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体融合语境下行政学院学报定位研究

2018-01-10杨栓保党婷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传统出版数字出版媒体融合

杨栓保+党婷

摘 要: 媒体融合发展是国家战略,行政学院学报作为学术媒体的组成部分,融合发展正当其时。媒体融合发展打破了学报传统出版的定位体系,在新的生态体系中重新学报定位已成现实要求。媒体融合语境下学报的办刊宗旨、编辑队伍、内容信息和传播方式等发生了巨大变化,为更好地适应新常态,使学报形散而神不散,全方位、多梯度、大纵深和宽视野的学报定位就显得必要且不可或缺。精确性及其保障、方向性及其归正、动态性及其适应和多样性及其适从,是对行政学院学报融合发展定位的哲学思考。

关键词: 媒体融合; 行政学院学报; 定位; 传统出版; 数字出版

中图分类号: G237.6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3411/j.cnki.sxsx.2017.04.024

一、引言

媒体融合发展是党中央在舆论格局、媒体技术、传播业态深刻变化发展新形势下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着眼于巩固我国的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我国的主流思想舆论。然而,媒体融合发展是把双刃剑,在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大挑战。媒体融合语境下如何把握学报发展宗旨不动摇、发展方向不偏离、发展理念不迷失、发展动力可持续,全面定位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全球化媒体融合形势的催逼下,大规模的媒体融合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而网络媒体的兴起则直接促成了我国多媒体融合步伐的加快。然而到目前为止,我国大规模的媒体融合还处在起步阶段。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要一手抓融合,一手抓管理,确保融合发展沿着正确方向推进。”[1] 行政学院学报作为传统的行政学术理论传播媒体,对学院教学、科研和咨询职能的强化作用,对政府行政管理工作的参考、启示和推动作用,对行政理论与行政文化的探索、丰富和积累作用是无可取代的。但行政学院学报如何在媒体融合的惊涛骇浪下不致迷失,更不致被强势发展的新兴媒体所取代,使学报发展始终置于良好的生态条件下,要达到这样的持续发展效果,学报定位问题是重中之重。只有完成学报由传统定位向现代定位的转变,学报才能真正适应媒体融合的大趋势,焕发出巨大的创新前景。

国外技术发达国家媒体融合已经走在了前列,以其先进的技术能力和手段,必将保持高速度高质量的融合水平;国内媒体融合起步不久,发展也因经济技术的发展不同呈现各异的状态。经济技术雄厚地区已取得了不错的进展,但一些经济落后地区则刚起步或还没起步;我省媒体融合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学术期刊的融合还处在起步或准备起步阶段;全国行政学院学报系统的融合状况参差不齐。卫星发射需要定位,飞船对接需要定位,市场营销需要定位,人生奋斗需要定位等等,从一定意义上讲,定位就是定理,定位准确了目标也就明确了,方位也就正确了。国内外、省内外对传统学术期刊的定位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对行政学院学报的定位研究也屡见不鲜,但在媒体融合语境下对行政学院学报的定位问题的研究几乎还是空白,本课题的研究以期填补这一空白,也为行政学院学报的创新融合发展开启一扇窗。

第一部分:媒体融合语境下行政学院学报的宗旨定位

简言之,行政学院学报的宗旨定位,就是学报宗旨是确定无误的,学报发展始终都要围绕宗旨而展开。传统语境下行政学院学报的宗旨定位是十分明确无误的,学報发展始终围绕宗旨而展开,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媒体融合语境下行政学院学报的宗旨定位变得不是十分清晰,社会利益的重新分配和经济利益的深度调整,加之学术不端现象的甚嚣尘上和学术腐败问题的屡禁不止,技术革命的日新月异和信息革命的暴风骤雨,都使行政学院学报的宗旨面临考验与挑战。学报宗旨体现学报的价值观念、社会责任和学术精神,规定学报的出版范围和市场范围、明确学报的经营思想,因此,丝毫的迷失就可能引来发展的波动与精神迷茫。媒体融合语境下行政学院学报明确定位比以往任何期刊都显得必不可少。

(一)学报性质定位

在我国,行政学院学报就是行政学院主办的行政类的学术理论期刊。行政学院是它的主办者,它的研究对象为行政学,传播与积累行政学院的行政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最新成果,为政府提高行政效率和依法科学行政提供服务与支持,为行政学理论的不断创新与发展积蓄资源与能量;为行政学院的教学、科研和咨询服务,传播、积累和反映学院的教学、科研和咨询的创新成果与实践经验;为全社会行政管理者和行政学研究者以及对行政学学术理论感兴趣的学者们提供参考与借鉴,繁荣行政学理论与实践。

传统的学报性质定位问题十分清晰,有大量的理论成果可资佐证,但在媒体大融合的背景下,学报的发展问题还不能清晰地预期,包括与之紧密相关的行政理论的研究及研究者,行政理论成果的组织者和传播者,尤其是作为行政理论创新成果积累与传播的重要载体的行政学院学报,以及政府各级行政管理人员和广大读者,都对媒体融合的进一步发展认识还不透彻,还没有做好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思想准备,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的转换一时还难以到位,此外还存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具体政策问题、技术问题、资源问题、资金问题、方法问题等等,都会使学报性质定位的问题变得模糊不清。行政学院学报性质难以定位,影响因素还包括社会根深蒂固的学术伦理道德问题和挥之不去的学术不端与腐败问题。学术伦理道德问题的表现形式林林总总,其对学报性质定位的影响既是直接的也是间接的。之所以是直接的,是因为它不但直接影响学术编辑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2]还潜移默化地影响其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与世界观和人生观,进而使其劳动产品学报性质的定位变得模糊不清。学术不端与学术腐败问题对学报性质的定位影响则更加直接,它的普遍蔓延和长期存在一定会使学报性质定位摇摆不定甚而偏离,因而是必须下大力气根除的影响因素。影响行政学院学报性质定位还有难以克服的客观因素,这就是作为主办单位的行政学院本身。在我国,省市级行政学院绝大多数与党校合而为一,地市级独立的行政学院没有一所,这就造成了行政学与政党学学术研究相互影响从而影响行政学院学报性质定位;再者行政学院教学的主要对象是公务员,以中短期培训为主,内容多以行政管理的专题理论与实践经验教育为主,而对行政学学科系统研究与培训则很少做到,这就造成了学科与学术两相分离的缺憾,当然这种缺憾不是不能弥补,但对行政学院学报性质定位的影响却显而易见。影响行政学院学报性质定位的因素还有很多,在此就不一一叙述了。endprint

1. 学报的地位

1906年,苏州东吴大学创办的学术性刊物《东吴月报》是中国最早的近代大学学报。[3]自高校学报诞生以来,以其鲜明的学术功能定位与发展,为我国学术理论研究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大概有1500家,而高校社科学报和高校办的学术期刊就有1000多家,在数量上占到了三分之二。[4]以学术研究成果为主要传播内容的学报,尤其以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为主要内容的社科类学报,在传播、宣传、积累和繁荣哲学社会科研方面,始终承担着主阵地和主力军地位,历史和现实都无可辩驳地说明,社科学报在推动和繁荣社会科学方面的显著地位是无可替代的。行政学院学报作为社会学报的组成部分,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其不同于一般的行政特色。也可以说,行政学院学报在推动行政理论的创新发展和丰富繁荣方面功不可没,具体表现在其显著的社会地位、学院教学科研咨询地位和主流行政理论的媒体地位。

