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外大米产业的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2018-01-10李慕菡刘雅宋春风

天津农业科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大米泰国日本

李慕菡+刘雅+宋春风

摘 要:中国是大米种植和消费大国,产量和消费量居世界首位。中国同时也是大米的出口大国,但自2012年起中国大米的进出口形势发生逆转,由净出口转为净进口。本文对泰国和日本两个大米生产大国的产业发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提出中国应该借鉴泰、日两国的经验,从加强水稻品种的选育、探索水稻的生态种植方式、提高大米的加工技术以及树立大米的国际品牌等方面提高中国大米的竞争力。

关键词:大米;泰国;日本

中图分类号:TS212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7.12.009

Abstract: China was a major power for rice cultivation and consumption, whose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ranks first in the world. At the same time, China was also a big exporter of rice, but Chinas rice import and export situation reversed since 2012 from net exports to net imports. This paper made a preliminary discussion on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f two rice producing major powers—Thailand and Japan, as well as proposes the experience that China should learn from Thailand and Japan, so as to 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Chinese rice from the several aspects: to strengthen the seed selection of rice varieties, to explore the ecological planting way of rice, to improve the 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rice, and to establish the international brand of rice, etc.

Key words: rice; Thailand; Japan

稻谷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产量和消费量居世界首位。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稻谷播种面积301 624 km2,单位面积产量6 860.7 kg·hm-2,总产量共计20 693.4万t,结束了连续多年产量增长的态势。2015年12月24日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提出要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充足、品种和质量契合消费者需要,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因此,我国稻谷的种植已到了提质增效的阶段,过度追求产量的时代已经结束。除了内需的供给,我国大米的进出口状况也发生了逆转,从2011年起,我国大米已由净出口转为净进口状态。因此有必要重新思考我国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借鉴国外大米生产强国的成功经验,提高我国大米的品质和出口竞争力,从而保障我国大米产业的良性发展。

1 中国大米产业的发展现状

1.1 中国稻谷生产的世界地位

2014年世界稻谷按产量排前十位的国家如表1所示。中国稻谷产量达到20 651万t,单产6 815.2 kg·hm-2,均为世界第一,播种面积排在世界第二位。印度稻谷单产虽然排在世界第九位,但由于其播种面积为世界第一,因此其产量排在了世界第二位。日本稻谷的产量和播种面积虽然只排到世界第十位,但不可小觑的是其单产仅低于中国,排在了世界第二位。泰国的稻谷单产排在世界的第十位,但由于其播種面积大,产量排到了世界第六位。

1.2 中国稻谷的产量状况

中国历来是稻谷种植大国。图1显示了2006—2016年中国稻谷产量,从图中可以看到稻谷产量在考察期内总体呈连续上升趋势,其中2015年达到中国稻谷产量的最大值,为20 823万t,在2016年稻谷产量略有下降。

1.3 中国大米的进出口状况

中国一直是大米的出口国。但近年来进出口状况发生了扭转。从表2可知中国大米进出口的变化。首先,在考察期内中国大米出口量持续减少,于2012年到达最低值为27.9万t,此后略有回升后并在2015年重新降为29万t。与之相伴的是中国大米出口单价在持续增长,在2015年已达923.14美元·t-1。其次,在考察期内中国大米进口数量不断上升,其中2012年的增长速度达到近300%的增幅,2015年大米进口数量已达历史最高值338万t。而大米进口单价在考察期内呈现倒U形的趋势,拐点出现在2010年的695.79美元·t-1,此后逐年下降,到2015年已降至443.12美元·t-1。最后,中国大米进出口状况自2011年起发生逆转,由净出口转为净进口且有不断扩大的趋势,中国大米出口的竞争力遭遇严重挑战。

2 国外大米产业的发展现状

2.1 泰国大米产业的发展现状

泰国处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而土壤肥沃,大米的品质优良,品种丰富。泰国大米的种类分为白米、糙米、糯米和蒸煮米四个大类,又根据大米的含碎率、杂色粒等20多个指标将不同类型的大米细分为不同等级:其中包括白米8个等级、糙米6个等级、糯米3个等级、蒸煮米9个等级[1]。由泰国贸易部制定的大米标准为泰国大米的出口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极大地促进了泰国大米的出口,使泰国成为世界大米出口大国,连续多年排名世界第一。endprint

