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转课堂,构建问题导学课堂模式

2018-01-10刘小凤

师道·教研 2017年12期
关键词:导学探究思维

刘小凤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启发式问题导学课堂给学生松了绑,但学生仍然被限制在教师设计的步骤中,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发现式问题导学课堂则能让学生体验到创造性学习的乐趣和成就。启发式的问题导学课堂是否该完全抛弃,发现式问题导学课堂是否放之四海而皆准?

一、翻转课堂,构建有效问题导学课堂的必要性

(一)改革流于形式

新课标是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然而中考、教学绩效考核仍是教师课堂教学的指挥棒。一方面我们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历史思维能力,另一方面要确保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教师想迈开改革步伐,又不太敢放权,担心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教学成绩。这种现状下,教师仍然是课堂的主人,主导着课堂,把满堂灌改为低水平的问题导引课堂,也就是简单的师问生答的问题式课堂教学。

(二)教师精心设问,学生被动思维

问题导学课堂已经在多地铺开,教师对问题的预设技巧大幅提升。然而教师的精心设问,是学生真实的思维需求吗?是否代表着学生学会了,思维得到了升华呢?实践证明,即便教师精心设计问题,甚至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但是如果学生课前预习不足或不够深入,往往会出现问题探究只流于表面,学生被教师拽着被动思维,学生只能在教师设定的思维步骤和思维广度展开思考。因此,学生的思维水平、合作探究水平、问题解决等能力得不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这样的问题导学课堂变成了优生的课堂,也可能是优生吃不饱的课堂。问题出在哪?主要在于学生对课前预习阶段的质量、发现问题的能力,以及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误解。教学目标并不是教师的上课多么精彩,预设的问题和各环节全部解决,而应当是让学生发生变化,发生怎样的变化。

二、如何翻转课堂,构建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模式

(一)发现问题、有效导学——翻转课堂的前提

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模式,实行前置性学习,变传授式的课堂为吸收内化的讨论与辅导课堂。学生在课前(即课外)或假期观看教师录制好的微课,把课堂的时间节省出来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展示、作业的辅导。课前的预习阶段,教师不仅提供了视频、问题,还可以提供在线的辅导,教师能够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在课堂上给予有效的辅导;如果缺乏硬件条件的学校,教师可以让科代表提前收集各小组提出的困惑、需求。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开展的小组合作交流就会更顺畅、效率更好,也更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吸收内化;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需求的前提下构建课堂导学问题,针对性更强。

(二)小组合作机制——问题导学课堂的支点

小组合作学习机制以学生的“学”为主,教师要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引导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学会学习,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为了避免小组合作流于形式或者导致混乱,教师应当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分工、探究流程、展示流程等学习过程进行指导,还应与学生一起创造平等、互助、合作、竞争的学伴关系,并且要制定可操作的长远发展性的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同学们利用这一合作与展示的平台,能做到取长补短,激发思维,成为提高课堂探究效率的有力保障,支撑问题导学课堂教学的开展。

(三)巧设问题设计——提高问题导学课堂效率的关键

1. 螺旋式设问

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要求,将教学内容设计为有梯度的、环环相扣的问题,问题逐层深入,螺旋上升,引导学生刨根问底。

例如:《甲午中日战争》一课,先由学生自主探究“日本为什么发动甲午中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中国为何战败”。然后追问“如果慈禧太后没有挪用军费,清朝能打赢这场仗吗?”这样的设问,既能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又能让学生发生思维的碰撞和辩论,从而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的思维热情。

2. 定向组团式设问

问题的设计紧扣课程标准,围绕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易混淆点以及能激发学生思辨性思维的点进行组团式设问。实行过程则利用导学案,充分调动学生课前预习的主动性,发挥课堂上小组合作探究的作用,由学生自主探究,发现规律,勾勒思维导图。

