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2018-01-10魏小莉

新一代 2017年14期
关键词:参与度引导主体

魏小莉

摘 要: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特点决定了教师的教是指明方向,学生的学是引导下的内化吸收,通过参与讨论,彰显主体作用。初中历史要求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其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对分课堂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实践表明,对分课堂能够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置身课堂的参与度,更深层次理解历史知识,提高各种能力,更进一步凸显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关键词:對分课堂;参与度;引导;主体;能力

相对于国外的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进入中国的教育领域,对分课堂是国内学者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本土化的贴近中国教育特色的一种教学模式。这一课堂新模式力求将传统课堂教学的优点与讨论式课堂的优点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之中,不仅增加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频率,还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对分课堂中的讨论部分,关注、投入参与度达到了最大化,一方面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另一方面也通过这种教学模式拓展了教学时空,增强了教学吸引力,更好满足当下素质教育体现的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要求。

一、对分课堂

对分课堂,即把课堂的时间对半分开。就是把课堂分成两部分, 一半的时间分配给老师讲授,一半的时间分配给学生讨论。对分课堂充分体现了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定位,同时也通过平台搭建,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并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从中获得参与感、归属感、成就感,找到自我价值,保持持久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这种教学模式不仅降低了教师教学的负担,加强学生对课堂知识的进一步吸收,并学会融会贯通,最关键的是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极大改善。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特点决定了教师的教是指明方向,学生的学是引导下的内化吸收,通过参与讨论,彰显主体作用。初中历史要求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其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包括培养学生能够将已经学过的历史知识储备进行自我教育的能力,以及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能够理性的认识现在,并能够创新性的预见未来,具有“鉴古知今”的能力。对分课堂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实践表明,对分课堂能够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置身课堂的参与度,更深层次理解历史知识,提高各种能力,更进一步凸显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初中历史教学

历史这一学科的知识特点是具体性的凸显,每一历史知识点都包括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条件、过程、地位诸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这就形成了历史长河中出现的每一社会、每一个国家都有其发展规律,其中还蕴含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规律。这就要求学生不断的锻炼思想,多动脑、多动口,勤于探究和发现问题,通过思维的独立性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初中历史教学更需要注重学生的内化吸收,才能形成了历史思维能力。

三、对分课堂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的实践

教师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运用到具体教学过程中,就是通过内化后的再吸收再讨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在教师引导下,但并不穷尽内容,而是学生从讲授中获得基本框架,理解重点、难点。之后,教师搭建另一半课堂用于学生的参与和讨论,借以通过对教师上半部分的教学知识点,进行进一步的理解、巩固,在讨论中思考和吸收,从而认识历史,拓展思维。这也是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教学任务,在参与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主学习,自主思维,自主探究。如学习《鸦片战争的烽烟》一课后,教师创设了这样几个问题:为什么英国要卖鸦片给中国?既然知道鸦片是毒品,中国人还要去买?既然毒害人民的身体,鸦片为什么在中国泛滥成灾?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就没有鸦片战争吗?如果说清政府没有委曲求全,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会取得胜利吗?这几个问题就是学生讨论和思考的引子。有的学生从分析鸦片战争的原因满以为自己在书上就轻而易举地找到了答案,但是,由于缺乏对历史知识的现象与本质之间的联系的思维意识,从而出现区别理解不够。这就让学生在分析和思考、讨论这些问题时,既要发挥个人的思维能力,还要借助预习时收集的资料,对所收集的历史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和讨论,每一名学生都在问题的引导下冥思苦想,神情专注,不时翻阅课本或者是资料,在脑海中形成具有逻辑性的表述见解,建构自我的历史知识体系,经过一番思考,学生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个性声音,有的在阐述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有的在阐述导致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不得不说,学生的思维品质在反思过程中得到优化。我们知道,如果教师上满一堂课后,学生没有时间完全消化,容易造成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断层”现象,再加上学生在课下不学习也很难参与讨论,因此,对分课堂为学生搭建了整组讨论的机会和平台,一方面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兴趣一步步被点燃;另一方面这种模式也强化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生就自己的疑难之处随时与老师交流,老师也可以随时参与到讨论之中。这种授课模式不断挖掘出学生的潜能,还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学会运用历史思维去探究答案,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主动探究历史,更好的理解历史。通过对分课堂生生在课堂的参与度明显提升,生生、师生互动的幅度都大大提升。

对分课堂保留了传统教学中历史教师讲授这一精华,保证了知识传递的准确性、有效性和系统性。对分课堂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教师要做的知识去引导学生,而学生则成为讨论的主角。教师的引导至关重要,学生的参与才能够达到最大化,老师精讲,学生主动参与讨论,获得对历史知识的有效吸收,从外化到内化,从内化转变成学生不断提高的历史思维能力,这就是对分课堂要达到的教学效果。endprint

猜你喜欢

参与度引导主体
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激活珠心算生命力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鼓励自主安全活动 提升员工参与度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