泰国政府重视大米的出口。首先从品种选育开始,就积极引进、培育、推广优良品种而不是单纯以量取胜,泰国茉莉香米就是精心选育的出口品种。其次在大米种植方面,由政府组织广大农户推广稻米种植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术,重视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并限制种植轮次以确保大米品质[2]。再次在大米的加工方面,政府一是推广先进加工设备和科学加工技术,最大限度地提高精米率。二是严格加工分类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最后在国际营销方面,上至泰国各级政府下至大米企业,全社会积极参与泰国大米在国际市场的品牌宣传和市场推介活动。

泰国稻谷近几年的产量及出口状况如表3所示。泰国大米出口量一直占据世界第一。但自2011年达到高峰后极速下降,无论是出口数量还是总产量的占比,都有大幅下降。其主要原因是成本升高导致出口价格攀升,出口竞争力下降。自2012年起泰国大米出口量第一的位置被印度取代。据泰米出口商公会在2017年2月发布的泰米出口展望显示,预计2017年泰国全年大米出口950万t,出口总值43亿美元。印度将继续以1 000万t的出口总量稳居全球大米出口第一大国的位置,而泰国却只能屈居第二。

一直比较稳定,基本徘徊在1 000万t以上的水平。据日本农林水产省统计,2016年日本稻谷产量达到779万t,比2015年增长12万t。日本实行严格的大米出口管制,在考察期内的出口数量每年维持在1万~5万t以内,不足总产量的1%。而进口大米的数量约为70万t左右,占总产量比重的5%~7%。

日本大米的加工水平很高。从水稻收割到烘干、贮藏、碾米以及煮饭过程都有严格的标准,并进行精准测控。首先在烘干阶段,烘干机以每小时0.8%~1%的烘干速度,并用自动水分仪控制糙米水分在15%,以防止过快烘干和过度烘干造成米粒爆裂影响口感,同时检测农残含量。其次在贮藏阶段,采用夏季低温(15 ℃以下)储藏及冬季通风贮藏的方式,并监控霉、虫的发生。最后在碾米阶段,为保证出米率和避免过度碾磨,精白率一般控制在90%[4]。

除了家庭蒸煮使用的初加工小包装大米外,日本一直致力于研发大米的深加工技术。不仅包括人们熟知的寿司加工,食用期限在36 h之内的外卖米饭,还有保质期在6个月到几年的深加工烹调米饭。例如利用冷冻设备-40 ℃以下速冻的冷冻米饭,在无菌状态下将烹调好的大米包装在气密性高的就餐容器中的无菌包装米饭,以及用干燥机快速热风干燥的膨化米[5]。这些深加工技术赋予了烹调米更高的附加值,且满足了消费者即食使用的需求。

3 国外大米产业的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3.1 加强水稻品种的选育工作

泰国茉莉香米和日本越光大米之所以在国内外市场得到广泛认可,与精心选育品种密不可分。因此中国应积极致力于国际稻种资源的引进工作,以改良我国的水稻品种。研究表明,国外稻种资源对中国水稻单产起到促进作用,国际水稻所遗传贡献率每增加1%,中国水稻单产将提高21%[6]。中国是人口大国,长期以来的粮食政策是以满足人口增长及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为首要目标。但近年来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增加,人们的膳食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均谷物消费量逐年递减。据《中国统计年鉴》统计,全国人均主要谷物消费量在2013年为138.9 kg,2014年为131.4 kg,2015年降至124.3 kg。人们对稻米的需求已由数量型向品质、食味型发生转变,消费者对优质米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因此,我国的水稻品种选育工作的重点也应该由提高单产的目标向提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3.2 探索水稻的生态种植方式

