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2018-01-09周金财
周金财
【关键词】 小学;体育教学;分层教学;运用;问题
【中图分类号】 G62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20—0074—01
一、分层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1. 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分层方法。小学体育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把学生分为3个层次,A层学生体质情况较好;B層学生通常为体育能力中等; C层学生体质较弱,体育技能和水平较低,对待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不认真。根据上述层次的划分,教师可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计教学内容及环节,使学生掌握所在层次的体育知识和技能。 例如,在篮球教学中,C层学生需了解篮球基础知识,并能够基本掌握篮球传递、投篮等动作的发力方法,具备一定的身体协调能力;要求B层学生在此基础之上能够熟练掌握传球和投篮技巧; A层学生体能较好,面对篮球教学内容掌握速度较快,为了进一步提升 A层学生的学习水平, 教师可组织此类学生开展篮球比赛,比赛形式以学生人数为基础,如果A层学生人数过少,可开展5人的街头篮球比赛。
2. 小学体育教学主体分层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情况加以分层,形成高、中、低三阶段系统化的教学模式。通常而言,1至2年级为低段,3至4年级为中段,5至6年级为高段, 通过年龄划分学生层次,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客观规律实施层次化小学体育教学,可提升学生体育学习效率。 小学低段学生一般在6至7岁左右,此时学生骨骼和肌肉发育尚不完善,骨骼较软,教师应避免大负荷运动造成学生身体发育出现问题。同时,该阶段体育教学应以游戏作为主要形式,其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具备体育运动意识,并培养学生相关的体育能力。 诸如,木头人、老鹰捉小鸡、青蛙抓害虫等等,如果学生在上述游戏活动中不断运动,则能够提升跑步、跳跃能力。 对于中段学生,需加强体育基础知识内容的学习,此阶段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体育基础,教师可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他们了解体育知识,掌握体育技能,以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教学内容可包括各项体育项目历史、田径及球类运动规则等等。 小学高段体育教学以培养学生体育技能为主,这一阶段学生体育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较好,具备相应的体育素养, 此时教师可采用体育竞技的形式激发学生好胜心,从而提升高阶段学生体育技术水平。
3. 小学体育学生评价分层方法。在统一标准评价模式下, 学生的主体性没能显现,这一模式致使部分身体素质较弱学生的自信心受到严重打击, 不利于学生未来的体育学习。 因此,在教学过程实施分层模式基础之上,在学生评价中也应采取分层法,可根据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设计差异性评价模式, 其科学性特点得以充分凸显。 例如,常规小学体育学科评价中多以50米跑、立定跳远和仰卧起坐为学生评价项目,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为三个层次学生设定不同的评价标准。以三年级学生为例,50米跑项目,A层学生应为8.5秒、B层学生9.2秒、C层学生10秒,通过此种分层化评价模式,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开展差异化评价,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使学生意识到通过自身努力能够提升体育成绩,对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起到了关键作用。
二、采用分层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 课内课外相结合。体育教学不单集中在课堂教学之上,在课外也要重视学生的身体锻炼。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教学要点, 在课堂上可帮助学生树立和养成正确的锻炼习惯,同时可以教师带领或者小组成员自行活动等形式,组织和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巩固和复习课堂上所学的体育知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2. 保证考核标准和分组的公平性。教师采用分层教学方法意味着不同类型学生所接受的体育教育内容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确定学生分层和制定针对性教学方案时,一定要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教学原则,保证不同层次学生之间存在良性竞争氛围, 避免学生之间互相攀比和诋毁的状况。同时在进行考核时,一定要保证考核内容能够真正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水平,使得学生能够通过考核结果明确自身存在的不足,及时调整和优化学习状况。 另外,要注意教导学生,考核结果不是评判一个人是不是好学生的唯一标准,只要认真进行体育活动,完成教学任务,每个学生都会得到各自的能力提升。
3. 教学内容和目标要及时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存在不断变动的问题,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改变,及时调整学生分层规划结果和教学内容,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够完成体育教学目标,在体育教学中享受学习的乐趣。
编辑: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