学报地位定位不是传统的办刊人对学报内容及其学报形象的简单策划活动,而是对学报在宗旨层级上的正确把握,其实质是对学报在媒体整合背景下,如何把握正确的办刊方向的问题。学报传统出版对学报的地位定位问题非常清晰准确,在此就不赘述了。但媒体融合背景下学报地位定位问题由于办刊人思想认识上的差异变得有些不准确、不稳定,甚至个别办刊人在利益的驱使下对于学报的地位定位问题变得无暇顾及,以其昏昏之识,随波逐流。

媒体融合是国家战略,但融合转型不能丢了灵魂。在此背景下正确把握行政学院学报的地位定位就具有特别的意义。行政学院学报是党和国家的重要行政理论刊物,必须接受党的领导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他是为政府行政管理工作服务的,是国家公务人员行政理论创新与实践经验丰富的重要参考,也是我国行政文化不断丰富繁荣的重要载体,传播和积累行政学术理论创新成果,宣传和弘扬行政文化精神,服务和服从于哲学社会科学繁荣的总体要求。基于行政学院是其学报的主办者,学报必须为学院的教学、科研和咨询服务,为促进和提升学院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服务,为学院培养年轻的科研人才队伍和优秀的教师队伍服务。作为学院科研实力展示的重要平台和科研水平交流的重要窗口,学报应在学术媒体主体地位上着眼,在内容质量与编辑质量上着力,在提升全面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上着想,为学院学术水平与学术质量的突破和提升积累丰富的优质资源。

2. 学报的作用

学报的作用是学报性质定位条件下所发挥的应有功能。学报没有清晰的性质定位,就不可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即使偶然显现出一些功能来,也很可能背离了学报创办的初衷。因此,性质定位是前提,功能发挥是结果。

行政学院学报区别于其他学院学报的最大特色是“行政”,离开了这个特色,学报的创办目的就很难实现。在我国,行政学院学报的主流是具有行政特色的,但也有张种李田、背本趋末现象存在,这直接妨碍了行政学院学报的功能发挥,也给学报的专业特色造成了不小的伤害。尤其在当前媒体融合的背景下,行政学院学报如何走出专业性困境,更好地发挥学报的专业功能,真正实现以行政为特色的知识服务,是值得沉思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行政学院研究时指出:“行政学院区别于其他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最大特色是“行政”,你们要创新培训理念体现需求特色、创新培训内容体现学科特色、创新培训方式体现教学特色、创新运行机制体现功能特色,使培训更加贴近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需要,更加貼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加贴近公务员工作岗位的需要。”[5]这是对国家行政学院如何办出行政特色的要求,同样也适用于行政学院学报。学报要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就要创新办刊理念体现行政需求特色,创新办刊内容体现科学特色,创新办刊方式体现时代特色,创新办刊管理机制体制体现效益特色。

行政学院学报的作用,从不同角度而言具有不同的作用。就刊名特色而言,学报无疑展现了行政学院教学、科研和咨询的实力和水平,展示了行政学院科研队伍和学术阵容的专业与强势,学报是外界了解学院综合实力的窗口,是学院的品牌,也是学院的名片。就学术性质而言,学报是高层次的行政理论学术媒体,刊发行政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是行政理论创新与实践经验传播积累的重要载体,具有领航、聚积和风向标的作用,对营造学术研究氛围,培育开拓进取精神,形成正确舆论导向,铸就科学严谨理念,倡导学术研究文化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就价值功能而言,办好一份学报,等于开启了一扇学术交流的窗户,等于举起了一面学术研究的旗帜,等于团结了一大批热衷学术的学人,等于形成了一种严谨细致的学风,等于推动了一波思想海洋的巨浪。就发现培育学术新人而言,创办高质量的学报,就是开办了一个永不落幕的学术论坛,创建了一所开放的没有围墙阻隔的大学,以其独特的学术思辨氛围与学术创新成果以及超前的知识服务内核,使心有所往者得到耳濡目染而成为学术新人,使身体力行者得到熏陶启迪而成为学术中坚。

(二)服务对象定位

行政学院学报服务对象的定位,是一个必须厘清的问题。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方向,是学报服务对象定位的前提,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改变,这是行政学院学报的性质决定的。媒体融合背景下,行政学院学报的服务对象较传统学报的服务对象一定会发生变化,传统的服务对象的读者和作者,其概念的内含与外延已经不能涵盖媒体融合生态下的相关服务方。尤其在新旧媒体融合不断深入加速的态势下,随着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数字出版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日新月异的发展应用态势下,传统的读者、作者概念已经不能准确包含在它的定义域内。因此,媒体融合背景下,学报重新定位服务对象,就显得很有必要。

1. 读者服务

服务读者是学报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学报创办的初衷,失去读者,学报也就失去了生存意义。传统媒体的读者主要是指以图书、报刊等以文字为信息载体的阅读者。而媒体融合背景下读者的内含外延都有了较大变化,用一句较为准确的话来描述,读者实质上已经变为用户,用户更能涵盖学报在新业态下的内涵与意义。随着媒体融合的不断加深,行政学院学报不可能还是一本本的学报个体,学报出版单位也不可能是现在以学院学报编辑部为个体的独立单位,学报与学报的融合以及学报与其他媒体的融合将成为常态。因此,传统的读者服务理念定当不能适应融合后的服务要求,以满足用户全方位需求为导向的服务形态,才能真正满足相关用户不同层次、不同目的的需求。endprint

2. 作者服务

服务作者是学报的应有之意,离开了作者群体学报也就变成了无米之炊,因此,只有树立作者服务理念,并将这种服务理论贯彻到编辑实践中,视作者为学报真诚的朋友,学报才会拥有源源不断的内容资源,学报融合发展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动力。媒体融合背景下的作者群体,也不同于传统媒体的作者,虽然传统媒体与融合发展中的媒体,都以内容信息传播为主,两者的差别不能说有天壤之别,但也发生很大的变化。传统的作者服务比较单一固定,之所以要说,是因为每份行政学院学报的作者相对固定,都有自己相对稳定的作者队伍,虽然作者队伍也为新老交替,但作者队伍始终保持着相对的规律性,对于作者的服务模式也相对固定。媒体融合语境下,学报的作者群体必然随着学报出版形态的变化和传播方式日趋多样化,作者队伍变化不言而喻,在此态势之下,如何有针对性地服务作者,如何成为作者真正的朋友,如何将作者吸引在学报的周围,都是媒体融合背景下学报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第二部分:媒体融合语境下行政学院学报的编辑定位

行政学院学报的编辑定位就是作为学报出版中心环节的编辑工作的定位。编辑工作是出版业的中心工作,离开了编辑工作,出版的工作链就会在重要的环节断裂,以致出版工作无法进行。这是学报传统出版早已定论的。但在当前媒体融合背景下,学报编辑工作是否发生了变化,答案是肯定的,然而这种变化并没有实质地撼动学报编辑工作的中心地位,因为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数字出版和媒体融合,只是出版方式的改变,传播方式的改变,并没有改变出版的内容信息,而出版工作中学报编辑的中心地位正是基于编辑工作的对象内容信息而言的,因此,编辑工作始终都是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既然这样为什么又要提出媒体融合语境下行政学院学报的编辑定位问题呢?原因是媒体融合背景下一些编辑对自己工作的模糊认识,如果不将这些模糊认识根除,将对学报融合过程中的出版工作产生危害。

媒体融合是在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数字出版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新技术日趋成熟并广泛应用的境况下提出的媒体发展战略。基于互联网创新技术的层出不穷,媒体技术得到了日新月异的发展,以信息传播为主的新知识、新业态、新创造和新思维暴风骤雨般涌现。在此背景下,行政学院学报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传统出版与现代出版的界限被打破,各方利益格局随着改革步入深水区而矛盾交织,身处其中的各相关方在面对急剧变化境況时,出现的复杂的心理状态是难以避免的。但最主要的因素是相关者新旧知识更替过程中的艰难抉择,在面对新知识与新技术时,一些人由于没有相关的基础知识储备,有的甚至是零基础,要他们在较短的时间里掌握这些新知识与新技能,其难度可想而知。媒体融合背景下,行政学院学报要发展,各相关方必须从为难情绪中走出来,放下思想包袱,从小学生做起,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练就新技能,非此,只能成为落伍者,甚至被无情的发展浪潮所淘汰。

