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平衡计分卡原理的机构编制绩效评估体系设计
2018-01-09张帆
张帆
摘要:高效合理的行政体制安排和国家机构设置,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前提,而政府职能配置、机构编制资源配置的效率如何,最终要通过绩效评估予以检测。本文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思想,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尝试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机构编制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关键词:机构编制评估;平衡计分卡;公众部门;优化配置
一、研究意义
高效合理的行政体制安排和国家机构设置,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前提,将为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领域深化改革提供制度支撑。而政府职能配置、机构编制资源配置的效率如何,体制机制的运转效率如何,最终要通过绩效评估予以检测,通过管理予以持续改进。
近年来,为推进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不断加大对机构编制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力度,如戈文英的《机构编制评估指标量化方法探索》,陈佳斌的《关键绩效指标法机构编制评估中的应用》。但是目前相关研究仅仅停留在宏观层面,或者仅仅限定在“三定方案”范围内,并没有构建出完整的、系统的、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鉴于此,本文试图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思想提出机构编制评估概念模型,为构建一个符合我国国情的机构编制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提供引导。
二、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机构编制评估思路
平衡计分卡fBalance Score Card,简称BSC)是由哈佛商学院Rokert S.Caplan等人于1992年发明的一种绩效评估和管理的工具。平衡计分卡提供了一种全面的评价体系以企业(组织)发展战略和长远目标为核心,将组织及其内部各部门的任务和使命转化为多样的、相互联系的目标,然后再把目标分解成由客户服务、财务状况、内部经营過程、学习和成长四个维度组成的多元绩效评估系统。
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政府机关已正式采用BSC。瑞典哥德堡市政府的BSC项目,建立了政府与市民之间的沟通平台,增强了政府管理和绩效评估的客观性和透明度,也提高了公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在我国,青岛市政府积极引入BSC等先进的绩效管理理念,明确了政府部门的价值观、使命、远景和战略,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机构编制评估指标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运用平衡计分卡(BSC)原理能够从战略上把握机构编制评估体系的构建思路。在构建过程中,要坚持三项原则:一是目标性,机构编制评估指标要与当前党和国家行政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相符合。二是明确性,应选择明显、易于识别的评估要素,如职能、机构和编制等标志。三是关键性,要能切实解决当前机构编制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影响全局的重要指标要加大评估权重。
三、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机构编制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一)机构编制评估关键要素的设定
依据BSC的逐级分解战略目标的原理,我们把机构编制绩效评估体系分解为首尾相接的四个维度:财务维度(履职效果)、客户维度(公众满意度)、学习与成长维度(人员素质)、内部运作流程维度(职能、机构、编制)。
1.财务维度。财务业绩指标可以显示组织的战略是否对改善组织盈利做出贡献。考虑到政府部门的特殊性,在公众部门的机构编制评估中,相应的财务维度的一级指标调整为“履职效果”。
2.客户维度。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突破了传统的公共行政文化,它是以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需求为根本出发点,将社会公众作为公共服务的顾客。本文将此一级指标定义为“公众满意度”。
3.学习与成长维度。政府等公众部门的学习与成长维度的战略目标是培养和选拔一支思想政治素质好、业务工作能力强,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的干部职工队伍。本文将此一级指标定义为“人员素质”。
4.内部运作流程维度。内部运作流程指标是机构编制评估的主体,其阶段性战略目标主要是机构编制“三定”等相关方案的落实情况。根据政府部门的特点,本文将其内部管理分为三个子维度:职能履行情况、机构执行情况、编制执行情况。
(二)机构编制评估指标体系结构和评分标准
根据十九大提出的建立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为目标要求,本文结合KPI绩效管理指标的方法步骤,将机构编制绩效指标划分为三级。一级指标考核对象为战略目标管理层。二级指标为事务部门层面,是通过对一级指标层层分解得来。三级指标是组织内操作层面的绩效评价指标,是具体岗位的绩效与整体绩效的结合。在此基础上,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法)对财务维度(履职效果)、客户维度(公众满意度)、内部运作流程维度(职能、机构、编制)、学习与成长(人员素质)四个模块进行量化,各个模块内指标权重按同比例处理。主要结构详见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