时,也要注意学生自身的身体特点和专项要求,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案,以达到预期的训练效果。
参考文献:
[1]孙林峰.本体感觉训练在高校体育运动训练中的应用研究[J].体育时空,2016 (23):131.
[2]姜斌,刘浩崇.羽毛球运动膝关节损伤与本体感觉训练[J].运动,2016(7):21-22,39.
[3]银雪莉.本体感觉训练在体育教学纠错中的应用分析[J].长江丛刊,2017(11):219.
[4]郝文博,任立峰,武斌.本体感觉训练促进膝关节损伤后韧带细胞增殖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7(13):131-135.
[5]张彪,刘鸿宇.本体感觉训练应用现状研究[J].搏击(体育论坛),2015(9):83-84.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