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标准化+农业”工作现状及对策建议

2018-01-09李姗姗郑玉艳张金金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20期
关键词:对策建议安徽省存在问题

李姗姗 郑玉艳 张金金

摘 要:近年来,安徽省在结合资源优势的前提下,大力推动“标准化+农业”战略行动,加快标准化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充分发挥“标准化+”的催化效应,更好地为农业发展服务。该文通过调查研究,分析了安徽省“标准化+农业”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为推进安徽省“标准化+农业”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安徽省;“标准化+农业”;现状;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 F2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20-0012-5

Analysis about Statu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Standardization + Agriculture in Anhui Province

Li Shanshan et al.

(Anhui Institute of Quality and Standardization,Hefei 230051,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Anhui province promotes vigorously strategic action of ‘Standardization + Agriculture under the premise of combining the advantages of resources,accelerates the application of standardization in agriculture and makes full use of catalytic effect of ‘ Standardization + to serve agriculture better. In this paper,the current status and main problems of ‘Standardization + Agriculture in Anhui province was analyzed through investigation,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which would provide references for promoting ‘standardization + agriculture in Anhui province.

Key words:Anhui province;Standardization + Agriculture;Current status;Countermeasures

2017年1月,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在全国标准化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不断强化“标准化+”意识,大力开展“标准化+”行动,在各行各业充分彰显“标准化+”的催化、引领、门槛、支撑、倍增的效应。安徽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业资源丰富,农产品比重大,近年来,安徽省在结合资源优势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农业,大力推动“标准化+农业”战略行动,加快标准化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实现农业与标准化的深度融合,实现了“1+1>2”的效应,充分发挥了“标准化+”的催化效应,服务农业发展,推动了“标准化+农业”工作的快速发展。

1 安徽省“标准化+农业”工作现状

1.1 农业标准体系建设不断完善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的精神,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的正确领导下,安徽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与农委、科技、畜牧、环境等涉农部门和单位通力配合,积极履行职能,不断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加强农业标准修订,完善农业标准体系。以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为重点抓手,不斷加大农业标准的推广实施力度,农业标准化工作服务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明显,在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发展、规范农业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保障消费安全、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重点是标准的制定和有效实施。近几年,在全省各级涉农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下,结合示范项目实际,指导示范区承担单位逐步建立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为主要内容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标准体系。逐渐形成覆盖示范项目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标准体系,切实做到了各个环节有标可依、有规可循。全省在建的示范区龙头企业90%以上都进行了“标准化良好行为”创建活动,截至目前,全省制定发布农业地方标准1678项,安徽省农业标准体系初步形成,内容涵盖了水稻、小麦、油料等主导农产品。

1.2 逐步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截至2016年底,安徽省在农业领域主导或参与研制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分别从“十一五”末的56项、47项、531项,增长到目前的106项、108项、1224项。安徽省标准化部门共主导创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18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县2个(如图1所示),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63个(如图2所示),示范涉及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示范对象覆盖粮食、蔬菜、畜禽、水果等大宗农产品和各类地方优势、特殊农产品。成功申报地理标志保护产品70个,获准使用地标专用标志的企业300余家,地标产品总产值超过150亿元。安徽省“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总数接近4095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1940个,绿色食品1700个,有机农产品420个,农产品地理标志35个。

1.3 政府奖励及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安徽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业标准化工作,先后出台了《关于实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的意见》、《关于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从全省政策层面给予农业标准化工作大力支持。并建立了以省政府分管省长为召集人、省直25个部门参加的实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合力推进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的工作机制。同时全省16个市级政府和57个县(区)级政府相继出台了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相关政策和奖励措施,大大地推动了县域标准化工作。标准化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政府及众多部门。在农业方面,政府各涉农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激励政策,促进标准化工作在农业领域内的推广发展。经过收集整理,农业标准化政策现状见表1。

1.4 农业标准化技术支持力量不断加强 安徽省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成立“安徽省棉花实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多年来,这些技术组织通过开展各种活动,不断为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全面开展提供技术支持。2008年,省局发布了《关于安徽省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设有关工作安排的通知》,对已成立的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进行了清理整顿,并根据业务、专业等方面对专标委进行重新整合,目前保留的54个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涉及农业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为7个。农业方面相关的专标委在跟踪国际上相关行业技术标准的制修订、跟踪本专业领域科技发展最新动态等工作对安徽省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开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1.5 “标准化+农业”发展模式逐渐成型 安徽省位于华东腹地,跨长江、淮河中下游、东连江苏、浙江,西接湖北、河南,南邻江西,北靠山东,属于农业大省,是全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主要农产品有粮、棉、油料、茶叶,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推广发展模式经过20几年的发展,由前期的政府主导型逐渐发展为龙头企业带动型、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带动型农业标准化推广发展模式。如图3所示,在安徽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推广初始阶段,推广发展模式全部为政府主导型,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龙头企业的不断崛起,政府主导型的农业标准化推广模式逐渐显露了其缺点,农业标准化发展推广模式不断以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型为主,截至2017年1月份,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914家、龙头企业“甲级队”133家、省示范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35家,已具备实现龙头企业带动型发展推广农业标准化的硬件条件。

