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津市蓟州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思路与建议

2018-01-10郁滨赫郭华刘悦孙国兴

天津农业科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全域旅游天津市

郁滨赫+郭华+刘悦+孙国兴

摘 要:经济新常态下,全域旅游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模式,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已成为蓟州区国民经济主导产业。作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之一,蓟州区有着独特的区位条件、丰富的旅游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本文通过实地调研,结合蓟州区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对蓟州区全域旅游的创建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思路建议;天津市;蓟州区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7.12.006

Abstract: Under the new normal of economy, comprehensive tourism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model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ourism as the new engin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become the national economy leading industry of Jizhou District. As one of the first batch of “National Comprehensive Tourism Demonstration Area” units, Jizhou District has unique location conditions, rich tourism resources, favorable eco-environment and splendid history culture. This paper was based on investigation, combined with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status of Jizhou District, put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creation of comprehensive tourism.

Key words:comprehensive tourism; creation of comprehensive tourism demonstration area;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ianjin; Jizhou District

蓟州区位于天津北部,被誉为“京津后花园”,是华北地区重要的旅游度假胜地。多年来,蓟州区坚持“旅游兴县”,全力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创新主题活动,打造旅游线路,旅游影响力显著提升;推进标准化建设、开展社会监督,规范化管理持续加强,改革创新不断推进,旅游业地位大幅提升。2016年全区接待中外游客2 070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22亿元,综合收入110亿元,直接从业人员2万人,间接从业人员10万人,收入再创新高。2016年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全域旅游”的战略驱动下,蓟州区旅游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1 全域旅游与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资源环境、关联产业、公共服务、政策体制等相关要素的全方位提升,促进区域内生态环境优化、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创新、资源共建共享,将区域打造成为“全境域、全时空、全链条”的旅游目的地,以旅游业带动区域统筹发展和协调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全域旅游是旅游业创新升级的必然要求,是区域全要素共同发展的新形态[1]。2016年,国内旅游人数达到44.4亿人次,到2020年将达到67亿人次[2],我国旅游业步入全民旅游新阶段。伴随客群年轻化、旅游信息化、交通便捷化不断深入,旅游的规模和质量、理念和形式、深度和广度,都发生了根本性改变[3],为了满足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适应这种旅游发展变革,全域旅游应时而生。

2015年9月国家旅游局启动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旨在推动旅游业由“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发展模式转变,推动旅游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构建新型旅游发展格局。2016年2月国家旅游局公布了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录,共计262个。2016年11月国家旅游局公布了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录,共计238个。2017年6月国家旅游局发布《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导则》,对全域旅游创建提出了“五个目标、六项原则、九个转变、十个突破、八个防止”等更高的要求[4]。

2 蓟州区发展全域旅游的优势条件与存在问题

2.1 优势条件

2.1.1 独特的区位优势 蓟州区地处京、津、唐、承四市为主的京津冀核心地带,区内有“两横两纵”高速路网、京蓟城际列车,处于京津“一小时经济圈”内。“两环十横十纵”干线公路网初步形成。津围北二线公路全线通车,不仅打通了蓟州区与河北省的连接瓶颈,也带动了区内旅游的快速发展。同时,津承高铁规划选址、京哈高铁蓟州龙湾站启动建设,使其区位优势更加凸显,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位置更加突出[5]。

2.1.2 良好的政策優势 2016年蓟州区被确定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地后,区委区政府进一步强调:坚持绿色发展,“打山水牌、念农字经、算文化帐、走高质高端路线”,打造山清水秀新蓟州,全面发展生态旅游,并明确提出要按照“全境域、全时空、全链条”工作思路,大力实施全域旅游战略,加快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作为蓟州区国民经济主导产业、民心产业和形象产业的旅游业,被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高度,政策红利不断推动旅游业向前发展。

2.1.3 优良的生态资源 蓟州区被国家确定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涵养区,是天津市重要的生态保护区和水源涵养地。天津市“大水缸”翠屏湖坐落境内,总库容达到15.6亿m3,是国家重点大型水库之一。全区林地总面积7.5万hm2,林木绿化率达到51.5%,北部山区达到75%,先后荣获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环保模范城区、国家园林城市等荣誉称号。蓟州区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遗余力强化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实施了水源保护、储备林基地、矿山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生态优势和潜力不断凸显。endprint

2.1.4 悠久的文化资源 蓟州区是天津历史文化名城,早在8 000年前就有人居住,春秋时建无终子國,秦代置无终县,隋改称渔阳,唐置蓟州,1913年称蓟县。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名流人才荟萃,古塔、寺庙、碑刻、古墓众多,夏商遗存,西周遗址,汉墓群,唐宋元辽墓葬,清王爷陵和太子陵等古遗迹遍布全区,《三国志》、《资治通鉴》等史书中多有记载,《水浒传》中蓟州被描写为主要人物活动地之一。全区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7处,文物保护点268处,革命战争遗址和纪念地160多处,历史文化悠久灿烂。