行政学院学报编辑定位,其实质是编辑知识与编辑思想的定位。所谓编辑知识的定位,就是从事学报编辑工作必须有相应的知识储备,这种知识应包括专业知识和业务知识,且两者都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如果只具备专业知识,不掌握业务知识,那么工作起来就会只能发现文稿的价值,而不能使文稿以最优的状态呈现在用户面前;反之,就发现不了文稿的价值,只能盲人瞎马,纵使业务再熟悉,也只能在迷雾中忙忙碌碌,而无任何编辑应有的建树。既具备高深的专业知识,又具备熟练的业务知识,在长期的编辑实践过程中,就会形成编辑思想,使编辑始终置于这种思想的支配之下。编辑工作不同于其他工作,编辑工作的产品也不同于其他劳动产品,这种产品既有物质属性,又有精神属性,这就决定了编辑工作必须具备正确编辑思想的支配,否则就会生产出不合格的产品,既不利于自己的成长,也会危害广大使用者。当然编辑思想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期学习积累、实践磨砺,尤其需要长期经受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熏陶,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固树立的基础上,才有可能确立正确的编辑思想。

(一)专业知识定位

行政学院学报编辑专业知识定位,其实质就是从事学报的编辑要有相应的行政学专业知识以及与之相近相关的专业知识。这也是编辑学者化和专业化的本质要求,即便有诸多学者也力挺编辑知识的博与杂,但也都以编辑胜任本职工作所需知识为初衷,使编辑能够具有从事本职工作的知识储备。当今社会分工的专业化程度不断增强,工作细分也随之增强,从业者如果不具备相应的知识贮备,是难以胜任本职工作的。行政学院学报编辑属于学术编辑,其专业化程度要求则更高。但现实状况是具备行政学专业的编辑寥寥无几,既具有编辑业务知识,又具有行政学专业知识的编辑人才更是凤毛麟角。在媒体融合语境下,对于编辑专业知识的要求似乎有所放松。一些编辑自己也认为,融合就是要求从业者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能够熟练地驾驭新的信息传播平台,能跟得上不断涌现的新知识和新技术的步履。这种认识虽然不无道理,但对于专业知识的核心地位而言,却存在很大偏离。

没有专业知识就无法从事编辑工作,这是因为,一个学术编辑,如果只掌握编辑的业务知识,只能说明你具备了基本的条件知识,距离一个成熟专业的学术编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编辑工作是学报出版的中心工作和中心环节,其职能是发现和优化学术成果,使学术成果达到一定的出版标准,而要发挥这样的编辑职能,精深的专业知识不可或缺。而要在自己所从事的学报编辑岗位上有所作为,或者说实现编辑的价值,具备精湛高深的专业知识是其唯一的选择,这也是专业化知识定位的题中之意。对于成熟合格的学术编辑所具备的知识而言,专业知识与业务知识虽都必要,但专业知识显得更为必要,因为所具有的专业知识精深程度一定意义上决定着编辑对稿件价值判断与选择,也决定着编辑在其工作过程中对稿件的优化程度和赋予稿件的劳动价值程度。

编辑的专业知识还是与作者沟通、开拓出版资源的必备知识。如果一个没有专业知识的编辑,很难想像他能够顺畅地和作者进行沟通。就行政学院学报编辑而言,如果不具备熟练系统的行政学相关知识贮备,首先,就无法辨别稿件是不是行政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对稿件的学科性质进行准确的定位。其次,就无发现法稿件的价值,对稿件的创新程度和研究深度进行准确的判断。最后,就无法与作者进行学术方面的沟通,对稿件的取舍只能是不负责任。总之,不具备专业知识,就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学术编辑,无论在传统学报出版还是媒体融合出版境况下,专业知识对学术编辑的要求都是必不可少的。endprint

1. 基础知识

行政学院学报编辑专业基础知识是指从事学报编辑出版工作时所具备的行政学及其相关学科专业基础知识。行政学专业基础知识本应是每位行政管理工作者及其研究者等都必须掌握的,但对于行政学院学报编辑,掌握这部分知识,显得比他们更重要。因为,作为行政学及其相关学科领域的专业编辑,其工作目标是为行政管理工作者及其研究者等用户服务的,而要实现编辑工作目标与劳动价值,对于行政学及相关学科基础知识就必须掌握,否则,其工作就无法进行,作为编辑劳动产品的学报,就可能成为不合格的劳动产品,就会失去存在的意义。

在我们走访的行政学院学报系统中,非行政学专业的编辑占大多数,对于行政学基础知识能够掌握的占比更少,这种状况严重制约了学报向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尤其在媒体融合语境下,对所从事的工作专业基础知识的缺乏,很容易在知识大爆炸的时代迷失自己,使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蒙受损失以至于落败,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

人常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没有扎实的行政学专业知识的支撑,而要进行以行政学科为核心的专业学术理论研究成果判断、选择与把关,不能不说这样的学术编辑有滥竽充数之嫌。长此下去,办高质量的专业学报,打造品牌学报,承担学院对外学术交流窗口,服务学院教学、科研、咨询的重任只能落空。需要强调的是,要改变这种状况,不是学报编辑自己通过努力就能实现的,而要在学报编辑用人制度源头抓起,在招聘人员时,不只是注重学历的高低,而要在所从事的工作专业性质上全面考虑,从一开始就要考虑编辑的专业知识素养与所从事工作的相关度,尽可能地任用本专业或相关度高的专业人才,增强编辑的专业化程度。当然,编辑的后天学习也非常重要,在编辑本体知识的基础上,增强专业知识的学习,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专业基础知识不强的状况一定会有所改观。

2. 理论研究知识

行政学院学报是承载行政学理论研究为主要内容的载体。作为学报编辑,理应具备一定的行政学理论研究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理论研究知识,具备这样的知识并不一定要求编辑在这些学科领域开展研究,进行理论创新与经验总结,而是最大限度地实现与相关作者在这些研究领域进行联系,了解作者的研究程度,判断作者研究成果的价值与创新程度,指导作者正确的研究方向与研究范围,将既有学术价值,又有实践价值的学术成果选择出来,在学报上发表,进而不断推动和引领以行政学为主要内容的学术研究向着更高的层次发展,发挥其应有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学术编辑的理論研究知识是建立在其相关的基础知识之上的更高层次的知识。没有相关的基础知识,理论研究知识就会成为空中楼阁,而对一个编辑个体而言,没有基础知识,奢望理论研究知识显然是空想而已。而要真正掌握一定的理论研究知识,在雄厚的基础知识掌握的前提下,通过自己不断的学习思考,在不同的理论层面和多维的思维相度,经过长期研习与工作实践,就能基本掌握一定理论研究知识。

理论研究知识是较高层次的知识。在当今各种新知识激荡涌现的背景下,尤其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各种新兴技术出现条件下所蕴涵的各种理论知识,确实令人眼花缭乱,使人应接不暇,进而使理论研究知识受到来自各方的冲击与挑战,也使理论研究知识的学习与应用者产生了一定的迷茫,甚至怀疑自己理论研究知识的真伪,动摇对理论研究知识的信心,更影响自己在理论研究知识基础上所进行的应用与研究实践。媒体融合必然产生新的理论知识,但这绝不是行政学院学报编辑理论研究知识学习的负担,而是千载难逢的机遇,因为这种新知识无疑会助力编辑面对新形势与新任务,在新的氛围中完成好自己职责赋予的工作任务,实现编辑的人生价值。有了这种对理论研究知识的定位思考与认识,就一定会在不断的工作学习实践中累积起更为丰富的理论研究知识。

