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云服务平台的教育教学应用对传统教学系统的改进*
2018-01-10武峥
☆武峥
(人教数字出版有限公司,北京 100089)
下一个时代已经来临,它就是基于云服务的时代,如果说微课与课堂翻转是偶然的话,那么大数据以及基于此的云平台教育已经切实地改变了教育的形态。云计算不仅仅是一个资源池,更是资源收集、分析、决策的综合管理应用可扩展平台,在此技术上的微课与课堂翻转也不同了[2],基于此的资源与教育都将发生重大变革。
一、云计算和教育云的特点
云服务是指在云的环境下的规划手段,是分布运算(Distributed Computing)、并行运算(Parallel Computing)、等电脑与网络技术进步汇合的结果,云计算为云环境建设能够自由装置、管控的,拥有服务器、互联网、储存装置、等在内的信息互通中心。[1]
“云教育”伴随“云计算”能力而发现,是云教育在远距离教育行业的实施。拥有大量网络接入、依据需求自助,能够考察、迅捷灵活以及资讯汇合成库这五个方面要点。[2]它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涵盖了从提供基础设施到发展环境的所有步骤。云计算在教育领域的深度应用,是教育信息化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它将显著加快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变革的进程,为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带来新一轮变革。教育云以云计算技术向教育教学提供一切软硬件计算的资源和服务,是从技术的视角开展研究。[3]云计算有两大特点:云教育环境的设计和云教育生态下的科研。在云教育生态设计方面,祝智庭教授提出:学校、地方和社会是三个主要的方面。[4]首都师范大学的罗洁分析了首都基础教育云。[5]在“云教育”资讯设计上,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学资源管理处的杨孝堂等研究者做出了开放“云教育”系统资讯化教育信息的建设。[6]华东师范大学的任友群教授总结了我国现阶段教育云的建设情况,提出了教育云发展面临的几个困境,即:教育云标准、治理格局和可持续发展机制尚未形成。[7]在云教育环境下的教育,海外研究者提出,教育云的最主要的优势是可以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给予反馈。国内研究者张进宝、黄荣怀等重点关注了在学习平等,与教育资讯分享部分的质量,需求服务、广阔性、迅捷、服务能预测等特征。[8]综上所述,对于教育云的应用研究一直是各界学者的研究重点,可见搭建教育云服务平台对教育教学有着积极且重要的作用。
二、云平台教学应用对传统教育改进的具体表现
相比于传统教育系统中,家长与学生交互,学生与教师交互,教师与学校管理者交互的链条式教育模式。云平台致力于打造一个,各个角色交互沟通的教学与服务综合管理信息合作利用平台。云教育生态是指在网络能力、云科技、群体资讯科技的支持下,建构学习云系统。学生、教师、家长、管理者借助于不同方法使用这套系统。使用的目的是在常态和非正规的学习活动中,评价学生学习、监督各个不同学习共同体相互学习、增加教育管理与服务的能力水平。
如图1 所示,包括主要资源整合与利用。将学生,教师、家长、管理者互相串联在了一起。学习资源与教育互动创新互相指导融合。教育治理与教学活动是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图1 云教育生态结构
参与主体是云教育生态最基本的要素。充分发挥学生、教师与家长的积极性,努力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教师与学生之间互相配合,在教育云的基础上不断加大自己的主体认识。而教育管理者需要参与教师与学生积极沟通,不断参与学校治理与教育云应用。教育工作者不仅需要与教育管理者积极参加教育资源建设,而且要加入资源治理平台。
云端学习资源是云教育生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知道云端学习资源不仅可以提升学习价值,而且可以呈指数的解决现在教育所可能面对的难题。它不仅仅表现在云资源的快速与便捷性上,更体现在资源的可用性以及资源能力的可承认或可接受的程度上。云端学习是下一个时代,我们需要面对的现实就是不断增长的学习需求,与匮乏的学习资源或低质量的学习资源之间矛盾。
教学活动的创新是促进云教育生态不断发展的关键环节。在教育云的支持之下,教学活动不再仅仅是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智能化的学习评估系统精细准确地采集分析教学活动中产生的各项信息,并根据评估结果开展后续教育教学活动,使得云教育生态下的教学活动更具针对性和高效性。
在云教育环境中,教育管理者不仅能够实时掌握学校、教师、学生的各类信息,还能通过教育云平台发布各种招聘面试等信息,组织校际网络教研等。智能化的反馈决策模块可以非常快速的对教育教学中发生的问题进行处理,可不断提高学校的能力也可提高教师的应变能力。
三、云平台教学应用对教学变革的影响
1.新的资源观
传统的教育资源不论是在信息化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无法满足我们的需求,同时受到不同平台的制约也很难发挥出云的优势。另外资源格式的不同也同样严重制约了教育云的应用,以及素材格式的差异限制,难以统一使用。[5]教师对云平台资源的不熟悉,以及传统的定式思维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教师对云平台的使用。同时,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在学习风格和学习习惯上的不同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育资源的统一化定制服务。增加了教育资源服务的难度。因此为了面对这些困难,就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提高个性化服务的能力。所以云平台的教学应用在这里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通过对现有教学资源的整编梳理,以及通过搜集数据在云端完成海量计算,对教师的个性化需求给予预测和满足,使备课效率大大提高。
