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音乐史》教学问题的思考

2018-01-10康铮

新一代 2017年14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现状

康铮

摘 要:从20世纪初开始,《中国音乐史》便被确立为高校音乐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可见其在音乐专业教学中的重要地位。然而,中国音乐史年代久远,内容复杂,对于学生来说,疏清脉络,并清晰记忆的难度很大,因此对于这门课程的学习热情不足,严重影响了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违背了这门课程的设置目的。本文将对笔者在《中国音乐史》这门课程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尝试和探索加以阐述。

关键词:中国音乐史;现状;教学改革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而作为伴随人类社会而生的音乐,也从原始社会发展到当今社会,而已知的中国音乐史的开端是从河南出土的七八千年之前的骨笛开始,而发展进步至今的。

《中国音乐史》是一门辅助音乐专业学生了解中国音乐历史和文化的知识型课程,通过出土或流传的音乐物件、文章、曲谱、音乐、影像等材料,纵、横双向疏通了中国音乐发展史的脉络,并对每个历史时期相对应的音乐家、作品和事件等内容作了详细介绍,对于音乐专业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和专业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传统的以音乐史知识讲授,辅以音乐作品欣赏的教学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导致《中国音乐史》这门课程的发展不是很乐观,本文将对中国音乐史课程現状以及改革策略进行分析阐述。

一、中国音乐史课程教学现状

我国现阶段对于中国音乐史这门课程的不重视是从上至下的,临阵磨枪的死记硬背型考试,导致了单一的“应付考试”型学习目的,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对于课程的开设目的不明确。现如今,很多学生对音乐史类课程兴趣不足,加之不清楚课程对自己的意义,导致了一定程度的厌学情绪,再加上很多高校的《中国音乐史》都是由乐器或声乐老师兼任的,教师本身,对音乐史的了解就不够深刻,从课本中划重点的课程,也便不能上的丰富多彩,造成了本身就没有学习兴趣的学生对于课程的学习更加盲目。

(二)音乐专业学生对于主专业重视程度过高,而忽略了理论对于技能的支撑。很多学生每天都泡在琴房练技巧,觉得专业技能才是成就自己的唯一途径,殊不知,对于音乐作品创作背景、风格等与音乐史相关的知识,对于作品的表达,具有着灵魂性作用,不具备艺术修养的学生,是很难铸就成功的艺术表现的,对于音乐史的忽视,也将限制个人的专业发展。

(三)时间紧、任务重的学习内容安排。中国音乐史的内容贯穿了整个中国的历史发展,可见内容之多,然而很多高校在课程设置上只安排了一学年,甚至一周的课程,导致课程进度大幅受到了课时的限制,造成了教师不得不选择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严肃、紧张的课堂氛围,再加上卷面考试的考核形式,最终导致学生“背——考——忘”的学习过程。

二、中国音乐史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一)明确课程重要性,由上至下的提升课程学习重视程度。学校、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明确理论是技能的支撑,音乐史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专业技能,更好的表达音乐作品,高校应该延长音乐史开课时间,并招聘专业的音乐史教师来进行教学;教师则严格备课与反思,疏清历史脉络,并精彩、有效的进行教学;学生认清音乐史学习的重要性,并按照教师的思路,认真学习音乐史内容。

(二)彻底摒弃死记硬背式教学模式。教师的笔只用于为学生梳理音乐史脉络,使音乐史知识层次、条理清晰,而更多的则是通过教予学生音乐史学习方法,并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来丰富课堂内容,将历史与音乐(谱例、舞蹈、视频和音频等)相结合,使课堂变得生动,使教学更具说服力,不单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得到有效的提升,而且富有画面感的音乐史教学也更方便学生记忆,更有利于学生的专业表达。

(三)发展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将学习主动权交于学生之手。高校学生基本都已经具备了自学的能力,教师应该在为课程内容建好框架之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去搜集整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并对其搜集到的内容加以完善和补充。一方面独立思考后的内容更方便记忆和理解,另一方面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也得到提升,最主要的是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容易被激活,对于音乐史的学习具有巨大优势。

(四)古今音乐史对比结合,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理解。中国古代音乐与现代音乐同、异共存,将两者相互结合更能使学生认识到中国音乐史的发展历程,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历史中出现过的音乐,能使学生更清晰的掌握不同时期的音乐与其所属时代的关系,也更便于掌握这一时期音乐的特点,使音乐史教学更加直观形象。

(五)通过音乐史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学生的一生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一点也是《纲要》中除了对音乐学生审美能力培养以外的更重要的一项内容,辩证的看待历史,既不能“崇洋媚外”,又不能“厚古薄今”,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来树立爱国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音乐理论课程是音乐专业成就的基础,《中国音乐史》作为一门音乐专业的必修课程,对于学生的意义是重大的,所以学生能够明确课程学习目的,并通过正确学习过程的学习,将理论联系实践,必将对学生的专业发展和人生发展起到积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每个人都应该从内在提起对于《中国音乐史》这门课程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刘茜.浅析音乐院校中国音乐史教学课程应注意的问题[J].音乐时空,2014(1).

[2]常芳.《中国音乐史》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究[J].黄河之声,2013(15).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现状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