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志愿服务活动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影响研究

2018-01-10黄贞孙文涛

新一代 2017年14期
关键词:综合素质高职院校大学生

黄贞+孙文涛

摘 要:高校志愿服务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并已成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本文将大学生志愿服务与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结合起来,以高职院校为切入点,结合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实际情况,进行量化问卷数据分析,对志愿服务进行研究,从志愿服务活动和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关系、存在的问题、实现的途径等方面进行研究,增强志愿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开辟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新视角。

关键词:高职院校;志愿服务活动;综合素质;大学生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作出重要指示,培育大学生成长成才成为高职院校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关注点和重要着力点。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作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新型载体,受到越来越多学生的喜欢和青睐,新形势下将高校志愿服务活动与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结合起来,对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和层次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职院校志愿服务活动现状

为准确了解高职院校志愿服务活动对大學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影响,我们按照随机抽样的方式通过网络问卷的方法对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在校生进行了调研,随机抽取了来自旅游学院、信息学院、艺术学院、商学院共四个院系的187名学生。

(一)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现状

总体来说,高职院校学生大部分人都会有机会做志愿服务活动,大多数学生的眼中参与志愿活动不是一件排斥的事情,超过80%的学生表示,如果有学校组织的大型活动会参加。

在志愿服务活动的时长及频率上,高职院校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频率是较高的,有54.01%的学生表示一个学期参加两次或三次的志愿服务活动,会经常性的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但是大部分学生每年参与的志愿服务活动总计时长却低于60小时。总体而言,当代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大多是循规蹈矩的,但是也不乏有形式大于内容的志愿服务活动。

(二)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在不同因素影响下的差异性

在性别上,高职院校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目的动机、参与志愿服务的频率、参与志愿服务的原因等与大学生的性别并无明显的联系。但是男、女生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类别上还是有些许差异。男生更倾向于参加“帮扶弱势群体”类活动,也体现了男生天生具有扶弱的本性以及参与事情的担当。

在专业方面,不同的专业对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选择、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原因等没有明显影响差异,但是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热情和素质体现还是会有明显差异。文科学生注重自身的内在修养,希望得到预期的尊重和认可,说明专业因素会影响志愿服务活动的热情差异,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心理需求。

二、高职院校志愿服务活动与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关系

通过问卷调研,我们得出高职院校志愿服务活动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是有影响的,且有绝大多数的学生认为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对自身综合素质有较高的提升作用。

(一)志愿服务活动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影响

高职院校志愿服务活动对大学生的在理论学习、社会交往、社会责任心、未来就业及自身思想道德等综合素质有着不同程度的积极影响,志愿服务活动与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有着紧密的关系,高职院校志愿服务活动对大学生影响主要表现在三方面:思想政治素质、实习实践能力、培养专业技能。

1.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调研中,45%的同学认为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可以增强一个人的社会责任感,同学们普遍认为“志愿工作的时候很认真,日常生活中也有乐于助人意识”,说明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能够提升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乐于助人意识,指引大学生树立与人为善意识、乐于助人意识及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对大学生的综合素养有着良性的发展,并且对大学生学习生活会产生积极的作用,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对综合素质影响具有多方面、多角度的影响,且影响大多数都是积极乐观的。

2.提升实习实践能力

62%的同学认为参加志愿服务可以在就业过程中提高个人的实践能力,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对大学生的个人实践能力有着很大的增强作用,个人实践能力增强有助于工作热情、工作能力及个人自信心的提高,通过志愿服务活动还有助于自身树立正确的人生方向。

3.通过理论学习提升专业技能

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利于学生通过理论学习提升相关专业技能,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与大学生的理论学习有着很大的影响,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对大学生的学习研究有促进作用,而且结合本专业的志愿服务活动更有利于同学们了解本专业的理论,有助于促进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正如“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告诉我们理论研究需要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才能深入系统的理解研究。

(二)志愿服务活动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影响因素分析

1.志愿服务活动本身具有积极意义

结合问卷调查,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影响,首先在于志愿服务活动本身具有积极作用,出发点是有利于社会、有助于他人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有凝聚力,有社会关注的价值观,也就是活动总体的中心思想,有助于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三观价值,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会让大学生身心收获尊重和认可,内心充实,心情愉悦,是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

2.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有利于学生对专业理论的学习和系统的研究,志愿服务活动室高职院校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又一重要载体。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组织的丰富多彩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自身创造力和组织能力,激发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让大学生接触到社会不同阶层的人,认识到志愿服务的重要性,了解到不同阶层人们的需求和生活状态,从而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等。

三、高职院校志愿服务活动未来的发展

(一)志愿服务活动存在的问题

学生参与动机不单纯。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主要动机一是帮助他人,服务社会;二是丰富自己的经历;三是拓展人际关系提高个人综合能力。数据直观的说明了大学生们以集体利益为最高利益,彰显了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最基本的较高的个人思想水平。但是依然存在着受学校要求以及制度规定限制的成分,这依然是现在进一步推进志愿服务活动中的一个影响因素,高校需要进一步落实志愿服务活动的激励机制,大力表彰志愿服务,争取以此为跳板,为社会树立志愿精神。

志愿服务活动组织不严谨。根据调查反馈,影响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热情的因素主要是组织不严谨安排不合理,活动地点太远,活动没有真正的帮助到别人,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志愿组织的合理安排。这提示我们志愿活动组织者在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时一定要结合志愿者的需求充分考虑方案可实施性。

(二)志愿服务活动发展的改进措施

结合学生需求组织相应志愿服务活动。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更愿意去敬老院帮助孤寡老人,去聋哑学校帮助小孩子重获生活希望这一类关怀他人的志愿服务活动,说明了大学生在做志愿服务活动时更倾向于助人这一方面,虽然支教也属于助人范围但是由于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相对来说比例较低。

建立健全志愿服务活动长效激励和保障机制。志愿服务活动在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以及综合素质提升都产生着较大的影响,但志愿服务活动从宏观上、微观上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解决,这将会影响志愿服务的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首先、要呼吁社会人士给予大学生志愿者足够的尊重,让志愿者充分实现自我价值,从而更有激情的投入到志愿服务工作中去,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在精神或物质上给予一些适当的鼓励,保障高校志愿服务活动能够长期有序发展和推进。

参考文献:

[1]于子恒,王为正.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想政治工作研究[J],2014.

[2]罗公利,张立海,杨有才.青年志愿者行为动机的实证研究——以山东省高校学生为例.青年研究[J],2012.

[3]廖恳.论志愿服务的社会功能及其形成.青年与共青团工作[J],2012.endprint

猜你喜欢

综合素质高职院校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以心育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的研究
浅谈规划展览馆讲解员的综合素质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