例如:围绕洋务运动的内容,可以设置以下问题“‘洋务是指学习什么?为什么要学这些东西?你能用史实说明学习了这些‘洋务给当时中国带来的变化吗?”这样的抱团式设问既解决了学生对洋务运动的概念、学习的具体内容的认知问题,又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洋务与传统中国社会的不同,给传统中国带来的变化,为下一步评价洋务运动铺垫。导学案的设计则应相应地以主题为模块,把改主题下的导学问题和相应的针对性练习抱团组成一个板块,帮助学生通过针对性的练习了解自己對知识的掌握、理解程度。

3. 情景问题导学

通过创设历史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穿越历史,展开联想,从而启发学生对历史知识和问题的理解。

例如“三家分晋开始将历史带入战国时期,面对群雄争霸,兼并不断的状况,如果你是魏国的丞相,你会给魏王提出什么策略来应对?你会如何说服魏王采纳你的建议?”这样的提问比“战国时期诸侯国间主要的外交策略有哪些”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问题导学课堂的两种模式——启发式问题导学与发现式问题导学模式

1. 启发式问题导学课堂模式

启发式问题导学的课堂模式侧重于“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这种课堂模式比较使用于低年级学生,尤其小升初的七年级新生。由于低年级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比较弱,新生初次接触历史思维需要适应过程,所以,启发式问题导学可以让学生以教师为榜样,学习如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启发式问题导学课堂模式的操作流程如下:

(1)教师研究课标、教材、学情,精心设计问题,编写导学案。endprint

(2)课前问题导学:学生依据导学案,细读教材,观看教师制作的微视频,自主学习与初步探究。

(3)课前小组内交流,提高预习质量,初步解决问题,记录疑难问题。有条件的学校和地区,还可以进行线上的交流答疑,便于教师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适时调整课堂导学问题的设计。条件不足的学校则可以检查学生的导学案来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调整课堂导学问题的设计。

(4)课堂预习交流:小组间提出疑难——互相挑战、释疑。这有利于鍛炼学生的胆量、表达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课堂问题导学:小组合作探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6)小组合作展示与质疑。

(7)课堂检测与过关,开拓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思维,又落实了基础知识。

(8)课后作业:构建思维导图,梳理知识脉络;问题复习法,检查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与巩固。

2. 发现式问题导学课堂模式

发现式问题导学课堂模式的实施建立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质疑问难、知识体系构建等能力的基础上。因此,这种课堂模式比较适合于高年级的学生,以及单元复习课。

发现式问题导学课堂模式的操作流程:

(1)目标导学,自主预习,发现问题。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提出学习目标,学生在目标指引下,按“读、划、写、记、练、思”的阅读法细读课文,梳理知识结构,发现问题。

(2)小组内合作交流,解决部分问题,生成有价值的问题。教师承担起扶差重担,引导“差生”解读知识、构建知识框架,诱发联想、发现问题,教导他如何解决问题,鼓励他勇于提出问题、尝试为他人解答问题。

(3)组间质疑,小组展示。小组代表向挑战小组提出问题,再由挑战小组的代表解答问题,鼓励其他小组补充或者针对解答的情况提出质疑,从而营造合作交流学习、相互评价的竞争与和谐氛围,并且由学生自主解决了问题。

(4)教师有效点拨,精问善导。教师根据学生问题生成与展示的情况,对学生为发现的问题或者挖掘不到位的问题进行有效的点拨,教师的设问要少而精。

(5)知识归纳。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归纳,或者由各小组绘制本堂课内容的思维导图,再次明清学习目标。

(6)课堂检测,知识拓展延伸与运用。

发现式问题导学课堂一般采取的学习方法有自主探究学习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问题发现学习法、对话展示法等。发现式问题导学课堂模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是学生培养的努力方向。

(五)构建问题导学课堂模式的注意问题

问题导学课堂的构建要注意营造轻松、和谐、民主、兴致盎然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时刻处在一种轻松自如的情绪中,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思维的活跃创造良好环境。如果能创设宽松民主的氛围,允许学生各抒己见,敢于争鸣,学生的思维就会有超常的发挥,也有助于引导学生养成善于质疑、积极思考的思维习惯。教师对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看法、观点不随便斥责或施加压力,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尽可能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责任编辑 邱 丽endprint

猜你喜欢

导学探究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