(二)业务知识定位

行政学院学报编辑的业务知识定位,其实质就是编辑开展业务时所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务技能知识。一位编辑的业务知识,主要来源于两门基础学科,即出版学与编辑学,当然与之相关学科还有很多,诸如逻辑学、语言学、文学、社会学、心理学、新闻学、传播学、情报学、校勘学、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等,这也从一个角度显现了编辑业务知识体系的旁杂与广博。出版学是研究出版活动性质、社会作用、发展历史、发展规律和实际操作的学科,编辑学是研究出版工作中编辑活动的内外关系和编辑原理、编辑方法、编辑历史的学科。[5] 从两个基础学科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不难发现,他们所承载的知识都以应用性知识为主要内容,且都是在传统纸质出版为对象而产生和形成的。这些历经实践检验与证明的知识体系,为培养造就我国的大批编辑人才发挥了巨大作用,今后仍将持续发挥作用。

发展是永恒的主题。当今社会,随着互联网知识的普及和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广泛应用,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媒体融合国家战略的实施和推进,出版领域业已发生了巨大改变,随着融合程度的不断加深,出版业必将发生质的飞跃,形成崭新的业态。之所以要提出编辑业务知识定位正是基于这种现实。传统的出版学与编辑学知识,都是基于原先出版实践产生的,亦远远不能适应媒体融合背景下的出版要求。媒体融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知识更新同样也是一个持久的过程,况且这种媒体融合基于其知识层面的支撑,仍然滞后。也就是说传统出版学与编辑学知识的更新是一个随着媒体融合脚步渐次更新的过程,而对于接受这种更新的知识者而言,又有一个相对滞后的区间。因此,对于学术编辑而言,要获取这种知识的支持,不但有一个消化的过程,还有一个相对等候的过程,这显然与突飞猛进的知识泛滥形成反差,是一个值得沉思的现实问题。

行政学院学报编辑作为专业学术编辑,在面对传统的业务知识与新兴的业务知识交替时,不应被表象所迷惑,一定要有宁静的心态、精确的判断和全方位的思考,心存定理与定力,找准自己的知识短板,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有选择地学习与吸纳,提高自己业务知识转换为业务技能的效率。这并不与编辑所要求的知识广博相矛盾,最大限度地拥有各方面知识固然是好事,但一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不可能也没必要占有超乎工作生活之外的知识。“术业有专攻”大概也蕴涵这方面的意思。媒体融合背景下,行政学院学报编辑在业务知识方面,的确有精心定位的必要,也就是说在这种新旧知识交替更迭的过程中,要研究自己的知识结构与知识体系,清楚自己的知识新旧程度及其使用前景,懂得自己需要补充的知识及其接受知识的能力。行政学院学报编辑所需业务知识涵盖基础知识与实务技能知识,媒体融合背景下业务知识的内涵与外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内涵激增,主要包括互联网知识、信息技术知识、云计算知识、大数据知识、移动通信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编辑业务知识都有涉猎。在庞杂剧增的知识面前,学报编辑一定要对知识进行分类定位,确定什么是新的基础知识,什么是新的实务技能知识,以使自己高效地掌握和运用这些知识。endprint

1. 基础知识

编辑之所以称其为编辑,就是因为拥有区别于其他的编辑基础知识和从事编辑工作。拥有基础知识,说明已经有作为编辑的先决条件,而从事编辑工作,则说明他已经将编辑基础知识应用于实践并转换成了一定的编辑技能,对编辑技能的总结升华则产生更为科学、具有规律和真理性质的新知识,以使自己与后来者能够有效地提升自己的实务技能。

缺乏基础知识,就不可能胜任编辑的岗位。编辑基础知识的基础性作用促使每位编辑,都必须熟练掌握,只有这样,高超的编辑实务技能才能具有牢靠扎实的基础,否则只能是水中月、境中花。媒体融合背景下,行政学院学报编辑虽然不像其他综合类学报编辑面对基础知识变化的庞杂与广博程度大,但也要面对与之相关的基础知识的更替与代谢,消化媒体融合带来的种种编辑思维、编辑思想、编辑方式、编辑手段、编辑过程、编辑程序等等的不同,这些不同背后蕴涵的知识大部分具有基础性,因此要不失时机地学习掌握。

2. 实务技能知识

实务技能知识也可以说是理论与实务知识,是建立在编辑基础知识之上、更加接近编辑实践的知识。如果说基础知识的功能是塑造你成为编辑的话,那么实务技能知识的功能则是促使你如何当好编辑。从这个意义上讲,编辑的实务技能知识比基础知识更贴近编辑工作,更具现实性,因此需要精心把握体会,用以指导实际工作。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行政学院学报编辑实务技能知识所增内容更加复杂与广泛,作为编辑业务的信息采集及其定性与定量分析,需要借助互联网与大数据才可能实现;选题策划的内容、环节与策划质量评价,同样需要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与手段才可能策划精确到位;组稿、审稿、签订出版合同,哪一件都离不开互联网、计算机、移动通信、数据库等技术与工具的支持;对稿件的加工整理、编排、校对、印制等同样需要新的实务技能知识,否则将寸步难行;对出刊后各种反映学报信息的收集,联系作者与回应读者,以及对学报质量从全方位进行自我评估,所需的新知识与新技能,同样对编辑实务技能知识提出了新要求。

行政学院学报编辑实务技能知识对于在岗的编辑而言,具有急切的紧迫性,更有持久的长期性。之所以紧迫,是因为形势所迫和工作之需,没有太多的等待时间;之所以持久,是因为新知识广博和缺课过多,接受新知识需要一个过程,且这种新知识还在不断增量。面对编辑实务技能知识在媒体融合语境下的紧迫性与长期性特征,这就要求学报编辑主体要对自己的工作之需进行准确定位,分清哪些是当下必须掌握的,哪些是基础性的,哪些是理论性的,哪些是实务性的,只有定位准确了,才能有条不紊地学习和吸收这些知识,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尽可能多的新知识,以适应编辑工作之急。

第三部分:媒体融合语境下行政学院学报的信息定位

媒体融合背景下行政学院学报的信息定位,是最为核心和关键的定位内容。因为学报是信息内容的载体,信息内容事关学报质量品质,决定着学报的专业程度,直接反映学报的特色,是学报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主要来源。学报信息定位的实质就是学报内容的定位,与之紧密相连的就是学报的作者定位与读者定位,用较为现代的语言表述就是学报出版资源的预估与可持续问题,学报服务用户的确定与市场预期问题。

