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关怀教育理论的师生关系构建李战成

2018-01-10刘大革

中小学德育 2018年12期
关键词:关怀师生关系师生

摘 要 和谐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的内在驱动力。基于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在教育教学中从人文关怀、平等对话、活动实践、发展性评价四方面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从而产生配得上“教育”的学生习得与成长。

关 键 词 关怀教育;师生关系;和谐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8)12-00-02

诺丁斯认为:“关怀和被关怀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学校是关怀学生并且教会学生关怀的主要场所。”[1]在他看来,关怀既是一种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应该具有的能力,也是两者关系的体现。[2]据此可以认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实质是形成师生关怀型关系。基于这一认识,学校开展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一、人文环境“催生”关怀

师生关系的紧张大多是教师缺乏人文情怀,潜意识中只有“分数”没有“学生”所致。教师认为严厉是对学生成长的关怀,而学生却认为是和自己过不去,甚至认为是故意和他作对。为此,我们应该认识到,“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教育本身应该关注学生整体性的发展,关心学生的幸福”[3]。为了让学生在人文关怀下健康成长,学校在人文环境的营造方面进行了探索。一是关心学生的基本需求。学校每个学期开学前,都要对各班教室的桌椅进行调试,看是否与学生的身高相匹配;购置新的储物柜,方便学生放置过多的学习用品;检查饮水设备,保证学生健康饮水等。二是评价教师工作绩效科学化。调整把学生分数作为评价教师工作绩效重要指标的做法,重点考核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绩效。三是进行“和雅课堂”的构建。我们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先学后教,学中有“趣”,教中见“情”的教学方式。四是改革教师评价学生的方式。要求作业评价多用鼓励性的语言;考试成绩采取等级制,学生成绩不公开等。五是成立学生道德成长银行。在关怀自己、关怀家人、关怀老师同学、关怀班集体学校、关怀社会等几个维度提升学生道德素养。六是完善学生心理辅导室,培训心理健康教师,聘请社区辅导员定时到校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服务。如此,在充满人文关怀的环境下,多年来学校师生关系呈现出和谐融洽的情态。

二、平等对话感受关怀

学生成长中出现的问题源自他的认知逻辑和情感逻辑,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必须有学生接受关怀的动机,学生的接受动机来源于师生民主平等的关系。而教师该怎样与学生平等对话呢?一位男同学上课时不是做小动作,就是与周围同学说话。经多次提醒、批评仍不见效后,我把他找来,让他坐在沙发上,首先和颜悦色地问他,老师想知道你上语文课快乐吗?孩子开始时一言不发。在我的耐心启发下,他终于说,一年前由于自己偶然犯了错误,被老师批评了,从此丧失了学习的兴趣。事后我还了解到,这与其在家被娇宠而导致他对学习缺乏主动也有很大关系。于是我改变以往批评、惩罚的方法,教学设计紧密联系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兴趣,教学过程中结合他的优点时时关注他,唤醒和激活他的生命感和价值感。同时我还找家长谈心,通过家校合力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慢慢地孩子有了進步,师生间的“冷对抗”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顺畅的沟通。可见,师生间的平等对话首先是理解与尊重,了解学生,关注学生,引导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接受教育。

三、活动实践学会关怀

在学校,关怀教育既包括教师对学生的关怀,也包括学生对教师的关怀。“在师生关怀关系中,学生最基本的道德实践是保持对教师的关怀的敏感性和反应力。”[4]小学生最喜欢在老师面前表现自己,对教师安排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往往十分积极、热情,这是学生自主意识的体现,也是学生身上固有的关怀基因。我们教育的目标,就是不断激发学生的这种“关怀潜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因此,我们鼓励教师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让学生在教学服务中学会关怀。第一,参与班级日常事务管理。班上每个学生都被安排了一定职位,行使管理职能。如此,学生们在角色体验中增强了对集体的关怀责任意识,实现了自我价值认同,同时分担班级事务本身也是对老师的关怀。第二,倡导小组合作学习。让不同能力、个性的学生组成小组,教师明确活动规则与组员各自职责,学生在小组内互动学习,避免了教师单一枯燥的说教,实现了教师的教育期望,同样也是对教师的一种关怀。第三,成立“共同成长”学习小组。每个学生都有优势和劣势,根据互补原则组建“共同成长”小组,让学生各展所长,相互学习。同时,教师给予必要指导,学生则在相互关怀中自主意识得到强化,自主能力得到发展。

四、发展性评价体现关怀

基于关怀教育理论,我们采取最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性评价,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了以下评价策略:一是班级总结会。利用班会课,结合学生一周在学习、纪律、集体活动中的表现展开自评与他评,每个学生的评价要求实事求是而又态度中肯。二是其他非任课教师评价。包括学校的其他教师以及校长、主任,就某一活动或某时期学生的行为做出中肯评价;也包括家长,利用家长会对孩子在家的表现做出“教育性”评价,或邀请家长参与学生活动,就本班孩子的综合表现给予积极的评价。三是教师及时的激励评价。在所有的评价中,学生最关心的无疑是教师的评价,因为教师的认可就是一种关怀,因此学生成长需要教师及时的评价,否则容易失去进步的动力。为此我们倡导教师对学生表现及时采取谨慎、庄重而富有“仪式感”的评价,如颁发表扬信,或在晨会时当众给予口头表扬,或让学生和老师、校长合影等。四是自我评价。多元评价的核心是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评价能力是学生自我意识、自我成长能力的具体体现。因此,我们常常利用各种机会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除了学科课堂、班会,我们还鼓励学生利用成长日记等形式学会反思、学会成长。

总而言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师生互为关怀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应不断提升专业素养,摒弃控制型的关怀观念,时时处处站在学生立场,扛起对话教育的大旗,用生命唤醒生命,用心灵感动心灵。惟其如此,才能产生配得上“教育”的学生习得与成长。

参考文献:

[1]倪颖.诺丁斯关心教育理论视阈下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路径探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1):103-105.

[2]刘大革.表扬:从手段走向关心——一种教育现象学的视阈[J].教育导刊,2013(5):54-56.

[3][4]侯晶晶,朱小蔓.诺丁斯以关怀为核心的道德教育理论及其启示[J].教育研究,2004(3):39-42.

(作者单位:广州市黄埔区文冲小学 广东广州 517000;广州市南沙区侨兴小学 广东广州 511462)

责任编辑 余志权

猜你喜欢

关怀师生关系师生
古今一脉相承,兼顾现实关怀
关怀理论视角下教师关怀关系的构建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余清臣:建构现代师生关系的公共性
新时期需要怎样的师生关系
麻辣师生
如何关爱学生
亲切关怀 殷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