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绿色发展 着力打造大美霍邱生态文明的思考

2018-01-09周明刘明光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17年19期
关键词:打造推进绿色发展

周明 刘明光

摘要 绿色发展已成为很多国家和国际社会组织的共识。通过制定绿色增长规划、建立绿色城市、加强绿色投资等策略,促进本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追求社会、经济、生态有机融合的发展目标,适应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成为转型时期全球城市发展的主流方向。

关键词 推进 绿色发展 打造 霍邱生态文明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立足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使命,洞悉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跃迁的发展大势和客观规律,就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凝聚形成绿色发展理念,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创新发展。强调“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科学揭示生态兴衰决定文明兴衰的发展规律,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与时俱进;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为马克思主义自然生产力理论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现代化建设全局的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并从树立生态观念、完善生态制度、维护生态安全、优化生态环境,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系统论述、提出明确要求。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建议》提出“五大发展理念”,成为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理念集合体。其中,绿色发展理念与其他四大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我们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性认识的最新成果,具有重大意义。

一、霍邱县推进绿色发展的情况

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不仅为生态文明建设如何开展指明了方向,也拓展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再次凸显了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皖西霍邱县有着3487平方公里的锦绣沃土。城东湖、城西湖、北淮河三水环抱,泽被着全县30个乡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建设“滨水之都皖西钢城”目标,霍邱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统领,按照县十四次党代会确立的工作思路,实施四项战略,围绕一心三带六区重点实施“121”四大平台建设的城市空间格局,做足“绿”文章,努力建成功能配套、宜业宜居、宜商宜旅的“淮畔明珠”就是要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做足绿文章、水文章、文化底蕴文章。能否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发展机遇,是我县能否推进城市绿色发展,加快建设生态优良、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型城市,实现经济的转型发展、发展特色产业,培育特色小镇、建设大美霍邱的关键所在。

二、推进绿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按照建设特色“四县战略”发展定位,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促进自主创新、加快产业升级、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生态保护等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具备打造绿色发展的基础条件。但要看到,现阶段,霍邱县经济发展方式尚未根本转变,城市缺乏产业支撑及配套设施不够完善等因素造成了区域地价偏低、城市品质相对不高。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日益突出,节能减排的任务十分艰苦,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刻不容缓。我县在推进绿色发展道路上仍有许多矛盾问题急需解决。例如:加工制造业技术水平不高,工艺、技术、设备仍然比较落后,矿山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偏低,生物工程等新兴产业培育比较缓慢。清洁能源和清洁产品推广使用率低,部分企业污染物排放超过排放标准,依法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难度大。绿色经济尚未形成较大规模,产业结构还不够合理,绿色消费模式还在建立中。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碳排放强度等仍然偏高,生态环境质量还不够优化,环境综合整治仍有许多工作要做,并成为阻碍建设大美霍邱的生态建设的瓶颈。

三、深入推进绿色发展的思考

(一)注重突出规划引领

绿色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須坚持规划引领发展。把绿色发展理念和要求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和重大决策上,秉承绿色发展理念,把生态文明理念植根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环节,落实到重点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城乡规划布局、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人口发展等方方面面,分阶段、分步骤地推进绿色发展。着力构建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政策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认真实施新一轮治淮、绿色长廊建设,加快发展观光旅游、高效农业等特色产业,聚力把淮淠生态经济带建设成绿色、安全、富民的多功能生态走廊。扎实推进林业“双增”工程,提高森林覆盖,增强生态环境承载力。加强水源地佑护和水土保持。加大湿地恢复治理力度。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弘扬生态文化,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持续推进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和矿山生态修复,推行绿色低碳循环的生产方式,打造天蓝水净、地绿山青的生态绿城。着重选择对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改善和生态文明建设有重大影响的重点领域为突破口,抓紧策划并加快推进一批绿色发展示范工程和重点项目,推动绿色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

(二)注重绿色生态保护

1.依照霍邱县规划坚持生态文明路线保障生态安全。自然资源合理配置并持续有效利用,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生态环境敏感区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水平有所提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让绿色发展战略成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具体行动。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结合霍邱县绿色生态发展定位更加注重本地实际初期部分绿色生态文明建设存在改造过渡、开发强度过大、与绿色生态发展理念相背离;生态保护要摆在经济发展之前。不急功近利,不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短期的经济效益。要通过政策指导、资金投入与产业升级实现远景规划与现实经济的平稳推进。