传统纸质学报出版的学报信息定位问题研究成果丰硕,在指导学报出版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产生了良好的效果。然而媒体融合语境下学报内容信息虽没发生实质性改变,但内容信息的来源手段与传播方式却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传统的学报信息内容定位已远远不能适应新的学报信息内容定位要求,尤其在内容信息采集与传播形式方面,重新定位很有必要。也只有重新定位,才能更好地发挥学报服务社会学术事业的要求,使学报与不断变化开放的市场相适应,发挥其应有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媒体融合语境下行政学院学报的信息定位应从两个维度思考。首先,从宏观层面对全部的内容信息进行定位,以行政学信息内容为主体,兼顾政治学、管理学、行政法学和国际关系学等等,使学报内容既主体专业、定位精准,又信息丰富、覆盖广博。这样定位也能增强学报整体性和层次感。其次,从中观层面对全部内容信息进行定位,以学报所设栏目为依托,对所采集的所有稿件在内容信息上进行定位,以稿件内容定位所属栏目,再以栏目框定所有稿件,最终使稿件精准定位在栏目的精确位置上。最后,从微观层面对每项科研成果的内容信息上进行定位,以學报的现代出版与传播方式为对象,对稿件的作者信息、标题、中英文摘要、中英文关键词、稿件重要段落、重要观点数据、重要参考文献等进行分析定位,适应以数字出版、网络传播和移动通信为手段的对科研成果的支解与融合,以满足不同用户、不同层次以及各异对象的全方位需求。从微观层面对稿件进行全方位分析定位,是学报适应新媒体传播方式的客观要求,在传统单一的媒体传播的时代,是不需要对内容信息进行这样细分的,但媒体融合语境下如此细分,估计还可能进一步地进行细分,是现在和未来的客观要求和需要,也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完成行政学院学报向融媒体传播过渡,虽然这还需要一个过程,但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这样做,否则行政学院学报将会被扑面而来的融媒体所淹没,失去自己应有的市场份额和占有率。

(一)学报栏目定位

行政学院学报栏目定位的实质是对学报每个栏目进行全方位策划,以使栏目发挥巨大的聚集效应和功能效应,使学报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节律,在不同位置为学报产生影响力和竞争力提供动力支持,而这种动力的最大特点是其叠加放大效应。

学报栏目相对于整册学报而言,只能是结构性的组件。基于这种认识,学报栏目本身存在着区别其他栏目的属性,而这种属性就是所谓的特色。学报每个栏目都应具有自己的特色,而这些特色一定意义影响着学报的特色,但决定不了学报的整体特色,学报的整体特色是由学报的专业特点决定的,融会了主编和责任编辑的编辑思想,体现着学报的专业特色。虽然栏目特色决定不了学报的整体特色,但每个不同的栏目的特色是学报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报整体特色显现的重要因素。endprint

行政学院学报每一个栏目,都应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只有这样才能在稿件组成过程中目标明确。学报栏目的定位受制于学报的专业定位和学报的整体定位,栏目定位只能服从和服务于学报的专业定位和整体定位,否则就会出现本末倒置现象和定位相逆的状态,使学报失去应有特色和编排次序。媒体融合语境下学报栏目特色备受推崇,一大批所谓的学报名栏应运而生,这方面取得的成就是值得肯定的。名栏并不等于名刊,只是向名刊跨进了一大步。作为行政学院学报的栏目,跻身名栏是值得鼓励的,但作為一支专业的学术期刊,首先要做的是栏目定位一定要明确,要将自己的专业特色置于显著地位,而不是一味跟风,甚至张种李田,脱离了学报的专业性去追求所谓的“大家”、“名家”,搞一些高大上而脱离学报服务对象的栏目。

1. 特色栏目

在没有一个特定对象的前提下定义特色栏目是很难做到的。特色栏目不等于名栏,两者有着很大的不同,但也存在内在的联系,将两者混为一谈是不科学的。对于一份具体的行政学院学报而言,特色栏目在于它所刊发的稿件有别于其他栏目,是学报专业内容的核心与重点;与其他同类学院学报相比较,特色栏目代表着本院研究的特色,这种特色是其他同类学院学报所没有的或者很少涉猎的;与此同时特色栏目还可能具有独特的地域性,这种地域特点使学报在这方面占据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所谓名栏,顾名思义就是很有名气的栏目。它主要以影响力与竞争力作为衡量标准,与其他同类或相近专业学报相比较得显现出来,不是本课题定位研究的内容范畴。

行政学院学报特色栏目应以专业内容特色作为主要衡量标准,辅之以地域特点。特色栏目的特色浓郁程度,是其栏目设立成功与否的重要决定因素。要使特色栏目的特色浓郁度强,就需要编辑部全体工作者不懈努力,也需要行政学术研究者深入持久与独到多维的探索。尤其是主编要在全盘考虑的基础上向特色栏目倾斜,使特色栏目有更大的份额;在责任编辑的编辑思想中,应深入领会主编的编辑思想,在自己的编辑风格中更多地体现出特色栏目的特色元素,以利于特色栏目最大程度地发挥其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在学报界将质量与特色并列为学报生存要素的当下,如何突出学报特色学报同仁及相关研究者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作为学报特色重要组成部分的特色栏目,应是学报突出其特色的突破口。要突出特色栏目,一致的做法是在栏目策划时就在特色上进行准确定位,在组织稿件时尽可能选择符合栏目特色内容,使栏目特色最大程度彰显出来;在编辑理念上,竞相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人精我特”,最后还是落在一个“特”字上。但在处理特色栏目与普通栏目的相互关系上,一些编辑的思想定位就出现了问题,在突出特色栏目上过于用力,以致使普通栏目沦落到无暇顾及的地步,无论在编辑的重视程度上,还是在编辑加工过程的精细程度上,都远逊于特色栏目。这种做法的直接后果是原本想极力彰显的特色,也会因为普通栏目编辑的精细程度不足和质量把关不严受到影响,反而使特色栏目彰显特色的愿望事与愿违。正确的做法应是在突显特色栏目的同时,兼顾普通栏目,使学报整体上突出特色与质量,只有这样高位定位,学报特色栏目才能真正做到独具特色。

2. 普通栏目

学报普通栏目是相对特色栏目而存在的概念,也就是说没有普通栏目,也就无所谓特色栏目,普通栏目和特色栏目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一定意义上讲,多数特色栏目就是普通栏目转化而来的,并不是说所有特色栏目从设立起具有特色。从另一个角度讲,一份具体的学报,普通栏目毕竟占多数,不可能也没必要每个栏目都是特色栏目。厘清普通栏目与特色栏目的关系,以利于在学报栏目定位时,在高度重视特色栏目的同时,一定不要轻视普通栏目,今天的普通栏目,很可能就是明天的特色栏目。因此,精心组织好每一篇稿件,打造好每一个栏目,使其都成为精品,才可能使特色栏目更加突显,普通栏目更加精致,使普通栏目与特色栏目竞相辉映。

媒体融合语境下更应重视普通栏目的编排。这是因为,媒体融合发展的特点是其多渠道、高效率与全覆盖的传播方式,在海量信息如潮水般的传播过程中,如果学报的所有栏目设置不能更好地为突出学报的信息内容和信息特色服务,紧密地团结在学报宗旨周围,不但学报所有内容信息会被冲散,而且学报栏目的信息聚集功能也可能不复存在,学报内容甚至会被支解为支离破碎的信息片段,在这种境况下,学报栏目的设置似乎已经没有什么实质的意义了,更别奢谈什么特色栏目了。这绝非危言耸听,而是我们迫在眉睫必须正视的现实。但千万不能因此而自乱阵脚,茫然不知所措,而是要头脑冷静与清晰,明白媒体融合毕竟有一个时间过程,其走向还有太多的不可预期性。当然,能做而能够做好还是精心设置和组织好学报的每一个栏目,使第一个栏目都成为精品,不要因为是普通栏目就用心不够、精心不足,而要向编排特色栏目一样对待每一个普通栏目,也只有这样,应对媒体融合,我们就会有足够的信心和底气,相信无论信息传播的手段如何变化,高质量的内容信息永远都是用户所需要的,也是学报普通栏目而其内容信息并不普通的正确定位。

