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业院校学生工作室在职业院校中的教学模式探索
2018-01-09李娜吴燕
李娜+吴燕
摘 要 工作室是以育人为目标、以兴趣为基础、以项目为牵动、以成果为标志的学生创新团队,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职业教育的学生教育侧重于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即职业素养能力。在职业院校的教育中推行学生工作室教学模式,更有利于激发学生操作能力。为了适应新时代对职业院校毕业生的素养要求,信息工程学院从近年来,积极探索学生工作室创建,目前学生工作室教学已经成为我系的一项特色教学,工作室活动深受广大学生欢迎,工作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也不断提高。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学生工作室 技能培养 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1现阶段信息工程学院已建工作室情况介绍
目前我院已建工作室共7个,分别是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各项特色发展,针对我院学生的教学模式,各工作室以特色班的形式开展统一教学指导,长期开放,每位特色班学生,在上完正常的专业课程后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去相应的工作室动手实践,各导师制相对应的公选课开课时段为导师统一指导时间。总体做到:学生实践动手操作为主,导师指导为辅。
信息工程学院具体工作室开展情况分别是:自动化工作室、阿尔法文化传媒、盛世古德创意设计、Robot机器人、天之翼无人机、纵横时空网络、智联万物工作室。
关于在职业院校建设学生工作室,其发展目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一是根据学生的成才方向,学生需要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的兴趣、特点正确认识自己,合理定位,确定自己的专业兴趣,树立正确的成才成长方向,制定针对学生特殊个体的学习计划,发展自身个人特长。
二是在职业院校开展学生工作室,可以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作风,利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相对应的专业知识,指导学生进行专业的学习,对部分学习专业知识方法掌握不好的学生进行专业的指导,提高学习效率,少走弯路。
三是引导学生更快更好的适应学习的环境,积极参加科研和竞赛活动,尤其是专业素养要求非常强的竞赛活动,既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不拘泥于书本知识的学习,也能够锻炼考验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信息工程学院学生工作室所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
2.1工作成效
2.1.1构建了师生专业交流沟通的新平台
根据目前的职业院校的教育现状来看,部分专业教育还是局限于课堂教育或者是有限的课堂时间实践活动,对学生的专业素养的提升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学习时间有限,学习范围固态单一。以上的缺陷极易限制学生的专业素质的提升。而各工作室的建立,使得学生在专业学习中能够更多的带入主人翁意识。能够对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起积极作用,有利用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
2.1.2提升了学生参加各项专业竞赛的能力
目前对职业院校的学生职业技能掌握技能考核重要的指标之一就是各类职业技能竞赛的获奖情况,职业技能竞赛与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业绩考核、技术革新和生产工作紧密结合。职业技能竞赛是体现职业教育水平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是评估职业教育在教育学生所取得成效的重要参照指标。
事实证明,学生工作室在学生个人特长发展方面有很大进展,尤其是在各项专业竞赛中屡获大奖,以2013年9月至今的数据来看,机器人大赛中共获得10次国家一等奖,14次国家二等奖,11次国家三等奖;纵横时空网络工作室也在蓝桥杯的比赛中取得江苏省一等奖的好成绩;阿尔法文化传媒在全国数字媒体竞赛中也取得数项全国一等奖的佳绩。
2.2存在问题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问卷的汇总,以及部分导师和学生的访谈,学生工作室实施的过程中还存着以下的问题。
首先是工作室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完全调动,工作室导师对工作室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成效都表示极大的认同,但是导师还承担相应的科研和教学任务,以及学校的相关事宜,而导师制的相关政策需要导师投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是对导师的基本工作的极大的考验和挑战。
其次,从学生的反馈信息来看,工作室的运行模式较新,相关的教学技巧和经验的掌握情况略为欠缺。
2.3进一步完善导师制的相关对策
首先要优化学生工作室的开展细节,继续学习先进的理论知识,探索适合农业类高职院校的相关教学模式,找到适合自己特色发展和学生人才培养模式。
其次,要加强工作室导师的技能培训和考核。在学生工作室开展过程中,导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直接影响了导师制教学的成果,技术是永远在发展中的,导师对专业技术的掌握也应该是一个不断前进的过程。
再次,紧抓新生入学教育,让学生早点对相关的专业有具体的认识,为职业发展规划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新生入学专业教育时,要做好导师制相关教学的介绍和成果展示:包括优秀毕业生实例和相关的技能竞赛获奖证书。
最后,更要完善学生工作室的评价系统,由于学生工作室的教育情况具有主客体的多元性,导学形式的灵活性、导学内用的丰富性和工作效果表现形式的多元性等方面的特点,学生工作室的工作评价应以激励导师的工作积极性为指导思想,以全面考察导师的教育质量为基本内容,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和手段,全方位多角度的考察导师的工作实际,激励导师规范化、系统化的开展工作。
3结束语
高校学生创业存在着没有市场经验、对行业缺乏足够了解、缺乏资金和人脉的积累等硬伤,而且实践机会少、动手能力差。通过在学校创建学生工作室,可以为学生创业等做好早期准备,充分发挥高校潜在创业者的优势,降低创业风险。学生工作室参与实践项目的过程就是接触市场融入市场的良好契机,也是培养潜在创业者各项创业能力的平台,增加学生磨练机会。
作者简介:李娜(1984.04- )女,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电气自动化;吴燕(1988.11-) 女,研究实习员,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机器视觉。
参考文献
[1] 宋杰.浅谈学生工作室对大学生创业的孵化作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9(09).
[2] 陈千诰.高职院校“项目导师制”教学模式探索[J].科学咨询,2011.
[3] 李向阳.高职院校学生项目组分层管理模型的探讨[J].广東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3).
[4] 曹春益.基于工作室的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电子商务,2012(02).
[5] 单立娟.高职院校中导师制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教育学刊,2013(S4).
[6] 任怡.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工作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4(02).
[7] 徐伟.高职院校实施实作项目导师制教学探索[J].当代职业教育,2016(04).endprint