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确认识同性恋

2018-01-10朱建平

科学24小时 2018年1期
关键词:异性恋性取向同性恋者

朱建平

近年来,“同性恋”一词被提起的次数越来越多。

2017年,在比利时举行的北约领导人峰会上,一男众女的“第一夫人团”合影照片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北约领导人的夫人团里竟有一位“帅哥夫人”。据报道,这位帅哥夫人是卢森堡首相的配偶。在卢森堡,同性恋婚姻是合法的。其实在各国领导人中,同性婚姻并不是绝无仅有,爱尔兰总理瓦拉德卡也对自己的同性恋身份直言不讳,冰岛的女总理也常带着她的同性夫人出访。

如今,人们的观念转变,思想越来越前卫。不过令人担忧的消息是,近几年在国内艾滋病传播过程中,男男同性性行为是高危行为。而且,青少年学生因为这一方式被感染的人数有增无减,已引起疾控部门的重视。

对同性恋的科学认识

那么,什么是同性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取向,又称性倾向、性指向、性定向等,是指一个人在爱情和性欲上对男女两型有何种型态的永久吸引。绝大多数人的性取向为异性,称为异性恋。少部分人的性取向为同性,则称为同性恋。

研究发现,动物之间也存在同性恋现象,表现为同性别动物互相爱抚等。人类自古就有同性恋现象,从某种角度上讲还形成了同性恋文化。

目前认为同性恋产生的原因可能与多个因素有关,如先天或遗传因素使体内激素出现异常。有专家发现,同性恋者与普通人在大脑构造上存在明显差异。同时也有研究认为,家庭教育、生活环境、心理因素、经历某些特殊事件等,都可能是同性恋的影响因素。

历史上不同时期、不同社会背景下人们对同性恋存在不同的看法,目前的观点是:同性恋本身对社会无害,同时与精神病理不存在任何内在联系,所以同性恋不是一种精神疾病或心理障碍,只是一种不同于大多数人的性取向。简而言之,对同性恋的认识,已从曾经被认为是“罪人”、“怪人”,到现在被认为是“常人”。

如何对待同性恋

不要随意定义同性恋 先讲一个来自心理咨询现场的真实故事:女同学小A与小B非常要好,两人经常在一起。但由于两个姑娘过于亲密,不小心被小C发现她们在寝室里互相抚摸敏感部位。于是,小C在班上宣扬她们是同性恋,导致两人因此被劝退了。

经性心理测试,咨询师发现,虽然两个姑娘有过分亲密的行为,但她们的性取向依然是男性。一般家长都会对女孩的管教比较严格,怕她们早恋,不允许她们与男生交往。然而处于青春期的女孩会产生性欲望和性紧张,如果通过正常男女同学交往以及各种积极向上的活动,本是可以得到缓解的,也有利于性心理的正常发展。而过分禁止男女交往,加之学业等方面压力过大,反倒会使她们在有意无意之中寻找可行的同性亲密接触来使自己得到缓解。所以,当发现身边的同学有这样的行为时,不要随意乱下同性恋的定义。

注意同性恋引起的心理问题 虽然同性恋被认为是一种正常的性取向,但同性恋者比异性恋者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首先是因为同性恋与大多数人的性取向相反,在别人眼里,甚至自己心里都容易有“另类感觉”。再者,同性恋毕竟是少数,要找到取向相同的伙伴更困难。此外,家人、朋友都很难接受一个同性恋者,千方百计要将其往异性恋方向拉。所以同性恋者往往心理压力较大。

容易感染性传播疾病 对男男同性性行为者而言,虽然同性性行为本身并不产生性传播疾病,但是同性恋由于难以组成家庭等原因,性伙伴往往不固定,这就增加了感染艾滋病等性传播疾病的概率。此外从生理上讲,男男性行为也更容易感染艾滋病。有数据显示,男男性行为者已成为艾滋病感染高危人群。2015年,全国男同性恋人群艾滋病感染率平均达8%。近5年来,中国大中学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年增35%,而大中学生感染者中,男同性恋占82%。除了艾滋病,梅毒、淋病、尖锐湿疣等疾病也同样会通过无保护的男男性行为传播。

要有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

近年来,由于网络交友兴起,同性恋者进行同性性行为的机会增加了。但是由于缺乏保护意识,感染艾滋病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加。尤其值得警惕的是,近几年报告的一些青少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年龄还很小,譬如一位年仅12岁的小男孩,在对性还没有足够的了解,对自己的性取向还没有明确的意识下,因为男男性行为感染了艾滋病。有一位大學生被查出患了艾滋病,患者的母亲被告知,她的儿子在中学时就被一位叔叔引诱有了男男性行为,后来又进入同性恋圈子,与多位男性有过性行为。她说,自己的孩子在年龄过小、缺乏保护能力的情况下被诱导进行同性性行为,她感到痛愤,也为自己对孩子监护有所疏漏感到内疚。

从预防艾滋病的角度来说,青少年从小就要有防范意识,无论同性之间、还是异性之间,都不能过早地进行性生活,还要注意预防性侵犯。而随着性发育的开始,如果你发现自己有同性恋倾向,就应该认真学习相关知识,为自己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保护好自己,避免引发身心创伤,同时也避免伤害别人。必要时,你还可以寻求心理帮助。

猜你喜欢

异性恋性取向同性恋者
酷儿身份的认同与探索
英格兰明年起看病先问性取向
面孔吸引力认知偏好与动机行为的性别差异研究
青年学生男男性行为者的同性性取向成因初探
北京市男同性恋生存状况调查及建议
我爱问编辑
经济法专业论性取向自由与人格权保护的关系
论“同妻”群体的生存困境与权利保障
形式婚姻:无奈的假凤虚凰
同性恋者心态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