(二)学报内容定位

学报内容定位是学报刊载内容的全面策划过程,既包括长期性的内容策划,也包括每一期学报内容的策划,是学报工作具有计划性、规划性、目标性和全面性的筹划过程。对于每一期学报内容定位,应在组稿计划中做出具体安排,使组稿过程具有目标性而非盲目性,尤其要克服组稿过程中的随意性,紧密围绕栏目内容要求组织稿件,将一些非本刊学术内容要求的稿件排除在外,在面对人情稿、关系稿和名人稿时,标准要一致,原则要坚持,要求要讲清。学报内容定位是发挥编辑主动性的绝佳机会,任何时候都不能轻言放弃。因为学术研究的超前性决定了学术成果内容的超前性,对于行政学术理论研究也是如此。组稿过程始终处于学术研究之后,只有形成了学术成果才可能组织到具体的稿件,这种滞后性是客观存在的,但要克服这种滞后性,编辑就必须发挥其主动性,随时注意联系相关作者,了解他们最新的研究动态,掌握他们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为作者提供学术信息与动态服务,做作者的贴心朋友,这样就能在第一时间组织到他的研究成果,一定程度克服组稿的滞后性。endprint

做好每一期学报的组稿工作,尽可能地组织到与学报内容定位相一致的稿件,学报内容定位的功能就能够顺利实现。这是一个针对学报内容所进行的短期性与长期性策划相统一的过程,而要做好短期性与长期性的统一,策划工作就必须围绕学报宗旨的定位而展开,任何偏离学报宗旨的组稿行为,都可能对学报的内容定位产生影响。

行政学院学报内容定位主要包括以行政学为研究对象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也包括行政管理,公务员培训过程中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及其理论升华。基于行政学院教学、培训和咨询的职能定位,學报内容也应以此定位为参照,在其学术理论与学术实践方面进行策划,以使学报在展现对外学术交流的同时,也能更好地为学院教学、培训和咨询工作服务。媒体融合背景下行政学院学报的内容定位难度增加了不少,尤其要做到精准定位,较之于传统学报内容定位,似乎是难上加难。然而不能因为难,对媒体融合背景下学报的内容定位就不作为,而是要更加注重内容定位准确性与明确性,千方百计地研究媒体融合的特点和规律,结合行政学研究的特点和规律,以表现行政学院学报鲜明专业特色为主线,精心定位每一期学报,精心定位第一个栏目,精心定位每一篇稿件,只有这样,才不致在融合过程中迷失。

1. 学术理论

之所以将学术理论作为行政学院学报内容定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学报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因为行政学院学报是学术期刊,其学术性要求学报内容必须是学术研究的理论成果,并且必须以研究行政学为主要对象,兼顾与之交叉相关的其他学科。其实这样的定位在传统出版语境下已十分准确,但在媒体融合语境下还需要再次增强,从融合的字面意义而言,就是指“几种不同的事物合成一体”。而融合的结果一定会产生新的事物,这种事物可能既保留原有不同事物各自的性状,也可能产生出新的性状。对于媒体融合而言,远比这种原始的融合要复杂得多,但基本过程和表现出的性状可能有相同或相似之处。基于这种认识,媒体融合语境下加强行政学院学报的学术理论定位就显得既顺应新的变化,又传承了传统的优良做法,进而使学报在媒体融合过程中彰显其应有的学术理论特色。

2. 学术实践

将学术实践作为行政学院学报内容定位的组成部分,是基于学院性质的考虑。行政学院不同于普通的地方院校,也不同于其他干部培训学校,其主要是培训公务员、培养公共管理人员和政策研究人员、开展社会科学研究和决策咨询,同时也开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科学行政、依法行政、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还有其他政府赋予的职能。所有这些职能,几乎都很难将学术理论与学术实践清晰地分离,这也是将学术实践定位于学报内容的依据。将学术实践定位于学报的内容的组成部分,还在于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众所周知,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的唯一尺度。学术理论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接受实践的检验。因此,对学报内容的定位如果离开了学术实践,就会回到从理论到理论的空洞境地,在媒体融合语境下学报的生命力将受到严重威胁。

第四部分:媒体融合语境下行政学院学报的传播方式定位

媒体融合语境下行政学院学报的全方位定位,最难实现的定位还是传播方式的定位。就出版方式定位而言,无论纸质出版方式还是数字出版方式,在面对媒体融合时,都显露出无所适从而又不得不从的境地。就发行方式定位而言,传统纸质学报定位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数字出版的发行还没有成熟的经验可资借鉴。

媒体传播方式的定位,其实质就是通过一些具体的精心策划,确定媒体以什么样最适合的方式,使媒体传播的效果最好、效益最高、收益最大。传统媒体传播方式的定位经过长期实践,已经累积的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媒体融合语境下,媒体信息传播的策划会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时间的推移,正在和即将发生着确定的变化,在一些方面很可能远远超出了当初的预期,加之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以及数字出版技术的不断推陈出新,融合新业态的不断涌现,实现融合媒体的精确定位其难度可想而知。定位难不能成为不作为的理由,而是要深入研究媒体融合的特点和规律,找准新旧媒体传播的结合点,在传统媒体传播定位的基础上,尽可能地瞄准融合后新媒体的传播特性和变化规律,以及融合中媒体的发展趋势,结合学报传播的特点与规律,使其与融合后的媒体紧密结合,尽可能地搭上媒体融合急速列车,将学报所承载的信息传播到各方面、各层次、多领域。这也是媒体融合语境下学报信息传播定位的要意使然。

具体到行政学院学报信息传播的定位问题,应着重在已有信息传播的基础上,加大对媒体融合的研究,使学报尽快融入到媒体融合的大潮中,分享媒体融合带来的信息传播技术革命成果,实现学报从传统媒体向现代媒体的转变,使行政学院学报出版事业成为我国行政学术研究领域信息传播与积累的主要载体,服务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需要。

(一)出版方式定位

行政学院学报的出版方式现处于传统纸质出版与数字出版并行的阶段。对于学报传统的纸质出版,所有策划过程已经基本固定,没有太多的可述之处,其出版模式基本固定。需要说明的是,纸质出版方式在今后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不可能完全消失,也没必要彻底消失,伴随数字出版的里程也可能很长,因为这也有一个发展与传承的问题,一定意义上讲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是出版文化的性质使然。学报数字出版方式的定位,是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与传统出版方式相比,其现代性无与伦比,是今后出版业发展的主要方式。这是因为只有数字出版发展到普遍的程度,学报出版才能真正融合到新媒体融合发展的队伍之中,使学报实现真正意义的融合式发展。

从出版策划的角度理解行政学报的出版定位,既然传统纸质出版与数字出版可能在长时间内并存,那么就应研究这种并存出版方式的特点与规律,全方位考虑二者的依存关系。在媒体融合语境下,也就是在媒体融合的现在进行时状态下,首先需要考虑如何保证学报的学术质量,因为这是学报生存最为核心的要素,任何时候任何状态下都不可改变。其次需要考虑出版方式,因为出版方式的改变虽不会影响学术质量,但改变传播效率和传播质量,是学报发挥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重要决定因素。最后需要考虑将学术质量与出版方式统一起来考虑,只有两者统一起来,才能真正实现学报的出版目的,因为出版方式是为出版内容服务,再好的出版方式,如果离开了高质量的内容,将变得毫无意义;好的出版内容,如果离开了好的出版方式,也就不能如人所愿地传播给所需者,使出版内容得不到应有的发挥而被白白浪费。当然,任何将出版方式和出版内容割裂开来或者将两者对立起来的定位都是需要克服的。endprint

1. 纸质出版方式

纸质出版方式,在一些人看来,伴随着学报数字出版的日趋完善与成熟,必将被数字出版所代替,也有一些人持不同的看法,认为数字出版不可能完全代替纸质出版,数字出版与纸质出版方式可能在相当长的阶段并行。我个人倾向于后者,认为数字出版不可能完全代替纸质出版,尤其是纸质出版方式的优点,比如在阅读的感观上,数字出版就很难代替,虽然一些数字出版商也将某些出版物做成纸质出版的页面形式,但还是达到纸质出版阅读时的感觉。至于感觉上有多少种不同,不是本课题所要涉猎的,只是想说明纸质出版并行的原因。