但是更大的问题在于:传统的教育资源远远落后于现实的需求,而落后的教育教学观念不断阻碍着创新人才的培养以及传统概念不断落后与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要求。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出现了云生态中以学生为中心的视频微课、学习软件等云资源。所以在这个互联网空前发达的年代,应当告别传统的以教师教学为中心的资源观,代之以大力开发学生自主学习用微课程资源的新资源观。
新资源观是对传统教学系统中资源观的升级。观念上的改变是教学改变的先声,首先新的资源持续加强对学生的重视,即以学生为中心,不断从学生角度出发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同时个性化的学习资源也不断对我们的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以及微课程的崛起,微课程学习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各种学习资源无论是PPT、写字板、电子白板以及微视频等都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开发。而微课程也是在教育云的基础上最有发展前途与发展潜力的教育资源。
云平台教学应用下的新资源观倡导智慧云资源。这是因为,在云计算和大数据背景下,信息资源是以海量形式存储于“云”上的。我们可以设想,在云平台的支持下,通过不断增加教育资源的标签从而形成一个资源网络,可以快速地查找到需要的资源。同时教师根据自己的需求设计个性化的教学设计方案,以大数据环境下的数据分析与决策和设计出发。在此条件下进行云平台的资源设计与构建,在事实上将模块化以后的教学需求及重构的教学与重构的资源相配套。
2.新教学观
(1)信息化教学前移的心理学依据:单对单现象常常是老师对无法上课的学生进行补偿性上课,40多分钟的学习需求,大部分情况下仅仅只在20分钟就能够达成。在单对单的补课中,由于受到外界的打扰特别少,学生的关注度很高,因此,单向教学的学习效率非常高。云平台教学在使用中学习软件与微课等新型资讯化教学的著名特点是“人机一对一”[7],微课程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就能够在“人机一对一”交互阶段里发挥出很高的创造力,能够取得非常大的效果。
(2)理论基础存在于资讯化教育前推的依据:萨尔曼·可汗发明的,杰出且充满想象力的“用视频再造教育”的资讯系统及其实施学习的手段,是反映学习者的个体属性的,同时学习者会被灵感、被资讯所吸引。“视频再造”学习法是以人性化学习理论为依据,要求学生自己制定一个特定学习任务的学习规划。在学习者发现有无法解决的问题时,能够多次查阅教学录像,解决问题。“视频再造”学习法可以让不同学习水平的学习者在其原有学习成果的基础之上,进行有意义的学习。但是当学习者,遇到无法理解的知识点时,教师会在课堂上进行个别化的讲解,从而提高学习质量。[9]
(3)实践的优势存在与资讯化教育前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非常重要。众所周知教育云平台有一个非常大的优势,那就是可以让学生更加自主和个性化的学习。与此相对,在传统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将学习任务推给教师,由教师安排各项学习活动与任务。而学生没有任何自主和个性学习的空间。为了解决学生的个性化与自主学习的需求,教育云平台将会为每位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
为了最大可能的实现云平台教育的开放性与共享性的优势,打破学校,家庭、社会,这三者之间的壁垒势在必行。云平台通过统一登录服务,让学生家庭和社会实现信息共享、资源互通、实时监督。教师、家长与社会的大数据汇总,可以让学生在阳光下成长。
四、结束语
一个信息化教学创新的时代已经到来。教育云平台是这个创新平台的孵化器,它为学生、家长、教师提供服务。教育云平台通过云计算,云资源库共享、智能化教育教学管理等服务,将全方面地改变我们的学习环境与学习模式。教育云平台使现有的教学形态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
[1]刘鹏.云计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2]周鹏等.我国农村中学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探索——福鼎二中基于移动学习终端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创新[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08):15-18.
[3]冯坚.基于云计算的现代远程教育展望[J].中国电化教育,2009,(10):39-42.
[4]祝智庭,管珏琪.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新发展:从“班班通”到“教育云”[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14):4-8.
[5]罗洁.北京基础教育服务体系(基础教育云)[J].电化教育研究,2013,(06):57-63.
[6]杨孝堂.杜若与热哈提·努尔散,基于国家远程教育云的数字化资源建设[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21):14-17.
[7]卢蓓蓉,任友群.中国教育信息化的云中漫步——教育云建设的困境及探析[J].远程教育杂志,2012,(01):62-67.
[8]张进宝,黄荣怀等.智慧教育云服务:教育信息化服务新模式[J].开放教育研究,2012,(03):20-26.
[9]金陵.中美“翻转课堂”比较及其思考[A].徐福荫,黄慕雄主编.教育技术协同创新与多元发展[C].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3.5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