1.6 创建了一批农产品新品牌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安徽省把农产品品牌的建设作为提升农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来加以培育,大力推进农业品牌战略,加快安徽省农产品品牌建设。安徽省政府和各市县地方政府通过举办各种农产品展销会、“农交会”等活动,使得黄山毛峰、芜湖大米、砀山梨、长丰草莓等一大批地方名优农产品知名度逐渐扩大。根据有关数据显示,2009年全省各类龙头企业已达到5300个,比2008年增加266个,带动农户750万户,农户户均增收1400元,各类农产品品牌数量达到8000多。在农产品品牌数量增加的同时,龙头企业规模迅速扩大,竞争力增强。以龙头企业带动型发展推广农业标准化,不仅能够使龙头企业这些优势充分利用起来,还可以积极发挥龙头企业的区域影响力,扩大示范作用,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力量。安徽省六安瓜片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六安瓜片科研、种植、加工、销售、茶文化传播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企业,自企业承担建设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开始,通过多种渠道积极采集有关标准,建立完善六安瓜片生产技术管理和工作标准体系,在示范区建设3年内,示范区面积达到867hm2,辐射周边10个乡镇,1万余农户直接从事六安瓜片茶叶生产,2012年示范区人均茶叶收入达5000元,农民年增收入达40%以上,年产值达1.8亿元,上缴税收1200余万元。

1.7 分批推进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工作 建设美丽乡村,是加快建设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美丽安徽的基础性工作,是打造“三个强省”的具体行动。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有利于推进乡村产业与经济发展,促进农民致富增收,构建安徽城乡统筹发展的新途径;有利于挖掘乡村文化资源,传承优秀民俗文化以及非物质文化,拓展安徽文化展示和传承的新空间;有利于保护乡村山水生态资源的完整性和连续性,构建绿色乡村体系,打造生态强省的新亮点。目前,安徽省已完成了多个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工作,如铜陵市义安区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工作,淮北市烈山区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综合改革標准化试点工作,安庆市潜山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芜湖市南陵县美丽乡村示范点工作也在稳定推进中;同时,安徽省已完成了569个中心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完成了10.6万户农村危房改造,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5万户;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完成了2万多个自然村环境整治,一大批“脏乱差”的村庄环境卫生得到了有效改善,乡镇生活垃圾处理率达85%,35个县(市、区)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面启动,599个美丽乡镇完成9.1万户卫生厕所改造;新增52个“国字号”传统村落,至此,安徽省国字号传统村落数量已达163个,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2 存在问题

近几年,安徽省农业标准化的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还没有完全适应国内市场需求,且与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定现有农业标准化体系仍不健全,缺乏系统性、全面性,标准水平偏低、标龄长,标准的时效性差,标准的科学性、配套性、可操作性需要进一步提高,且大多质量标准只是部分指标采用了国际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少;二是政府经费投入略显不足,资金支持力度不够;三是标准宣传贯彻不到位,农业生产者、消费者和广大农户缺乏对农业标准化的正确理解和应用,标准的作用尚未很好地发挥;四是人才资源和技术储备不足,相应的农业标准化机构和专业队伍尚未完全建立起来;五是农产品标准化未完全落实。安徽特色农产品种类虽然繁多,如黄山石耳、砀山酥梨等,但品牌少、品牌小且品牌不响,难以按统一的标准组织生产,给农业标准化的推广和实施增加了难度。

3 对策建议

3.1 逐步完善农业标准体系 逐步完善安徽省农业标准制修订机制,发挥农业部门和专家在制定标准中的作用,提高制定标准的水平,同时加快标准制修订的速度,缩短周期,使标准制修订工作与科学技术发展保持同步。对于过时的农业标准,应及时修改更新。搜集农业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并按一定的排列顺序进行整理和归类,方便标准制修订和管理部门按计划实施标准制修订工作。及时填充农业标准体系中的一些空白区域,使标准间尽可能的协调配套。结合安徽省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建立起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主,与其配套的包括地方标准和农业企业标准在内的农业标准体系,加快安徽省农业标准化进程,提高全省农业标准化水平。