传统行政学院学报的出版,以纸介质承载内容信息,以发行的方式传播信息。媒体融合语境下,这种出版方式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所以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固守纸质出版的优良品质,是值得思考的问题。笔者以为,既然纸质出版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被数字出版所代替,那就在必要在各种挑战面前,认真对纸质出版进行新的定位,使其在并行阶段发挥其应有作用,占有其应有地位。

行政学院学报在传统纸质出版方面,积累了很多的优良品质。如在专业上的准确定位、在服务读者、作者和社会上的准确定位,在选题策划、稿件组织与审阅、编辑加工、栏目编排、整体总局、印制装订、组织发行等方面的准确定位,等等。这些明确定位为学报顺利出版发挥了巨大作用。在媒体融合背景下,以上任何一种定位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如果排除这些影响,确保学报在如此复杂的环境下仍然能够稳步发展,笔者以为,仍然要坚持专业定位,确保学报内容的专业性;坚持精心策划、组稿、审阅、编校,确保内容质量;坚持热情服务,确保发行服务到位,将读者与作者永远装在心中。

2. 数字出版方式

数字出版方式以科技进步为依托,大踏步进入了整个出版领域,并以迅猛扩张之势,占领了出版界大部疆土。行政学院学报出版的数字化程度在不断被刷新,估计全部的学报都处于纸质出版与数字出版并行的阶段,也存在一些行政类刊物以纯数字出版方式出版。数字出版之所以发展如此迅猛,是因为它与传统出版相比具有很大优势,尤其在传播功能方面,数字出版的优势是传统出版无法比拟的。出版的本质一定意义上讲就是传播信息,而数字出版突出的传播功能,正好与出版的本质属性相一致,并且使这种属性发挥到极致,这也是数字出版迅猛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传统出版方式之所以能与数字出版方式并行,与人们的传统阅读习惯和数字终端普及率不高有很大关系,但数字出版以其优越的传播功能与存储功能以及交互功能,必将走向出版的舞台中央,主导出版事业的发展方向。至于数字出版的方式与功能以及强大的交互功能,我在一篇论文中曾详细叙述过,在此不再赘述。[7]在此我想重复说明的是,数字出版代替传统纸质出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传统纸质出版的一些优良品质,数字出版无法替代,但传统出版一定会淡出人们的视线,只是一个时间长短问题。

行政学院学报数字化出版,主要依靠其他大型数据库和大型网络平台,以及专业的数据库和专业网络平台,以协议合作的方式(也有个别期刊以第三方机构代理等形式),实现出版数字化出版,也有自办网站实现数字化出版的,但占比很低。实现数字化出版,是实现学报融合发展的必经阶段,没有数字化出版,就不可能有学报的融合发展,因此,学报数字化出版是融合发展的前提和必要条件。虽然传统的纸质出版学报也有部分的融合发展,但这种融合没有太大的现实意义,是一种浅层次的融合,只有普遍地实现了数字化出版,才可能向深度融合发展。

(二)发行方式定位

如果说印制好成品的学报是编辑劳动的产品,那么,实现这种产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学报既是物质产品又是精神产品),只有依靠发行才能实现。发行是连接学报与使用者的重要手段。传统的纸质学报出版发行主要有出版发行单位自办发行、相关代理机构代理发行等,学报的数字出版发行主要以自办发行为主。

媒体融合语境下,无论是学报的纸质出版发行还是数字出版发行,都在悄然地发生着变化。随着我国物流业的迅速发展成熟,学报传统的发行方式必将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物流业要求。各种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日趋普及,也使传统的发行方式显得越来越不合时宜。媒体融合背景下,以数字出版为引领的学报发行方式,需要努力的地方有很多,如学报的版权保护问题、作者著作权的保护问题、学报内容信息的转载问题、有偿使用问题、单篇论文、观点、数据、摘要引用问题,各相关方利益的分配与平衡问题等,都是值得沉思、研究、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1. 纸质出版的发行

媒体融合背景下传统的学报出版发行,看似没有受到什么冲击,其实却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尤其在自办发行方面,可能采取的渠道在随着物流业的发达成熟不断增多,与读者联系的方式与手段同样多种多样。但不得不面对的事实是发行量的日趋萎缩,一方面,人们对纸质学报的需求量在不断减少,这并不是说人们对学报承载的内容信息量在减少,而是在增多,主要还是受到数字出版的冲击。另一方面,用户的选择性发生了巨变,纸质出版条件下读者需要阅读使用一两篇论文,就得花超出一两篇论文的钱购买整本的学报,而数字出版方式完成改变了这种状况,使用户需要什么就买什么。与此同时,在媒体融合过程中,传统的学报出版显得不合时宜,很难和其他现代媒体相融合,出版单位自主减少印刷量也成为普遍做法。

纸质学报不可能在短时期内消失,纸质学报的出版发行也就不可能停止。媒体融合语境下,需要出版单位在现有条件下,巩固已有的发行渠道,充分利用现代物流技术手段,尽可能地缩短发行时间,最大可能地降低发行成本,最大努力地提高发行服务态度,使纸质学报在现有的生存空间内最大程度发挥作用,以实现学报出版的目的。

2. 数字出版的发行

媒体融合背景下学报数字出版的发行,是今后相當长时期学报发行的主导方式,这是由数字出版的性质决定的。数字出版发行最大的优点是出版与发行几乎可以同时进行,条件成熟下部分内容可能优先于整体出版,比如时下流行单篇论文优先出版就是这样,更有甚者,单篇论文还没出版,其主要观点已经发行,这也是数字出版轻而易举就可以达到的。当然数字出版强大的交互性还可以实现用户需要什么,供应商就提供什么的程度,然而这一切都是在纯数字出版条件下才能实现的。endprint

媒体融合语境下,学报数字出版发行会变得相当复杂,同样需要面对意想不到的困难。数字出版在面对知识产权保护时就存在一定的困难,出版单位和作者的相关权益也在经受严峻考验,与学报编辑出版发行相关各方的利益分配也变得相当纠结而难以平衡。在媒体融合过程中,上述各种矛盾将更加复杂,因为学报数字出版不再是纯粹的数字出版,而是要与其他的媒体相融合,产生新的发行通道和方式,牵扯的利益方将会更多,矛盾纠纷将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困难的存在并不是退让的理由,媒体融合的速度也不会因为困难而降速,只会越来越深入,因为学报出版革命的浪潮不可阻挡。随着媒体融合制度的相继配套、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信息传播技术的成熟运用、现代高技术手段日臻完善,这些矛盾和问题将迎刃而解。

第五部分:媒体融合语境下行政学院学报定位的哲学思考

媒体融合语境下行政学院学报定位研究,也就是对学报在新的发展态势下的整体策划。在这个过程中,一些问题是我们已经面对而且已经解决的,已经形成了可资借鉴的经验,一些问题是我们正面对和正在解决的,还在千方百计地找办法、殚精竭虑地寻良方,一些问题是我们将来可能面对和可能遇到的,还有一定的时间空间,需要我们从思维和意识的层面有所准备,不至于问题出现时不知所措和仓促应对。行政学院学报在媒体融合过程中,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这些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通过努力就可以解决。媒体融合是发展变化的过程,为了使这种发展变化不致脱离正确轨道,全面的定位研究就显得不可或缺,只有将变化与定位统一于发展之中,发展才能达到人们的预期。

