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简约教学
2018-01-10陈绵端
陈绵端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一种不良趋向,教学组织形式化,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课堂活动等方面趋于复杂化、形式化。复杂了的教学效率,其实并不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该以简约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在课堂学习目标,教学内容、课堂组织形式、课堂教学方法等方面力争做到简约。简约思想方法与数学的本质特征是一致的,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简约的课堂有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因为“简约”不等于“简单”,它不是“简单”的压缩和简化,而是一种更深更广的丰富。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到简约而不简单,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丰富呢?
一、情景创设要简洁 :一杆到底,串珠成链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小学数学简约式教学课程实施建议之一。教学情境对儿童而言具有较强的情感吸引力,容易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好的情境创设,教学活动就成功了一半,教师不能让自己煞费苦心创设的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成为“花架子”,忽视了情境创设的时效性。因此,在情境创设上应力求简洁高效。
如教学《一共有多少天》(7的乘法口诀),我就曾以“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情境串联全课。
情境一:探究1个星期有几天
师:唐僧师徒4人用了一个星期从北京到达了我们深圳,我们深圳的人民都很想知道他们到底是用了多少天才走到我们深圳这里的,你们知道是几天吗?(7天)你怎么知道是7天?(因为一个星期有7天),那么一个星期里有哪些天数呢?(星期一,星期二… …星期日)
情境二:探究2个星期、3个星期有几天
师:唐僧师徒4人到达深圳后,还要继续他们的行程,于是他们在第二个星期就出发到我们深圳第一高峰——梧桐山,但是剛出发没多久,就突然停下来了,到底发生什么事了?我们一起去探个究竟吧!
师:哦,原来是牛魔王出现了,牛魔王会对他们说:“你们别想我拦住去路也行,但是你们必须回答我一些问题。刚才我偷听到你们说一个星期有7天,你们得告诉我2个星期一共有多少天?3、4、5、6、7、8、9个星期又各一共有多少天?”(出示课题:一共有多少天)
师:同学们,你们能替唐僧师徒4人告诉牛魔王吗?孙悟空这里有个表格(出示表格)。
我们先来观察一下,第一行的数表示什么?第二行呢?要想解决几个星期有多少天的问题,我们首先要知道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是什么?(1个星期有7天)
2个星期有多少天?你说怎么算的?(7+7,2×7,口诀)
3个星期有多少天?你是怎么算的?(7+7+7,14+7,3×7,口诀)
情境三 :找方法,记口诀
师:小朋友,当牛魔王知道你们编出了7的乘法口诀后,他想知道在我们班里有哪些小朋友能将7的乘法口诀背得最快、最熟、最准确?下面老师给大家3分钟,你们能背多少句就背多少句?
情境四:拓展性的闯关游戏
师:孙悟空和我们对完口令游戏后,就和唐僧说:“师傅,这二(3)班的小朋友真厉害!咦?师傅呢,到哪去了?”原来呀,唐僧被牛魔王捉去了,这可怎么办?牛魔王说了只要我们勇闯他设的关卡,他就同意放了唐僧,你们愿意就唐僧吗?那赶紧去看看吧。
第一关:看口诀写算式
第二关:想口诀写得数
在以上一连串相关的情境中,有明、暗两条线,明线是唐僧师徒四人智斗牛魔王,暗线是“经历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理解每句乘法口诀的意义,会用7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兴致勃勃,积极动脑,热烈参与,收到了很好的成效。这样的情境简约明了又有很强的数学味,可以说为学生的学习探究提供了很不错的平台。
二、内容要简单:经济高效,少而精炼
教学内容应抓住主要内容建构知识系统,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时间内追求效益的最大化是简约教学的目标。所以我们要作出“少而精”的选择。重组教材,同时巧用素材,做到一材多用、一景多回,使学习材料与情景在教学中发挥最大作用。
例如,《分数的再认识》这一课:
师:同学们,三年级我们已经认识过分数了,那你知道分数产生的历史吗? 想了解吗? 请看屏幕。
(课件逐步出示,加音乐和解说) “最早使用分数的国家是中国。我国古代有许多关于分数的记载。中国还是最早形成分数理论的国家,我国古代名著《九章算术》是世界上最早系统叙述分数的著作,比欧洲早1400多年。200多年前 ,瑞士数学家欧拉,在《通用算术》一书中说 ,要想7米长的一根绳子分成三等份是不可能的,因为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数来表示它。如果我们把它分成三等份,每份是3/7米 ,像就是一种新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分数。”
师:经过短短的解说,我们经历了分数产生的几千年历史。想进一步认识分数吗?
这样的内容设计和安排,会有哪个学生不乐意学呢?
三、环节要简练:清晰明快,整体性强
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离不开教学环节的合理选取和恰当应用。教学多媒体的使用虽直观,但是也容易使学生处于反反复复花哨媒体的刺激之下,分不清主次,看不清示范。因此简朴的教学工具,比如黑板、粉笔、实物操作都是许多现代媒体所不能代替的。
一位教师在教学《长方体的初步认识》时做了一个经典的实物演示。他把一个细长的土豆放在讲台上,用刀切一次,学生上来摸,从而认识了长方体的“面”。再从这个面下手切一刀,让学生来摸,从而认识了长方体的“棱”。最后横着那条棱切一刀,出现了“顶点”。简单的操作。简单的实物演示,让学生把“面”“棱”“顶点”深深地印在了脑海里。
责任编辑 黄日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