2.1.5 丰富的旅游资源 蓟州区集名山、秀水、古城、雄关、幽林、奇石、溶洞于一地,是天津旅游资源最丰富、最集中、品位最高的地区之一。目前,全区已对外开放景区21个,其中仅国家级资源就有10处,分别是世界文化遗产1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家,国家森林公园1家,国家地质公园1家,全国红色经典景区1处。核心景区主要包括世界地质瑰宝中上元古界标准地层剖面,世界文化遗产、津门十景之首黄崖关长城,全国首批5A级景区、中国十五大名胜盘山,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独乐寺、白塔,国家森林公园梨木台和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八仙山等。发展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4个、中国最美休闲乡村2个、中国美丽田园2个、市级旅游特色村(点)104个,建有1 300户农家院。高品位的旅游景区与丰富的乡村旅游点相互依托,形成了集名山、秀水为一体的特色旅游发展格局。

2.2 存在问题

2.2.1 区域结构失衡 蓟州区景区资源分布不均衡,景区景点多集中于北部山区,而南部平原与北部库区旅游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与其资源禀赋极不相称,旅游业处于边缘地位,产业带动作用不突出;多年来全区旅游发展重点也多在北部山区,发展重点的倾斜加剧了区域旅游发展水平的两极分化,要真正形成全域旅游的发展格局,亟需缩小区域发展间的巨大差距。

2.2.2 产品创新不足 目前蓟州区旅游模式以景区观光游为主,乡村旅游也多为景区依托型,创新不足,单一的旅游模式已不能完全满足个性化、多元化的旅游需求;乡村旅游仍属数量型而非质量型,内涵挖掘不足,人文历史、农耕文化、手工技艺、特有民俗的缺失,使乡村旅游失去其原有韵味,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6];缺少多产业的交叉、渗透和融合发展。作为全域旅游越来越强调“商养学闲情奇”新旅游六要素的重要性,产业要素在乡村旅游产品创新中的利用还有待重视和加强[7]。

2.2.3 设施配套滞后 目前蓟州区旅游业还存在着服务设施不健全,旅游餐饮住宿设施分布不均、档次不高、数量不足,娱乐休闲等体验设施少等问题,旅游经营仍是粗放型而非效益型;一些景区路网连通性差,道路等级不高、交通路况不畅,缺少停车场所,乡村旅游可进入性低;乡村环境“散、乱、差”,打造农味时忽略了人居环境的舒适性,游客体验度低。全域旅游离不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外部条件的支撑,公共服务配套必须根据旅游业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提升,为全域旅游创建奠定物质基础。

2.2.4 产业融合度低 蓟州区建设用地紧张,旅游业相关产业配套设施建设缓慢,限制了加工物流、商贸服务等产业发展,上下游产业链难以延伸;同时,特色小镇、产业聚集区、旅游示范村等均属于产业融合交叉点,是融合创新的主要载体,对旅游载体开发建设不足,导致相关产业和领域缺少融合平台。全域旅游强调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不同行业间相互渗透、相互交叉,通过融合发展新业态,才能在动态发展过程中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发展,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8]。

3 蓟州区发展全域旅游的对策建议

3.1 明确全域旅游发展思路

一是明确“旅游管理全域联动、旅游产业全域覆盖、旅游线路全域统筹、旅游服务全域优化、旅游品牌全域营销”的总体发展思路。二是以体制创新和产业融合为动力,深度开发乡村旅游、高端度假、休闲运动、康体养生等旅游产品,完善旅游综合产业体系建设。三是对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等要素进行全方位优化提升[9],注重生态涵养与旅游发展相结合、综合保障与常态监管相结合、服务提升与宣传营销相结合、景区旅游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四是加快旅游载体、惠民设施和产业发展带的建设,连点成线、扩线成面,推动旅游发展向产业融合转变、旅游开发向全域谋划转变,将蓟州区打造成为高水平中等规模现代化旅游城市。

3.2 构建全域旅游管理体系

一是建立起旅游业综合管理机制,在旅游发展委员会、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工商旅游分局等管理机构基础上,住建、交通、国土、林业、物价、农业、卫生等部门联动,形成旅委会牵头、管理机构参与、多部门联动的“1+3+N”综合体制,实现由单一行业管理向综合联动转变,促进旅游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二是加快全域旅游标准化建设,配合全域旅游发展需要,对美丽乡村、农业园区(农庄)、农家乐、民宿等旅游载体制定新标准,包括环境等级、服务水平、食品品质、安全卫生等,提升产品信任度;三是推进“多规合一”,将环境规划和旅游规划纳入各类规划之中,促进生态、旅游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以及交通、工商、农业等专项规划的有效衔接,实现经济发展、生态建设与产业提升互促共赢。