2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注重绿色生态保护。依据城乡发展规划,进一步推进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在县城加快实施蓼中路改造、蓼城大道南段、西湖大道、新蓼大道等市政道路工程,完成汽车客运总站、新一中、文博馆、县医院二期、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等工程,加快老县委、城南等老城区改造,推进安置房、沿岗河东侧滨湖区等工程建设。精心组织实施好第二批12个美丽乡镇和26个省级中心村建设。完成所有集镇建成区整治,重点培育1-2个特色小镇。完成省道S343城区至陈集段和105国道大中修工程,加快城区至众兴一级公路工程建设,开工建设县乡公路畅通工程40公里,省级改造村级道路402公里。扩建一座35千伏变电站,改建10千伏以上线路245公里、低压线路226公里。加快推进宽带数据网扩容升级。endprint

3强化节能减排、生态建设和资源环境保护治理。加强淠河生态经济带建设,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小区40个,新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园1.1万亩。对水门塘公园进行了景观设计,打造县城中心绿肺,形成以水门塘公园为核心,围绕4条水系,展现生态公园的海绵效应,形成亲水区、滨水区,改造现状堤坝,衔接内、外景观和生态廊道。从水保护、生物保护、乡土文化景观保护、游憩保护等方面综合构建城区生态系统,形成“一心两湖三环十三带”的空间结构,为城市未来发展提供生态环境保障。推进城南湿地公园、中央景观带等工程建设。“双增”工程稳步开展,新增各类人工造林32186亩,完成森林长廊建设34公里,创建省级森林城镇1个、森林村庄15个。严格执行耕地和水资源保护制度,严厉打击国土资源违法、建筑石料盗采、非法采砂等行为。做好大气污染防治、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强化“三线三边三地”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加大文明县城创建力度,力争解决脏乱差等问题。

(三)注重四大平台建设示范带动

绿色发展核心是发展,关键在转变。要通过示范先行,在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绿色城乡、生态宜居、生态旅游等方面,加快推进一批有特色、有内容、可推广的典型示范工程建设。把握绿色发展契机,围绕四大平台建设,加大项目争取、招商引资、培植增量、盘活存量等工作力度,守护民生底线,强化政策支持,进一步完善考核问责办法。增强项目的协调性、可持续性。结合“十三五”规划,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现代服务业、生态环保、基础设施、改善民生等方面谋划160个重大项目,总投资1605亿元。霍邱首矿大昌300万吨钢铁、合肥高新区霍邱现代产业园等31个项目纳入市“十三五”规划重大项目,总投资478亿元;推进产城融合,做足“绿”文章,努力建成能配套、宜业宜居、宜商宜旅的“淮畔明珠、科技新城”。阜阳经霍邱至合肥高速、霍邱东西湖湿地保护、临淮岗船闸等项目列入省“十三五”规划;优质钢生产及深加工基地、霍邱铁矿田铁矿整装勘探开发等5个项目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谋划的500吨天然番茄红素提取项目和生物药剂猪血清白蛋白项目等战略性新兴项目,选入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工程重大项目。合肥高新区霍邱现代产业园按照南北合作共建现代产业园区模式,规划面积近30平方公里。现代产业园是霍邱县实现“换挡加速、弯道超车”的首要平台。目前,园区路网、科技服务中心、双创孵化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进行中,并有两家亿元企业签约入驻,这意味着六安市唯一一个南北区域合作的发展平台由此诞生。打造四大平台,举全县之力,将更多资源、更多便利条件投放到现代产业园,为县域经济发展铸造响亮品牌、充足新兴动能,培育新兴动能过程中,全县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绿色产业快速发展.

(四)注重彰显古蓼县城特色

挖掘地域特色,充分应用本土化资源,必须以生态化为基本特征,突出个性化为重要特征;伴随绿色生态理念的更新和规划的精细化,未来的绿色生态将切实结合县城实际制定本地化的规划与建设方案,分步骤地实现规划目标;并将紧密结合本地条件、资源禀赋及地域文化特色进行创新,在理念和技术选择上充分考虑自身需求,分类建立绿色生态城市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注重评价的科学性和时效性,切实有效地引导和促进绿色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完善管理和机制,建立完善的管理和保障機制是保证绿色生态文明发展长效、有序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构建涵盖建设、环保、产业、财政和能源等领域的完善的政策体系,引导绿色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个环节,促进相关配套措施的协同推进;同时建立信息公开制度,逐步完善公众参与绿色生活的民主法制和舆论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市场的积极作用,绿色生态发展不应是政府纯粹的单向、公益性投入,仅靠政策的推动力也无法获得长效可持续的发展。因此应通过体制创新来调动市场的积极性,发展新兴环保产业,倡导企业集约节能,引导社会消费需求,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全社会参与的良性发展态势。促进在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坚持推广绿色发展理念,培养公众的环境素质、环保意识和绿色消费意识,在衣、食、住、行、用各个方面体现绿色生活理念,大力弘扬生态文化,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从而达到全社会运行的绿色与生态。endprint

猜你喜欢

打造推进绿色发展
搭建发展成长平台 打造高绩效团队
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完善司法责任制度
试论推进黔南州森林资源普查工作采取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