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辩证的角度看待科技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
2018-01-09向雪静罗涛
向雪静 罗涛
摘 要:现如今,科学的进步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同时也让人类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众所周知,生态文明与科技发展之间的矛盾始终存在,科技能为人类解决资源、能源的供求问题,但如果生态环境因此而破坏,那就是不可取的,也是不可持续的。因此,这就需要科技与自然建立起一种和谐方式,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本文着重从辩证的角度来分析科技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阐明两者的关系。
关键词:辨证 科技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
中图分类号:X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8)11-0-01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之所以在生产力的范畴中要纳入科学技术,是因为马克思认为在一定层面上科学技术就等同于一般社会生产力。而随着经济的发展,邓小平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的论断,此观点不但总结了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功能,而且还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着社会的进步,而社会的进步却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眼下,如何促进科学技术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相处,维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成了当务之急。
二、科学技术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在人类改造和征服自然的过程中,科学技术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的进步提高了人类物质生活水平与社会生产力,实现了人类社会的空前繁荣。只有不断坚持科技进步与创新,广泛的应用生态化科技,增加资源循环使用次数,才能避免环境污染。
科技发展保护和改造了自然界。科技发展实现了能源与资源的节约并提高了使用价值,以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人类通过选择先进的科技工具,开发自然界各种资源,实现了从非资源到资源的转变,减少了资源浪费。随着新技术,新工艺的产生,不仅降低了资源使用成本,提高了资源的利用价值,而且使产品质量得到了充分的保证。再者,能源的开发需要科技的发展,从以前的水力、畜力到现在的煤、石油、天然气以及可再生资源的出现,通过科技发展与创新,人类社会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
丛林的破坏,水源的污染,臭氧层空洞的产生,全球气候异常等严重问题最后都需要科学技术的发展来处理。总之,生态文明的建设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我们要充分利用一切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技成果,科学、高效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科技进步的同时改变了自然环境的原始面貌,破坏了生态环境的发展平衡,根据对立统一规律的辩证观点,良好的自然环境能够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和生存质量,推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然而,也只有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应用到优秀的科技成果,才能真正地实现对自然的保护。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依存。
三、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
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利有弊,一方面,科技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福利与便捷,但另一方面却是以牺牲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为代价。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一刃向着生态环境,一刃向着人类社会,而人类与自然又是相互作用的矛盾统一体[2]。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终究还是会反应到人类社会生活中。
科技的危险程度与其强大程度成正比,科技发展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正随着人类认识的提高而逐渐显现出来。在科技发达的今天,资源的过度开发,造成自然界在亿万年进化中所保持的生态平衡被破坏,自然灾害频频发生。科技发展使得农业技术不断提高,农药和化肥的出现,让人类粮食成倍增长,各种有害昆虫得到有效控制,推动了农业的现代化进程。但是,在享用着高科技给我们带来福利的同时我们发现,空气不再清新,食物不再放心。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时代。煤的燃烧,让空气中的CO2与SO2等有害气体含量猛增。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石油成为了内燃机的主要燃料,而石油的开采加大了对海洋和土壤等的污染。如今,科技把我们带进了信息化时代,但这把利刃带来了自然资源消耗殆尽,生态环境加剧恶化,人类的生存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的压力和挑战。科学技术带动着人类文明不断地向前发展,但是却导致了各种资源枯竭、珍贵物种灭绝, 资源频频告急。
四、现代科技发展背景下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
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全局出发,201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九大提出“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环境问题需要把生态环境跟人类的生存相结合,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可持续的发展。通过发展去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社会环境与生态环境的平衡。
第一,推进科技创新。科技贯穿于人类生存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3]。因此,建设生态文明,不仅要依靠科技,还要大力创新,使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更多更好的成果。
第二,坚持以人为本。把人类的生存放在首位,促进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友好、可持续发展。把握好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之间的关系,不仅惠及当下,更造福于子孙后代。
第三,建立生态工业。“生态工业是依据生态经济学原理,以节约资源、清洁生产和废弃物多层次循环利用等为特征,以现代科学技术为依托,运用生态规律、经济规律和系统工程的方法经营和管理的一种工业发展模式”[4]。以低消耗、低(或无)污染、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为目标,开发可更新的永续资源。同时抓传统工业的提升和生态工业的建设。
第四,优化产业结构。使用最少的资源和能源,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一方面要抑制高耗能、高排放行業过快增长,推动传统产业向绿色产业改造升级。另一方面要优化能源结构,减少对不可再生能源的耗费,更多的采用风力、水力发电,生物能源等。大力发展生态科技,将生态学原则渗透到科技发展的目标、方法和性质之中,以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为最高准则,以不断解决人类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为宗旨,追求生态经济综合效益,最终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5]。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第1版,第274—276页.
[2]高中华.生态危机的技术内涵:对技术负面效应的评析[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1(5):38-40+52.
[3]《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64页.
[4]孔凡斌.生态经济区建设理论与生态产业体系构建分析——以江西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09(7):101-104.
[5]杜宇.建立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态科技[J].北方经济,2009(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