(一)行政学院学报定位的精确性及其保障

定位的精确性是其本质要求,如果定位达不到应有的精确性要求,那么定位必然是失败的,也是毫无实践意义的定位。从另一个角度讲,定位不精确,很可能会将发展中的事物引向错误的发展轨道,给所从事的事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而要达到精确定位,就必须有一整套的制度安排和一系列的理论支持,以历史和当代的经验与教训为参照,认真分析事业发展的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周密预测今后可能遇到的有利因素和不利条件,正确判断事物自身发展的潜能、动力、资源要素与障碍、阻力、负面要素,基本掌握社会对事物的需求、接纳和支持情况,紧密结合国家的法令、制度、政策、文化传统、伦理道德、价值取向等意识形态因素。只有充分考虑与定位精确性相关的一切要素,对每个要素的权重与作用在宏观与微观层面进行全面研究和分析,掌握其对定位精确性影响的相关度和影响力,以及这些要素自身变化的特点与规律,才可能保障定位的精确性。

媒体融合语境下,行政学院学报定位的精确性及其保障,相对于传统纸质学报定位,难度有了成倍的提升。媒体融合就是一种媒体融入另一种媒体或多种媒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被融入的媒体性质可能发生质的变化,原来的定位几乎完全不能适应新的要求。在这种态势下,进行新的定位,不仅需要考虑被融入媒体的定位,还要考虑融入媒体的定位,在两者之前寻找定位相融的最大公约数,使融合后的媒体发展有一个精确的定位。媒体融合并不能改变行政学院学报的专业性质,基于这种考虑和定位的精确性考虑,必须在融合过程确保学报宗旨的行政专业性,确保学报水平的行政学术性、确保学报从业者的知识专业性和技能专业性、确保学报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传承性。学报融合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而学报的精确定位却是一个相对静态的过程,要将二者统一起来,必须借助矛盾对立统一原理,在融合中求发展创新,在定位中求品质特色。

(二)行政学院学报定位的方向性及其归正

定位的方向性同样是其本质要求,如果定位失去了方向性,那么定位就必然失败,亦是没有价值可言的定位。一定意义上讲,定位方向不正确,就会将事物引向其他方向,使其走向错误的道路。方向错误是定位的大忌,而要使定位归正,就必须在定位精确性的基础上,研究事物的发展特点和规律,掌握事物变化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找出事物变化的轨迹和预知事物发展的趋势,清楚事物变化的内因和外因,把握矛盾运动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只有这样,才可能保证定位的方向性。实践中,定位的方向性明确了,就可以避免走弯路和邪路,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定位的方向性清晰了,就可以及时纠正某一时段在定位问题上偏差,就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使理想的风帆始终航行在灯塔的指引之下。定位的方向性和精确性是其本质属性,共同决定着定位成败。因此,保障精确性和归正方向性不可偏废,只能兼顾。

媒体融合背景下,行政学院学报定位的方向性及其归正,其实质就是无论学报融合进行到何种程度、何种状态,都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并且确保能够坚持这个方向,在一段时间内坚持校对并确保方向没有走偏。具体而言就是要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和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以行政专业为核心理念和内容的办刊宗旨,突出理论性、学术性、专业性和实践性;坚持质量强刊、科技兴刊、特色办刊的发展道路。严格遵守我国宪法、知识产权法,遵守出版管理条例和各项规章制度,使学报在融合过程中始终置于制度的保障和规范之下。

(三)行政学院学报定位的动态性及其适应

定位的动态性与其精确性和方向性不同,不属于事物的本质特性,而是一种状态和特征。众所周知,一切事物都处在发展变化之中,一成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对于特定事物的定位而言,精確性更多地描述着事物的静止状态,方向性更多地描述着事物的变化状态,在事物静止与变化的矛盾斗争中,时而相对静态、时而相对变化就成为事物运动的形态。这里想说明的是,定位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在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中不断调适,将事物的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相结合,本质属性与客观属性相结合,从而确定人们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进而使人们在发展过程中趋利避害,实现其奋斗目标。endprint

在学报传统编辑出版过程中,学报的定位工作就不可能一次完成,需要根据形势的变化和学报自身的情况,在综合分析各种相关因素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调整,使其定位更加正确和精准,以利于推动学报向更高层次发展。媒体融合背景下,学报的编辑出版工作更加复杂多样,较之于传统出版,其动态调整性更加显现,甚至学报出版方式的性状都在发生着根本的变化,传统学报定位无论在方式方法和性能上,都不可能适应新的发展业态。在此背景下,学报人应以非凡的定力和智力,全方位分析全部要素,在传统定位经验成果的基础上,深入探索研究,深挖融合业态背后隐藏的特点与规律,在急速变化的态势下,力争每一次定位都能与融合发展的节律相接近、相吻合,使定位功能的效益最大化,且与发展变化的趋势相一致、相适应。

(四)行政学院学报定位的多样性及其适从

定位的多样性和动态性同属于定位状态的描述,与定位的精确性和方向性有着质的区别,前者着重研究事物的状态,后者着重研究事物的质态。定位的多样性主要指事物在发展变化过程中,会表现出各种不同的形态,这些形态共同形成了事物的变化的過程与发展过程。在这些过程中,事物变化的分散性使事物又表现出各不相同的状态,这些状态在各自的空间里同样发生着变化。这就是事物的定位呈现出多样性趋势。事物定位的多样性同样还表现在同一事物会随着外部生态环境的变化和自身内部的矛盾运动,表现出不同的区间性和阶段性,在这些区间和阶段中,事物的状态都在发生着相应的变化,表现出不同于其他区间和阶段的形态,而这位区间和阶段事物的定位肯定会有所区别。在逻辑思维领域论述事物定位的多样性,目的在于面对事物时应建立一个全方位的定位观念,让事物变化在分散性以及区间和阶段性所表现出的所有状态,都囊括在全方位定位的视野之中,让事物各部分的定位服从服务于事物的总体定位,以利于对事物发展趋势的总体把握。

行政学院学报的传统定位,多样性表现并不明显,主要包括出版宗旨定位、专业定位、编辑定位、读者作者定位和发行定位。媒体融合背景下,行政学院学报定位变得异常复杂,并且这种复杂程度还在不断加深。比如融合过程,学报宗旨会从单一的专业性向混合的综合性转变,学报的专业性在融合过程中可能被稀释和支解,学报编辑的主体地位和技能知识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读者变成了用户,作者则变成了出版资源供应者,还有媒体的网络平台定位,信息传播平台,资源库平台等等的定位,都是以前不必考虑而当下必须重点考虑的定位问题。这对于行政学报相关各方,都提出了一个适从的问题,以使人们能够接受这种多样性,从而使学报在媒体融合过程中能够顺利进行并且发挥强大经济与社效益。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共同为改革想招 一起为改革发力[EB/OL].新华网,(2014-08-18)[2017-06-18].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8/18/c_1112126269.htm.

[2]杨栓保.学术编辑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J].中国编辑,2011,(5):23.

[3]杨布生.中国高等院校学报的历史源流[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0,(2):118.

[4]龙协涛.学报的功能定位与发展前景[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7,(7):84.

[5]习近平.在国家行政学院调研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1-01-04)[2017-09-27]. http://theory.peo-ple.com.cn/GB/13647768.html.

[6]全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办公室.出版专业理论与实务[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56.

[7]任山庆,杨栓保,叶慧娟.学报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研究[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4,(3).

[责任编辑、校对:叶慧娟]endprint

猜你喜欢

传统出版数字出版媒体融合
试论融合创新思想对新时期图书策划和营销的指导作用
推进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融合发展
“互联网+出版”的融合发展路径探讨
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运行模式与市场结构
浅谈新媒体在美术类图书出版中的应用
做一个全民阅读时代的“悦”读人
国际图书出版市场现状及趋势分析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
实施三三战略 强化内容生产 推进媒体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