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课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构建
2018-01-10张小艳
☆ 张小艳
(杭州市余杭文昌高级中学,浙江杭州 310000)
21 世纪以来,“微博”、“微信”、“微电影”等一系列微文化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在这种“微时代”的影响之下,微课教学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微课具有短小精悍、主题突出,可重复利用等特点,受到了众多专家学者的热捧。就笔者所在的省份来说,高中信息技术学科越来越被重视,已被纳入高考选考系列,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有其独特的学科特点,其内容知识点脉络清晰,实践性强。长期以来的“教师演示+学生练习”的教学形式存在诸多弊端,因此,运用微课创新信息技术教学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笔者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特点出发,构建基于微课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期望通过该模式能够优化微课资源建设、改进教学方法、创新课堂教学。
一、微课的概念与特点
目前,国内对于微课的定义有两种:一是资源论,二是课程论。支持资源论的学者认为,微课是一种数字化学习资源包。支持课程论的专家学者认为,微课是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笔者认为微课围绕某个知识点、难点或教学环节展开,其不仅是一种教学资源组织形式,更是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微课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微课内容短小精悍,主题突出;微课时间精短,形式多样;微课运用灵活便捷,可用于多种学习环境,如在线学习、面对面教学或混合学习。
二、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的可行性分析
微课在课前、课中、课后等教学环节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课前应用型的微课主要用来预习新知,教师针对某个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讲解,学生通过观察微课来进行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在课堂上由教师或学生帮助解决。课中应用型微课主要用来讲解典型的重难点,教师根据教学经验,对学生经常出现的错误和问题进行讲解,通过微课教学和课堂教学共同来完成教学内容。课后应用型微课主要用来进行巩固和拓展性的学习,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教学。让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观看重难点讲解、课后习题的微课,学习好的学生可以观看以拓展训练为目的的微课。总的来说,课前以预习新知为主,课中以解决问题为主,课后以巩固和拓展训练为主。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然而,目前的信息技术教学存在诸多弊端,在机房或教室大班教学,学生水平差异明显,增加了教师辅导的难度;即使教师讲解很多遍,学生仍然记不住。因此对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来说,微课有利于替代教师的多次讲解,也可实现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教与学。
三、基于微课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构建
本文根据高中学生的学习特点,构建了基于微课导学的教学模式(如图1 )。
图1 基于微课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整个过程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课前导学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制作学习任务单和微课,学生的任务是利用“微课”和“学习任务单”来实现导学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中学习阶段,采用合作的学习方式,教师讲解疑难点,为学生提供帮助;学生主要是通过自主学习和同伴交流结合,完成相应学习任务。课后反思阶段,教师反思学习任务单的设计,微课的设计,学习活动的设计;学生主要是利用微课来巩固知识点,查漏补缺。
(一)课前导学阶段
教师需要在上课之前给予学生一些引导性的材料,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微课自学。学生通过完成学习任务单来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通过学习微课,完成相应的练习,并将困惑或建议记录下来。
课前导学的重点是学习任务单的设计和微课的设计。“学生主动学习任务单”具体格式如表1所示。
表1 学生主动学习任务单
微课的设计要围绕教材核心要点展开,讲解精炼,重点突出,最好不超过10分钟。微课的制作方法有手机拍摄法、录屏法等。由于信息技术学科特点,笔者主要使用录屏的方法。接下来简单介绍用Camtasia Studio软件录制微课的方法:首先,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应的课件,然后,打开制作好的课件,插上麦克风,配合学科具体的软件操作,用Camtasia Studio软件进行录制,最后,对录制好的微视频进行编辑和美化。
(二)课堂学习阶段
学生通过微课自学、小组互学、选择助学等方式进行学习。这三个小环节构成了课堂教学的核心。
1.微课自学
微课自学是指教师在课前将已经制作好的优质微课视频,以及前面提到的课前学生主动学习任务单一起发给学生,学生在任务单的指引下观看微课,从而进入到自主学习的状态。微课自学的目的是为了能够让学生主动积极的进行自主式的探究,学生通过观看微课来学习基本的知识,并发现自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整个微课自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为学生的自学提供学习方法、学习思路等方面的建议和帮助。
2.小组互学
小组互学是教师按班级分组,然后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讨论,交流,展示微课自学中自己的学习成果和经验,并将自学中遇到的问题与其他小组成员或同学进行交流,寻求解决的途径和方法。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任务是及时加入到小组之间的交流、展示、探讨当中去,监督和指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交流和讨论,并为学生提供有意义的问题,引导各小组展开更加深入的探讨,从而创造一个活跃的交流互动氛围。
3.选择助学
选择助学的学生可就微课自学或小组互学之中存在的困惑与问题,向其他同学求助,向教师求助,向教学资源求助等。这一环节教师的服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预测各环节中学生遇到的困难和疑问,并针对这些问题提供相应的教学资源和学习条件,比如其他微课、视频、参考书、辅助资料等。二是将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并针对性地做出精讲和点拨,加深学生的理解。
(三)课后反思阶段
在反思促学这一阶段中,教师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总结和评价。学生对微课自学、小组互学等环节存在的困惑和疑难点进行反思,并对教师教学提出建议。
整个过程中,学习任务单和微课程是核心资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支持和帮助。既要突出教师主导地位,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而且自始至终学生都应处于学习的中心地位。
四、结束语
微课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热点问题,特别是在中小学,许多教师都在探索如何能够更好的将微课应用到教学当中。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直接影响着教育资源的建设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因此,基于微课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构建将为微课教学应用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1]梁乐明,梁锦明.从资源建设到应用:微课程的现状与趋势[J].中国电化教育,2013,(08):71-76.
[2]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02):5-13.
[3]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中小学信息技术,2013,(04):13-14.
[4]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2013,(04):10-12.
[5]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04):36-42.
[6]李玉平.微课程——走向简单的学习[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