3.3 构建全域旅游产业体系

一是以规划为引领,推动景区景点、特色小镇、旅游综合体、产业聚集区、旅游示范村等旅游平台和载体的开发建设;以景区为核心,从软硬件配套、公共质量、智慧旅游等方面对老景区提质升级,开发新景区、打造旅游度假区,加快景区建设与升级。二是以乡村旅游为基础,发展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深度挖掘历史人文和民俗文化资源,以本地优势产业为主导,打造“农文旅”三位一体。三是培育示范基地,加快创建一批产业融合聚集区,促进旅游与自然、文化、农业、养生、体育、加工等融合,培育乡村游、工业游、文化游、养生游、体育游、度假游、购物游等新产品、新业态,推动构建完善的旅游发展体系,促进全域旅游的创新发展。endprint

3.4 构建全域旅游服务配套体系

一是完善旅游交通体系,加快推进贯通东西、连接南北的交通网络建设,以城区为中心,以省道、区道为辐射,对旅游道路进行等级提升,加强沿线景观建设,提高旅游交通便捷性;提高农村公路的通达深度和覆盖范围,完善交通引导标识系统,设计乡村旅游精品自驾线路,提升乡村旅游的交通可达性;加强旅游集散中心体系、自驾车营地、停车场等配套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景区内部慢行交通系统,倡导绿色出行。二是优化旅游服务体系,定期进行从业人员技能培训,提升旅游服务意识和水平,提高全域旅游软实力;完善惠民便民服务设施,建立“主客共享”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城市公园、绿地、广场等公共休闲和文化娱乐场地建设,为本地居民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提升全区公共服务水平。三是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提高村容村貌、绿化美化和卫生环境水平,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优化农村人居环境,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发展乡村旅游,带动非景区经典区域的旅游业发展。四是加快“互联网+”智慧旅游进程,搭建智慧旅游平台、WIFI覆盖全景区、研发旅游手机app、信息化导游,集旅游资讯、产品介绍、便民服务等功能于一体,打造全域化智慧旅游。

3.5 构建全域旅游营销体系

一是建立大营销观念,发挥环境优势,锁定“生态+旅游”的整体形象,通过做美环境、做响品牌、做优品质、做强产业、做大市场、做精服务,树立全域旅游大品牌。二是丰富营销渠道,通过宣传册、宣传片、纪念品和各类节事活动进行传统宣传,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旅游网站合作推介等方式强化网络推广,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旅游营销模式,提高旅游知名度。三是健全全域旅游公共营销体系,建立政府支持、部门协同、企业联手、媒体跟进、游客参与的“五位一体”整合营销机制。四是实行区域旅游联动,加强区域之间、地域之间的交流合作,实施区域旅游合作战略,建立旅游产品互推机制。

3.6 构建全域旅游保障体系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将规划先行作为推进全域旅游的先决条件,明确发展方向、具体目标、重点区域、推进步骤、发展主题和旅游功能,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重点突破”的原则,优化产业发展格局。二是加强政策扶持,树立“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观念,从土地、税收、投融资等方面给予旅游及相关产业系统支持,开展旅游用地改革创新[10],利用农村宅基地改革、城乡建设用地增减等土地政策,保障旅游用地的有效供给。三是将生态与旅游有机结合,对旅游资源实施保护性开发,强化对自然保护区、水源涵养地等生态区域的保护与管理,严守生态红线,強化旅游生态环境监管与宣传,以生态保护推动旅游业发展,通过发展旅游业促进环境提升。四是加快旅游人才培养,创新多元化培训方式,建立文艺人才培育奖励机制,强化全域旅游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金早.何谓“全域旅游”[J].西部大开发,2016(11):100-102.

[2]国家旅游局. 2017全域旅游发展报告[R].北京: 国家旅游局,2017.

[3]罗文斌.全域旅游的发展背景、本质特征和价值目标解读[N].中国旅游报,2016-09-13(003).

[4]国家旅游局.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导则[N].中国旅游报,2017-08-01(J10).

[5]廉桂峰.天津举行蓟州区旅游产业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EB/OL][2017-11-21]. http://www.scio.gov.cn/xwfbh/gssxwfbh/xwfbh/tianjin/Document/1564769/1564769.htm.

[6]吴恒,马华泉.全域旅游视角下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5):66-68.

[7]张旻.基于全域旅游理念的乡村旅游产品创新途径[J].南方农机,2017,48(14):164-165.

[8]王海月.全域旅游视角下多产业一体化发展探索──以南宁市为例[J].商场现代化,2017(6):250-251.

[9]李金早.全域旅游的价值和途径[J].领导决策信息,2017(5):16-17.

[10]石培华.进一步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EB/OL][2017-11-21].http://travel.news.cn/2016-09/13/c_1119558 901.htm.endprint

猜你喜欢

全域旅游天津市
有趣的云
天津市津农果树研究所
如果画笔会说话?
天津市津农果树研究所
天津市第三届“未来之星”初中数学邀请赛
全域旅游视角下嘉峪关市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探索
天津市排水专项规划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