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拓学生思维提高化学素养

2018-01-09徐尚文

甘肃教育 2018年20期
关键词:化学教学学习兴趣问题

徐尚文

【关键词】 化学教学;思维;学习兴趣;问题;实验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20—0118—01

一、激发学习兴趣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愿望。”在学习过程中,兴趣是产生思维动机的重要因素,只有学生热爱化学,才会有积极持久的学习劲头。像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注意采用贴切有趣的导入,或利用先进的电教手段等组织学生活动,发现和保持学生思维的火花,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积极思维的品质。例如,我在讲《一氧化碳》时是这样设计的: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这节课的重点。教学时,我首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冬天生煤炉时,在煤层表面出现蓝色火焰,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我们经常听说有人煤气中毒,你知道煤气中毒是怎么一回事吗?怎样才能防止煤气中毒呢?提出这样一些问题,同学们感到新奇有趣,学习兴趣大大地提高起来。事实证明:教师不以自己的思维模式去限制学生,而是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思维才会千姿百态,学生的思维品质才能得到发展。

二、精心设计问题

思源于疑,没有问题就无以思维。思维总是从解决问题开始的。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提出启发性问题或质疑性问题,创设新异的教学情境,给学生创造思维的良好环境,让学生经过思考、分析、比较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讲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可提出:大理石既可以与盐酸反应也可以与硫酸反应,为什么却要用盐酸而不能应用稀硫酸呢?在讲述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时,可利用其性质的对比和分析,从而提出除去杂质二氧化碳的方法。在讲浓硫酸做气体干燥剂时可提出:浓硫酸可干燥氢气、二氧化碳等气体,为什么不能干燥氨气呢?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把学生探索的热情激发出来。设置问题时要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的内容应潜伏着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和符合知识积累的逻辑顺序,一环扣一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叩开学生思维的大门,使学生感到新颖,造成连续的思索,形成持久的内驱力,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活跃课堂气氛,有效地调动每个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这样可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

三、改革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教学时,教师应积极为学生动手做实验创造条件让学生充分认识化学实验的作用。

1. 让学生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如在学生学习了制氢气的实验之后,让学生设计实验室制CO2的实验。可首先问学生产生CO2有多少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再让学生选出实验室制CO2的反应原理,培养学生求同思维,最后,让学生运用比较和类比的方法,设计出CO2的实验室制法,培养学生的类比思维能力。

2. 对课本的实验进行改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如为了保护环境,对课本的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进行改进,让学生勇于批判,也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3. 将一些验证性实验设计为探究性实验。学习的探究过程,本身就是知识的生成过程,教师要避免把现成的答案和结论直接呈现给学生,重视通过学习的发现过程来生成新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思维惰性普遍存在,教师要特别注意帮助他们克服依赖性,坚持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使学生明白,只有自己付出脑力劳动,积极思维,才能获取真知识。也只有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自己的思维能力才能得到迅速发展。独立思考在学习中的表現,首先应是善于独立发现问题,独立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并能独立地判断学习结果正误;另一表现为不盲从,不轻信,不依赖,凡事都要问个明白,都要经过自己头脑思考后再接受。不少学生上课懒于思考,只等着老师去讲,自己抄现成的结论。看书时,不善于发现问题,有时发现了也不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去解决,而喜欢依赖别人的帮助,做作业时,遇到难题就问同学,甚至抄袭,正是这种缺乏独立思考的学习态度,使他们陷于学习落后的境地,所以要想办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遇到问题不要直接给答案而要进行启发,让学生自己通过积极思维获得成功。这样会增强学生独立思维的信心,使其思维能发展到一个新高度。

总之,思维方法是人们进行科学研究的手段,是使思维运动通向客观真理的途径和桥梁。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处于一种积极参与、理论联系实际的状态,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编辑:张 昀

猜你喜欢

化学教学学习兴趣问题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化学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构建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