我国农作物每公顷化肥用量328.5 kg,远高于世界每公顷120 kg的平均水平,是美国的2.6倍、欧盟的2.5倍。我国水稻种植方式仍然无法完全摆脱对化肥、农药的依赖和大水漫灌提高产量的粗放模式。近年来人们对绿色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生态种植模式受到养殖户和消费者的欢迎。日本的稻田农业非常关注通过有机生产、革新农业技术和发展农业多功能性来构筑生态农业的发展。稻-鸭共作技术,起源于中国完善于日本,它开辟了水稻、水禽有机生产的新途径[7]。稻-蟹種养模式是近年来我国研发出来的生态种养结合的方式,稻田内的杂草和害虫提供了蟹的食物,同时蟹的排泄物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稻田肥料的使用[8]。且在这种模式下种植的大米和养殖的螃蟹口感更好,既提高了大米的食味水平,又增加了农民的收入。除了稻-蟹种养模式之外,我国还探索了稻-鱼种养模式、稻-虾种养模式、稻-鳖种养模式以及稻-蛙种养模式等生态种植模式。2017年全国渔业渔政工作会议提出,加快渔业转方式调结构步伐,推动全国稻渔综合种养发展[9]。

3.3 提高大米的加工技术

我国大米的加工多以初加工为主,占行业主体的中小型大米加工企业规模小而分散,科技含量较低,加工产业链不完整,制约了我国大米产业的发展。因此借鉴日本大米先进的加工工艺,在大米加工的每个阶段实施机械化、自动化和标准化作业有利于提高我国大米初加工水平。泰国大米的分级标准世界领先,我国可以参照泰国标准,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大米产品进行细分,有利于大米市场的产品定位和消费者选择。另外,随着我国城市生活的快节奏发展,日本的即食蒸煮米给我国大米深加工的发展方向提供了新的思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消费者多以大米作为主食,但目前市场上即食主食大多被方便面占据,大米即食产品鲜有提供。因此借鉴日本即食蒸煮米的加工技术,开发我国的即食蒸煮米市场具有广阔的空间。

3.4 树立大米的国际品牌

泰国和日本大米之所以在国际上享有盛誉,除了自身大米的品质外,良好的国际推介是其重要因素。他们成功地向公众潜移默化地传达出其大米的优越性,尤其获得高端消费市场的认同。更有诸多报道,中国消费者去日本抢购高价大米回国消费。据2016—2021年中国有机大米行业发展分析及投资潜力研究报告显示,北大荒、金龙鱼、福临门排在中国大米品牌的前三位,获得了国内消费者的广泛认可,市场占有率较高。但在国际上我国大米品牌的认可度不高,市场占有率呈萎缩状态[10]。因此有必要借鉴泰国和日本的成功经验,从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几方面对我国大米的品牌进行国际化的宣传,以树立我国大米优质的品牌形象,最终获得较强的国际竞争力[11]。

参考文献:

[1]赴日本、泰国稻米质量管理和标准体系考察团.日本、泰国大米标准质量管理与检测技术概况及启示[J].农产品加工(创新版),2009(1):39-44.

[2]徐光太.泰国大米出口竞争力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4.

[3]王亚梁,朱德峰,张玉屏,等.日本水稻生产发展变化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稻米,2016(4):1-7.

[4]佐佐木泰弘,河野元信.日本稻米烘干·储藏·加工·流通·消费中的品质管理及信息追溯[J].北方水稻,2012(4):1-6.

[5]金本繁晴.日本稻米深加工技术与高附加值食品的现状[J].粮食加工,2010(1):38-42.

[6]李海明,胡瑞法.国外稻种资源对我国水稻生产的贡献[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8(1):65-72.

[7]刘星辰,杨振山.日本稻作生态农业发展途径与模式[J].经济地理,2011(11):1891-1896.

[8]佘磊,郑慧.蟹稻复合种养模式与传统单一种植、养殖模式对比[J].吉林农业,2016(17):63.

[9]张显良.大力发展稻渔综合种养 助推渔业转方式调结构[J].中国水产,2017(5):3-5.

[10]谭聪.消费者视角下中国与日本大米品牌形象对比研究[J].经济师,2017(5):53-55.

[11]白建军,徐立青.我国大米的外贸竞争力分析[J].山西农业科学,2012(9):993-996.endprint

猜你喜欢

大米泰国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黄金时代》日本版
泰国的中秋节
金日泰国欢乐之旅
球类运动易伤膝关节记住“大米”原则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