3.2 强化政策支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各级政府要做好“标准化+农业”发展规划,积极把农业标准化建设纳入到当地经济发展规划中,形成政府统一领导、质监部门牵头协调、各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标准化+农业”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各级政府要把农业标准化工作经费纳入到财政预算,每年应列出部分专项资金,用于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农业标准化知识宣贯、以及标准化工作人员培训等的奖补。设立标准创新贡献奖,奖励和表彰标准化工作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对采用国外先进标准和国际标准的产品,在政府采购时优先选用。建立多元化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鼓励和引导企业、组织和个人等社会力量参与到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中来,多渠道增加农业标准化的投入,从而更好地推动“标准化+农业”工作。

3.3 大力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 紧紧围绕茶叶、粮食、果蔬、畜牧等特色产业,积极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工作。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应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把提高龙头企业的标准化水平,作为推进全省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重中之重。鼓励示范区积极开展标准体系框架研究,建立健全现代农业的标准体系。示范区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应对相关标准、试验示范过程中的原始数据、项目活动、会议记录、标准审定、实施进度、技术培训资料、原始监测数据等进行收集、整理、归案,并根据各项技术标准指导实际生产,引导农民按标准生产,大力培育示范大户,以点带面扩大示范带动范围。最后,示范区还需加大标准体系的宣传力度,扩大宣传范围,进一步规范产品生产、加工、运输、仓储、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工作流程,确保示范区产量、质量同步提高。

3.4 加快农业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 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尽快培养一批涵盖农技推广人员、龙头企业、基层生产和管理人员、农村专业合作社及农村种养殖大户等在内的既有标准化专业知识,又有农业生产专业技能及实际工作经验的专业队伍。完善规章制度,鼓励农业标准化技术推广人员学习新的科学文化知识,同时组织农业标准化技术推广人员进修学习,进一步提高农业标准化技术推广人员自身的业务素质,从而能更好地为农业标准化工作服务。农业标准化的实施主体大多是广大农户,要从农户中培养农业标准化工作的积极分子和带头人,并用农业标准化的工作成果来引导农户按标准组织生产。另外,农业院校、科研单位也要加强“标准化+农业”的研究工作,积极创造有利于农业标准化科研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培养更多的农业标准化管理人才。

3.5 加大标准化知识宣贯力度,增强农业标准化意识 采用多渠道、多種形式的宣传手段,加大对农业标准化知识的宣传,提高标准化在农业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中的认知度,营造广大农户了解“标准化+农业”知识、参与农业标准化活动、享用农业标准化成果的良好社会氛围。如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标准化+农业”技术相结合的专业队伍,利用现有的农业标准化推广服务体系,在传授农业技术的同时,将标准寓于其中,大力宣传标准化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作用,指导生产者掌握农业标准内容,自觉按照标准生产。同时,有关部门应建立监督检查体系,对标准实施进行监督检查,对企业进行质量审查,确保标准得以正确的贯彻执行,进一步增强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的农业标准化意识。

3.6 以标准化推进农产品品牌发展,营造良好农产品品牌发展环境 当前农产品国内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亟需完善品牌建设,形成品牌优势。应将农业标准化与实施品牌战略有机结合起来,以农业标准化建设促进品牌建设,以品牌建设推动农业标准化建设。相关部门要重点扶持当地特色农产品种类和相关的龙头企业,实施农业标准化,并根据实际情况,以市场为导向,对具有品牌优势、规模优势的特色农产品,加紧制定相关的质量标准。大力培育一批有一定规模的龙头企业,通过实行“龙头企业+合作社+标准体系+基地+农户”的模式,推行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标准化管控,以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为争创名牌打下良好的基础。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应积极申请中国名牌、有机证书、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等证书,加强示范区农产品品牌建设,增强市场竞争力,为安徽省“标准化+农业”工作的崛起助力。

参考文献

[1]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农业标准化[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3:7-9.

[2]李岩.我国农业标准化发展与调整方向的探讨[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5(2):130-133.

[3]董秀云,郑金贵.福建省农业标准化工作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29):11883-11885.

[4]郝阳阳,何忠伟.北京农业标准化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科技和产业,2014,14(12):40-42.

[5]邱泗杰,陆少峰,张娥珍,等.广西农业标准化发展现状与对策[J].西南农业学报,2009,22(4):1175-1180.

[6]汪兵,陆新文.安徽省农产品品牌建设问题探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12,14(3):37-38.

[7]黄良钰,潘明正.浙江省浦江县农业标准化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园艺与种苗,2016(1):76-78.

[8]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EB/OL].[2017-01-20].http://www.ah.gov.cn/UserData/DocHtml/1/2017/1/20/4798627571531.html.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通知[J].辽宁省人民政府公报,2004,02.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对策建议安徽省存在问题
成长相册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